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教育感悟
-
2 # 細說人生百態
這就是學習習慣的問題了,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以後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還有一個點就是家長過多的干涉孩子的學習也不行,讓他們養成了依耐性,你看著他就好好學,不看著就不認真學!學習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不自主學習就是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不知道怎麼學習,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一味的依耐家長或者老師!
第一,家長要懂得放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不要過多的包辦!讓他自己去從中摸索,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跟方法!家長總是看著也不是辦法!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第二,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勤於動腦,獨立思考!擺脫對他人的依耐性,自主學習!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孩子自己去探索與發現,做家長的只是從旁監督,適當的提醒跟糾正就可以了!
小記: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孩童時期最重要的事就是學習!
-
3 # 生活家泡芙
需要引導孩子對知識產生興趣,可以問他有什麼理想沒有,有目標有興趣的人會比沒有的更加渴望獲得知識,建議可以帶他去大城市,學習氛圍好的大學去看看,對他樹立自己的理想是有幫助的。最後就是家庭氛圍的營造,不能說只盯著孩子學習不學習,孩子其實內心裡是知道自己需要學習的,你不需要盯他,初中的知識用不了三年去學,一年足矣,家長更應該注意的是自己的學習習慣,看看自己是否給孩子做好了榜樣,還可以大家一起看一本好書一起討論,沒有必要讓孩子把所有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
4 # 凹凸數學課堂
一天老師在批改試卷時,發現一名學生在作文處只寫了三句話:
老師,讀書有什麼用?
我不喜歡讀書,我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
爸爸媽媽說以後我讀到大學畢業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後想去放羊。
第二天,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你們知道,讀書學習有什麼用嗎?”
學生們一片沉默,許多露出迷茫的眼神,只有個別的學生回答:“我爸媽讓我來讀書,所以我就來了。”
孩子不願自主學習,主要是搞不清楚為什麼學習,大部分都認為:“我爸媽讓我來讀書,所以我就來了。”
於是,老師給大家講了個比較經典的小故事:
在一座山裡,住著一個老農夫和他的小孫子。每天清晨,這位老爺爺都會早起坐在書桌上讀書學習。有一天,孫子問他:”爺爺,我也想像你一樣讀書學習,可是我讀不懂。只要我把書本合上,我就會忘得一乾二淨。爺爺,讀書有什麼用?“
老爺爺指著角落的籃子說:“這個籃子是放煤炭的,你帶去河邊,幫我盛一籃子水回來吧。”於是小孫子照爺爺說的去做了,不過回來之前籃子裡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你下次得跑快一些。”老爺爺笑著把小孫子再一次帶到了河邊。
這一次男孩跑得飛快,但他回來之前水依舊漏完了。試了好多次後,男孩終於說:“爺爺,籃子裝不了水!這根本就沒用!”爺爺笑著說:“你覺得沒用,可是你再看看籃子。”男孩轉過頭看籃子,他發現,原本又破又髒的煤炭籃子,已經從裡裡外外都變得非常乾淨了。
老師接著說:”我們讀書學習就是這樣的。書是河水,我們的心就是那個裝滿煤炭 的籃子。我們每次用籃子去撈水時,什麼也撈不起來,但是籃子會越來越乾淨。
書讀多了,雖然很難記得全部,但是我們的心靈就會慢慢變得純淨,想問題就更懂得開動腦筋生智慧!
之前有一個同學偷偷地告訴我,他長大想去放羊。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們不讀書學習,天天去放羊,就一輩子都幹不了別的。
如果我們努力讀書學習,我們就會更瞭解羊群,瞭解草原,瞭解怎麼照顧羊,怎麼樣把羊養得健健康康,怎樣把羊賣出最好的價錢。這樣我們才能更喜歡放羊,甚至成為放羊專家。
所以,做任何事,讀書都是基礎。我們是為自己學習的,不為別人。
從那天開始,這個問題學生再也沒有做過小動作,上課變得更加專心了。連家長都跟老師反映孩子在家主動寫作業了,真神奇。
這個故事效應為什麼這麼大呢?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沒有真正理解讀書的作用,認為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因而也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事實上,我們應讓孩子明白到,他是在為自己讀書學習。透過知識武裝自己,他才能在未來的社會里遇到更好的人,見到更精彩的世界,讓自己擁有更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需要更換其他的角度來引導孩子讀書不是為了家長而讀書,而是為了更換的保護自己,讓自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
5 # 優哉善哉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基本上定下來了,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呢?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最初的機械的學習,做作業呀讀書呀,家長要認真的引導,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要給孩子灌輸理想教育,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有了自主學習的行為,也就是說要培養孩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家長的教育很重要
-
6 # 陳爸聊教育
孩子已經初中了,卻還沒有學習的自覺性,還需要家長管著,我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後升入高中,走上社會都是個問題。
任何事情都要有主觀能動性,就是我們對於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都會主動去參與,自發的去參加,而不需要別人壓著別人管著。而對於學習更是如此。
因此感覺這樣的孩子,可能是還沒有激發起,他對學習的認識度。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解決呢?
