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五後的孤寡老人
-
2 # 宗教雜談
不一定是心理有問題。
有人從小到大就不太會拒絕別人,性格也比較隨和,不怎麼會發脾氣。這種人的性格建議還是有所改變,否則老好人坐久了,自己會很累的。
對別人有求必應漸漸地別人就會覺得你這樣做是應該的了,如果哪一天你沒有按他的要求去做,他反而會埋怨你。與其如此,還不如強勢一點,當然了,這種強勢也不是指高傲的不去理會別人的請求,而是對別人的請求能幫則幫,不能就果斷的拒絕,這樣對雙方都好。
-
3 # 真實之夢
人類有欺軟怕硬的心理,在社交中總是習慣性地接受他人的任何請求,因此扮演了“老好人”的角色。
老好人,之前是指: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得罪別人,不會拒絕,缺乏選擇性。我覺得現在老好人可以分成兩種:
一、不懂得拒絕。
這種人害怕拒絕別人,不知道要怎麼拒絕別人。當拒絕了別人之後會有一種負罪感,覺得對不起別人,道德感讓自己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
但是做也不是心甘情願去做的,做的時候心裡會發牢騷:為什麼讓我來做,為什麼都要讓我來做,為什麼不能理解一下我。
二、因為自卑
害怕自己融不進去生活圈,為了迎合別人,也害怕自己被排斥;或者期待和別人搞好關係、得到重視。這種人表面是在幫別人,其實是別人在心理上幫他。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老好人”,為什麼?他們對每個人都笑語盈盈,溫文爾雅,與你和睦相處。後來才發現,他們沒有原則,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是為了營造人際關係而去和每個人微笑。看似不會得罪任何人的老好人,其實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因為沒有立場的人感覺就是牆頭草,不能分清是敵是友,這種人不是不喜歡,是不敢喜歡。很多人想改掉“老好人”的頭銜,卻發現一點也不容易改,我認為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改正。
一、審視自我,增加自我價值
增加自身價值、增加底氣。這樣便不怕拒絕不怕失去。有能力做的更好,強大的自己不需要依靠別人的肯定也可以過得很棒。
二、選擇性幫忙
也可以說是學會“拒絕”。可以多為自己考慮一點,同時學會向對方提要求、學會索取,關係是相互的,只有彼此相互滿足,才可以真正長久,如果只是一方一味的付出,另一方會習慣這種模式,以為應該的,時間久了,會心理很不平衡,也不利於關係的長遠發展。最後,我認為“與其做一個博愛的爛好人,不如去愛少數人,也為少數人所愛。”大家覺得呢?
-
4 # 熊玲心理諮詢
喜歡做老好人的人其實是自己太需要被認同的人。
人的一切行為都有他的動機或目的。總替別人想的人,在確實為別人好的背後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需要,最典型的是被接納,被讚賞的需要。而這些需要必須藉助物件才可實現。對於曾有過被(生命中重要關係人物)拋棄或有被否定創傷的人,被認同需要幾乎可成為一生的追逐。
老好人他們在付諸好行為時,其意識裡並無想回報之意,而是潛意識渴望他人對自己關注和認同的衝動反應,因這份渴望,他會固執地透過不斷地行好,來證明自己的意義和存在。
老好人又常被別人認為是討好型人,是軟弱,謙卑,沒威信,不予回報他們也不會有被得罪的風險。總為別人想的人,無疑是對付出“好”有了成癮性,癮源來自他們心底太善又太脆弱,使得他們習慣用“與人為善”來為自己建立安全的人際關係。
老好人的“對人好”是防禦被攻擊、被傷害的最安全作法。而惟有內心軟弱,缺乏安全的人才會對別人極端地好,以防止被人欺。通常情況下,懲罰的物件是做錯事的人,誰忍心把矛頭戳向好人呢。
老好人又常常是不快樂的人,不管是以“討好人”來換取好評價,或防衛被欺負,還是用“人善(自卑)反被人欺”來解讀他們之所以不快樂都不為過。重要的是,值得不快樂的老好人反思:你們的不快樂常常是長期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總是活在別人的眼裡。你會發現:其實別人並不需要你那麼多關心,你可以給自己很多關心;你太需要被認同,才必然有恐被拒的擔憂;你的“過好”是自己怕喪失關係的一種心理反應,不說明是別人“知恩不報”;你可以認同自己的弱限,也欣賞自己的卓越點;你可以認同別人的不稱讚、不回報……你才會發現很多屬於自我的東西。
-
5 # 小飯的私家花園
什麼是老好人呢?
