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有風物語

    身為一代豪傑卻被輕視為“婦人”的,大概只有項羽了。

    “婦人之仁”的項羽,就因為他沒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這話也是司馬遷寫進書裡的。

    霸王

    項羽眼都不眨地活埋了一大堆秦軍,居然說他是“婦人之仁”!

    在酒桌上他不殺劉邦,只不過是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他是貴族出身,貴族的特點就是一直好面子,“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而且,鴻門宴時,項羽也不屑殺劉邦。就劉邦那點家底,敢稱霸王的項羽也瞧不上。當然可以說項羽高傲,或者對弱者藐視。

    現在哪哪都炒作都是貴族學校、精英教育,按照項羽的模子,貴族精神,首先就是自尊!不過要說成好面子打腫臉充胖子也沒辦法。

    漢帝

    其實,好面子的項羽最怕的就是劉邦的不要臉。後來項羽說要殺劉邦他爹,劉邦居然說咱倆是盟兄弟,你敢殺了燉了我們的爹,我就敢分一杯羹。

    不要臉才能當大官,口誤,是當皇上。

    劉邦還有個後代叫劉備的,三個打人家一個,居然還被後人稱為“三英”,這社會怎麼了?連最起碼的公平決鬥都不講究了嗎?

    沒想到還是女人瞭解項羽,眼見家國被蹂躪的李清照寫詩誇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那個在揚州睡女人睡了十年的官二代杜牧就不行了: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曾經流行一時的《厚黑學》的作者李宗吾這麼說項羽的:婦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其病根在臉皮不厚。

    婦人之仁和匹夫之勇的評語其實是韓信給項羽的。

    淮陰侯

    這個老冤家才是真正死於婦人之手。

    他能打仗,不過用現代話來說,他的智商也不高。

    項羽這個人好面,韓信這個人重情。人家勸他造反,他雖然動了心思,最後卻扭扭捏捏地不肯,“漢王遇我甚厚,我不能見利忘義。”

    韓信也是貴族,哪怕家境沒落了。哪怕窮得叮咣三響地,他仍是佩劍,仍是不肯做工養活自己,也是因為貴族的惡習吧。

    結果,總是乖乖被劉邦奪走兵權的他,生死兩婦人了。

    後來有個魏晉時代的酒鬼在項羽和劉邦打仗的地方說了句酒話:“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也不知道他說的是誰。

  • 2 # 史努比行走歷史

    雖然兩個人的結局都不怎麼好

    但是要說誰更成功

    那就看誰的功績最大唄

    這裡非項羽莫屬,畢竟項羽做了西楚霸王,帶領各方諸侯破滅秦朝,差一點成了天下之主的人。

    反觀韓信,雖然也坐上了齊王的位置,但是畢竟還是劉邦收下,說白了就是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

    所以筆者看來項羽更成功

  • 3 # 北極猩觀世界

    二者可以說都是悲情人物,都沒有得到善終。

    首先說項羽,雖然有萬夫莫當之勇,也贏得了西楚霸王的稱號,但最終卻敗給了劉邦,被劉邦十面埋伏圍在垓下,四面楚歌,不得已烏江自刎,無顏面件江東父老。

    而韓信雖然幫助劉邦得到天下,被加官進爵列土封疆,但最後有人告他謀反而被劉邦削去兵權,最終在呂后和蕭何的算計下被殺身亡,落得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典故。

    而比較兩人誰更成功,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下。

    一. 司馬遷《史記》的重視程度

    按照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二人的記載,項羽歸在《項羽本紀》,而韓信歸在《淮陰侯列傳》,項羽是唯一非帝王級別的擁有本紀的人物。我們看看其他擁有本紀的人物:秦始皇的《秦始皇本紀》,劉邦的《高祖本紀》,漢文帝的《孝文字紀》,呂后的《呂太后本紀》,可見司馬遷對項羽的推崇。

    而韓信擁有的列傳是排在本紀和世家之後的,本紀是針對帝王的,世家是針對王侯的,而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蹟,所以從《史記》上看,韓信要比項羽低幾個級別。

    二. 相關成語和典故的多少

    先說下和項羽相關的程式和典故,取而代之,先發制人,破釜沉舟,以一當十,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這些都是和項羽直接相關的,其他的更是數不勝數。

    在看下韓信的,胯下之辱,一飯之恩,蕭何曾月下追韓信,十面埋伏,雖說也不少,但和項羽不起來還是差一大截。

  • 4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我認為是項羽。在“成王敗寇”的準則下,在由勝者書寫的歷史中,失敗的英雄出現的機率是鳳毛麟角的。然而項羽就是這其中的一位,而他的對手韓信也是這樣的一位失敗英雄。他們震撼時代的氣概和魅力,即使致他們於死地的敵人也無法將他們抹除,也無法被他們所感染。項羽和韓信是作為一對對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之前,雖然韓信試圖為項羽所用,但是卻未成功。之後,當他作為與劉邦和項羽鼎足而立的力量時,項羽也曾試圖使其中立,但也未成功。所以,在韓信作為歷史人物存在的期間內,他和項羽始終是對手。二人雖然同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但是對於歷史的影響與作用,我還是認為項羽更大一些。

  • 5 # 經方集錦

    我認為是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司馬遷: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而項羽其實就是一介武夫而已。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用人上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算項羽在烏江聽亭長的話回江東,兵只有沒打過仗的新兵,手下大將喪失殆盡,地盤又小。而當時劉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項羽必敗。後來三國時代的東吳被滅也從側面說明當天下大定只剩江東的時候,江東是無法抵擋的。按河南大學王立群先生的話講“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

      《史記·項羽本紀·贊》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 6 # 南山唐小虎

    王霸與兵仙,應該改為問誰的一生更精彩,誰留下的歷史故事更驚心動魄,毫無疑問是項羽,別的不說,就看他留下的這一串成語:

    學萬人敵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霸王別姬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十面埋伏

    沐猴而冠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先發制人

    衣錦還鄉

    付之一炬

    以一當十

    逐鹿中原

    東山再起

    無顏見江東父老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不可沽名學霸王

    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益腦血管、健康的十大常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