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迂娛與遇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在漫長的東西方陸路商道上從事商隊販運貿易的商人,到達過歐洲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波蘭、奧地利、捷克、俄國、義大利威尼斯、熱那亞以及早期北歐漢撒同盟等地,也包括西域蒙古諸汗國及其後裔統治的西亞、中亞地區。

    與之對應的,在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又去過哪些國家呢?

    西漢時期,南方南粵國與印度半島之間的海路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憑藉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這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中國商人從廣州由海路進行貿易,運送絲綢、瓷器經海路由馬六甲經蘇門答臘來到印度,並採購香料、染料運回中國;印度商人再把絲綢、瓷器經過紅海運往埃及的開羅港,或經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到達安條克,再由希臘、羅馬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加沙等港口經地中海運往希臘、羅馬兩大帝國的大小城邦。

    魏晉以後,海上絲綢之路以廣州為起點,經海南島東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島海面抵達南海諸國,再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對外貿易涉及15個國家和地區。到唐代,伴隨著中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中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以及非洲大陸的航路紛紛開通並延伸,海上絲綢之路最終替代陸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元朝在經濟上採用重商主義政策,鼓勵海外貿易,同中國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已擴大到亞、非、歐、美各大洲,並制定了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性較強的外貿管理法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也進入鼎盛時期。

    明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已擴充套件至全球,進入極盛時期。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航海活動,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這對後來達·伽馬開闢歐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線,以及對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都具有先導作用。向東航行的“廣州—拉丁美洲航線”(1575年),由廣州起航,經澳門出海,至菲律賓馬尼拉港,穿過海峽進入太平洋,東行至墨西哥西海岸。

    其實,海上絲路分為東洋、西洋、南洋三大航線: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北韓、日本;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海上絲綢之路集大成者當屬鄭和。鄭和下西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9個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因而,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了索馬利亞和肯亞。為此,Nautilus鄭和歷時28年,航程了10萬餘里。

    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Nautilus,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 2 # 飛灰塵

    海上絲綢之路創始於先秦,成型於秦漢,漢武帝以後,西漢的商人還經常出海貿易,開闢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西漢中晚期和東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真正形成並開始發展。西漢時期,南方南粵國與印度半島之間海路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憑藉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這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漢書·地理志》記載,其航線為:從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境內)、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境內)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這是可見的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文字記載。綜上所說,西漢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斯里蘭卡。

  • 3 # 一視覺YSJ

    海上絲綢之路古代中國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向西航行的鄭和七下西洋(1405~1431年間):這是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航海活動,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南緯8o55"的麻林地(今坦尚尼亞的基爾瓦.基西瓦尼)。但李約瑟認為明代已有大帆船到過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而進入大西洋水域。這對後來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開闢歐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線,以及對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都具有先導作用。向東航行的“廣州—拉丁美洲航線”(1575年):由廣州啟航,經澳門出海,向東南航行至菲律賓馬尼拉港。繼而,穿聖貝納迪諾海峽基進入太平洋,東行到達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爾科(Acapulco)和秘魯的利馬港(Lima)。這樣,開始於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經唐、宋、元日趨發達,迄於明代,達到高峰。

    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六個歷史階段:

    海上絲綢之路開創期——先秦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期——秦漢

    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魏晉

    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期——隋唐

    海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宋元

    海上絲綢之路由盛及衰——明清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唐代“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遠洋航線。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南海絲路從中國中南半島南海諸島沿岸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北韓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黃金通道唐代山東半島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貿易逐漸興起。宋代寧波成為中韓日海上貿易的主要港口。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秦代時期

    秦始皇統一華夏後,嶺南地區發展很快。當時番禺地區已經擁有相當規模、技術水平很高的造船業。先秦和南越國時期嶺南地區海上交往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兩漢時期

    漢武帝以後,西漢的商人還經常出海貿易,開闢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

    西漢中晚期和東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真正形成並開始發展。西漢時期,南方南粵國與印度半島之間海路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憑藉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這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

    三國時期

    三國時代,魏、蜀、吳均有絲綢生產,而吳雄踞江東,漢末三國正處在海上絲綢之路從陸地轉向海洋的承前啟後與最終形成的關鍵時期。

    魏晉時期

    魏晉以後,開闢了一條沿海航線。廣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海南島東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島海面抵達南海諸國,再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對外貿易涉及達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絲綢是主要的輸出品。

    隋唐時期

    著名的東方港市。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兩宋時期

    宋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明顯提高,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中國商船的遠航能力大為加強。宋朝與東南沿海國家絕大多數時間保持著友好關係,廣州成為海外貿易第一大港。“元豐市舶條”標誌著中國古代外貿管理制度又一個發展階段的開始,私人海上貿易在政府鼓勵下得到極大發展。

    元代時期

    在宋元時期,支撐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已由原來的絲綢變為瓷器。沿線國家也開始以陶瓷代稱中國。自Seres(絲)到China(陶瓷)的稱謂變化,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陶瓷在海上絲路中的主導地位。那時,海上航行的大都是中國的商船,船中大都是瓷器商品。

    明代時期

    “海上絲路”的南北航線在元明時期達到最大程度的交融。元明時期的中國,經濟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對先進的航海技術使得南北方之間的海運成為保證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北上的重要運輸方式。在對外貿易上,明朝中期的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開創了中國遠洋航海的新時代。

    鄭和下西洋

    清代時期

    清代,由於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其間廣州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惟一對外開放的貿易大港,廣州海上絲綢大路貿易比唐、宋兩代獲得更大的發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迴圈貿易,並且一直延續和保持到鴉片戰爭前夕而不衰。而這在清代的外貿史上也是重要的轉折點。進口商品中,鴉片逐漸佔據了首位,並從原來的走私演化到合法化。

    現代發展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東盟時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而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齊國為何能憑藉剩下三座城而收復原有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