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提問者根本沒有搞清楚白登之圍是怎麼回事。有幾句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時的劉邦以少量部隊被圍困在白登山上,劉邦能確保自己不被俘虜就算不錯了!還擊退冒頓?拿什麼擊退?漢朝大軍確實不少,但劉邦本身和漢朝大軍被匈奴四十萬大軍給分隔開來。漢朝大軍進不去,劉邦等人出不來。這就是真實情況。別說韓信指揮了,就是神仙也難逃脫。要知道劉邦小股部隊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除非以絕對的優勢突破重圍,否則一切都是白搭。謀略在戰爭中確實非常重要。但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謀略都是浮雲。

    歷史上造成白登山之圍這種尷尬局面的罪魁禍首還是劉邦本人。漢高祖六年,當時的匈奴單于冒頓多次圍攻馬邑。韓王信不願和匈奴打個你死我活,所以多次派遣使者來往和匈奴和談。而韓王信和匈奴的密切往來讓劉邦誤以為韓王信要造反。所以劉邦下達旨意訓斥了韓王信。韓王信被劉邦訓斥後,也害怕劉邦藉機除掉他,所以韓王信索性就直接和匈奴聯手背叛了劉邦。

    劉邦得知韓王信造反後大怒,他親率了大軍前去鎮壓韓王信。在劉邦的雷霆掃穴之勢下,韓王信勢力土崩瓦解。戰敗後的韓王信一邊倉皇逃到了匈奴,請求匈奴人庇護。另一邊又讓他的親信重新招兵買馬伺機再次東山再起。匈奴這邊也集結兵力聯合了韓王信的部下和劉邦對決,結果韓王信和匈奴聯軍被劉邦擊潰。之後匈奴再次來犯,又再次被劉邦擊敗。劉邦的兩次勝利極大的打擊了匈奴人的戰意,也刺激了劉邦的野心。這促使他看不起匈奴人,認為匈奴人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正因為劉邦的輕敵才導致了後來的白登山之圍。

    由於數次和漢軍對戰失利後,匈奴冒頓單于決定不再和劉邦硬碰硬了,反而開始以弱勢人,誘敵深入的戰爭策略。劉邦因為之前和匈奴作戰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所以根本沒想到匈奴人會使計策,所以在之後追擊匈奴過程中,劉邦拋下了大隊人馬,反而只率領了小股輕騎部隊追擊匈奴。結果匈奴冒頓單于趁機在劉邦到達平城後,在白登山下以四十萬大軍把劉邦團團圍住了。劉邦小股部隊根本突圍不出去,而外面漢朝大軍又段時間進不來。這就導致劉邦自己把自己給困在了白登山上。

    所以說劉邦的困境實際上是劉邦一手造成的。即使以韓信取代劉邦,韓信也沒有什麼辦法。劉邦驕傲自滿輕敵中計,這和他的統帥能力以及作戰能力是沒關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換成韓信被圍,沒有實力也於事無補。即使是勸說劉邦,韓信有沒有那個能力也不好說,歷史上劉敬就多次勸諫劉邦謹慎出兵,但最終劉邦不也照樣沒有理會嘛。所以說,別把韓信當成神仙。韓信的能力是體現在他擁有絕對的兵力的基礎之上的。

  • 2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問題中的假設,它能夠成立的一個前提:劉邦讓韓信領兵,前去抵禦匈奴的入侵。

    但是,老爹要告訴你,漢初匈奴入侵的時候,劉邦是不可能讓韓信領軍去抵禦匈奴的。

    匈奴入侵,劉邦被圍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上,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201年。這個時候的韓信,在幹嘛呢?

    他已經被劉邦剝奪了帶兵的權力,並且被貶為淮陰侯,變相地被軟禁在都城長安。按照老爹的推測,韓信被奪去兵權和被貶為淮陰侯,應該是發生在匈奴入侵之前。

    但是,不管匈奴入侵的事件,發生在韓信被貶之前,還是在被貶之後,劉邦都是不可能,派遣韓信帶兵前去抵禦匈奴。

    這背後的原因,大家也是心知肚明。劉邦在內心深處,還是非常忌憚韓信的,尤其是韓信還有異姓王的身份。

    我們知道西漢建立的初期,劉邦分封了很多的異姓王。這些異姓諸侯王,他們的封國完全是獨立自治,根本不受中央朝廷的約束。可以說,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劉邦的統治地位。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劉邦在西漢政權穩固之後,就著手開始處理異姓諸侯王的問題。

    劉邦針對諸侯王們,頒佈了很多的限制法令:諸侯王不得使用皇帝禮儀;諸侯國之二千石官,由中央任命;諸侯王無虎符,不得擅自發兵;諸侯王不得擅自賜爵,赦免死罪;諸侯王不得收納亡命之人;諸侯王當定期入朝;諸侯王之間不得私自會晤等等。

    公元前201年的韓信,已經被貶為淮陰侯,被變相地軟禁在都城長安之中。在這種背景下,韓信是不可能被劉邦重新啟用的。

    因為劉邦比韓信還更加害怕,萬一派韓信帶兵抵禦匈奴,韓信再次掌握兵權,倒戈一擊或者擁兵自重,那個局面是劉邦不想看到的。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韓信在白登之圍戰役中,是不可能被派去領軍抵禦匈奴的,自然也就沒有後續的問題。

  • 3 # 講古場

    一、劉邦為什麼不敢再站

    劉邦在和項羽的戰爭中,屢敗屢戰,從不放棄。可是為什麼對匈奴一敗而不敢再戰呢?原因很多。對項羽是內戰,不勝則敗,無和可言。對匈奴是外戰,選擇較多。匈奴人居無定所,很難消滅。此時劉邦面對很多國內矛盾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實力的差距太懸殊!

