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襄子1024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小說裡的情節,歷史上司馬懿並沒有參與這次戰役。小說裡只是說司馬懿過於謹慎小心,上了諸葛亮的當,撤兵了。至於說司馬懿怕曹魏鳥盡弓藏之說純是後人猜測,實則並無實據。按小說的設定,我也不認為司馬懿會有怕鳥盡弓藏的想法。首先,既使諸葛亮被擒,但蜀漢並未攻克,漢中益州都是易守難攻,還有東吳也在一旁覬覦中原,魏國還是需要司馬懿這種能打仗的人材。其次,如果諸葛亮被擒,可以大大的提高司馬懿在魏國的地位,對司馬懿取得更大的政治籌碼是有很大好處的。第三,實際那時候司馬懿並沒有想造魏國的反,只想做個良臣,魏主也還是信任司馬懿的,否則曹睿死時也不會讓他做託孤大臣。第四,按小說所述,諸葛亮初出岐山,如非馬謖失街亭,是完全有可能取得較大戰果的,司馬懿能有機會抓住諸葛亮完全是運氣好,如果錯失良機,下次搞不好被諸葛亮活捉(後來果然差點被諸葛亮燒死)或擊敗,那自己不但會被降職查辦,還會有性命之憂,所以司馬懿如有活捉諸葛亮的機會,是不會主動放棄的。綜上所述,司馬懿怕鳥盡弓藏,主動放走諸葛亮的說法純屬腦殘的想法。

    既然鳥盡弓藏的說法是不成立,也就談不上再說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什麼沒事了。其實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已經在魏國有很高的地位,後來還是託孤大臣,曹爽雖然設法奪了他的兵權,但他是四世老臣,又是屢立奇功,沒有什麼實據,自也不好太過分。但是司馬懿被奪兵權後感到父子三人有性命之憂,反而設計奪權了。

  • 2 # 鄧眼看世界

    瞭解三國曆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蜀國的諸葛亮和曹魏的司馬懿一直以來都是死對頭。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空城計”也是發生在這兩位身上的。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失去戰略要地街亭,而司馬懿乘勝追擊。不一會,諸葛亮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頂上彈琴唱歌。司馬懿感覺不對,怕有埋伏,於是退兵的故事。

    然而,根據後來的種種記錄,我們知道,司馬懿其實早就已經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那麼,司馬懿是如何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的?為什麼司馬懿假裝受騙放過了諸葛亮呢?

    首先諸葛亮在城樓上娓娓道來的《長河吟》給了司馬懿諸多的暗示,他明白了現在的諸葛亮處境堪憂。諸葛亮要把持朝政,全靠北伐這個理由,可是,諸葛亮他們自己也沒有一丁點的把握,可以贏下這場戰役,而且只會加速蜀漢的衰亡。

    如果諸葛亮在此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麼司馬懿將要面對的就會是新的對手,不再是自己熟悉的老對手,又或許諸葛亮一死,司馬懿自己對於曹魏來說也喪失了利用價值,就此被曹魏皇帝解除兵權,苟延殘喘過後半生。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是司馬懿想看到的。

    一旦諸葛亮被殺,司馬懿手中掌握的權力就要被分割出去,而且諸葛亮一死,蜀漢的氣數立馬走到盡頭。蜀漢被滅,司馬懿執掌大權的日子也到頭了,這是司馬懿怎麼也不能夠接受的,當時的曹氏對司馬懿的防範還是很嚴重的,很純粹的利用心理。一直是一邊用著,一邊防著的狀態。

    縱觀整個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司馬懿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於曹魏的意義,就是曹魏想借司馬懿的手和諸葛亮抗衡。我們試想,如果此時我們自己是司馬懿的那個位置,前面是輕而易舉或者說以後也有機會可以殺的敵人,和馬上就要丟失的軍權和所擁有的一切乃至生命時,我們會怎麼選擇?很顯然,我們也會裝作不知道,放任敵人遊走,先保全自己的利益,然後逐步壯大。

    因此,司馬懿早已發現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後代,也不會動手殺了諸葛亮。後來,司馬氏一統天下,司馬懿的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還將諸葛亮封為武興王,這或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司馬懿後人對諸葛亮的感激之情。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最後也只是被封侯,然而,司馬懿的後人卻給諸葛亮封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司馬家族對於諸葛亮的肯定。

    後來,諸葛亮病死,但這時的司馬懿根基已深,並且他一直隱藏的比賽好,曹魏沒有發現他的半點破綻,被他騙過了,才有了後來的高平陵事件,奪取了曹魏的江山!

