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溪楠囈語

    《蘭亭序》是否是王羲之作品,是有爭議的,書法界大多數人認為是王羲之作品,因為它毫無疑問是王羲之風格的。爭議之處在於缺乏晉韻及確鑿史料支援。

    《蘭亭序》最早由大書法家,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示出,後流入唐太宗之手,備受推崇,令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馮承素等書法家臨摹。公認最得真跡神采的是摹本,卷首有神龍二字,稱為神龍本《蘭亭序》。北宋定武發現的《蘭亭序》石刻,相傳為歐陽詢摹本,評價也很高。

    蘭亭序的內容寫的是王羲之在會稽山和朋友一起遊玩時,趁酒性寫下的一篇文章,這個文章不僅十分的有文采,而且文寫的也非常的漂亮,於是這部作品就成為了王羲之的佳作,並要求後代好好的珍藏。但是到了七世孫的時候,發生了變化,王羲之的七世孫出家了,法號智永。因為智永沒有後代,於是就把這部書法作品交給弟子儲存,逐漸的這部作品流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也酷愛書法,於是就命人把這個作品作為陪葬品一同帶入了墓葬。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知名人士溫韜。

    溫韜是一個十分狡詐的人,曾擔任耀州節度使,於是就藉著職務的便利開始盜墓,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也被這個溫韜給洗劫了,掠走了很多王羲之和鍾繇的書法真跡,但是這些作品中沒有發現《蘭亭序》,蘭亭序究竟去了哪裡也就成為了迷,同時也有人說在乾陵,說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也十分的喜歡書法,於是就從李世民的陪葬品中把《蘭亭序》拿了出來,陪葬在了乾陵但是乾陵現在都還沒有開啟,這件事是真是假都不得而知。

    但是為什麼會有人懷疑說是《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呢?清代書法家李文田認為《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他認為《蘭亭序》只是唐代的優秀書法作品,被冠以王羲之之名於是王羲之成為了這篇作品的作者,原因是在這些仿品中沒有看到任何王羲之的影子,王羲之所在的年代處於東晉時期,因為漢朝的時候盛行隸書,東晉這個時期處於過渡時期,多少都會有隸書的影子,但是這部作品中沒有隸書的影子。於是就認為這個《蘭亭序》是唐朝時期的書法作品。

    後來的也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這是仿品,原因就是王羲之的真跡非常的少,在加上當時臨摹的風氣盛行,於是出現了不少的偽造作品,唐朝初年的李世民為了收購書法作品不惜花費重金,於是在這種刺激下,出現了大量的偽造作品。

    1965年,郭沫若根據在南京附近出土的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謝鯤墓誌》等文物,重提《蘭亭序》為偽作,在這年的《文物》雜誌上發表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的文章。他論定了“《蘭亭序》不僅從書法上來講有問題,就是從文章上來講也有問題。“斬釘截鐵地斷定這篇文章”根本就是偽託的,墨跡就不用說也是假的了。並進而推斷它是陳僧智永所書。這樣,《蘭亭序》不僅字不是王羲之寫的,連文章也不是他作的了。郭文發表以後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他們的主要論據一是序文前後格調不一致。

    1972年8月郭沫若在《新疆出上的晉人寫本〈三國志〉殘卷》一文中斷定:“這個問題,七八年前曾經熱烈地辯論過,在我看來,是已經解決了。不僅帖是偽造,連序文也是摻了假的。“其實這一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時至今日,爭論仍在進行中。

      關於《蘭亭序》的真偽爭論,在中國書學史上將近千年,從來就沒有解決過,它已經涉及到了晉朝書體問題,涉及到文字史、書法史、考古學等方面,其重要意義已遠遠超過了《蘭亭序》是否出自王羲之之手本身,有志於祖國文化研究的朋友,不妨去試一試吧!

  • 2 # 春芳

    《蘭亭序》是出自王羲之之手。在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 3 # 西撒沙海

    《蘭亭序》自然是出自王羲之之手,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後世的《蘭亭序》多為臨摹版本,唐代的馮承素、歐陽詢、褚遂良,還有明代的文徵明都有臨摹過,而真跡卻不知所蹤。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對王羲之的作品情有獨鍾,蒐羅了王羲之眾多作品,唯獨還差《蘭亭序》,便派人到處尋找打探。其實這幅王羲之書法真跡一直在王家流傳,至隋朝七世孫出家為僧,臨終前交給了自己的徒弟辯才保管。辯才也是十分愛護,便把《蘭亭序》藏在房梁之上。

    李世民打探到《蘭亭序》的所在,於是請辯才來宮中講經,給他非常優厚的待遇。李世民後來召見這位辯才順便問他是否見過這幅作品,都被辯才搪塞過去。李世民沒有辦法,只好放他回紹興去了。

    房玄齡給李世民出主意,派足智多謀的監察御史蕭翼前往定能把《蘭亭序》弄到手。於是李世民召見蕭翼,蕭翼要求李世民拿幾幅王羲之的其它作品讓他帶去,方便與辯才交往,李世民答應了。

