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毛錢一個世紀
-
2 # 流嶺
唐朝的皇帝為何掌握不了禁軍,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擴大到整個封建時代。
我來從頭講一下禁軍從一個王朝開始到結尾。
以唐朝為例,李世民做秦王時據《資治通鑑》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這一記錄把玄甲軍的威猛描述的淋漓盡致,而李世民的禁軍班底就是這支隊伍。
熟悉歷史的應該都知道,唐刀唐甲威名遠揚,唐朝禁軍分左右兩軍,設南衙和北衙,北衙負責皇宮,南衙設十六衛,像羽林衛、金吾衛、千牛衛等負責日常機動,如元芳同志為正三品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但從地位上來說北衙實際高於南衙,雖然平級但因為他離皇帝近,所以比較得勢一些,發動政變也更容易些。
唐朝禁軍不同時期的組成:前面我們說秦王李世民的禁軍都是由親兵班底組成,所以不僅勇猛,而且忠誠可靠。那後期那,從李隆基發動的政變可以看出端匿,李隆基發動政變一部分是自己的親兵,一部分是靠賄賂禁軍將領,然後迅速行動才成功的。不難看出連當皇帝都需要賄賂禁軍,後期楊貴妃更是被禁軍逼死。
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分析一下當時的禁軍軍官團體組成,毫無例外,功臣之後,皇親國戚子弟,現在看明白了嗎,這群人的利益團體在唐後期,牢不了破,這樣就能解釋,唐後期宦官可以掌握這支軍隊,只要給他們利益,這群蛀蟲就支援誰,而不管誰當皇帝,沒有正義感,最終也把大唐送上了不歸路。但當有農民起義或叛軍來襲時他們就擋不住了,因為他們這時已然是一群酒囊飯袋,維護不了帝國的安全,最終大唐的大廈傾倒。
不過歷朝歷代的禁軍組成基本如此,皇親國戚都想給娃安排個好工作,直到明清時人員組成才有嚴防制度,但像李景隆之類的還是能安排進去,所以只能防,不能根治。
-
3 # 知乎子不語
至少在唐朝中期以前,禁軍還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不過,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直接控制的羽林衛等軍事力量基本損失殆盡。
於是,宦官魚朝恩將原本哥舒翰建立的神策軍調入中央,作為唐朝的禁衛軍,並屢次擴充部隊。
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宦官李輔國的支援下,在靈武登基。此後,宦官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皇帝的廢立逐步掌握在宦官的手上。甘露之變時,宦官仇士良大肆誅殺大臣,勢力達到頂峰,這其中就有神策軍的身影。
唐朝中後期,作為禁軍的神策軍一直牢牢的被宦官集團控制,掌握軍政大權,所以能夠輕言廢立皇帝。
宋太祖靠手下將領支援發動政變成為皇帝,成功後開始杯酒釋兵權,朱棣以藩王造反登基,成功後實施削藩,按理說李世民拉攏禁軍將領政變上位,後世皇帝都會吸取教訓加強對禁軍的掌控,但是結果卻是後幾位皇帝完全沒能掌控禁軍,政變頻繁。守衛皇宮的禁軍作為皇帝的最後保護傘為何容易被拉攏
回覆列表
民弗從也。”控制不了禁衛軍又不是唐朝一家的特殊情況,羅馬帝國的禁衛軍那更是政變專業戶,拍賣皇位這種騷操作就是他們搞出來的。實際上政變都有軍隊參與。
王朝到了中後期軍隊逐步失控是一個必然事件,蘇聯解體時期的塔曼師,226兵變裡面的第一師團,二月革命中的沙俄近衛軍,十二月黨人起義中的沙俄近衛軍等等禁衛軍成為政變或革命的主力已經不勝列舉。
《孫子兵法》中指出“卒強吏弱,曰弛”,王朝中後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階級固化,那麼上下逐步離心。中下層軍官充滿不滿隨時可能受到野心家煽動而鬧事,上層軍官又習慣於高高在上而不知道自己的統治基礎從何而來。
名義上集中了全國最優秀中下層軍人的禁衛軍在王朝中後期上下離心的矛盾只會更為嚴重而不會更為緩和,那麼禁衛軍搞事情就一定是必然發生的,因為到了王朝中後期蛋糕已經做不大了,只能分蛋糕,而人希望改善自己生活的美好願望卻是不變的,所以人人都想給自己分一塊更大的蛋糕。更接近於權力中心的禁衛軍自然會受到最大的誘惑,同時又因為上層原因有最大的官兵矛盾,不鬧事才是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