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鎮青年家

    很多方面原因:一是年齡增長,生活壓力增大,對過年沒有期待了;二是生活提高,很多好吃的東西平時都能吃到;三是背井離鄉,讓大家失去了共同交際圈,一年聚一次,幾戶難以找到共同語言;四科技發展,新年味取代舊年味,大家宅在家裡看節目,打遊戲,發紅包等等;五疫情影響,肺炎疫情使得很多公共活動被取消了,街上基本沒什麼人。

  • 2 # 化學老師曹文柱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過年這個傳統是如何產生的?

    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高度發達,而農業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流域——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性氣候。這些區域每年歲末年初由於天氣寒冷無法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人們只能憋在家裡瑟瑟發抖。

    那個時期人類還沒有發明具有普適性的高雅有趣的娛樂活動(琴棋書畫為一小撮文化人裝逼專用),一家人待在一起,時間長了看彼此都不順眼,家人之間時不時發生點摩擦就很必然了(東北人沒事打孩子的習慣就是這麼憋出來的)。

    為了構建和諧社會,讓人類最原始的野性得到合理釋放,於是一些有遠見的有影響力的人就開始組織各種群體活動,比如社火儺戲舞龍舞獅子大秧歌。這些燃燒卡路里的活動進行完之後,就需要補充能量物質,於是流水席百家宴長桌宴應運而生……

    在寒冷的冬季,在冰天雪地之間突然有了生機勃勃的娛樂活動,人類基因中隱藏的社交需求就被點燃,然後就是無限放大。人們開始期待參加這樣群體活動,人們開始無比享受在這樣的群體活動中釋放自我。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古代社會,很難出現大規模的專業演出團隊。人們為了生活而辛勤勞作,也不會有更多時間參加娛樂活動。於是春節的出現就合情合理——平日大家努力工作,歲末年初全華人民統一放長假。在這個長假裡,大家可以盡情嗨皮,盡情造,盡情釋放自我。

    由於假期一年只有一次,加上平時生活很辛苦,吃不好穿不好玩不好,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和村裡的漂亮小媳婦調情搞曖昧,於是大家都無比期待過年。這大約就是年味濃厚的原因。

    那麼現在的年味為什麼淡了?

    你天天好吃好喝,想起年夜飯你還會流口水嗎?

    你天天有娛樂活動,你還期待村裡那些熱情似火的大秧歌嗎?

    你每工作五天就休息二天還有各種小長假,你還無比珍惜過年那幾天假期嗎?

    你每到過年被人問物件問工資問房子問車子問學習成績,你還無比期待與七大姑八大姨團聚嗎?

    綜上所述:

    年味淡了是因為農業文化已經成為歷史,工業文明甚至資訊文明興盛發達,傳統節日已經失去原有的意義,傳統節日只能讓人們偶爾懷念一下。相見不如懷念,我們期待年味,可我們並不想親力親為成為年味的一部分。

    年味淡了是因為我們有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我們成為更加獨立的個體,我們崇尚個人自由,我們追求個人價值,大家族式的生活方式我們是拒絕的。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年味只會越來越淡,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 3 # 寶媽曉方

    謝邀。小時候家裡窮,平常想吃什麼都買不起。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壓歲錢。所以小時候盼過年。那時候拿了紅包就可以上街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吃一些平常買不起的零食。現在長大結婚了,過年就意味著出錢,出力。現在過年跟過劫一樣

  • 4 # 願一切順遂

    以前過年是情懷,放鞭炮,踩高蹺,串門子,隨著時代發展,有些東西不得不摒棄,比如放鞭炮,踩高蹺~不是情懷沒了,不是冷清了,是環境不一樣了。

  • 5 # 性感桌布

    人人都上網,玩手機了,衣,食,行(享受旅遊的美景和快樂!都可以網上尋)都在網上解決,年味去網上了,不去街上了!

  • 6 # 貧嘴三笑

    年味在匆忙而期切的歸家人心中。

    年味在翹首以盼的在家人眼中。

    年味在這空蕩蕩卻又張燈結綵的街上。

    年味在那一盤盤家常菜裡。

    年味溶於每個華人的血裡。

    我印象裡大年三十晚上除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也是碰不到幾個人影的。都在回家團圓中。

  • 7 # 妖月凌星

    社會進步,生產力發達,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春節也就慢慢變了,當人類文明進入下一個階段以後又會是一個味道了。

  • 8 # 漢堡包寶媽咪

    其實過年在大人的世界裡一直都是這樣的,只不過以前我們是天真爛漫的小孩,眼睛裡的世界是美好的,對過年是期盼的,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可以撒歡的玩,家長也不會太束縛我們……等我們長大了,有了工作壓力,學習壓力,家庭的壓力,有了比較,多了虛榮心等,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幸福感,七大姑八大姨聊的話題都是工作的高低貴賤,掙多少錢,物件有沒有出息,孩子學習好不好……所以感覺沒有年味了!

  • 9 # 樸實De有華

    年味更像是一種儀式感,每次過年的時候感受到年的喜感,隨著現在物質生活提高和大家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已經對於年的感覺變淡,這個是社會變化的一個表現,以後肯定也會隨著人們意識的迴歸,重新拾起對於春節這個風俗的認知。

    以前大家春節會購買力增加,出門探親多走走,而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常生活和過節不再有很大區別,過節效應有一定減弱,理性消費更多一些。

    傳統文化不能丟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 10 # 奔跑鴨

    小時候我們都很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可以買新衣服,可以吃好吃的,還有壓歲錢。現在我們長大了能掙錢了,平時想吃什麼都可以吃了,想穿什麼都可以穿了,所以也開始討厭過年了。有的人也不愛回家過年了,因為每次去拜年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會問你這一年混的怎麼樣?怎麼還不找物件之類的問題各種八卦,所以我們過年也越來越感覺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快樂了。

  • 11 # 可愛兩塊五一斤

    年味兒一直都在,今年只是情況特殊。

    一年到頭大傢伙也難得聚在一起.平常兒子們都在五湖四海,只有春節才會聚,看老太太笑的多開心

  • 12 # 探古論驚

    90年代以前的人小時候的年味都很濃。第一,那時經濟還很落後,人們大部分都呆在自己的家鄉,相對來說每個地方的人也很多。第二點,當時大部分的人家沒有多餘的困錢,娛樂專案也稀少,過年唯一的大眾娛樂就是放鞭炮。很少比較富有一點的人們打點小牌。村裡人多自然人氣也旺,年味理當較濃。第三。像現在大部分的人都分散在全國各地及全球,經濟也較富有。娛樂休閒繁多,不再拘束於小家閒聊。過年只是走個過場,顯擺比較一番便又各奔西東……年味???

  • 13 # 燈登登168

    年味去哪了?

    現在的年味毫無疑問都去互聯網裡去了,春節一到 各個App都有令人心心想的優惠 、活動、 節目等,人人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有無窮無盡的玩法。 在家裡暖和的玩著手機 還有誰願意出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