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之意
-
2 # 我是李唐精英
此小將應該是羅貫中。 曲阿小將就是太史慈麾下的一員近衛或者侍從。曲阿是如今的江蘇丹陽,羅貫中,有人說他是山東人,也有人說他是江蘇人。
傳說羅貫中文武雙全,輔仕張士誠,張士誠、陳友諒與朱元璋有得一拼,元朝末期本可以出現鼎立的局面,但張、陳運氣不濟,天下被朱元璋取得,羅貫中與他的老師隱居,一個寫《小滸傳》,一個寫《三國演義》,羅貫中為了讓後人記得他羅家的歷史功績,但是又怕朱元璋找他的渣子,所以把自己(羅貫中)塑造成曲阿小將的形象,曲阿小將以一人之力力抗十二位小將,讓太史慈與孫策戰得難分難解,不分上下,如果沒有曲阿小將,那麼太史慈就肯定是一人難敵眾人手,有曲阿小將鎮場,程普等人戰戰兢兢,不敢上前。
此後曲阿小將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不知所終,也是羅貫中藉此告訴朱元璋:我羅貫中,不願與你朱元璋紛爭,從此隱居。
一家之言!
-
3 # 老白的歷史課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曲阿小將——羅貫中
曲阿小將是何人,且看三國演義
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眾將皆笑。曲阿小將,膽略過人,武功超凡入聖,隨太史慈獨鬥孫策十三騎,孫策與太史慈且鬥且走,百餘合而孫策護衛不至,只有一種可能,他們被曲阿小將拖住,無法遠離。
看曲阿小將對手,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十二將,尚且拿不住他,硬是拖了太史慈和孫策鬥了百合,當真是天下無雙,比之當年呂布鬥曹操六將二十合便回馬猶有過之,難道曲阿小將才是三國第一高手,只因淡泊名利,才隱姓埋名,因欣賞太史慈勇氣才助他一臂之力,真是高人!
事實上:
但使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曲阿小將只是一個騎卒,連個小將都不是,估計只是給太史慈打下手的小兵子,跟隨出來偵察,結果撞見孫策,史書上記他一筆純粹是為了烘托太史慈二人對十三依舊敢於前斗的勇氣,至於他,實在是不值一提。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曲阿小將永遠是最耀眼的將星,為人稱道。
我們不會忘記,那一天,我們都變成了曲阿小將,跟隨太史慈一起酣鬥神亭!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給大家聊聊曲阿小將的故事。
說起來話就長了,事情要從漢末時分的幷州雁門說起。
漢末時候,在幷州雁門有張氏大族,人口眾多,族中出過許多文官武將,在當地的影響力很大。
張氏族人對家族中年輕一輩的教育和培養非常重視,無論是文化知識,還是騎射武藝,都由族人集體出資,興辦塾學武堂,以供族中年輕後輩學習文才武藝。
張氏族中有一支,有兄弟三人,皆為異才。
長兄名叫張傀,字孟禮。他是個武術大師,在江湖中鼎鼎大名,尤其是一套祖傳戟術妙絕天下。張氏族中長老就讓他教習族中的後輩們習武。
張傀收徒授業,有教無類,他擅長根據弟子不同的優點因材施教,使徒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
