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3
回覆列表
  • 1 # 茶小西

    多讀古詞,多模仿。

    詞本來是古代的歌詞,是配上音樂供人歌唱的,在晚唐、五代稱為"曲詞"或"曲子詞"。詞和樂府詩相似,來自民間文學。當它登上文壇的時候,正值近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代,受近體詩的影響,使這一文學體裁引進了格律的規範。後來歌曲的樂譜逐漸失傳,詞也就跟音樂脫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意思是詩的餘緒。王力給詞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漢語詩律學》509頁)詞脫離音樂以後,雖然原來的唱腔一般已無法掌握,但仍保留著同歌曲結合在一起的字面格式和特殊的格律規範。不同曲調的歌詞,它的段數、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和對仗都有不同的格式。

    各種詞的格式,叫作"詞調",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作"詞牌"。像《毛澤東詩詞集》中所標的《賀新郎》、《沁園春》、《菩薩蠻》、《西江月》、《清平樂》……等等,都是詞牌名稱。集合各種格式的詞牌、給填詞者作依據的書,叫"詞譜"。清代萬樹編著的《詞律》,收唐、宋、元詞660調,1180餘體,陳廷敬、王奕清等合編的《欽定詞譜》,收唐、宋、元詞826調,2306體,這兩本是現存最完備的詞譜。

    詞牌的來源大致有三:有的是樂曲的名稱,或是古時教坊為歌詞譜成的曲子的名字,如《菩薩蠻》、《西江月》、《松入風》、《蝶戀花》等;有的是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的名字,如《憶秦娥》、《憶江南》、《如夢令》等;有的是詞人按詞的內容為詞取的題目如《踏歌詞》、《漁歌子》、《拋繡球》、《浪淘沙》等。後來人們按詞牌格式填詞,詞的內容與詞牌的本意已沒有什麼關係了。一首《蝶戀花》可以完全不講蝶,不講花;一首《漁歌子》可以完全不講漁,不講歌。到了宋代,詞人填詞時,在詞牌下面,往往註上詞題,或是寫上短序,反映詞的內容。例如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在詞牌下面注"赤壁懷古"。這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毛澤東詩詞集》中收集的30首詞,除《十六字令》三首外,其餘每首詞牌下面都有詞題,如《賀新郎 別友》、《沁園春 長沙》、《菩薩蠻 黃鶴樓》等。也可先寫詞題,後面寫上"調寄"某某詞牌,如:《黃鶴樓 調寄菩薩蠻》。詞牌前後注不注詞題,隨作者的便,沒有定規。作者認為需要注就註上,認為"朦朧"、"含蓄"點好,也可以不注。一般作了短序的,就不必再作詞題,否則就顯得累贅。

    詞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幾種名稱,例如《憶秦娥》又叫《秦樓月》,《如夢令》又叫《憶仙姿》,《憶江南》又叫《望江南》、《謝秋娘》,《念奴嬌》又叫《百字令》、《大江東去》、《壺中天》....名稱多達18個。這些詞調名稱雖不同,格式卻是一樣的。還有許多詞牌有若干變體,即詞牌名稱一樣,但彼此的段數、句數、字數、押韻和平仄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26字,平韻;雙調52字,又分平韻、仄韻兩體;《木蘭花慢》有6體,都是106字,但每一體都有兩三個句子組合不同;《定風波》有99字、仄韻體,有62字、平仄韻通葉體。所以上面介紹的《詞律》、《欽定詞譜》等書,收集的詞體多於詞調。

  • 2 # 傳統銀文化

    我們想學詞的話,可以想先看名篇,就看《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古詩源》,

    或者各種詩詞精品選集等等

    韻律很重要,也就是平仄。

    同時配合看一點關於文學史的知識,透過文學史上詳細的作者風格流派介紹、作品介紹,有選擇地找你感興趣的名家來讀,這樣過渡到個人文集,會系統一點。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還是籠統了點,就翻紅樓夢吧,黛玉教香菱學詩作詩的那幾章,講得相當專業,閱讀順序書目都有,很適合對古典文學有興趣的好學者借鑑。

  • 3 # 文觀音

    你說的應該是指中國古典詩詞的詞吧?也就是宋詞的詞。

    建議先讀王國維《人間詞話》,最好是解讀版本的,先領略一下,歷史上受人推崇的詞和詞作家的作品,形成感性認識。

    《人間詞話》的解讀版本,我有見過一版是把作者提及的詞作全部作為附錄附在正文之後的,並且對詞牌名、平仄、用韻等等做出了標註和解釋 有助於把著名詞作從形式到內容搞清楚。

    在這樣的基本認識建立之後,再開始嘗試寫作和創作,應該就會有一個相對規範和較好的起步了。

    粗拙之見,供您參考。

  • 4 # hh貓遲遲

    不論學詩還是學詞亦或是學文章,剛開始學時都該從思想積極,朗朗上口,簡單明瞭的學起。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積極,從古至今,絕大多數詩詞都是灰色的,這與著作者政治不得意,人生屢遭坎坷,故借詩詞排解心情有關。這些詩詞也寫得非常好,流傳千古,若未讀過實屬可惜。

    但若是初學詞的話,卻不宜攻讀,影響心境不說,很容易使自己以後寫的詞也有悲鬱的影子。建議可從以下幾類詞開始學起。

    漁歌子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一首詞寥寥數語,卻如山水畫般將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呈現在人眼前,漁夫悠閒自得,滿賦生活情趣,讀到便生歡喜,焉能不讓初學者入詞坑?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宋代: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蘇軾的這首詞文筆富有雅趣,透過白描寫景,細緻淡雅,再借景抒情,啟人心智,洋溢著老當益壯,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任何時候讀都會深受鼓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 一作:溪頭)

