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蹲在月球上看太陽
-
2 # 今古講堂
曹操仍然會殺了呂布。殺不殺呂布,和他是否忠義沒有太大關係,和他的身份大有關係。
曹操殺呂布,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全域性角度去考慮問題,是從整個部隊的穩定、管理的角度去考慮的。而不是僅僅針對呂布這個人能不能用。
下面我來為你分析為什麼?
一,呂布作為有政治野心的一方諸侯,萬萬留不得。曹操和呂布的戰爭,是兩股軍事勢力為爭奪地盤而發動的戰爭。中國歷史上,很少有政治上的競爭對手,戰勝後還留對方一條活路的情況。
假設呂布還是在董卓手下時,就已經被曹操俘虜。在那種情況下,曹操就不會殺他,畢竟他武功這麼高。肯定會收留他,作為自己手下的一員戰將,替自己賣命。最多留個心眼,不給他太多的兵權,讓他難以反水而已。
因為這個時候,呂布也就是個替別人打工的高階打工仔而已。
但是,等到呂布在白門樓被俘虜的時候,他這個時候的身份不一樣了,此時他已經是一方諸侯了。這個時候再抓到他,就不能再留了。
孫權分析天下局勢時,曾經說過一句話: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也就是說,曹操想統一天下,政治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孫權這些人。 呂布既然已經成為與曹操爭霸天下的地方軍閥,要麼成王,要麼被殺,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曹操為什麼會收留張遼,卻必殺呂布呢?表面上看,是因為呂布“三姓家奴”的身份,其實完全不然。
呂布和張遼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呂布是一方諸侯,是武裝割據勢力,是有政治野心的,在當時軍閥割據,天下英雄紛爭的那個年代,他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想和曹操爭奪天下的。是曹操政治上的對立面。
而張遼只不過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打仗時各為其主。兩個人的身份角色完全不同。
如果反過來,曹操戰敗。呂布也會殺曹操,收編他的部隊,不會殺太多的其他人。
二、曹操殺呂布為何要徵求劉備的意見?呂布被擒獲的過程,《三國演義》的描述和《三國志》的記載高度一致。情節上稍有不同。
根據《三國志》記載,呂布在下邳城拼死固守了三個多月,最終走投無路,無法繼續抵抗,只好開啟城門投降。
《三國演義》中,在正史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描述成呂布睡覺時,被他的部將縛綁,獻給曹操:
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曹操問劉備,這叫明知故問。如果曹操真的沒有拿定主意,他就絕不可能公開和劉備商量,他肯定會徵求自己部下的意見。
劉備當時表面上投奔了曹操,但他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曹操還沒有能對劉備進行有效的控制。雙方實際上還處於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並沒有形成真正的上下級之間的依附關係。
呂布戰敗後,他手下的大將張遼、臧霸、成廉,魏續、宋憲和侯成等人都歸順了曹操,呂布的軍隊也被曹操改編。這些人畢竟和呂布還是有一點感情, 曹操收留了這些人,如果當著他們的面殺死呂布,可能會引起這些人的反感。不利於將來對這些人的管理。
但曹操明知道劉備也想殺呂布,所以故意當著眾人的面問劉備。
曹操的這一問,體現了他的老奸巨猾。 曹操這麼問,其實是為了給殺呂布找一個藉口。他其實是在問劉備以什麼理由殺?
根據《三國志》記載,呂布是開啟城門投降的,殺降不祥。如果投降了還殺,以後人家就不敢投降了,就會拼死抵抗。所以曹操要殺呂布,但一時半會兒沒有找到殺他的理由,所以這才假裝問劉備。
但劉備不愧是此中高手,他只回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就把球又踢還給了曹操。他既給了曹操殺呂布的充分理由,又讓曹操自己去做決定,自己也不得罪人。
劉備這次和曹操合兵攻打呂布,和呂布算是徹底撕破臉了,再也沒有和好的可能。所以劉備一心想把呂布除去,永絕後患,這一點曹操和劉備形成了共識,這兩個人把問題看得很透,呂布沒有看透。
三、 留下呂布,有可能會形成一個以呂布為中心的小團體。呂布兵敗後,曹操收編了他手下的部隊和將領。中國歷史上的戰爭,戰勝方收編戰敗方的部隊,是擴大自己兵源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呂布手下的那一幫人,說穿了都是在亂世中混口飯吃,並沒有自己獨立的政治主張。投降了曹操,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老闆。
對這些人,曹操能留用的就儘量留用,以此壯大自己的力量,還能宣傳自己重視、愛惜人才。因此,呂布的大將張遼、宋憲和魏續等人,曹操都一概留用。包括陳宮,曹操其實也想收服他,但他至死不投降,只好把他殺了。
呂布投降後如果想活命。必須有兩個前提:一是他政治上不再具有威脅,二是他還有利用價值。
如果他拼命求饒,並承諾在曹操陣營中做一名普通將領,同時幫助曹操去做其他軍閥的統戰工作。這麼一來,說不定曹操覺得他還有一點點利用價值,可能暫時留他一命。
但呂布非常不識時務,他在全面戰敗的情況下,竟然幻想和曹操合作,繼續掌握軍隊。 他提出:
“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居然幻想由曹操統領步兵,自己統領騎兵,和曹操合作去統一天下。
他竟然想要掌握曹操的騎兵部隊。古代的騎兵部隊屬於精銳王牌,必須是由自己最信得過的將領去統帥。曹操怎麼可能把部隊交給他這麼一個危險的人?