張傀的開山弟子名叫典韋,由於他虎背熊腰,天生膂力超群,張傀就傳授給典韋一套“惡來雙魔戟”,將其力大無窮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考慮到典韋箭術不精,張傀又教給他“焰摩飛戟”的暗器功夫,使典韋在遠近距離都具備強大的殺傷力。
張傀的第六個弟子名叫太史慈,他身材矯健,雙臂如猿,但他力量不足,短兵器不適合,所以張傀就另闢蹊徑,教授給他一套“水火夾戟槍”,還將“焰摩飛戟”的暗器功夫教給了他。為發揮太史慈雙臂修長的特點,又教了他“八面神射”的箭術。這樣,太史慈在遠、中、近三個距離上都有了極大的殺傷力。
魏吳兩國的第一勇士都出自張傀門下,可見其名不虛傳。
張家三弟名叫張儉,字叔樸。他性情孤僻,不善言辭,但卻身懷絕技,而他教授弟子的方式與長兄大不相同。
張儉對選擇徒弟非常嚴格,精挑細選,要求極高。他平生只收過一個正式弟子,就是呂布呂奉先。張儉將一身絕學“霸王神戟”傾囊相授,還教給了呂布一百五十步“羿王射”的絕世神箭。
張儉悉心指教,嚴格要求,而呂布也很爭氣,他天賦異稟,又練習勤奮,領悟力極高,武藝提高迅速,最終成為漢末三分時代的天下第一猛將。
說了這麼多,都只是鋪墊,下面要談張家的老二,這與那位神秘的曲阿小將有關。
張家老二名叫張偃,字仲伏,他是個文士,才高八斗,文筆超絕。張偃自小隻愛讀書,並不會半點武藝,但他的妻子卻很厲害。
張偃在宛城作官,他的妻子柳鳳茹,手中一杆大槍,天下無敵。行走江湖多載,沒有任何人能在她的槍下走過十個回合。江湖人稱“鳳茹夫人”。
張偃有個好友在白馬縣任職,為人正直不屈,因此得罪了朝中閹宦,被誣謀逆,判罪族誅。夫妻倆上下打點,夜入大獄,好友託孤,將未滿週歲的兒子交給張偃夫妻偷出獄中,保全了一脈忠良骨血。
張偃將此子帶回宛城,視如已出,取名張飛,字翼德。張飛逐漸長大,性情剛烈,威猛健壯。鳳茹夫人將一套“獅吼鳳鳴槍”教給了張飛,他是鳳茹夫人事實上的大弟子。
張飛長成後,性如烈火,為人仗義,好酒任俠。有一次路見不平,打傷了當地的貴族,被告到官府,而辦案人恰是當年拘捕張飛親父的那位官員。
張偃怕東窗事發,暴露了張飛真正的身份,無奈之下,將他連夜送出城去。城外桃林邊,張飛拜別張偃夫妻兩位恩親,從此不復相見。
為掩飾師門來歷,張飛將大槍的鐵槍頭擰成九曲盤蛇的形狀,遁入江湖。先在燕山一帶落草劫掠,後又金盆洗手,開了一個屠肆酒莊,在後園種了一片桃林,以記念張偃夫妻的恩義。
鳳茹夫人名義上的開山弟子名叫張繡,學的是“百鳥朝鳳槍”,憑此絕技橫行西域,被稱為“西域槍王”。
鳳茹夫人的第三個弟子叫張遼,是張儉推薦來的張氏族人。後來也成為了一代名將。
第九個弟子名叫馬超,鳳茹夫人教授給他一套“丹鳳朝陽槍”,馬超少年英姿,悟性極高,學有所成,一條槍打遍西涼,從無敵手。
鳳茹夫人的關門弟子名叫曲阿小,是一個江南歌伎遺棄在宛城的孤兒,鳳茹夫人將他收回家中養大,並教授給他各種武藝。
曲阿小學藝出山,去江南尋親未果,正逢江南戰亂,劉繇招兵買馬,曲阿小被納入其軍中,恰恰與太史慈分在同一個軍營中。曲阿小透過平時太史慈的武藝練習,發現了他的武藝師承,也算半個同門。
孫策率兵來與劉繇作戰,太史慈自告奮勇去應戰,但其他人皆笑他自不量力,而曲阿小因與他有半個同門的淵源,便助他一臂之力,相隨而去。
劉繇戰敗後,曲阿小脫身而去,靠一身武藝行走江湖,輾轉來到了西涼,在天水關落下腳來,靠教授當地年輕人槍棒拳腳功夫為生。其中有個年輕人名叫姜維,字伯約。
世人皆傳“曲阿小將”,實際上是聽錯了,他名字就叫做曲阿小。
-
5 # 文史侃大山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源自孫策與太史慈一戰,據《三國志》記載:
