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肖邦老師的課堂
-
2 # 宮殿君
故宮三大殿有兩種,第一種是位於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另外一種呢是位於後廷——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
它兩連成了故宮的中軸線,我也經常把它們叫做故宮的“脊樑”。當然,這裡還是旅遊團的必遊路線,人都是這樣的(如下圖)
那麼它們的作用都是咋樣的呢?
給你來個簡化版,方便想去玩的小夥伴:
第一,太和殿,只有舉行重大典禮才開啟,比如親征、立儲等。
第二,中和殿,皇帝在去太和殿時,在這裡可以稍事休息;祭天祭地前,皇帝於前一日在此閱覽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清代還在此舉行修玉牒的一些事宜。
第三,保和殿,明朝時,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太子等儀式也常在這裡舉行。清朝時,逢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這裡還有個最重大的作用,科舉考試最後一關殿試的考場。年末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
第四,乾清宮,明朝皇帝幾乎居住於此,清朝自雍正以後就移居養心殿,此處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地方。
第五,交泰殿,皇后過生日的千秋節在這裡受慶賀禮=,清朝時於此放了25枚寶璽。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提前一天在此檢視採桑的用具。
第六,坤寧宮,明朝皇后的寢宮
清朝這裡做了改動,西邊是祭祀薩滿的宗教性場所,東邊有暖閣,為帝后大婚的洞房。
故宮我們都知道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其中有三大殿是非常有名的,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那麼這三大殿都有什麼作用呢?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上使用的頻率並不高。明清兩朝的皇帝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即位,大婚,冊立皇后,點將出徵,萬壽節(皇帝的生日),元旦,冬至等,皇帝在此接受大臣們的朝賀,及賜宴。清朝初年,舉行過殿試,乾隆時期改在了保和殿。
2.中和殿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間,明清兩朝中和殿的作用相同,都是皇帝到天河店參加大典前在此休息和做準備的地方。在中和殿皇帝現接受官員的朝拜和請奏,再到太和殿參加慶典。每年春季的先農壇祭典開始前,皇帝都要到中和殿讀祭文,檢視耕種的農具。
在天壇,地壇,社稷壇,太廟的活動時,皇帝也要在這裡讀祭文。皇家的家譜修好後也要在這裡舉行儀式,給皇太后上徽號,皇帝要在這裡閱讀奏摺。這樣看來中和殿其實對於皇帝來說還是很重要的一座宮殿,雖然它的規模不如太和殿雄偉壯觀,但作用不比太和殿小。
3.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太和殿之後,該殿的作用明清兩朝有所不同。明朝時,在大典前,皇帝要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前,要在此接受朝賀,清朝時,在除夕,元宵節時,皇帝在此賜宴外藩,王公大臣們,賜宴皇親國戚也在此舉行。
每年年末,宗人府,吏部還要在此寫宗室滿,漢,蒙三族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的黃冊。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還將此地作為了寢宮,順治大婚時也在此地舉行。從乾隆晚年開始殿試由太和殿搬到了保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