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文社

    在經典電視劇《大宅門》裡,白家“姑奶奶”白玉婷對京劇名家萬筱菊的一生痴戀,不知看哭了多少觀眾:還是“白家小姐”時,白玉婷就對萬筱菊愛如烈火,不但能生動模仿萬筱菊的每一齣戲,甚至每當萬筱菊戲臺上瀟灑表演時,白玉婷總會捧著一堆金銀首飾,一邊流淚喊“萬筱菊”一邊朝臺上扔。一片深情,早早就在京城馳名。

    可這一往情深,最終還是無果的單戀。在得知自己嫁給萬筱菊無望後,腰纏萬貫的白玉婷拒絕眾多追求者,毅然做出了轟動京城的決定:以一場大張旗鼓的婚禮,和萬筱菊的相片結婚,從此守著萬筱菊的相片過日子。這一場“婚姻”,竟也熬過了抗戰等特殊年代,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白髮蒼蒼的白玉婷,懷抱著萬筱菊的照片,在她那間擺滿菊花的臥室裡含笑而逝……這樣一段也許並不轟轟烈烈,卻足以讓人斷腸的愛情,也令白玉婷在“《大宅門》粉絲”里人氣頗高,還被譽為“大宅門裡活得最瀟灑的女人”。但同樣是這場愛情裡,“瀟灑”的白玉婷,也上演了令好些觀眾頗為不解的一幕:全面抗戰爆發後,拒做漢奸的萬筱菊遭到日本人通緝,是白玉婷冒死將他藏在家中。看到白玉婷房內盛開的菊花與那張照片,萬筱菊流淚了,可如願與心上人同處一室的白玉婷,卻在萬筱菊的淚眼婆娑裡,默默退出房去……這一幕,也叫多少觀眾大呼不解:想了這麼多年,愛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冒死換來一次相會,為什麼你卻望而卻步了呢?寧可從此抱著心上人的照片終老,也絕不投入心上人的懷抱?

    這事兒,《大宅門》的導演兼原著作者郭寶昌,後來就解釋過了:劇中“白玉婷”的原型,就是他的“十二姑”。《大宅門》裡白玉婷苦追萬筱菊的種種橋段,多是“十二姑”真實的往事。那位“萬筱菊”更是當年一位享譽盛名的京劇大師。可為什麼二人沒在一起呢?以郭寶昌的話說,因為那位京劇大師“品行高潔,對妻子兒女有極強的責任心”,而“十二姑”愛這位京劇大師,愛的更是他的“藝魂”,所以哪怕愛得熱烈,她還是止步了。

    這一片情深,也正如《大宅門》劇中,默默迴避心上人的白玉婷,對她最親的親人——哥哥白景琦的哽咽一句:“哥,我是和照片結的婚”。一部《大宅門》,之所以被奉為經典,就來自這細緻的情感刻畫。哪怕簡單一句臺詞,亦是字字虐心。

    但同樣是這一段虐心之戀,也叫今天很多年輕的觀眾看不明白:這兩個人,一個是享譽京城戲臺的名角,一個是白家老號的小姐,明明是“大明星”與“白富美”的浪漫之戀,多麼天作地和的一對兒,怎麼就招來所有人的反對呢?

    比如白玉婷的孃親,帶著白家闖過無數大風大浪的“奇女子”白文氏,一聽白玉婷愛上了萬筱菊,當場大罵白玉婷是“不知廉恥的東西”。還有平日最疼白玉婷的哥哥白景琦,這麼個平日裡蔑視封建禮教,“敢把窯姐娶家裡”的“活土匪”,一聽妹妹要嫁萬筱菊,也是各種不同意。直到白玉婷在白景琦家裡嚎啕大哭,才算勉強點了頭。