  • 3 # 秦皇漢武

    空城計的故事最早是由西晉時諸葛亮的狂熱粉絲郭衝編造出來的,後來被改編進了《三國演義》當中,實際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諸葛亮對戰的是曹魏的曹真、張郃,而此時的司馬懿還在千里之外的宛城,兩個人根本沒有交手。

    當然,如果僅就《三國演義》設定的空城計劇情來進行討論,那麼很多人會質疑空城計存在巨大漏洞。

    比如司馬懿為什麼不派幾個小兵先進城打探打探,至多也就損失幾個人罷了;再比如,諸葛亮當時在城頭彈琴,司馬懿完全可以找軍中善射的將領一箭把諸葛亮射下來,如此種種。但司馬懿沒有采取任何一種措施,反而是慌忙退軍。

    有了質疑,那麼就會有人針對質疑進行合理的解釋。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合理的是“鳥盡弓藏”,即正因為諸葛亮的存在,曹魏的西南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需要司馬懿與之對抗。而一旦諸葛亮陣亡,蜀漢的軍事威脅解除,那麼作為掌握兵權的司馬懿必然會有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個解釋也的確非常合理。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什麼事都沒有呢?

    諸葛亮一生對曹魏進行了五次北伐,前後耗時6年,在這6年時間裡,因為戰事頻繁,擁有軍事才能的司馬懿才有了用武之地,一次主動伐蜀,兩次被動接戰。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司馬懿從中庶子一路升遷成了大將軍,掌管了兵權。到諸葛亮去世時,司馬懿不僅握有軍權,更是在軍中樹立了威信,培養了親信將領。

    那既然軍權可以給了司馬懿,為什麼不再收回呢?自古軍權給出去容易,想要收回來就難了,畢竟將知兵、兵知將,軍中部署都是將軍一手提攜上來的,自然會對將軍形成一種從屬依賴,即我只認某某做我們的大將軍。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諸葛亮雖然去世了,但蜀漢和東吳對曹魏的軍事威脅並沒有解除,遼東的公孫淵也在蠢蠢欲動,這些都離不開司馬懿出色的軍事能力,過早的除掉司馬懿,無異於自毀長城。但當曹魏找到了時機想要清除掉司馬懿時,早已尾大不掉,加上曹爽的無能,給了司馬懿絕佳的翻盤機會。自此,曹魏的江山也就操控到了司馬氏手中。

  • 4 # 白口電影

    先說說空城計,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馬謖丟失了街亭,司馬懿乘勝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當時就在西城,且無兵可以應戰。諸葛亮心生一計,命人大開城門,自己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見此情景,懷疑諸葛亮設有埋伏,就引兵退去。

    這出空城計,只是郭衝在註解裡編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戰,是張頜大敗馬謖,那時的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 。

    諸葛亮見街亭失守,便迅速撤回漢中 。所以,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虛構的。

    至於司馬懿關於鳥盡弓藏的說法,可看看當時司馬懿的處境便有答案。

    魏明帝從開始的信任司馬懿,逐漸轉變為想要除掉司馬懿。大將軍曹真更是和司馬懿是死對頭,欲殺之而後快,同樣可以領軍打仗的張頜也是司馬懿的對手,後來還有曹爽,更是折騰的司馬懿相當難受。

    可惜,魏明帝、曹真都沒有熬過司馬懿。張頜死於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的計謀裡,曹爽,更是直接將曹魏大權敗給了司馬懿。

    曹爽死後,司馬懿掌控大權,曹家和夏侯家皆無人能再限制司馬懿。朝堂上的文臣武將,更是沒有司馬懿的對手。

    諸葛亮病亡後,蜀國還有姜維可以領兵。同時吳國也還在,魏國的對手依然不弱。所以,鳥盡弓藏,應該不是司馬懿考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預算15W想買個suv,長安cs75plus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