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怕是個史人了
-
2 # 前可見古人
唐高宗李治算是李世民的合格繼承人嗎?唐太宗李世民創立了貞觀盛世,為一代聖明君主,但是這位偉大君主的繼承人唐高宗卻多被世人詬病。提起唐高宗李治,人們的印象大多是懦弱、無能,這位把江山斷送在女人手裡唐朝第三代帝王將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呢?
他確實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李治完美的繼承了他的父親李世民留下的基業,並且將之發揚光大,創造了唐朝第二個盛世‘永徽之治’。
李治繼位身為嫡三子的李治,能夠繼承皇位是充滿了巧合性的。
李世民共有嫡子三人,除李治外,還有嫡長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這二人在當時是皇儲最有力的繼承人,每人都有大批文武官員支援。而且這二人中,李承乾風姿岐嶷、仁孝純深,在李世民登基之初便被立為太子,被寄予厚望;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深受李世民寵愛。按理說儲君之位是萬萬輪不到李治身上。
但是,歷史的程序就是這麼的偶然。天之驕子的李承乾,承受不住來自父親和文武官員的壓力,受不了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謀劃刺殺李泰,蓄意謀反,生生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終被貶為庶民;才華橫溢的李泰,因為李世民的溺愛,對儲君職位起了貪念,與李承乾爭鬥不休,在李承乾事發後,撒嬌賣萌,為了皇位更是喊出了‘殺子傳弟’的口號,最終落得個被貶輟出京的境地。
就在李承乾和李泰為了爭儲兩敗俱傷的時候,就在李世民為了儲君之位頭疼不已的時候,當時的晉王李治進入了所有人的眼中。李治,幼而聰慧,寬厚仁慈,素有仁孝之名。李世民在被嫡長子和嫡次子傷透了心,且想要保住其他兒子的命的時候,寬厚仁慈的李治無疑是那個最合適的繼承人,而且,正因為李治寬厚仁慈的性子,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支援。
就這樣,李治成為了儲君,變成了唐朝的第三代帝王——唐高宗。
沒有存在感的唐高宗李治因為命運的偶然登上了皇位,但不幸的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把他的存在感壓制到了極點。
唐高宗李治,前有文治武功,掃八荒六合,引萬邦來朝,被稱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後有登頂皇位,改國號唐為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女皇帝武瞾武則天。
李世民和武則天這兩位傳奇人物在歷史上太耀眼了,耀眼到了李治被世人遺忘了。世人提起李治,因為其皇位得來的偶然性,因為其將大唐江山葬送在武則天手中,被認為是懦弱、無能、沒有任何作為的皇帝。
那麼李治真的是我們多數人眼中的那樣無所作為的懦弱帝王嗎?不是。
永徽之治文治李治繼位初期,重用太重李世民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沿用太宗時的法令,親手提拔辛茂將、盧承慶、杜正倫等賢臣。將太宗時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編纂《唐律疏議》這一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當時的犯罪率極低。李治重新建立了科舉制度,使得相當數量的讀書人以這種方式走上仕途。
李治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華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到永徽三年增加了20萬戶。李治統治後期,在土地欠收,洪水、乾旱、蟲災等狀況下,仍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並取得了部分成功。
武功永徽元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永徽六年,為援助新羅,唐先後滅亡百濟與高句麗,洗清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失敗與唐太宗李世民對高句麗用兵失敗的恥辱。
顯慶二年,唐大將蘇定方等平定西突厥。
至此,唐朝的國土面積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在李治手中達到了最大。
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安穩,天下大治,有貞觀遺風,被稱為‘永徽之治’。
李治雖然被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芒所掩蓋,但其在位期間較好的繼承了貞觀遺風,並在這基礎上造就了‘永徽盛世’,雖然有李世民貞觀年間打下的底子,但李治也可稱為一代英主,算得上是李世民合格的繼承人。
-
3 # 量子工作室
李治是最合格的繼承人,自己老爹開創貞觀之治,並且留下一個人才濟濟的班子,國家也在積極向上,外無強敵,內無憂患。
李治自己開創永徽之治,唐朝疆域在他任內達到最大,並且一舉消滅了高句麗西突厥,李治積極改革,任用長孫無忌打擊自己的親王兄弟,然後用武則天又消滅了長孫無忌。
武則天因為自己是女人,被歷史抬高了地位,但她文治武功不如李治,開疆拓土也不如李治。武則天一生的心思都用在了防止別人造反,而不是如何治理國家,要不是李治留下的家產豐富,早就被敗光了。
李治是屬於深藏功與名,外柔內剛,面善心黑的人,髒事累活都交給別人來幹,自己天天笑呵呵伴作彌勒佛。
李治因為身體原因在後期無法理政,但權力依然在手中,不被架空算合格,但他在世的時候武則天僅僅是個工具人,能把吹上天的女皇當工具人的皇帝算不得一流,那誰能算得?
