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星如雨
-
2 # 新文藝復興oK
中醫的特色是通天地的靈氣,中藥的特色是綠色天然。
我發明的民間美術雕塑畫創作《好藥藏深山,國醫甚精彩》力挺祖國中醫中藥。用中國傳統印章銘刻國醫的名人為別是扁鵲,華佗,皇甫謐,宋慈,葛洪,孫思邈,張仲景,朱丹溪,李時珍,張景嶽,葉桂,王清任,十二位代表十二個月,上華人月月銘記。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代表中華民族繁衍強勝之一。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生成了草木本綱,本綱草木精湛又生成了萬物生靈,生靈萬物生成了最高階人類,因此人類的生生息息與萬事萬物的聯絡,與草木本綱的聯絡,這是感應,人與自然的感應。多災多難中華民族的古代繁衍發展到如今,離不開中醫中藥的救治與貢獻。本民間美術雕塑畫家創作的雕塑畫《好藥藏深山,國醫甚精彩》自去年即己亥年十月開始,經過五個月時間的反覆改進,到今年三月二十八日勝利完工,希望各位尊者多多指正。
-
3 # 中醫博士臧運華
中藥命名大約有幾種方式:
比如以顏色分:如黃柏、黃連、丹參、硃砂、赤白芍、白芨、白朮、白芷、玄參、烏梅、黃芩、青蒿等。
按氣味分:如木香、霍香、丁香、乳香、甘草、苦參、細辛、酸棗仁、淡竹葉、五味子等。
按功效分:如骨碎補、防風、益母草。
還有按產地分,如蜀椒、川楝子、廣木香、川芎、黨參、浙貝母、杭菊、懷山藥的呢。
還有按故事傳說叫,如劉寄奴、何首烏、徐長卿、杜仲等。
最多的是按入藥部位分:如用葉的、用花的、用梗的、用子的、用根的、用果的等等,不勝列舉。
-
4 # 男科王傳航教授
很多中藥名都是有出處的,杜仲、徐長卿、王不留行等就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有劉寄奴、白花蛇舌草等。下面我給大家一一介紹杜仲、徐長卿、王不留行名字的由來。
一、 杜仲
【名字由來】根據中國古書記載,“杜仲”的名稱源於一個人的姓名,古時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有一天,他進山採藥,偶然之間,看見一棵樹的樹皮裡有像“筋”一樣的多條白絲“筋骨”。看到這些筋骨,這位大夫就在想:生了病的人們如果吃了這種“筋骨”,會像樹一樣筋骨強健嗎?於是,他下決心嘗試。幾天後,他發現喝了某種樹的樹皮煎出來的湯汁之後,身體變得十分輕盈,而且病痛消除,體力也恢復了,不僅無不良反應,反而自覺精神抖擻,腰、腿也輕鬆了。他又服用一段時間後,結果奇蹟出現了,不僅身輕體健,頭髮烏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人們知道了這種植物後,把它叫“思仙”“思仲”,後來就乾脆將它喚作“杜仲”。
【藥用價值】杜仲性味甘溫,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杜仲善補肝腎而強筋骨,又能調衝任安胎。為治肝腎不足之腰脊疼痛、筋骨痿軟之佳品,以及胎動不安,胎漏下血之良藥。
二、徐長卿
【名字由來】徐長卿的命名和中國古代君王與一位中醫有關。相傳在唐代貞觀年間,李世民外出打獵,不慎被毒蛇咬傷,病情十分嚴重。御醫們治不見效,只得張榜招賢。民間醫生徐長卿揭榜進宮。徐長卿把自己採來的“蛇痢草”煎好,一日兩次讓李世民服下,再用藥液外洗。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轉。再連服三天,症狀完全消失。李世民高興地問:“先生藥到病除,不知所用何藥”。徐吞吞吐吐答不上話。原來李世民被蛇咬傷後,下了一道聖旨,誰說了蛇字都要治罪。情急之下,一旁的丞相魏徵為他解圍說:“徐先生,這草藥是不是還沒有名字”。徐會意忙說:“稟萬歲,這草藥尚無名字,請皇上賜名”。皇上不假思索地說:“徐先生用這草藥治好了朕的病,就叫徐長卿吧”。徐長卿的名字也就傳開了。並一直沿用至今。
【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徐長卿性昧辛、溫,無毒,有止痛、止咳、解毒、利水消腫、活血之功,適用於胃痛、牙痛、風溼疼痛、經期腹痛、慢性氣管炎、腹水、水腫、痢疾、腸炎、跌打損傷、溼疹、蕁麻疹、毒蛇咬傷等症。