老好人指的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
在我看來,老好人們心理有問題倒不至於,說成心理有缺陷、或者漏洞好一點。
1、讓自己不舒服
不懂的拒絕讓自身缺乏原則性,對於他人的要求都是百般順從,久而久之,他也會感到厭倦,但是又不知道用何種方式去表達,因為在他心底裡認為拒絕別人是可恥,不道德的。
最後的結果就是爆發,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2、讓他人不舒服
不懂得拒絕隱藏了自身的道德底線,作為旁人,無法在心裡給對方定位。總覺得你好像還可以做更多,有的時候連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老好人卻還顯得那麼的殷勤。
久而久之就會認為這個人什麼都能為自己做,這個定位可是很可怕的。
因為他不在把你當做平等交流的人來看,所以只要老好人有一絲不順從他的想法,他就會生氣,用一句好聽的話說:還不都是你慣出來的。
事後當他平靜下來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同樣他也會由此討厭上老好人。
總之老好人要分清什麼可以做什麼不用做,明確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要給他人制造困擾,也別為難自己。
-
6 # 袁夜
沒問題,做老好人只是想避免發生人際關係衝突,想面面俱圓。
有些人習慣做老好人角色,不想與人發生衝突。在家庭中,習慣看爸或媽,扮演老好人角色來化解衝突,讓他潛意識認為這種方法挺好。
當他在外面世介面對其他人時,他習慣性地用這個老好人角色來保護自已,避免別人傷害自已。
這個老好人是一個保護膜,一個掩藏自已內心世界的外在工具,不想面對衝突,逃避承擔一些責任,這是迴避型的人格特徵。
性格沒好壞之分,每個人都具備一種特性來保護自已,也有自已一套應急方法來與人交際,溝通。
只是長期扮演老好人角色生活太壓抑,太被動,有委屈不能表達,只能不斷積累一些負面情緒,也會暴發,當他們暴發大情緒時會嚇人一跳。
學會釋放負面情緒,正確與人溝通時表達自已需求,不要壓抑太多,不懂表達時也不要扮演老好人角色退避現場,過後用書寫,紙條,簡訊等方式告訴別人自已的想法是什麼。
釋出於2017年9月20日,14:23分
-
7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老好人”這種性格,是不是心理問題,還需綜合分析,個案分析。但這種性格好不好呢?
肯定是不好的!
“老好人”看似強調“和諧”,實質是沒有原則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沒有擔當的表現。
“老好人”看起來誰也不得罪,實際上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因為誰都支援的實質是誰都不支援。
在正義面前,“老好人”的存在就是對正義的傷害。
鄰居家蓋房子的時候,佔了你家的地盤,堅持公道的人會說:你不應該這麼做,你應該在你的地盤上蓋房子,而不應該損害鄰居家的利益。
可這個時候“老好人”會說什麼?
他會說:大家都是鄰居,都讓一點才和諧嘛。
這種和稀泥的方式損害了別人的正當權益。
為什麼會和稀泥?因為他沒有力量,覺得誰都得罪不起,所以他想兩邊都討好。
在一定的情況下,“老好人”其實是在助紂為虐。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
8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這樣的“老好人”:他們對你的提議和行為,總是一連串地說著“OK”或“沒問題”,可一旦做起你交代的事情來卻又總在消極拖延或找藉口推託,即使在你的一再催促下勉強做了,也總讓你覺得什麼地方彆扭,有種想發火卻又被噎著的感覺。
其實,嚴格來說這類人有一種比較隱蔽的人格障礙,精神醫學將其稱為被動攻擊型人格。那麼,面對這樣的人,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徵是習慣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這類人外表總是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甚至唯唯諾諾,背地裡卻不予合作,內心充滿敵意和攻擊性。例如,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故意遲到、故意不回電話、故意拆臺使別人的工作無法進行等。性格方面經常表現為頑固執拗、不聽調動、拖延時間、暗地裡破壞或阻撓他人的事情等,仇視情感與攻擊傾向十分強烈,經常牢騷滿腹,心裡卻又十分依賴權威。
被動攻擊型人格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問題,並且屬於一種比較隱蔽的人格障礙。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患者不能用恰當的、有益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明明有很多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卻又不願坦蕩、大方地表達出來,而是採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將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洩”方式獲得某些心理平衡。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主要基於以下一些原因:
1.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調查表明,家長教育方式不當是導致孩子產生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最重要原因。例如,在孩子童年時家長過於嚴厲,使孩子不敢違背父母的意願,不敢說出心中想說的話,行動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長到少年時,孩子就很有可能採取偏激的行為方式來與成年人的意志和社會規範對著幹。
2.學習成績差。有的少年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家長、同伴都瞧不起他,久而久之,他的心裡便產生了一種抵抗情緒,表現在行動上就易出現不合作、破壞慾強、懶惰散漫等現象。
3.人際關係較差。人際關係不和諧的人容易形成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4.過分自卑。內心過分自卑、壓力過大的人容易由被動轉向攻擊,導致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一旦形成,就很難矯正。但是,青少年正處於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其人格特徵還不是很固定,即使有人格障礙的表現,也是可以治療矯正的。那麼,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被動攻擊型人格傾向時,家長應當如何處理和預防呢?