回覆列表
比起他的兩位兄長李承乾和李泰,唐高宗李治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繼承人。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年齡最小的嫡子,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共有三個兒子,即嫡長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以及嫡三子李治。
本來在李治之前有兩個哥哥,按照唐朝的繼承皇位的制度,無論如何都很難輪的到李治當皇帝。然而架不住李治命好,李承乾和李泰相繼作死,本來與李治無關的太子之位最終落到了他的頭上。在李世民去世後,李治順利的繼位,成為了唐朝第三位皇帝,史稱唐高宗。
(李治影視形象)
或許有人要說了,李治能當皇帝,完全是因為他的運氣好,如果李承乾和李泰不作死,李治根本不可能當皇帝。這話沒錯,但我的觀點是:即使李承乾或者李泰做了皇帝,也未必會比李治做的更加出色。
在武則天這一傳奇人物的光環下,李治的作為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畢竟千古第一位女皇帝,李治無論再怎麼優秀,也不過是眾多男性皇帝中的一員罷了,怎麼能與唯一的女皇帝相提並論。
然而,李治可並不是草包。相反,在唐朝眾多皇帝中,李治可以算是較為出色的皇帝。當然,這個出色,並不能與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偉大君主相提並論。
李治在位期間的成就軍事上:
在李治在位期間,大唐相繼平定漠北,滅高句麗、滅西突厥。使得大唐版圖進一步擴大。尤其滅高句麗更是完成了唐太宗未能完成的夙願。
有唐一朝,唐朝版圖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最大。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北至貝加爾湖,南達越南橫山,這一版圖一直維持了32年。
(唐太宗、高宗歷次徵高麗經過圖)
政治上:
唐太宗後期對高句麗發動的遼東戰役的失敗,使得“貞觀之治”有所衰敗。李治繼位後,重用賢臣,勤勉執政,君臣較為和諧。使得戰後衰敗的經濟有所恢復。
史書上稱這段時期頗有貞觀遺風,也有人稱這段時期為“永徽之治”。
經濟上:
唐高宗時期,唐朝經濟進一步穩定發展。全華人口有所增加。
文化上:
永徽三年,編成了《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唐高宗時期的執法情況較為公平公正,犯罪率也較低。
另外,唐高宗重新建立了科舉制度,並擴大了在科舉制中選拔官員的規模。參與科舉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唐律疏議》)
外交上:
高宗時期,中國第一次與征服薩珊王國(波斯)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絡。第四位哈里發奧斯曼(阿拉伯國王)向唐朝派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阿拉伯使團。
(阿拉伯的擴張)
帝后相爭世人對唐高宗最大的詬病就是其放任武則天掌管朝政,致使唐朝幾乎斷送在武週一朝。若非神龍政變,唐朝很有可能終於武則天。
然而事實上,儘管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已經參與了朝政。但大權仍然在唐高宗的手裡。即便唐高宗後期朝政幾乎完全依賴武則天處理,但實權仍然由唐高宗所掌握。
反而,在李治生前,武則天的支持者如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相繼倒臺,反而武則天的政敵出將入相,甚至廢后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還受到了極大的重用。而對於這種情況,武則天根本無力改變。直至高宗去世,武則天才逐漸完全掌握實權。
(武則天影視形象)
可見,在高宗期間,武則天更多的是輔佐高宗掌握朝政,但並沒有實權。
總結:李治在位期間儘管對武則天的崛起不夠重視,沒有完全阻斷武則天的掌權之路,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各個方面上,李治都做出了一定的成就,因此我認為唐高宗算的上是李世民合格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