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巖芋
-
2 # 亳州人真適味兒
據目前已發現的遼代墓葬,可以說是"十室九空"。除了遼祖陵躲過一劫外,其餘全部沒能逃過盜墓賊的手段。究其原因,其實除了遼的厚葬制度外還有很多歷史原因,下面咱們結合歷史原因以及時代背景,簡單聊下遼慶陵"前盜今生"
官盜"金兵大肆破壞"說起官盜,咱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摸金校尉"。這一緣起北魏曹操的盜墓行徑雖為人所不齒,但卻依舊沒能阻止盜墓行徑在此後的"發揚光大"。俗話說"蒼天饒過誰",想必對比統治者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比如魏文帝曹丕就曾慷慨陳詞痛斥這一強盜行徑,各朝歷代也都頒佈過三令五申嚴加禁止。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 —節選自曹丕《終制》對比咱們深入分析分析就不難發現,官盜一則是盜墓求財;二則是古人講究"祖先崇拜",希望藉此破壞其帝陵龍脈,進而達到讓埋葬在此地的後人們永無翻身值日的目的。因此,作為遼慶陵作為帝陵曾被金統治者進行大肆的盜掘破壞。
(天慶十年公元1120年夏)金人破上京祖州之天膳堂,焚略殆盡,發掘金銀珠寶。-節選《契丹國志》以上是官盜也就是金朝統治者對遼慶陵的破壞史料記載,通篇大意是說,金兵攻破上京後,對遼帝陵金銀珠寶等隨葬品大肆盜掘,帶不走的更是焚燒殆盡,感覺遼太祖的棺材板都快要按不住了有沒有。
內外盜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國門被堅船利炮開啟。侵略者帶給我們的不止是身體的摧殘,更有經濟文化的掠奪。隨著地上宮殿珍寶被洗劫一空,侵略者更是慢慢把貪婪的目光放到的中國眾多的皇家園陵。遼慶陵也不例外。據史料明文記載的就有以下幾次
1914年,林西縣知事聯合法國神父閔宣化對中陵的盜掘。
1930年,軍閥湯玉麟更是對全部陵墓進行盜掘。
“十九年夏,來一姓郭的熱河省委員,派民佚百餘名在其地大肆挖掘,搜出哀冊14塊”-節選自《臨西縣誌》這次盜掘遼慶陵內僅存的棺材板都沒能留下,僅存部分壁畫。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有組織性的成立"內蒙古調查團"明目張膽的盜掘了遼慶陵,對陵內精美壁畫一一進行了臨摹,更甚者直接被揭下來。回國後赤裸裸的出版了《西拉沐淪河調查旅行記》《遼陵帝后的哀冊與莊陵》兩大本專著,實則應該命名為"盜墓筆記"
遼作為中國不多的少數民族政權,存在了219年,期間共建有9帝5陵,可嘆如今十室九空,不僅是中國及時文化的隨時,其間更摻雜著我大華夏文明被欺壓的屈辱史。
-
3 # 閻君息怒1
遼慶陵位於赤峰市巴林右旗遼慶州遺址北約10公里的大興安嶺南支脈中,是遼代極盛時期所建造的帝陵,這裡不僅安葬了遼代的3個皇帝,還有大批皇親國戚,貴胄近臣死後也陪葬在3個皇帝近旁,形成了一處方圓近百里的巨大皇家陵園。由於這個巨大的陵園內所埋藏的奇珍異寶多得難以計數,從而引發了一波又一波延續近千年的盜墓狂潮。
金兵對陵墓進行了毀滅性破壞 整個遼慶陵由東陵、中陵、西陵組成,工程浩大,規模宏偉,是中國北方重要皇陵之一。 東陵內安葬的是遼聖宗及其皇后;中陵安葬的是遼興宗及其皇后;西陵內安葬的是遼道宗及其皇后。遼慶陵作為遼代3位皇帝的陵寢,歷經90年的不斷營建,無論從規模和埋葬人數上都在遼代4處皇陵中獨佔鰲頭。 公元1020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朝,發動戰爭攻佔了遼上京,對遼朝的4處皇陵和兩座祖山進行了大肆的破壞。金朝軍隊縱火焚燒了慶陵內的所有亭堂、祭殿等地面建築,挖開了皇陵的地宮正頂,將3位皇帝及皇后的屍體拖出來鞭屍戳體,最後又將皇陵內的隨葬珍寶進行了一次大洗劫。 至今,金兵洗劫遼慶陵時挖掘的大盜坑仍然留在那裡,金兵對遼慶陵內3座皇陵墓室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破壞,致使安葬遼道宗的西陵的地宮全部坍塌,形成了現在一個漏斗形大陷坑;安葬遼興宗的中陵順盜洞漏進去大量雨水,現在成了水晶宮;而安葬聖宗的東陵地宮穹頂也開了一個直徑達7米的天窗,被厚厚的積土所掩埋。 改朝換代以後,遼慶陵成了無人看管的廢棄陵園,隨即又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盜墓狂潮。
-
4 # 豫北老崔
遼慶陵是指古代遼代鼎盛時期三位皇帝的墓葬,是由三位遼代皇帝以及他們的皇室成員,主要大臣墓葬組成,形成一個方方圓百里的皇家陵園。
當時遼國也曾經鼎盛一時,其國力我們可想而知,這個墓葬群有三位皇帝,多位皇族,還有大臣,遼國受漢文化的影響也形成侍死如侍生的觀念,墓葬之內不用想裡面肯定是奇珍異寶無數。歷史結果也告訴我們這個龐大的皇陵多次被盜伐,盜伐的時間長達千年之久,可以說被盜墓者盜成了一座空墓。
