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么夬爻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可是絕對的力量存在,幾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可是吃了很大的虧,巴海軍可是被印度壓的死死的,錫金知道嗎,上世紀被印度吞併了,不丹現在都還在被印度控制,由於歷史原因外交上還受到限制,至今不丹沒和中國建交。所以印度欺負慣了小國家,自以為更強大,更是在西方人眼中被視作最大的民主國家,迷之自信,所以不斷在邊境噁心我們,就知道我們戰略方向不在那。可是這種思維真的好可笑,近期的小衝突,導致他們的人員傷亡,又裝受害者,臉上寫著弱者受害論,一面又答應雙方軍隊脫離接觸,另一面總理還親赴前線看望傷員,還好解放軍也沒退,事情的發展還不是很明朗,畢竟不能用正常的思維想對手,印度政府對軍隊好像也並非完全控制得住,命令都不能統一,軍隊紀律性都保證不到,各種軍隊部署人員調動影片各種拍。

  • 2 # 炳哥私廚

     印度,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也是當今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還被西方評為在全球軍力排名第四的軍事強國,僅次於美、俄、中,可華人卻對這個鄰國的打仗水平極端不屑,不僅是因為它的軍隊看起來實在不咋樣,還因為上世紀60年代那次和中國的交手,它是秒敗啊。如今印度軍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如何,咱不得而知,今天只給大夥說說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有過的幾次軍事輝煌。

    最早的一次就是孔雀帝國時代,也就是咱們中國戰國後期到西漢初期那段時間。公元前321年左右,一個叫旃陀羅笈多的印度孔雀家族(這個家族因飼養孔雀而得名)的青年率軍和希臘馬其頓的軍隊打起來了。這印度怎麼和大老遠的希臘人打到一起了呢?因為在此之前,著名的美男軍事天才、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大舉東征,一直打到了印度,佔領了好多地盤,他結束東征後,馬其頓部分軍隊依舊留在印度西北部,旃陀羅笈多打得就是這撥軍隊,而且打贏了。於是乎,他建立了著名的孔雀帝國,他也成為南亞歷史上著名的“月護王”。月護王的大軍號稱六十萬,不僅有步兵、騎兵、戰車兵和水軍,還有極具南亞風格的戰象軍團,皆由生猛的野象馴養而成。到了他的孫子、古印度最偉大的君主阿育王在位時(前273—前232),孔雀帝國的輝煌達到巔峰。這位和秦始皇同時代人的君主,和秦始皇一樣熱衷於戰爭,他連年征伐,所向披靡,幾乎統一了整個南亞,尤其是約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印度東部)之戰最為慘烈——生擒15萬人,殺死10萬人,還造成了數倍於此的人死亡。阿育王的地盤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還佔有今天的阿富汗部分領土。但是統一之後他就不玩暴力了,一天到晚宣揚佛法,當初玩命殺人,現在改為玩命建塔,佛教在他的力挺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影視劇中的阿育王

    到了公元1世紀,也就是中國東漢時期,印度歷史上的又一個強大帝國崛起,它就是貴霜帝國,不過這個帝國的建立者並非土生土長的印度人,而是從中國西部遷到中亞、又從中亞溜達到印度的大月氏人,就是張騫奉漢武帝之命要聯合一起對付匈奴的那撥人。大月氏人中一個叫貴霜的部落建立了貴霜帝國,幾代君主都愛擴張,印度西北部到恆河流域以及中亞廣大地區,都被他們佔領,首都在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不過公元90年,這個帝國和東漢帝國發生了矛盾,結果被東漢名將班超狠狠收拾了一頓,老實了。

    再往後,印度最輝煌的時期就是和唐朝同時的戒日王時代(606—647)。戒日王就是唐僧即玄奘取經結交的那位天竺國王。他原來只是印度北部一個小國的國王,文武雙全。當時的印度四分五裂,而他即位後四方征討,滅掉一堆小國,包圓了全部恆河流域,統一了整個北印度,締造了強大的戒日帝國,還和唐朝建立了親密友好的關係。但戒日王死後不久,他的帝國就完蛋了,印度再次分裂,其中一個王國還因為得罪了唐朝外交官王玄策,結果被王玄策借來的吐蕃及尼泊爾軍隊打得全軍崩潰,王大使那是威震天竺!

