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山裡的幼稚鬼
-
2 # 天寧閣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由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組成。
南王馮雲山在攻打全州時最早犧牲,西王蕭朝貴在攻打長沙時不幸身亡,“天京之變”中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被洪秀全殺死,洪秀全身邊只剩下個翼王石達開。
洪秀全也開始懷疑石達開,石達開於是連夜逃出城,前往安慶,但帶走的人很少,在一個小鎮銅井渡江,大約數千人,1天內就渡完了;後駐紮安慶4個月,彙集了數萬人,大多是因不滿洪秀全的所作所為而前來投奔的將士。
此後6年中,石達開轉戰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貴州、廣西、雲南、四川11個省,除了寶慶、桂林兩府外,一路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石達開效仿諸葛亮,想從四川進入陝西,引誘清兵北上,而必經之路是大渡河,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1862年5月,石達開抵大渡河,正值暴雨時節。河對面還沒有清兵,如果渡河還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就在準備渡河的當晚,石達開的小妾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他認為這是天降福子大吉之兆,便下令部隊在河邊休整慶祝三天,連先度過去的1萬多人,怕受到清軍的襲擊,又讓他們渡了來。
天不助人,河神發難,石達開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間,當晚大雨傾盆,河水暴漲,無法渡船了。
兩天後,忠於清政府的土司王應元把席子裹成筒狀,染成黑色偽裝成炮筒,沿河邊擺放幾百個,其中幾個真炮轟了幾下響。石達開認為王應元火力強大,不敢冒險渡河,而後退之路又被邛部土司嶺丞恩用巨石、大木堵住。
清軍駱秉章的部隊來到河對岸開始佈防,將太平軍層層包圍,石達開迫於無奈,只得選擇冒死突圍。
由於地勢兇險,清軍和土司兵人多勢眾,石達開部隊越戰越少,最終剩下的數千人,被圍困在老鴉漩。
石達開彈盡糧絕,先讓其妻妾及子女數人投江自盡,然後“捨命以全三軍”,寫信給駱秉章,與手下將領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以及5歲幼子石定忠赴涼橋清軍大營“談判”。
清軍背信棄義,夜間以火箭為號,將繳械的3000多太平軍圍殺得一個沒留,鮮血染紅大渡河水。
石達開也被捕入獄,眉宇英氣不減,朗聲道:“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他絕口不言降字,從他攜帶兒子而來可看出,他對清軍還是抱有幻想,以為自己和部下有活命的可能。
石達開綁至成都上蓮花街刑場,大義凜然,毫無畏縮之態,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都默默無聲…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太平天國的幾個王裡面,石達開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後來腐化沒那麼嚴重,私德上也是比較有人望。不過到底石達開跟廣西幾個燒炭黨出身的王不同,他是一直在天國的西線,頂著湘軍打的邊軍將領,從實踐中成長,點的科技樹是軍事向的。天京事變之後,一方面他依然選擇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行事,一方面他又選擇不與天王洪秀全通路,這是在政治上的鼠首兩端,對於隊伍建設,凝聚人心有非常負面的影響。再一個,太平天國起事以來,一直是破壞性的力量,對於經濟建設的手段,除了搶還是搶,沒有二法,石達開作為一個一直在前線戰鬥的將領,後勤都是由楊秀清安排好的,用不著他自己操心,帶軍出走後,一切都要他自己來操心操辦了,而當時的南方,長江中下游流域,正是雙方多年輪番洗劫破壞過的地區,就是來一個帥才,也搶不夠,養不活十幾萬的軍隊,石達開身邊人越來越少,始終流亡在一條沒有希望的路上,大渡河,安順場,迎來了註定的覆滅。他過了大渡河會怎麼樣,這問題是因為幾十年後,另一支人困馬乏的隊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從此一飛沖天,所以以為石達開過了大渡河,也會如此的錯覺,石達開作為領袖,本身就不夠優秀,手底下的團隊,更是談不上,後世那支軍隊,過了大渡河,還有劉帥喝血酒,彝海結盟小葉丹,借道出彝區。四渡赤水甩開追兵,爬雪山過草地歷難志更堅,到吳起鎮更發現在陝北還有自己的同志打下了跟據地。而石達開,連大渡河都沒能力過去了,何談其它?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仔細回顧石達開出走後的作為,我們就能很清晰地瞭解到,為何石達開不能像後來人一樣,突破大渡河了。
宗旨不明,致使內部分化嚴重,老部隊逐漸離開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石達開,可算是一個文武兼備的豪傑。他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因此,得到了廣大將士的擁戴。因此,當石達開決心出走時,振臂一呼,就帶走了太平軍數十萬大軍。