    蕭翼來到紹興,找到辯才,一來二去,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兩個人互相交流王羲之的作品,辯才也毫不吝惜地拿出真跡《蘭亭序》跟蕭翼一起臨摹。由於彼此信任,有一次趁辯才不在寺中,這位蕭翼就把《蘭亭序》給順走了。辯才得知真相之後抑鬱而終。

    李世民拿到真跡自然奉為珍寶,並複製多份送給大臣們一起鑑賞。李世民後來臨終之時跟太子李治交待,要把這幅作品帶到墓中陪葬。自此以後,這幅作品從此失傳。

    現在流傳於世間的《蘭亭序》都是唐朝,甚至唐以後的臨摹版本,其中以唐的版本最為珍貴。而真跡何時能重現人間?就不得而知了。

  • 4 # 飛雲2018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王羲之是否參與了蘭亭集會,二是,現存看到的版本是否是王羲之親筆所寫。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

    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當時,王羲之的官職是會稽內史,他邀請了謝安等文人雅士和子侄等四十一人,進行集會,即謂“修禊”事也,“修禊”就是古人會在水邊沐浴除災祈福。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王羲之援筆作序,一氣呵成,即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這件事歷史上有明確記載,且文人盛會流傳甚廣,都可以相互佐證,因此必然有王羲之寫蘭亭序這件事了。

    第二個問題現存的版本是否是王羲之的手筆?

    這個問題還要從唐朝貞觀年間說起,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鍾愛王羲之的書法,所以命人收集了王羲之的所有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蘭亭序》傳到王家第七代傳人智永和尚,他又把《蘭亭序》傳給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得到《蘭亭序》後,如獲至寶,將它藏在了梁間暗簷中,唐太宗輾轉打聽到後,便三番兩次把辯才和尚召進宮中,但辯才和尚總是守口如瓶,唐太宗無計可施,就在這時,宰相房玄齡想出了一個錦囊妙計,並且找來了御史蕭翼。蕭翼才華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能言善辯。蕭翼假扮成落魄書生的樣子,然後就去跟老和尚辯才結交成為朋友。自此之後,蕭翼進出寺廟,和辯才和尚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一次,蕭翼試探辯才和尚,說世上哪裡還有什麼王羲之的真跡?辯才和尚一聽,當即開口說自己有王羲之的真跡,你可以幫忙鑑定鑑定一下。就這樣,蕭翼藉著研究臨帖之際,盜走了《蘭亭序》,獻給了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死後由於太愛《蘭亭序》就將它做了陪葬品,現存的《蘭亭序》都是模本,有以下幾種版本《蘭亭序:蘭亭八柱第一本(虞世南摹本)、蘭亭八柱第二本(褚遂良白麻紙摹本)、蘭亭八柱第三本(馮承素摹本)、唐褚遂良臨本(黃絹本)、唐褚遂良摹本(明陳鑑仿本)、唐褚遂良摹本(清梁章鉅藏本)、唐寫本等。其中馮承素摹本又稱神龍本,被認為最接近真跡,也是最受世人關注的版本。

  • 5 # 顧隴桃園廣

    我認為出自王羲之之手!去年回國,我特意到浙江紹興旅遊,並遊覽了蘭亭。據介紹,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墨客到蘭亭一聚,並要求當場作文。客人們沿小溪而坐,水中放一個漂浮的杯子,裡面倒上酒。杯子流到誰跟前,誰端杯喝酒,並即興作文。好像是到了四十幾位,有三十幾位留有文字。王羲之一時高興不已,就乘興研墨寫了《蘭亭序》。據說毛筆還是老鼠鬍子呢!

  • 6 # 八卦研究室

    王羲之出生在東晉大族士家,本來可以平步青雲,做很大的官,可他喜歡逍遙自在,不願做官。

    後來,揚州刺史殷浩與他關係很好,寫信勸他出來,他才任職會稽內史。到那裡做官,主要還是因為會稽的風景秀麗,可以娛人性情。

    王羲之曾經與謝安、孫綽等著名文人40多人到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舉行宴會。

    這些文人在蘭亭會上乘興作詩,共得詩四十首,編成《蘭亭集》。王羲之也在酒酣耳熱之時,當場揮筆,為詩集作序,寫成《蘭亭集序》。

    這篇作品,共28行,324字,筆飛墨舞,氣象萬千,歷來被認為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極品。

  • 7 # 嘮嘮嗑嗑ABC

    《蘭亭》真品,唐太宗以後的皇帝都沒見過,傳世的,是臨摹的,以馮承素的雙勾法更接近原作,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 8 # 清風2619

    據考證,現存的《蘭亭集序》不是出自於王羲之之手,而是唐代高手的摹本。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太愛王羲之的巜蘭亭集序》,傳說李世民將真跡一起與他自己下葬了。

  • 9 # 李大源

    據傳《蘭亭集序》是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餘文人墨客相聚會稽山陰蘭亭,飲酒賦詩,共享大自然的美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右軍不但書法好,文筆也相當了得,於是公推他來寫這首蘭亭集序。這篇散文交代了時間地點與事件,隨後借景抒情,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每當受了挫折就喜歡看書,能幫我分析下為什麼會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