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夏養生
-
2 # 清心照人
心靜如水,波瀾不驚,對水自鑑,方知其面。知人為智,自知為明。自掂輕重,無往不勝。聽風聽雨聽世界,聽人聽心聽生活!
-
3 # 一兒
透過內觀練習,達到心靜,其實很簡單。幾乎是人人都能做到。只要你真的去練了,就一定能做到心靜。
從最普通的開車說起你看看公路上有多少汽車在跑。只要是能駕駛汽車的人,都能透過內觀練習,達到心靜的境界。因為人人都有清淨的本性,也就是佛教講的佛性。
有哪一個司機開車,雙手緊握方向盤。從來不左右移動。汽車上路,路面不平;超個車;讓一個人。方向始終在動。動完了以後。大家都很自然的轉回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車子在行駛過程中。司機都會自然的選擇,一個參照物。大都會選擇車道線。只要車子跟車道線不平行。立馬就會覺知。就會調整汽車的方向。回到車道線上來。只是大家不客意的注意車道線罷了,因為心中有自己的目的地,有自己的大方向。
有誰能記得清從家到單位,開車動了多少次方向。這些都是潛意識本能操作。這個本能的潛意識,就是佛教講的人人都具有的佛性。
我們回到內觀主題上來先來看看佛教內觀修行,《四念處經》
諸比丘,比丘云何即身觀身而住耶?“若有比丘,步入林間,或樹下,或於空寂無人處,跏趺而坐,身軀端直,當前奮起正念,專心繫念於出入息。彼入息時,知道自己正在入息。彼出息時,知道自己正在出息。
內觀修行練習,就是找一個不被打攪的地方,端直的坐下,關注自己呼吸,就可以開始練習了。
正常人坐下來。關注呼吸。一兩分鐘之內,肯定都會走神,都會想到其他的事情上去。比如,始終提醒自己不能走神,還有內心放不下的一些事情。這種狀況都屬於正常現象。只要你不去評判,重新回到呼吸上來就行了,就這麼簡單。就像開車,方向動了回來就行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記住一點:內觀的呼吸,就是一個參照物,就是開車,道路上 車道線。有了參照物,你就能覺知。
當呼吸練習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將呼吸這個參照物換成走路,換成其他的任何一件事。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回到當下。回到真實,清淨的自我當中的。
內觀練習首先是煉覺知。佛教中有句俗話: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開車覺遲了,反應慢就容易出事故;人生覺遲了,就會走彎路,就是痛苦。
內觀修身養性其實佛教內觀練習。跟中國傳統的儒家。修身都是一個道理。儒家經典《大學》開篇就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知止。這個知就是覺。先要有覺,才能止住不正確的方向。也就是,開車拉回來。人的雜念停止了,自然就是清靜。清靜了就有了定性。就會有毅力,幹任何事情就不會朝三暮四。有了定,自然就會有智慧出。有了智慧自然能獲得人生的成就。瞭解了這個修煉的先後秩序。就悟到了大道。其實修身養性就是這麼簡單。
內觀練習。也就這麼簡單。只要你能坐下來。開始練習,肯定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
4 # 只緣無事可思量
不《著相》就會(心靜),(心清淨)了就是(覌)。
(一法不立、一塵不染)為(觀),(內覌)屬於(執著)曰(塵勞妄念)。
-
5 # 文化化人
這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增加自己的認知 ,增長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實踐修行,才能不斷減少自己慾望,慾望不斷的再減少 ,自我不斷的被弱化,本我就漸漸的出現了,本我歸位,就達到了心靜內觀。
-
6 # 商傑臘夜
夜半三更找一僻靜避風場所,盤腿打坐於薄墊子上,雙手相疊拇指相對而輕觸。意識守心窩處,默數1到10,只數出息。這期間你就感覺念頭如泉湧,甚者認為自己的做法有點可笑而生疑惑,不管它隨之生滅。你要觀的就是這些念,只觀而不隨想,更不要浮想聯翩心猿意馬。
-
7 # 惰惰的瑜伽行
可以練習瑜伽或者冥想,都是感官內收,關注自己的呼吸和身體,透過不斷的練習,就會明白快樂本存在於我們的心中,何必被慾望牽著鼻子走,然後心也會自由。
-
8 # 太后
首先心情一定要暢快,沒有怨言,才能做到心靜如氺,波浪不驚,自知為智,自掂量掂,聽風,聽聲,看景,看月的天然生活。
-
9 # 原本酒業
沒有千番浮沉,哪來心靜如水
明瞭無常,方得安心
明瞭無奈,方得靜心
明瞭無悔,方得定心
明瞭始終,方得初心
回覆列表
先讓心靜下來,
再讓神收回來,
返觀向內照,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