    中原大地多年來戰火紛飛,滿目蒼痍。三年滅秦戰爭,四年楚漢爭雄。期間,還有一些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漢朝建立之初,國內經濟已經遭受了非常嚴重得迫害。而匈奴卻在此期間,不斷的發展壯大,雙方的實力對比很懸殊。舉幾個例子。

    項羽彭城大戰為什麼能夠以3萬人打敗劉邦56萬聯軍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項羽的3萬人是騎兵,劉邦的56萬多是步兵。這說明騎兵是很厲害的,相當於現在的坦克軍團。可匈奴有多少騎兵呢?不知道!但是,圍困劉邦的騎兵就有40萬之多。項羽的3萬騎兵都打不過,怎麼和匈奴的40萬打?

    劉邦在彭城大敗後,意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安排灌嬰組建騎兵部隊。但是馬不是說有就有的啊,漢軍的騎兵規模是很有限的。兩件事情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灌嬰在該下追殺項羽的時候,率領本部騎兵共5000人;已經是最後決戰了,沒必要保留實力了,說明也就這些人;劉邦稱帝后,想要找4匹同樣顏色的馬給自己拉車,居然沒配齊!

    而匈奴的40萬騎兵,居然每10萬都是同一種顏色的馬,這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這些都說明,漢初,漢匈實力相差太懸殊了,劉邦確實打不過匈奴。

    二,如果是韓信,又能如何?

    如此懸殊的軍事實力,就算換了韓信,也無法取勝。韓信固然厲害,但是戰爭是綜合實力的較量,並不是說哪一方主將本事大就一定會贏。而且,漢匈將領之間熟悉度不夠,文化差異大,很難施以計謀。韓信領兵出征,也許不會有白登之圍。也許韓信會固守城池,放棄郊野,讓損失最小。但絕不可能佔到什麼便宜,更不能取得戰略性的勝利。所以,最終漢朝還是要採取和親的政策來解決匈奴問題。直到有實力的時候,才會採取軍事手段。

    文、景兩朝,漢朝大力鼓勵養馬,發展經濟,奠定了基礎,使得漢武帝有資本向匈奴開兵見仗。不然,就算衛青、霍去病再加上韓信,也對匈奴無可奈何。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如果韓信領軍則必然沒有白登之圍。

    西漢和匈奴的白登之戰是有這樣的歷史背景的

    先說匈奴,秦始皇時期,秦朝有蒙恬率大軍30萬將匈奴逐出河南地,而後秦朝築長城,派邊軍守衛長城防線,而此時匈奴單于是頭曼,而匈奴的東面是東胡、西面的月氏都還十分的強大,不過很快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而匈奴方面冒頓單于幹掉了自己的老爹頭曼單于,然後滅掉月氏,向東擊敗東胡,而且利用秦末天下大亂的機會重新佔領河南地,並多次入侵內地,此時的匈奴正是最強盛的時候。

    冒頓單于是匈奴歷史上最厲害的領導者

    再說說西漢,此時的漢高祖劉邦透過5年的戰爭終於擊敗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建立了西漢王朝,但是對於楚漢戰爭中居首功的韓信,劉邦很快就進行了卸磨殺驢的措施,以謀反為名將韓信下獄,後來查無實據後,仍將韓信由楚王降為淮陰侯,然後將其放在長安軟禁起來,不再讓韓信領兵。

    此後不久,另外一個韓信,也就是韓王信在代地防禦匈奴的時候,由於無法抵禦匈奴,加上劉邦對於異姓諸侯王的猜忌,於是順勢就是投降了匈奴,而後匈奴與這個韓信一起入寇,而漢高祖劉邦得知後,想要藉助滅項羽的餘威,親自統兵30萬,應對匈奴的入寇,給匈奴點顏色看看。不過漢匈初戰,匈奴假意示弱逃竄,而後劉邦全軍追擊到白登山,結果被冒頓調集的40萬騎兵部隊包圍,劉邦幾次突圍不成,陷入了起兵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

    不過此時匈奴並無吞滅中原的志向,加上陳平獻計劉邦走了冒頓單于老婆閼氏的後門,結果在匈奴放水之後,劉邦才算是死裡逃生,此後劉邦見識到了匈奴的厲害,再也不敢和匈奴對戰,此後開始漢朝70年的和親政策,知道漢武帝時期才有所改變。

    和親政策是西漢政策的無奈選擇

    假設此戰由淮陰侯韓信領兵,當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縱觀韓信的一生用兵,他絕對是大兵團作戰的行家,而且他用兵總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無論他統帥多少人馬,在實際的戰場交戰中,無論實際的兵馬是多少,他在交戰中總是佔據優勢兵力,而且他善於利用戰機和有利的自然條件,總是讓自己出於有利地位,讓讓敵人處於不利地位。

    這在韓信與陳餘井陘之戰,與田氏齊國的滅齊之戰,與龍且的濰水之戰、與項羽的垓下之戰都能夠完全體現出來。

    劉邦白登之敗一年多以後,韓信被殺

    可惜此時的韓信因為能力太過強悍,早已被劉邦等人所忌憚,在多了兵權,奪了王爵後仍然不放心,將其降為淮陰侯,圈養在洛陽(當時西漢都城在洛陽),而後更是被蕭何和呂后用計誅殺滅族。

  • 5 # 長島男爵

    不會,韓信會帶頭消滅大漢,根本不用圍。

    大漢退守漢中,大半個中國淪陷,由於中國南方還沒有開發,估計很難跟持有華北的匈奴抗衡,亡國滅種就在眼前←_←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英戰呂布是史實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