    戒日王

    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牛氣的帝國就是莫臥兒帝國,它也不是印度人建立的,而是突厥人帖木兒的後代巴卑爾(1483—1530)建立的。巴卑爾先於1504年佔領阿富汗的喀布林,又有1526年出征印度,佔領了德里,開始了莫臥兒帝國的統治。到他的孫子阿克巴大帝(1542—1605)在位時,帝國達到巔峰,這位雄才君主和中國明朝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同時,他打滅了印度北部的馬爾瓦王國、吞併了印度中心地帶的岡德瓦那王國、降服了印度北部兇猛的拉其普特聯盟、橫掃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今天的孟加拉、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也全都被他佔領。1581年,野心永無止境的阿克巴率50000騎兵、500頭戰象和大批步兵遠征不服他的阿富汗(阿富汗是莫臥兒帝國的發家之處,但此時已脫離帝國懷抱),再度獲勝。1599年他還把南方坎德什王國的首府布林漢普爾給攻陷了……印度再度成為一個威震天下的亞洲帝國,阿克巴也成為連西方人都佩服的16世紀亞洲三大帝之一(另兩位是波斯薩菲帝國的阿拔斯大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萊曼大帝)。

    阿克巴大帝去世後,莫臥兒帝國繼續輝煌了一段時日,到18世紀開始陷入內憂外患,帝國逐步衰落。到19世紀後,印度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莫臥兒帝國隨之覆滅。

    殖民時代,印度自然沒啥可自豪的了,越混越慘。直到20世紀戰後獨立變成了共和國,印度才開始重振河山。印度共和國的開國總理尼赫魯(1889—1964)奠定了印度亞洲大國的基礎,他還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堪稱光芒四射的國際舞臺明星,但他和中國的邊境衝突讓他名望大跌,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和印度“國父”聖雄甘地沒血緣關係,1917—1984)倒是比她老爸更精明更厲害,她兩度當選為印度總理(1966—1977;1980—1984),在1984年遇刺身亡之前,她幾乎一直處於無敵的狀態。別看她身為女子,卻對軍事無比熱衷,她一努力,竟然把印度變成了世界上第六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她重用洞察力極強的陸軍總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1914—2008)PK巴基斯坦,這位後來因戰功成為印度史上第一位陸軍元帥的傢伙,和他的女領導一樣兇悍多謀,他指揮印度軍隊先迷惑對手,再迅猛出擊,連戰連捷,以自身傷亡1.1萬人的代價大破巴基斯坦軍隊,俘虜9萬巴軍。這一戰,印度直接把世仇巴基斯坦給“咔嚓”一下肢解了!原來的“東巴基斯坦”變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國。1975年,英迪拉·甘地,這位兇猛的女漢子又幹了一件驚天大事——印度軍隊廢掉了錫金的國王,從地球上抹掉了錫金這個國家!

    英迪拉·甘地

    縱觀印度軍事史,有失敗也有輝煌,而今天的印度,將會何去何從呢?

  • 3 # 不留痕跡的沙

    印度是地理名稱,歷史上小國眾多,互相攻伐勝負皆有,整體印度對外戰爭沒有勝利,從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到莫爾臥帝國統治,再到英國統治!

  • 4 # 風羽兮

    現在是南亞大陸的霸主,古時也有足夠悠久的歷史沉澱,要說印度沒打過勝仗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史上名盛一時的孔雀王朝,就是擊退了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軍之後建立的。後來即位的阿育王更在前半生號稱黑阿育王,征戰無數,所向披靡,疆土西起阿富汗,東到孟加拉,要不是後半生洗白信教了,說不定還繼續擴張。甚至後來到了騎兵爭霸,遊牧民族到處遊走打野的黃金年代時,印度也依賴自己的戰象軍團在山林戰時打了不少勝仗。

    (印度戰象)

    不過後面幾個比較統一的大王朝,好像都是外敵入侵建立的。貴霜王朝是中國西北大月氏敗於匈奴後,繞中亞一圈再南下征服印度建立的;莫臥兒王朝是突厥化蒙古人的後裔建立的。要說印度土著居民,聽起來還真是不幸,最初雅利安人到來,慢慢建立起種姓制度讓土著百姓可是吃了不少苦,然後再後來,二者就一起經常被外敵欺負,近幾個世紀先是被穆斯林統治,然後又被英國殖民,給人一副沒打過勝仗的樣子。

    (東印度公司)

    然而近代印度的獨立,風羽覺得是一場勝仗,雖然勝得不徹底,但是還算贏得很漂亮,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做到了勝仗的最高境界——“不戰而退敵人之兵”。那便是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放棄了武力反抗,抗議抗出個民族獨立來了,這要不算勝仗,算什麼呢?

