首先關羽放走曹操,雖然他的情義到位了,但是卻放棄了一次殺曹操的機會。其次就是諸葛亮,劉備重用諸葛亮是一個錯誤,諸葛亮只是打仗謀略高,治國卻並沒有什麼功績,所以劉備失敗
回覆列表
-
1 # 故事裡的事2020
-
2 # 2968186160
謝邀。劉皇叔前若無與關張結生死之交仍繼續織蓆賣履的幹活,後若無諸葛亮出謀劃策猜仍如流浪狗到處亂竄!劉大耳唯一優勢是漢室宗親有一定號召力,文韜武略武略遜孫曹遠矣,賴孔明公瑾火燒赤壁之功得鼎足之一已屬僥倖,初得孔明時如魚得水言聽計從,登九五後就有點飄飄然違背"聯吳抗曹″既定方針,若納孔明子龍之諫不伐吳又不懂軍事致彝陵之戰慘敗從此蜀漢元氣大傷一蹶不振矣!
關羽義可鑑日月,諸葛忠無愧天地。劉備失敗咎由自取與雲長孔明何關!運移漢祚豈人為乃天意也!
-
3 # 桃博博
劉備為何失敗,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家都知道要成大事,必須要有做大事的品質和資源。這個資源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我們的劉備自身的品質就不是一代帝王的品質,更適合做的是一代諸侯。所以怪不得他人,身邊的人再怎麼給力,你不給力也是白搭的。
-
4 # 一朵跳躍的浪花
把劉備失敗歸結於關羽和諸葛亮,這種說法有欠妥當。我從三個角度論述一下劉備失敗的原因:
第一,劉備本身就是一個太追求名聲的人,這導致他註定做不了大事。劉備讓徐州,劉備讓荊州,劉備再新野失守以後帶著老百姓走,等等。這些事情看上去劉備很賢德。但實際上再給他帶來名聲的時候,也讓他受這種名聲所累,再今後做事的過程中不能夠展開手腳。名過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諸葛亮要負一定的責任。劉備把諸葛亮請出山以後,給了諸葛亮絕對的信任和權力,可是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打了幾個勝仗,特別是赤壁之戰,一戰成名。但是在關鍵時刻,諸葛亮掉鏈子了!荊州沒有說服劉備取劉表而代之,取益州的時候又沒有親自上陣,導致龐統陣亡。這些都應該是諸葛亮的責任。
第三,關羽也要負一定的責任。第一個責任就是取小義而忘大義,釋放了曹操。雖然諸葛亮給了他一個臺階下,但是關羽是有責任的。第二個就是自負而忘了主要職責,丟掉了荊州,也丟掉了姓名,劉備一怒發兵,被東吳打的打敗,一蹶不振,責任重大。
所以劉備的失敗,不能僅僅歸結到諸葛亮和關羽身上,他自己也有責任。
劉備的失敗是有很多客觀原因的,不能說是某一個人的錯誤。論勢力曹操的勢力最大,論根基孫權的根基都比劉備穩固。所以諸葛亮的謀劃就是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移向宛洛。
不過可惜的是魏蜀吳三國呈現相互制衡的狀態,到了後期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又兵敗夷陵,這些問題都不是諸葛亮能夠控制的。所以有人攻擊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實諸葛亮也是無奈的,六出祁山也不過是盡人事而已。
關於諸葛亮治蜀那是很有一套的,《三國演義》對諸葛亮治蜀是持肯定態度的。關羽放走曹操並不算什麼錯誤,這也是諸葛亮刻意安排的,赤壁之戰後,如果殺了曹操,假設曹魏大亂,可能統一全國的就是孫權了。放走曹操就是為了制衡東吳,為劉備打西川佔荊州爭取時間。
劉備的強盛期就是創業階段,五虎上將人才濟濟,可是到了諸葛亮主政的時候,這些人才都死了,就成了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慘淡局面。
所以劉備是不具備統一國家的客觀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