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慈自遼東還,未與相見,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或勸繇可以慈為大將軍,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但使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可見確實存在這麼一個人,而且只是一個騎兵,連小將都不是。看上去上方的實力差距有點大,孫策這邊有13騎從,還都是韓當、宋謙、黃蓋這樣的東吳猛將之輩。而孫策只有自己和那個騎兵。事情到了這裡就沒有史料可查了,因為對此人的介紹就那麼一句。但是從當時的戰況來看,這名騎兵很有可能是戰死了,沒有在史書留名,所以無從得知是何人。
當時一戰,孫策對太史慈可是相當的激烈。二人之間,孫策搶到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也毫不示弱,得到孫策頭盔。兩人這一戰的時間並不會短,因為是打到了雙方援兵前來救援才解散。那麼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中,孫策的隨從們必然不會坐看主公與敵人之間的生死戰。合力對敵才是正確的選擇。
需要如此行事,13騎首先需要幹掉無名騎兵。只是這名騎兵卻堅持到了最後都未讓韓當等人救援孫策,其武藝之高可見一斑。但是此人當是戰死在當場,因為在三國後續的事件當中並未見到此人,對於如此猛將,如非剛出道便戰死,怎麼會沒有單獨列傳存在。只能說相當的可惜,若是沒有戰死,很有可能又是一個呂布一樣的人物。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名叫曲阿小將,他被很多網友認為是被埋沒的猛將,還跟潘鳳、胡車兒、馬忠並稱四大隱藏名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演義裡,曲阿小將是太史慈的手下,曾跟隨太史慈一起討伐孫策,後來成功抵擋十三騎立下功勞。
曲阿小將的出場太史慈和曲阿小將路遇孫策和韓當、宋謙、黃蓋等十三騎,太史慈想捉拿孫策領功,於是跟孫策單挑,前五十回合,因為兩者不分上下,孫策又自負,韓當等人圍觀在旁也不擔心。後來太史慈引孫策走到偏僻無人處繼續單挑。
韓當等人自然急了,孫策怎麼也是君主,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韓當等人敢讓孫策身處險境嗎?自然是不敢的,最後總算跟上了,但那時雙方已經又大戰了五十回合了,並且已經從馬上打到地上翻滾那種,可謂狼狽非常。
可見,十三騎要跟上的時候遇到了阻礙,這個阻礙就是曲阿小將。十三騎忠心耿耿,當然不會不顧主公的安危停下來和曲阿小將談心,曲阿小將應該是用武藝阻擋住了他們。
曲阿小將的武藝如何?陪同孫策的十二人中有六人的姓名己知,參照三國論壇的多數武評,將其武力分述如下:程普(強二流)、黃蓋(中二流)、韓當(弱一流)、周泰(強一流)、蔣欽(弱二流)、宋謙(未知)。宋謙的武力不太好評價,此人曾與賈華共同擔當孫權的侍衛,地位相當於北魏的曹洪、典韋、許褚、龐德(曹操的保鏢),或者西蜀的趙雲(劉備的保鏢)。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孫仲謀大戰東吳兵中提到樂進一刀劈斷宋謙、賈華的兩杆畫戟便回,宋謙取過士兵手中槍追趕,被李典一箭射死,似乎演義中宋謙就露過這一回臉。中箭只能說明他避箭水平不高,另外宋謙護主心切難免方寸大亂,李典又是在亂軍中施放冷箭,不能說明宋謙無能。既然能當君主的保鏢,當然絕非等閒之輩,雖未必及得上前述曹典許龐趙五將,相差也不會太遠。宋謙死後孫權放聲大哭,足見宋謙在孫權心中的地位。同級別的賈華後來負責在甘露寺謀殺劉備,而當時孫權己知劉備有趙雲當侍衛,派遣賈華執行這一危險任務,也證明了賈華武藝非凡,排名在賈華之前的宋謙應該更厲害,估且暫定為中二流水平,80分上下,估計大家不會有太大意見吧。
