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言文字學工作者

    清代乾嘉學者錢大昕認為“古無輕唇音” “古無舌上音”。前一觀點是說上古時漢語語音系統中沒有“輕唇音”。古音韻學的“輕唇音”就是現代漢語語音系統中的“唇齒音”,即“f”,現在聲母為“f”的,上古讀為“重唇音”,即“b、p”。這從很多形聲字聲旁的讀音可尋蹤跡,如:在“富” “逼”兩字中,相同聲符一個聲母為“f”,一個聲母為“b”;在“排”字裡,聲符“非”的聲母並不發“f”,而是發“p”;其他還有很多例字:“奉”與“棒”,“發”與“撥”,“悲”中的“非”,“盼” “頒”中的“分”,“愎”中的“復”…………。由此可推知,現在表示“爹”的書面詞“父”,上古時其聲母並不是“f”,而應是“b”。從韻母方面看,古音韻學指出,現在讀為“u”音的,古時可能讀為“a”,現在讀為“a”的古時可能讀為“u”,即“u”與“a”互通。這也有漢字讀音可資探尋:“賈”現在做姓氏讀“jia”,韻腹為“a”,而在上古讀“gu”,韻腹為“u”;“滑”的聲符“骨”,“曹大家”古讀“Caodagu”…………。綜合聲韻兩方面的探尋可推知,“父”上古時就讀為“ba”,“母”上古時就讀為“ma”。所以“ba、ma”的叫法,漢語上古時即如此,並非外來之語,而其用字則是“父、母”,現在“爸、媽”兩字則是現代後創之字。以上所述只是簡證,其實求證之法還有很多,如利用方言、外語中的漢字(主要是日、韓),外語中吸收的漢語詞等等。

  • 2 # 使用者7695540248482思

    語言學家說,因為B,M,P這些音是最好發出的,只要抿一下嘴唇就行,而父母又是離孩子最近的人,所以自然的,嬰兒對父母的稱呼就成了爸爸媽媽。更有時,孩子其實並沒叫父母,只是無意地發出類似的聲音罷了,而大人就以為這是在叫喚自己。

    西方有許多語言都有共同的起源,所以叫起來相近。中國叫爸爸媽媽估計是近代從西方傳進來的,是西方叫法的音譯,因為中國古代都是叫爹孃沒有爸爸媽媽這樣的叫法。 。

  • 3 # 快樂時光人人共享

    古代書面語稱雙親為父親母親,在同家平輩間可用於指代雙親。翻查文言古書(不包括小說和戲曲),都使用父和母稱呼雙親。爹孃是口語。父單字使用時也可指老頭,母單字時也可指老女人。媽在古代多用於大家族內的奶孃,直到民國mama一詞傳入,才可以指母親。爸在古代是沿海地區指代父親的方言,源於南夷,南島之人(今馬來群島菲律賓臺灣太平洋各島的原住民)稱父親為巴巴,南島語系至今也用此詞,將父置於巴上取其音。

  • 4 # a土司王子a

    爸爸,媽媽來自俄語。是三四十年代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後,華人崇拜十月革命,年青人進入蘇聯學習成為時尚,回國後開始學習蘇聯人叫父母為爸爸媽媽,解放後,五十年代,學習蘇聯老大哥更是時尚,中學大學學習俄語,於是,爸爸媽媽在中國就漸漸叫開了。папа и мама

  • 5 # 如之合

    爸爸和媽媽是民族和地方不同的叫法,應該是外來語,比如,爹和娘、阿爸基和阿媽尼、阿瑪和訥訥、世界之大,無所不奇。

  • 6 # 缺氧地球

    我這裡鄉下方言過去叫爸的發音為:阿達,阿災。媽的發音為:姆媽,兒娜。

    現在好了,統統都叫爸,媽了。

    方言在慢慢消失。

  • 7 # 仙風道骨203401369

    是外來語,中國傳統對爸媽的稱乎是<爹><娘>或<父親><母親>。

  • 8 # 張明生962

    大多數人都說的沒錯,爸媽是嬰兒的第一聲的自然發音。英華人叫媽咪,俄華人叫媽基,北韓人叫阿媽妮,我們華人就叫媽媽,阿媽。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