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鑑往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宋朝也逐漸讓更多的人所熟知。宋仁宗時期宋朝能夠繁榮昌盛除了他自己仁政愛民外,也與宋真宗與遼國簽訂的“澶淵之盟”有一定關係。

    “澶淵之盟”的簽訂結束了宋遼兩國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並且之後一百年都沒再發生過大的戰爭。為之後兩國的和平穩定發展是做出了貢獻的。在簽訂澶淵之盟之前宋真宗是御駕親征的,但這並不是他的本意。只是被寇準的話語所動容才決定御駕親征的。寇準對那些主張遷都的人因當斬首,有何宋真宗說明放棄汴京逃走,只會動搖人心讓敵人乘虛而入,如果皇帝親征必定會士氣大增一舉擊潰敵軍。

    就這樣忐忑不安的宋真宗踏上了親征的道路,但走到一半他又不想去了。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宋太宗當年兩次北伐都失敗,腿上還被射了一箭。想想自己過去會不會被亂石砸中,被箭射中。到達了韋城的宋真宗聽說遼軍勢大,又打起了退堂鼓,寇準這個時候又拿出了他高超的勸說本領說服了真宗。

    終於到達了澶州,宋遼兩軍對峙,宋真宗看見這架勢只想快點結束這場戰事。剛好這個時候遼軍的統帥蕭撻覽中箭身亡,遼國也迫切需要議和,其實在此之前遼國就多次表示想要議和了,此次出兵也是想以戰促和。既然雙方都有這方面的意向,於是各派使者商討合約的細則。

    其實寇準還是想打的,畢竟現在是宋軍佔據了有力地位,但奈何宋真宗只想快點回去,於是雙發議和。合約談好之後的一件一件事情也表明了宋真宗確實想只要不付出太大的錢財,都是可以談的。和談結束,宋真宗一直焦急的等著結果,於是派了個小太監去問結果。

    曹利用卻認為事情重大要當面說清楚,只向小太監伸出了三根手指頭。宋真宗看見是三根手指以為是三百萬,起初大驚,後又自我安慰只要能成此事三百萬就三百萬吧!後來得知只用了三十萬時更是驚喜異常,認為曹利用很會辦事,之後一直提拔與他。

    其實之所以三十萬能談下來,除了遼國的示弱外,寇準也是給曹利用下了死標準的,超過三十萬就殺了他。從真宗親征到澶淵之盟的簽訂這裡面有很大程度上是寇準的功勞,可惜後來寇準蒙冤遭貶客死雷州。

  • 2 # 古風157042507

    是不是寇準逼著去的不清楚,但因為宋真宗上前線與將士同在,直接提升了士氣,使遼國無功而返是真的,最後稱兄弟,北宋每年給遼國幾十萬歲幣,說實話除了面子上有點算是恥辱,這點歲幣對北宋來說真是了了,幾十萬換來和平,檀淵之盟應該說是益大於弊,畢竟當時遼國軍力遠大於北宋軍力,北宋處於防守,在北方養的軍隊的軍費都是遠遠大於這個歲幣的,簽訂檀淵之盟後迎來了久違的和平時期,但因為外在威脅減少,導致宋遼軍隊廢弛腐化,在金朝崛起後被一鍋端了。檀淵之盟遠沒有劉邦與匈奴在白登之圍後的和親政策恥辱,可惜北宋的後代不行,沒有遠見,只盯著遼國,以為遼國已經無力南侵,導致軍隊弛廢,釀成靖康之恥。

  • 3 # 趣觀歷史

    ▲宋真宗趙恆像軸

    自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北宋王朝一直崇文輕武,因而整體軍隊實力算不上很強,偏偏又遇上了遼國這樣的彪悍鄰居,時不時就要被侵擾一番,這讓歷任皇帝都感到頭疼。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聖宗與蕭太后再次對宋發難,20萬大軍直抵澶州威逼東京。眼看著就要被人打到家門口,宋真宗和滿朝文武再也坐不住了。到底是戰是和?副宰相王欽若和樞密直學士陳堯叟是逃跑派代表,只不過前者主張去南京,一個想讓皇上去他老家四川,還搬出玄宗駐留成都的先例。

    ▲北宋官員劇照

    自己到底去哪呢?皇上決定問問宰相(同平章事)寇準。沒想到寇準是個強硬派,說讓皇帝跑的人都是置皇家尊嚴和國家危亡於不顧,都該砍頭!真宗趙恆弱弱地問:“不跑咋辦?”寇準嘴裡蹦出四個字:“御駕親征!”聽完這句話,真宗差點兒沒嚇昏過去,和二十萬野人面對面,那不就是去送死嗎?真宗趙恆搖頭擺手,表示堅決不去。這時寇準開始了演講,又是太祖威武,又是社稷君王,一番慷慨陳詞之後,愣是把趙恆僅剩的幾分熱血給煽動起來了,一拍大腿,就是幹!為了趙家江山,朕豁出去了,御駕親征!

    ▲北宋將領劇照

    這話說起來當然容易,可是做起來就不那麼輕鬆了——刀劍畢竟無眼,真到戰場上那可不管你是皇帝還是士兵。因此當御駕行進到澶州南城時,看著滾滾黃河,真宗的滿腔熱血也冷了,死活不想過河,找各種理由想要掉頭回去。寇準好不容易才把皇帝請了出來,三軍將士都知道皇上要來,一旦就這麼回去,對士氣的影響就太大了。於是寇準找到高瓊,對他說:“太尉承蒙國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報答嗎?”高瓊說:“我是軍人,願以死殉國。”於是寇準與高瓊商議一番,便一同去見宋真宗。

    ▲現代人所繪澶淵之戰

    寇準對真宗說:“陛下如果認為我剛才的話不足憑信,可以問問高瓊。”高瓊立馬附和道:“寇宰相所言極是。”既然文武官員代表都同意了,也就不等真宗發話,高瓊就請求真宗上車,並命令衛士將真宗的車駕轉向北城行進。就這樣,真宗趙恆無奈地渡過黃河,登上澶州北城的門樓,黃龍大旗一豎,迎風招展。城下將士一見到,明白這是天子親臨陣前,頓時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士氣大漲,吼聲震天。宋營這麼大的動靜,對面的遼軍也很納悶,派人打聽才知道是宋朝皇帝來了。

    ▲澶淵之盟場景復原

    堂堂天子親自督戰,手下的兵還能不拼命的?再加上遼軍雖號稱20萬之眾,實則卻是孤軍深入,糧草供應狀況頻出。再加上遼軍先鋒蕭撻凜被宋朝大將張環射殺,遼軍士氣大減,開始節節敗退。無奈之下,承天太后蕭綽及大丞相耶律隆運只好提出議和,想以此撈點兒油水。寇準本來堅決反對議和,奈何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決心,非要見好就收,於是派出使者同遼國接觸,於同年十二月訂立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雖然這一盟約令北宋損失了大量財物,但邊境百姓因此享受了幾十年的平靜生活。從這一角度而言,儘管並非自願,但宋真宗的這次御駕親征還算成功。

    參考文獻:

    《宋史·卷六·本紀第六·真宗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四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蛋糕有沒有什麼捷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