另六人是何許人也,《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均未提及,陪同孫策出行的人選,不排除心腹謀士、親兵、馬僮的可能,但是後來劉繇接應軍趕到時,孫策的十二騎也趕到,在神亭嶺下與以太史慈為首的一千餘人一場大戰,人人以一當百,個個全身而退保住了性命,三流武將似乎也沒這個本事,因此後六人應該也是武將,武力至少弱二流。這十二人聯手的威力倒底有多大,恐怕很難精確計算,只能進行粗略的類比。三英戰呂布時,呂布對付關羽張飛(均為超一流)聯手,己處下風,加上劉備(二流水平)就萬萬不是對手;呂布對付曹家六將時,對手包括許褚、典韋、夏侯惇(一流)、夏侯淵(一流)、李典(強二流)、樂進(弱一流),前三將的組合實力己超過劉關張,呂布趁六將尚未合圍之前即借赤兔之力逃之夭夭,應該說是相當明智的。孫策十二騎威力應該不比曹家六將差,所以小將實力可見一斑!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到底是誰?其實曲阿小將的真實身份,就是王朗的幕僚虞翻。第一,虞翻有很高的武力,最善使槍,還有日行百里的腿腳功夫。試想僅憑單人獨馬想與十二騎周旋,純憑武力是不夠的,而虞翻擅長江湖路子,便於和眾人打帶跑,拖延時間是虞翻的拿手戲。第二,虞翻的年齡與太史慈相仿,倆人走在一起,不會讓對方顯得太唐突。第三,神亭之戰後,曲阿小將就失蹤了,其實就是虞翻達成目的回去覆命了。第四,孫策後來進攻王朗,虞翻一早就勸主投降,說明虞翻已經清楚孫策的實力,並欣賞孫策,認為反抗無意義。第五,孫策居然對虞翻說出了當時與太史慈一樣的話,以示對虞翻的看重。證明孫策大概知道了什麼。
第六,虞翻後來提醒孫策出行要注意安全,單槍匹馬很容易被小人刺殺。虞翻很清楚江湖上的那套手法。第七,跟隨孫策後虞翻開始擔任過的都是武職,後來才換了文職。虞翻曾在戰場上救護落單的孫策,建議孫策下馬步行,防備目標明顯遭受伏擊。又讓孫策持弓靠後掩護,自己扛槍打頭探路,虞翻的這些佈置都很實用,說明他對戰場很瞭解,不同於一般的文官。第八,虞翻還懂得醫術,呂蒙曾以此為藉口,去找他隨軍攻打荊州。而自己會醫術也是絕世高手的一項必備條件。第九,虞翻不同與東吳其他的文人,個性鮮明張揚,說話不講情面,孫權張昭都被他懟到不爽,卻也拿他沒辦法。後來孫權實在忍無可忍,才把虞翻流放交州,卻不敢直接砍人,就是知道惹不起他,不能逼他鋌而走險。第十,攻打荊州時,虞翻幾次進入敵城去勸降,毫不畏懼。你以為是口才好,很可能更依仗了他超凡的武力。第十一,虞翻愛憎分明,喜歡的就表現出來,討厭的就嘲諷回去,于禁糜芳都受過他的故意戲弄,對文人來說這都有辱斯文,但虞翻就做了,多少有點江湖習氣。第十二,虞家子弟也都是各個文武雙全,幾個兒子都是能征慣戰,上馬提槍下馬治國的本事。
總結:曲阿小將最有可能就是虞翻,而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神亭之戰就不出現了,繼續到別處去隱藏身與名了。正所謂大隱隱於朝,誰能想到小將後來就跟隨了孫家,輔佐孫家弟兄成就大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