三、王不留行
【名字由來】西漢末年,王莽起兵,他的部隊來到藥王邳彤的家鄉河北安國。安國自古以來 就是中草藥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享有“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的美譽。“藥王”邳彤,名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下二十八員大將之中,在戰場上橫戈躍馬,奮勇殺敵,立下諸多功勳,官至宰相一級高位。但邳彤偏偏鍾情於中草藥材,精通中醫學說,平時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然而,以新朝取代西漢的王莽,路過安國,逼百姓供給他們吃喝。深受邳彤精神影響的安國百姓厭惡“篡漢”的王莽,全都躲進青紗帳裡,惟有藥王邳彤守在家中。邳彤家中沒有米糧,只有一種植物的種子。王莽問邳彤這種子能不能吃?藥王說:能吃。王莽拿了一粒放在嘴邊,苦苦的,沒敢再往嘴裡放,氣鼓鼓地離開了。事後,藥王邳彤給它起名為 “王不留行”。到底是藥王“不留”王莽,還是王莽“不留”而行,只能任人去猜想了。
【藥用價值】王不留行性味苦,平。歸肝、胃經。能夠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本品善於通利血脈,行而不住,上可通利血脈而通乳汁、消癰,下能通利血脈而通經,又兼能利尿通淋。可治經閉、痛經、產後乳汁不下或乳癰,以及熱淋、血淋、石淋等證。
文:王浩浩/王傳航
回覆列表
杜仲名稱的由來:傳說在古時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有一天他進山去採藥,忽然看見有一棵樹的樹皮裡有像“筋”一樣的多條白絲“筋骨”,於是他思考人如果吃了這 “筋骨”,會不會像此樹一樣筋骨變強?於是,他下決心決定嘗試一下。幾天後,杜仲的身體不僅沒有不良反應,自己腰腿都很輕鬆了。於是他又決定服用一段時間,結果奇蹟出現了,他自己不僅身輕強健,頭髮烏黑,而且還得道成了仙人。後來人們知道了這種植物後,叫這種植物為“思仙”、“思仲”,後來就乾脆將它叫做 “杜仲”。
相傳趙匡胤發動政變成功後,黃袍加身,被尊為宋太祖。他為了鞏固政權,採取了不斷削軍權、重文人的政策。徐長卿作為“文人食客”被朝廷徵用,進入朝中供職。趙匡胤手握皇權後,終日在朝中飲酒作樂,以致酒色傷身。經不少御醫診治,總是難以治癒。一日,徐長卿看見宋太祖臉色異常,手頂胃區,甚感痛苦,忙前去探問。一問才知道皇上酗酒傷胃,胃病復發。徐長卿自小接觸過醫道,對中醫藥知識略懂一二。於是,去野外採集一味草藥,煎水給趙匡胤服用,沒想到這味藥還真管用,很快趙匡胤的頑疾竟神奇地消除了。
太祖便問:“御醫都無奈,你怎有如此醫技,此藥叫什麼名字?”徐長卿答道:“皇上,臣有無禮之罪,此藥還沒有名字呢。”趙匡胤聞言道:“愛卿,你叫徐長卿,這藥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
從此,這種中草藥有了一個叫徐長卿的藥名了。
傳說藥王邳彤首先發現“王不留行”這種藥,但當初他不知如何命名此藥。邳彤忽然記起當年王莽、王郎曾來過他家鄉的事:王郎追殺主公劉秀,在黃昏時率兵來到邳彤的家鄉,揚言他們的主子才是真正的漢室後裔,劉秀並非漢室血脈,要老百姓供給官兵吃住,但是村裡的老百姓明白這夥人是禍亂天下的奸人,並沒有理會他們的無理要求.天黑後,百姓並未將飯菜送來,王郎心中火起,帶兵進村索要.但是全村家家閉門鎖戶,.氣急敗壞的王郎,揚言要殺盡全村人。.此時他的手下進諫說:‘此地青紗帳起,樹草叢生,莊稼人藏在暗處,哪裡去找?再說就是踏平十個村莊也解不了兵將的飢餓,不如趕緊離開此地,另作安頓,也好儲存實力,追殺劉秀.”王郎聽了此言才傳令部隊離開了村莊.邳彤想到這段歷史,就給那草藥起了個名字叫“王不留行”意味為這個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藉此讓人們記住“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