首先,我們可以跟他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談,瞭解他最感興趣的東西是什麼,他對學習感興趣嗎?如果不感興趣又是因為什麼原因?
瞭解到他最感興趣的東西是什麼,就可以把他的興趣點,透過適當的方式,轉移到學習上來。找學習跟他感興趣,兩者之間有聯絡的點,讓他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面,看到可以學習的地方。
如果他覺得學習太枯燥了,那就加強學習方面有趣的地方,讓他加深印象,覺得原來學習也可以這麼有趣,也可以變成他感興趣的東西。
其次,既然他已經是初中生了,家長你就不應該再管著他,壓著他,應該讓他自主地去學習。
逐步的鍛鍊,讓他一個人學習的習慣。讓他習慣,自己一個人學習,慢慢的他也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在沒有家長管的情況下很好的學習。
因為這個過程,還是需要培養的。如果你一直管著他,一直不讓他養成一個自己學習的習慣,那他就永遠也都不能脫離家長。
最後,習慣還是需要自己慢慢的去養成。
家長作為孩子人生道路中的引導者,只是起了一個引導的作用,不可能永遠管著他,壓著他,讓他聽你的話,讓他跟著你的步子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現有了自己的思想,會逐漸考慮問題。所以你說什麼他不會聽什麼,而學習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他如果是個負責任,懂事的孩子,就會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就會想要脫離你的管制,去獨立自主的學習,而不是這樣被你壓著,被你管著,其實這樣他也沒有什麼自由可言。
綜上所述
主觀能動性還是靠培養出來的,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機會,我相信孩子是可以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的。作為家長只要在旁邊引導他,鼓勵他就可以了,不要凡事都替他做主。
-
7 # 楊老師的生活記錄
孩子應該從小養成自覺寫作業,主動預習、複習的習慣。到初一階段應該可以自主學習的。可以再嘗試培養其獨立自主性:規定作業時間,家長督促,讓其學習前或者寫作業前自己獨立準備所有的學習用品而不是家長代勞。學習結束時提醒孩子收好學習用品,家長也不要幫忙。如果孩子寫作業拖拉,在規定時間裡沒寫完,家長應該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準寫了,上學時自己去跟老師解釋吧。”這樣讓孩子承擔自己不認真的行為帶來的 一些後果。
-
8 # 海波的海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 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願意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採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後,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麼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裡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採用聯絡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課前做一個套圈遊戲,把全班同學排成一個長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獎勵。其中幾個同學叫起來:“這樣不公平。”為什麼這樣做遊戲不公平?(因為有的同學離中心近,有的同學離中心遠)那應該怎麼站才公平?(圍成一個圓)為什麼?那圓究竟有什麼特徵?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大膽質疑,樂於思考 ,獨立自學
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鬆、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於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首先,每學期剛開學,筆者就把這個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都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一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在完成相應階段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根據各自的水平和愛好,提前向老師提出學習要求。筆者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實施個別輔導。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餘地,要善於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 “為什麼”, 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
三、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複雜。應對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後,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於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於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迴圈過程。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可出示以下兩個條件:五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採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優等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適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準,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做到巧練,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素質。
四、 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後,教師可以可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盪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於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並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5+5+5+5+4相加時,要求把它改寫乘法算式,結果大部分學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卻是做6×4。我高興地表揚他的大膽創新,同學們卻馬上反對。這樣,同學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參與辯論。此時全班同學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哪個最簡便?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特長得到有效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於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創造性。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儘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
9 # 首席面試專家聊育兒
我是Anne,一個懂點青少年教育的人才發展專家。我是“自己孩子”這個產品的開發者(媽媽),也是“別人家孩子”產品的批次檢驗者(人才發展),我用現實檢驗傳統教育,也正在用教育實踐當下的現實。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初一的孩子,學習和寫作業還要家長看著,不知道究竟是因為家長習慣性的看管了7年呢,還是因為孩子學習“不自覺”,到了初一才開始“看”的?
孩子已經初一,意味著大概到了12、3歲的年齡,也意味著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特點是什麼?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行為的初顯。這個時候了,家長還“看著”,這是明擺著把孩子往相反方向推啊。
你以為孩子會因為家長每天都“看著”就愛上學習了嗎?這樣做,只能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厭惡,最終逃離學習。
網上有很多家長在問類似的問題,而這類問題下面的大部分回答,都是在告訴父母們:孩子的學習習慣要從小養成,學習習慣很重要!
很正確。但卻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誰都知道,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很重要。重要到這個好習慣可以貫穿人的一生,最終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所以,我們每一個想讓孩子具備良好習慣的家長,都在等孩子回家以後,不遺餘力的催促孩子,督促孩子,不知疲倦的提醒孩子,守著孩子,甚至無法剋制憤怒的大吼孩子。
可是,我想問問各位父母們,你們誰見過周圍有哪個人,能做到特別嚴格的自律?能做到一絲不苟的克己?