    為什麼不能嫁給萬筱菊?白景琦兩句話,戳中了其中原因:“可你喜歡的偏偏是一個戲子”。“戲子當然是人,可誰都知道,鵪鶉戲子猴,沒人把他們當人看”。

    不許嫁萬筱菊,就因為這個簡單而殘酷的原因:紅遍京城的萬筱菊,是個“戲子”。

    這樣一個讓現代很多人或許難理解的原因,戳中的,卻是那個民國時代,極其殘酷的真相:整個病態的民國社會,對藝人們深入骨髓的歧視。

    說起民國的戲壇,今天常有人津津樂道那“繁華”,甚至懷念“老戲臺”的風情。但是,就是在那“名角輩出”的風光裡,“鐵粉”票友們一擲千金捧場的熱鬧裡。一個恥辱的標籤,也牢牢蓋在藝人的頭上:下九流。

    比如在晚清至民國年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哪怕是戲臺上的“名角”,如果見到了娼妓,也要主動向娼妓行禮。為什麼呢?以《舊中國的下九流》一書裡的解釋:“娼妓在贖身之後還有可能飛黃騰達……藝人卻無論如何難有機會翻身”。戲臺上被眾星捧月,下了戲臺,你也只能是個“戲子”。對於白景琦這樣的“名門子弟”來說,那更是“鵪鶉戲子猴”,你再紅,還是玩物。

    頂著這樣的標籤,再紅的名角,在那個年代,又怎會有真正的尊嚴?許多名角們為什麼要用“藝名”?因為“戲子”是個低賤的身份,用真名登臺唱戲,帶給親人們的絕非榮耀,而是抬不起頭的恥辱。民國多少名角,一個個優雅的“藝名”“諢名”“科名”背後,是數不盡的辛酸淚。

    正如親歷民國時代的京劇名家童芷苓所說:民國時代“我雖然在物質上受過一些苦,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痛苦讓人難以忍受”。比起萬筱菊這樣的男性“名角”,女藝人哪怕成了“名角”,命運有時也可能更悲劇。曾經紅極一時的青衣金少梅,就因人老珠黃唱不動,就被戲院老闆掃地出門,落得乞討為生。童芷苓去皇后大劇院演出時,就看到她昔日仰慕的“名角”金少梅,穿得破破爛爛在劇院門口討錢……

    “名角”尚且如此,普通的“藝人”,那更是飢一頓飽一頓。比如在北京唱戲,哪怕稍有點名氣的藝人,一開始都要“包紅票”,也就是自掏腰包買“紅票”,請人捧自己場,一次就要幾百大洋。有的藝人辛辛苦苦唱幾年,竟唱的傾家蕩產。去各地唱戲,到哪裡都要拜見頭頭腦腦,一處“香”沒“供”著,分分鐘大禍臨頭。甚至有時藝人搭火車,還會被火車上的警察逼著唱戲,一句唱不好,就是一頓打……

    這些,還算是民國藝人裡,“混的不錯”的。至於下層藝人的苦日子,從學藝到賣藝受的罪,恐怕再有個幾千字也寫不完。這,就是白景琦口中的“戲子”,是民國“文化繁榮”外表下,一個吃人的時代。這恥辱的“戲子”標籤,直到國民政府垮臺,新中國成立,才徹底拿掉。

    理解了這個,也就可以理解,新中國成立伊始,一位民國時代聞名全國的京劇名家,那一聲發自內心的喜悅:“我現在跟解放前比,真像換了個人。”當然也就更能看懂,《大宅門》精彩劇情背後,沉甸甸的主題:那對並不遙遠的封建糟粕,極度細緻的呈現與反思!

    參考資料:郭寶昌《我與大宅門》、龔義江《蓋叫天傳》、 侯傑,秦方《舊中國的下九流》、 童芷苓《憶往事更愛今天》

  • 2 # 四川達州人

    因為白玉婷愛的是舞臺上的萬筱菊。

    就如段譽愛的是石像,而不是真愛的王語嫣一樣。

    遠香近臭的道理,大家都應該理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哪個品牌的膨化食品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