    甘地在為爭取印度獨立運動的同時,也為消除種姓制度,消除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紛爭而鬥爭。他到處進行演講,常常為此而絕食,曾多次被捕入獄,然後多次絕食祈禱。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人民在一次次的鎮壓下,都能一次又一次站起來抗議,加上英國在歐洲戰場的不利形勢,印度人民終於在1947年獲得了獨立。

    (印度獨立)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精神的力量”,“追求真理”等,鼓舞了很多民主運動人士,如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他的價值觀很簡單,即真理,非暴力。他赤誠堅毅,謙恭磊落,有著舉世公認的偉大人格。在甘地的千百萬同胞心目中,他是聖雄(偉大的靈魂)。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倒地的瞬間甘地還以手加冕,表示寬容兇手,併為他祝福。

    (聖雄甘地)

    獨立後的新印度在尼赫魯的領導下,繼續著非暴力的思想,在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冷戰對峙的年代裡,保持著不結盟的政策。那時的印度在大國冷戰的縫隙中夾縫生存,默默發育,宛如一個萬年上單。甚至於前段時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取消了印度的發展中國家身份,意味著印度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可能猥瑣發育久了,積累下的財富和裝備,難免讓人膨脹,近期的印度似乎蠢蠢欲動,欲與天朝試比高,然,大象怎鬥得過巨龍呢,希望印度能記住62年那秒敗的戰績,珍惜和平。

    (世界和平)

  • 5 # 秣陵校尉

    當然有過。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對外戰爭也是有勝有負的,雖然勝率不高。

    遠的不說,就說現代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就是以印度徹底勝利告終的!印度完全達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戰略目的!

    戰爭背景

    印度獨立之後,根據蒙巴頓方案,大英帝國治下的印度被一分為二,實行印、巴分治。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分為兩個部分,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

    這樣的結果,印巴雙方都覺得太“坑爹”了。對於巴基斯坦,東西兩方相隔萬里,整整一個南亞次大陸把國土分開,需要分兵把守,不能相顧。對於印度,腹背受敵,前後夾擊,第一、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就是受東巴牽制而不敢在西巴奮力一搏!

    巴基斯坦內部東西巴之間也矛盾重重。建國後,巴基斯坦中央政權以及經濟、軍事大權一直控制在西巴手中,東巴人幾乎處於無權地位。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東巴人開展數次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到七十年代初,更是打出了“孟加拉國”的旗號,要求獨立建國,並組建“孟加拉解放軍”,發動軍事政變。

    印度對此當然樂見其成!不遺餘力支援東巴的獨立。在巴基斯坦政府出動國家軍隊鎮壓政變,東巴局勢進一步惡化之際,印度迫不及待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

    戰爭程序

    1971年11月21日起,印軍向巴基斯坦發動多次小規模邊境進攻,衝突不斷升級,至12月3日,雙方正式宣戰!

    印軍的策略是東攻西守,以全面奪佔東巴基斯坦為戰爭目標。

    因此,雖然印巴雙方在西部戰線重兵對峙,互有攻守,但均未向對方更遠的腹地推進。

    但在東線,局勢大不相同。

    印軍集中優勢兵力長驅直入,圍攻東巴首府達卡。印軍出動幾乎所有直升機,坦克,船隻,並實施機動空降,於12月15日,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完成對達卡的封鎖!達卡巴方守軍約9萬人投降。

    12月17日,印巴雙方同意全面停火。

    戰爭後果

    印方大獲全勝!

    第三次印巴戰爭使佔巴總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印方肢解巴基斯坦的圖謀得以實現。

    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被肢解之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開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印度成為南亞唯一一個地區大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藍盈瑩的“有野心不可恥”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