對於這樣的孩子,應該找心理醫生進行輔導。從心理層面上,要讓有此種性格傾向的人認識到這種傾向會對整個人生造成負面的影響。從行為層面上,要讓他們逐漸改變原來的行為模式。同時也提醒廣大家長,一定不能將孩子的心理疾病當成道德問題來看待。
如果家長將他們的反常行為視為道德不良,便會使他們內心更加不平衡,對家長更反感,從而產生更過激的行為。要給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允許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要與孩子平等相處,以免孩子產生對抗情緒,為發洩心中的積怨而和家長對著幹。
-
9 # 霸王課
並不是,喜歡做老好人並不是心理有問題,最多隻能說是情感不夠成熟。
討好者的本質看起來是服務他人,其實是為了索取回報。正如題主所說,希望自己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會同樣對待自己。
老好人可能為了不傷害對方或者彼此的感情而總是不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別人問自己怎麼樣好的時候,老好人一般會說“都可以啊、看你們吧”。
老好人經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同樣,也不好意思向別人請求幫助,害怕別人覺得自己麻煩,實在迫不得已請求別人幫忙之後,會非常內疚,總想著什麼時候能還回去。
這可能也是由於自己遇到別人的請求不想答應,但是礙於面子、礙於感情等,不好意思拒絕最後勉強答應,覺得別人可能也是這樣的想法,於是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麻煩,也就不敢請求幫助。
老好人看起來很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好像更喜歡有個性的人。這是為什麼呢?
老好人應該怎樣改變現狀呢?
1、練習拒絕
照顧自己的感受,當遇到不想做的事情、不想吃的東西、不想說的話一定要拒絕。當他人覺得你變了的時候,想要死纏爛打地說服你,你要勇敢地說“不”。
2、發現“美”
發現自己的“美”(優點),如果覺得沒有什麼優點就去增加優點,變得優秀了人會更自信,自信之後說話做事也會更有底氣。
綜上所述,做老人很累,放過自己吧。
——END——
-
10 # 楊青69793464
喜歡做老好人,我覺得是性格問題,和心理沒有關係,有的人生來就不喜歡管閒事,眼睛裡只有自己的一個小天地,而有的人卻相反,喜歡路不平拔刀相助,都是個性而已。
-
11 # 暖心理
題主你好,喜歡做老好人,不一定就有心理問題。如果一個人喜歡做老好人,內心沒有衝突,他本身很享受做好人的狀態,他也能從做老好人中獲得一定的價值感和滿足了。如果是這樣,是沒有心理問題的。如果一個人,表面上老好人,內心卻對自己做老好人的狀態很不接納,甚至否定、打擊自己。內心的有著激烈的衝突,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就說明有心理問題了。所以,我們不可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12 # 知我心理學
老好人做長了可能有一種“好人負擔”,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影響整體的幸福感,那喜歡做老好人到底是什麼心理呢?快來看看心理學家的解讀。
回覆列表
不一定吧,也許有的人天性就是如此。但是這類人可能會比那些耿直的人狡詐,表裡不一兩面三刀的人是最可怕的。
但這類人情商也許不高,因為高情商的人懂得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他們不會去做背後捅人一刀的事。而是抓住人心!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