我們通過歷史也知道遼國雖然當時比較強盛,可是任何一個朝代都會由盛轉衰,遼國也是如此。當時金國迅速崛起,最終攻克遼國都城,金國在打敗遼國之後,或許是出於對遼國的痛恨或者是對奇珍異寶的貪婪,遼慶皇陵被大肆破壞,這是遼慶陵第一次遭受破壞。
既然遼慶陵被破壞之後,金國也好還是後來的蒙古也罷自然而然的把遼慶陵當做廢墟一般,對其態度更是不管不問,沒有歷朝歷代的關注,一些盜墓者也就把目光盯向了這裡。在古代盜墓者都有一些行業規矩,其中有一條是盜大墓者不可貪得無厭,只拿墓中一部分的奇珍異寶,另一部分為後來的同行留下讓後來者不會空手而歸。還有一種說法是盜墓者畢竟做的是有損陰德之事,盜墓葬中一部分珠寶也是為了得到墓主人的寬恕,總之不管那種目的,遼慶陵千百年來一直時常被盜墓者光顧。也有可能是遼慶陵內的奇珍異寶太多讓盜墓賊無法全部盜走,畢竟遼慶陵是一個方圓百里的墓葬群,這麼大的規模才能一直被盜伐千年。
時間來到了20世紀初,當時是一個戰亂不斷的時代,遼慶陵開始迎來它的新的敵人,那就是外國盜墓分子,在1914到1922年,幾年時間遼慶陵遭受多次外國盜墓賊的盜伐,這次盜伐並不是三三兩兩的小盜墓分子,而是上百人的盜墓集團,他們從遼慶陵盜走無數文物。除了墓葬內的奇珍異寶,甚至有些大型盜墓集團把屍床、供桌壁畫這些難以盜伐的文物都一併盜走,由此可見遼慶陵遭受了多麼恐怖的破壞。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把歷史文物的保護放在很高的位置,對那些被破壞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的發掘,對墓葬也進行了很好的保護。可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遼慶陵在平穩度過幾十年之後又遇到了新的破壞,又有多起盜墓者進入遼慶陵進行盜伐,這些盜墓者和之前的不同,他們利用現代的一些高科技,人在地面也能觀測到墓葬中的文物,到了現在遼慶陵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坑而已。
至於誰發現的這個墓葬群已經不得而知,應該是一個擁有很高超盜墓技藝的高手,盜墓高手他們透過觀天時看地裡,結合風水學找到了這座大型陵墓。畢竟盜墓者也有他們獨到的方法,比如望聞問切,就是看天時地利和風水判斷墓葬的位置,聞洛陽鏟帶出土的味道,加上他們冒充外地人問當地的一些老者,透過閒談了解當地的歷史,以及墓葬。找到墓葬之地他們又用打盜洞的方式進入墓葬盜伐文物。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盜墓者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藝來盜伐墓葬,加上他們以切的方式進行盜伐及其隱蔽,有盜墓分子在對於歷史來說是一個無可挽回的損失,遼慶陵如此大的規模依然抵禦不住這些官盜和私道。
回覆列表
首先遼慶陵不是一個陵墓而是一組墓葬群。位於內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駐地北約十五公里的瓦林烏拉山地狹谷中,當地人稱“王墳溝”。其中最主要的有永慶陵,永興陵,永福陵,通稱三陵為慶陵。其實在周圍除了皇帝的陵墓以外還有大批的大臣皇親貴胄的陵墓,而遼又繼承了不少唐代的風俗喜歡厚葬,自然這裡埋藏的大量的珍貴寶藏引起了人們的覬覦。
其中最早的一次實在天慶九年(公元1119年),金人建立金朝,攻破了上京,自然這裡就引起了他們注意,於是大批的官兵為了發洩仇恨就把這裡盜掘一空。金人從正面挖開的陵墓的地宮,將3位皇帝及皇后的屍體拖了出來,最後又將陵墓所有值錢的珍寶進行了一次大洗劫。隨後失去保護的陵墓又被民間的人大規模的盜掘了一次。最後因為沒有太多的價值所以後期也就沒人在管理這裡,金滅亡後,元明清均沒有對這裡再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任其荒廢。
直到近代社會遼慶陵又迎來了幾次毀滅性的打擊。1914年林西縣知道了這裡有陵墓然後進行了挖掘。1921年當地發生了饑荒,走投無路的饑民一擁而上又把慶陵篩了一遍。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到了1922年比利時的凱爾文神父、法國神父閔宣化發現了這裡先後又僱人從這裡掠走了不少文物。1930年,軍閥湯玉麟對全部陵墓進行盜掘,挖掘出了哀冊一批。再後來日本人佔領了這裡,於是又迎來了一次劫難,日本人田村實造對這裡進行了勘測這次壁畫都沒有放過。終於等到了解放新中國的建立對慶陵進行了勘測,只發現了木俑、木狗數件,別的已經空空如也。但是即使如此,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盜墓狂潮中慶陵的東陵又遭盜掘;許多陪葬墓也被盜墓者屢屢光顧。多災多難的慶陵再也沒有了價值最終變成了一座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