呂布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想要軍權,簡直是發瘋了,根本留他不得。
這說明呂布政治上很不成熟,而且非常拎不清。
如果留下呂布,讓他統領精銳的騎兵部隊,那些已經投降曹操的呂布舊部,說不定就會還認呂布說話,畢竟呂布是他們的老領導。
這麼一來,就有可能在曹操軍中形成一股以呂布為核心,包括他的舊部組成的小團體。曹操就會養虎成患。
所以,只有呂布死,他的舊部才會群龍無首,真正服從曹操的領導。
-
3 # 至簡歷史
我認為,結局還是一樣的。
身處三國亂世,影響一個人的結局,往往不是忠義,而是有沒有政治眼光,是否跟對人,做對事。
後人之所以一直以為,呂布之死主要是因為他不忠不義,所以才被曹操下令殺了。這一方面是受《三國演義》小說帶有傾向性的描述(稱呂布為三姓家奴等)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曹操決定殺呂布之前,劉備說的那句話的影響。劉備當時對曹操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意思就是說呂布經常變更主子,為人不忠不義。
但我們翻看三國時期的歷史,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人才不是像關羽那些從一而終,而是不斷地跳槽,變更自己所追隨的主子。
比如,曹操手下的張合,原先便是袁紹的部下,官渡之戰中才投奔了曹操。曹操的重要謀士賈詡,原先跟過李傕,張繡等。
就是指責呂布不忠不義的劉備,他本人也先後背叛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
但是,張合,賈詡,劉備等人都活得很好,也沒有人指責他們不忠不義。
呂布之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甘居於人下(這實際上也是他不斷背叛的主要原因),又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可以讓他獨霸一方,最後只能是成王敗寇了。
-
4 # 一朵跳躍的浪花
民間總結“一呂二趙三典四關五馬六張飛”,說的是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之間的武力關係。呂布在第一位,可見呂布的武力在當時達到了什麼級別!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那麼他有可能改寫後漢末年的歷史!我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觀點:
第一,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那麼就不會發生殺害丁原的事情,丁原絕對可以成為一方諸侯。其實丁原被我們忽略了,丁原字建陽,幷州刺史,《英雄記》中記載: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丁陽手下有呂布、張遼、張揚等名將,在當時是足可以與董卓叫板的。從下圖可以看出,幷州實際上很大的,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仍治晉陽。想一想李淵就是太原起兵的,只不過歷史上對幷州介紹的不多。丁原領幷州刺史,可見丁原的實力是很強的。如果呂布不反,丁原忠於漢朝,那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可能實現不了了!
——幷州、冀州圖
第二,再退一步,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投靠董卓後協助董卓,那麼董卓有可能成為一代霸主。呂布如果在董卓帳下安心的當乾兒子,協助董卓治理天下,董卓不會衰敗的那麼快,而且有可能對曹操、袁紹、袁術等構成威脅,東漢末年的混戰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歷史可能會因此而改寫。
第三,再退一步,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其徐州以後安心經營徐州,有可能他自己成為一代霸主。呂布當時的實力很強,武將有張遼、後成、謀士有陳宮。這些在當時也是有名的人才。徐州當時分置彭城、下邳、東海、琅琊、東莞、廣陵等六郡,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無論是糧食、還是經濟在當時都是很發達的。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安心經營徐州,兵強馬壯之後再問鼎中原,足可以成為一代霸主。
綜上,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那麼呂布足可以成為改變當時爭霸形式的關鍵勢力。但歷史不可以從來,我們也只能邊分析邊感嘆了。
-
5 # 會瘋的豬
沒有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那麼歷史就會改寫,就不會你和我的出現,甚至現在的世界都會改寫,歷史不能有一丁點的變動。
-
6 # 興亡千古
如果呂布像關羽一樣忠義的話,那董卓段然不敢廢除漢少帝,因為丁原會起兵反對董卓,一旦憑藉呂布擊敗董卓,至少董卓之亂不會爆發,皇帝的權利不會分散,這樣東漢群雄地方之亂會削弱一些,但是東漢的延續遲早都會滅絕,只是時間問題!
-
7 # 湯岐
呂布神勇卻沒有忠義;呂布武高,卻只是丁原、董卓手下一小兒……因此,呂布武高蓋主一但不順他心、即殺之。呂布是無義小兒,反覆無常。如果呂布忠勇,不說關羽,連曹操、劉備也不在話下。
回覆列表
如果呂布忠義結局也不會太好 首先他跟著丁原 丁原在書中沒有什麼勢力 也不夠智慧 其次跟董卓肯定沒有好下場 除非跟劉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