    這是一首吟詠美景的詞,愉悅感不以言表,讀罷卻覺字字是情,無雕琢堆砌,誰都能讀懂,以這首開始學詞也非常合適。

    總之,希望每個學詩詞的人都能愛上詩詞,從詩詞中有所收穫,不苛求滿載而歸,只願莫半途而廢。

  • 5 # 史太截武者

    我想推薦你讀《木蘭辭》和《滿江紅》,這兩首詞是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的充滿正能量的詞作。《木蘭辭》歌頌的是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滿江紅》是精忠報國的抗金英雄岳飛臨死前寫的絕筆詞。體現了精忠報國的雄心壯志和未曾報國身先死無奈的悲壯情懷。

  • 6 # 白馬侃詩文

    先準備好相關書籍,《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詞林正韻》,《宋詞三百首》,《人間詞話》。把這些書通讀一遍,熟悉詞的平仄韻律,詞牌的來歷與內涵後就可以選一些字數較少的小令詞入手試填了。比如《一七令》,《如夢令》,《訴衷情》,《浪淘沙》,《唐多令》,《浣溪沙》,《行香子》,等等。別小瞧這些詞牌,字數雖少,想表情達意,寫出自己的風格,還是挺難的。但不要怕,多練習,多讀名家名篇。

    不建議你學詩再學填詞,這是以詩入詞。懂詩的可以從《鷓鴣天》,《臨江仙》等詞牌入手。

  • 7 # 沐晴閣主

    學詞說不上從哪一首入手。我說說我自己學詞的經歷吧。

    一個偶然的下午,閒來翻到一本《李清照詞集》,裡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如夢令》兩首,瞬間被裡面的意境給吸引住了。回首學生時代卻沒有這種被觸動的感覺,可以說那時候還有一種厭惡感,這可能是應試教育的一個副作用吧。言歸正傳,學詞分幾個階段。

    初級階段,剛開始完全不知道格律是什麼?怎麼認平仄,怎麼押韻,完全兩眼一抹黑。只能粗略的借鑑普通話,第一第二聲是平聲,第三第四聲是仄聲。整整花了十來天才搞懂格律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古代字的平仄裡分平(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上、去,入。押韻方面參考《詞林正韻》,記住不是《平水韻》,《平水韻》是詩的工具書。另外我借自己是客家人的先天優勢很容易辨別出入聲字。學詞必須得先過這一關,要不然後面無從學起。

    開始試著創作,詞譜有一部《欽定詞譜》足夠用了,詞譜也沒有必要死記硬背,除非你記憶超好。當時我是以《如夢令》來練筆。一開始練筆最好小令,比較容易上手,但要工穩卻是不易,不過這是後話了,作為初學者夠了。動筆前首先得問自己立意是什麼?你想表達什麼?詩歌的立意是一首作品的靈魂。想好了就開始以選好的詞譜按格律開始填,初學階段,小令可以以起承轉合的模式去架構,謀篇佈局,這個模式不是唯一的。

    填好後冷靜下,或者放一放,會發現很多問題,那就再改,精雕細琢。最後找一些詩詞方面的論壇,比如以前的中華詩詞論壇(可惜關閉了),比較適合初學者,因為互動性會更強一些。反觀《菊齋》,雖高手如雲,互動性會弱一點。把作品發上去看看別人的評論,也可以看看別人的作品,在論壇上多互動,不恥下問。發現問題再改,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記住詩詞不厭改,一開始千萬不要求量。我一開始學的處女作改了不下20遍。

    前面這兩個階段是基礎中的基礎,第三階段就是要多練了,這個階段會發現自己一些喜歡的詞人,有些人會喜歡婉約詞,一些人會喜歡豪放一類,這個就是要根據自己性格和心性去選擇。小令練了一個時期可以嘗試填一填長調詞牌。這個階段可以加量,小令講究乾脆利落,擲地有聲,畢竟篇幅小,由不得拖泥帶水;而長調更講究架構,謀篇佈局,怎麼起起、上下片之間輾轉怎麼處理,結尾怎麼收?如綿穿針,環環相扣,就不是簡單起承轉合那麼簡單,比如周邦彥很喜歡在昨天,今天、明天三個時間點上自如騰挪,做到虛虛實實,跌宕起伏,迤邐道來。

    過了前面那些階段,自己會發現自己的創作基本停留在倚字填詞,如果一首詞的立意是靈魂的話,那一首詞的架構那就是骨架。那一首詞的外表在哪呢?應該要了解宋詞原本是用來唱的,因為言辭上字也分清濁,比如姜夔的詞就是清空騷雅的代表,用字冷峻峭拔。我們創作完一首作品可以拿來朗讀,讀出聲來,起碼要做到朗朗上口,不晦澀,其實就在詞譜可平可仄處下功夫。這是言辭上的功夫,做到這些,一首詞的肌肉就豐滿起來了。如果有興趣再往深研究就是倚聲填詞階段了。如一個人,讓人一看精氣神,氣質全在那,當然一首詞立意最為重要,就如一個人的內在氣質,耐不耐看?

    最後題材方面,練習詠物詞最能提升詞學,也是詞學方面最難的,不過都沒關係,多跟別人交流,珍惜每次練習,不亂寫,不強寫,做到發自內心,有感而發為上。另外可以精讀前賢精華作品,讀一讀詞論方面的書,比如《蕙風詞話》,《白雨齋詞話》等等~

    綜上上所述都是我自己的一點淺顯心得,僅供參考,最後持之以恆,祝詞學更上一層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瞬間讓你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