真正能做到自律的人是什麼樣?他的每天生活都很規律,有計劃有安排,到什麼點一定會做什麼點的事,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控制自己,要求自己,且做所有事的時間和步驟都分毫不差。
這個世上究竟有沒有這樣的“人”?
我認為沒有。這看起來太像一個機器人了。
所以,一個孩子的內驅力如何培養?跟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我們自己的小時候吧,來看一看那時的我們。
沒有足夠的玩具,沒有充足的課外書,更沒有什麼培訓班,興趣班和輔導班。可這些仍舊不能阻止我們有自己喜歡的事,有自己特別好奇想去探索的事。我們揹著父母去探險,瞞著大人去滑冰和游泳;我們偷偷看《飛碟探索》,悄悄去買《世界未解之謎》,興奮的翻著破了的《奧秘》;竊喜的讀古龍、金庸、梁羽生。
在那些“亂七八糟“的玩耍裡能夠獲得什麼? 好奇和勇氣。
誰要求我們去看這些書了?沒有人要求。
這些書裡又有沒有知識呢?誰能說沒有。
小時候的我們,正是因為親自實踐了那些探索,我們才能夠逐次掌握技巧和要領;正因為讀到了這些書,我們才知道宇宙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也正因為了解那些“世外高人”,才有了一個“文學夢”。
所以,一個孩子的內驅力如何培養?
切斷源源而來的灌輸,停止那些學習班補習班,製造“”資源匱乏感”;不要去做要求,去制定標準,更不要去守在身邊“監管”;允許他有足夠的時間去玩,在玩的過程中鼓勵他探索和求真,自主解決碰到的問題;保持跟孩子的平等交流,不斷在知識的廣度和寬度方面引導他自發提升和充實。
真正的熱愛是什麼,就是我們做好一件事,不為達到外界標準和要求,只為達到我們心中對自己的那個標準和要求;當自己心中的目標高於外界的要求時,你就會看到,成功已經不遠了。
其實我們真正焦慮的,不是孩子身上發生的現象,而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讓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自由、平等、信任、尊重。
聽起來很“雞湯”吧?真正在每一件事上都能做到,卻很難。
但這就是辦法。不是之一,也沒有“捷徑”。
回覆列表
“現在考高中這麼難,初一的基礎又這麼重要,可是他就是不肯好好學習,從來也不自覺,這次期末考試成績又不好,初一就跟不上了,再這樣下去,到了初二初三可咋辦?考不上高中他去哪裡上學?”這就是年前期末考試以後開家長會的時候,一位初一學生的媽媽對我所講的一番憂心忡忡的話語。不好好學習這個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初一孩子身上,同時也出現在很多初二和初三孩子的身上,如果不及時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孩子成績就會不斷倒退,最後中考的時候連一個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作為一個初中生要好好學習要上高中考大學的重要性。
第一點:教育孩子初中不比小學,初中生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在中考的時候考上高中,只有這樣你才有學可上才有希望考上大學。孩子之所以進入初中以後不努力學習,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初中的學習和小學的學習是一樣的,初中的考試也和小學的考試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學習環境而已,所以他們沒有危機感,因此他們貪圖玩耍不肯積極主動自覺地去學習,所以家長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初中的中考是你人生中的轉折點,只給你一次機會!一旦考不上高中,那麼只能使自己後悔,父母傷心,全家難過”
第二點:小學升初中即使成績再差也能上初中,但是初中升高中,如果你的成績太差的話,那麼你連一個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因為中考要進行分流,按照1:1的錄取比例,班裡成績好的1~20名左右的學生才可以上高中,成績差的25名以後的學生只能去技校或職高,所以這就要求你在初一的時候各門功課的成績排名一定要保持在班裡的中游水平20名以前,七門功課的成績不能出現偏科最低也要在80分以上,只有這樣你才能考到本地普通高中,詳細要求下圖所示
第三點:初一落下太多,那麼面對初二初三更難的知識,你的學習會越來越吃力,成績會越來越低。初中三年知識只能是越來越難,所以初二初三都要比之初一的知識難很多,而且初二還要加一門物理,初三還要加一門化學,如果你在初一不好好學習,那麼你又怎麼可能學懂初二和初三更難的知識呢?最後只能是很多知識沒有搞懂,落下的知識越來越多,最後在中考的時候被淘汰出局,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因此作為一個初中生,要從初一開始踏踏實實努力學習為中考打一個穩固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在初二初三循序漸進取得好成績,考上一個理想的好高中,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非要讓爸爸媽媽監督著你才肯去學習,爸爸媽媽上班了不在你身邊了,你就不學習了,那麼不勞不得最後你連一個普通高中都考不上
最後要告誡各位初中生家長: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制定一個準確的中考目標,讓孩子的成績最起碼能夠考一個本地的普通高中,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制定中考目標,那麼他就會迷失方向,就不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只為幫助各位莘莘學子學業有成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學。幫助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積極主動自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