早年的石達開有多猛?曾國藩是最有體會的!可是,出走後的石達開的宗旨並不明確。早期,他的活動範圍主要還是在江西等地,離太平軍主力部隊很近。因此,當天京遭遇危險,各地遭遇緊急情況時,也都希望石達開能給予援助,但石達開始終不願再給予援助。
由於老戰士們常年一起作戰,彼此之間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因此,部下對石達開“見死不救”(尤其對九江林啟容部)深感失望,已經開始出現了分裂。
石達開出走後,征戰各處,越打越走向邊遠之地。從之者人心漸離。蟄伏老家兩年,眾叛親離在石達開轉戰過程中,由於宗旨不明,很早就出現了部下離開的情況。比如,楊輔清等,很早就返回洪秀全處了。
但是,真正讓石達開部眾大散的,還是石達開在故鄉的兩年。
咸豐十年四月中旬,石達開率眾回到家鄉貴縣駐紮,並設立了翼王府。
石達開的部署,大多是在江南各省擴編時招募的,因此,大多數是三江兩湖人士。見到石達開回到家鄉坐著不走了,紛紛感覺十分失望。部隊各自謀劃出路,軍心離散。
如果是一般的人物,此時,很可能就被人出賣,掛掉了。幸虧石達開宅心仁厚,很得軍心。因此,部眾散去得都很地道,沒有出賣石達開。
石達開在家鄉蟄居兩年,老部下只剩下不足萬人!儘管後面透過與其他反抗力量合作,部隊的數量得到了回升,但是,大多都是烏合之眾了,有戰鬥經驗的部隊此時基本都散了。
任何創業活動,都需要領導人具備堅強的意志。領導人自己心灰意冷,即使再有才具,也是辦不成事的自由分化部眾打草驚蛇,引起川中清軍警覺石達開在克服了“歸隱”的消極心態,決心重新拿起“入川”計劃後,決心由湖南湖北的邊界,進入四川。
可是,我們應該還記得,石達開早期部眾中,很多部隊已經離開了石達開,開始自由活動了。這些部隊中的餘富明等部,已經先期向四川進軍。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打草驚蛇,引起了清朝廷的重視。四川清軍開始與湖南、湖北的清軍開始合作,通力防止石達開進入四川。
因此,石達開在碰壁之後,值得折貴州,入雲南,再圖進取。
靈活用兵,創造出渡河良機雖然屢遭挫折,但石達開的軍事才能還是沒得說的。一番機動,創造出了渡河良機。
他先派遣部將賴裕新、鄭永和部快速機動,渡過了大渡河,開始入川北上,準備與漢中地區的太平軍陳得才部會合。川中的清軍震動,立刻部署對該部的圍追堵截。
石達開終於等到了大軍入川的兩機!
在雲南境內一系列機動後,強渡金沙江進入了西昌,準備趁四川清軍攻擊鄭永和部的機會,快速渡河,實現入川的計劃。
三月底,石達開部進入紫打地。石達開通款贈金給當地土司,沒有遭到當地勢力的打擊。此時,大渡河對岸沒有清軍!石達開立即組織渡河。當時,石達開部已渡河萬人!
運去英雄不自由,石達開英雄末路儘管石達開已經組織了萬餘人過河,但是,由於後續部隊還沒有到達。石達開擔心孤軍北隔,同時,認為清軍還遠,等後續部隊到達後再渡河時間依然很充裕!因此,又命令過河的部隊回到了南岸。
遺憾的是,當大部隊到達後,天氣突變,連日大雨,河水暴漲,根本無法組織渡河!
等到大雨停歇,水勢稍平時,清軍已經抵達北岸,渡河良機已失!
更可怕的是,清軍回來,又買通了土司。原先支援石達開的土司,此時又開始攻擊石達開。石達開原本想原路退出,但是,土司已經部署兵力攔截,並且斷千年古木阻塞道路!
在謀求重新收買土司失敗後,石達開只得開始阻止強行攻擊。他斬殺了兩百名土人祭旗,率眾分渡大渡河,幾十個人一條筏,人以擋拍蔽身,披髮銜刀,開始攻擊。但是清軍發槍炮阻擊,石達開軍損失慘重,渡河失敗。
石達開被困一個越,糧草都沒有了,就殺馬堅守。此時,清軍聯合土司軍開始圍攻石達開,石達開輜重盡失,進退無路!
石達開遙遙望見清軍豎立的“投降免死”的旗幟。於是對眾人說,你們都投降了吧。我一個人去投死,你們都可以活命!
於是,張黃蓋,衣王服,已太平天國翼王的尊貴排場,投降了清朝。
民間的良好願望野史的介紹中,曾有這麼一個故事:石達開在江西收養了一個義女,常跟隨在他身邊。後來,該女子嫁給了馬某。這個馬某的長相和石達開非常接近!
後來,前去頂替石達開投降受死者,就是這位馬某。石達開去了峨眉山,剃髮為僧。
電視劇中,石達開在湖南收養的女兒,年輕時的周迅,確實驚豔!在太平天國諸王中,論及才能,石達開或許比不上楊秀清等人。但是,石達開在民間的形象始終非常好。因此,石達開的英雄悲歌,也就屢屢被人提起了!
但是,石達開既然已經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就應該堅持下去。他中間一度心灰意冷,想要“歸隱”,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一個領導人,自己都喪失了鬥爭的意志,又如何能率領大家艱苦奮鬥,開啟一個新局面呢?
-
5 # 秋雨魯北說歷史
長期流浪的石達開走向滅亡是歷史的必然,由於沒有固定的根據地,他的處境越發的艱難,而在強渡大渡河時候又遇到河水猛漲,因此失敗也就變得不可避免了。
天京事變後為求生存出走,但是在江西和浙江作戰接連失利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了內訌,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以及燕王秦日綱,陳承瑢等人相繼被殺,而連累被殺的無辜將士多達數萬人。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形勢急轉直下。天京事變後的石達開部將遍及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成為了太平天國實力最強的王,為了防止石達開專權,洪秀全處處制衡,為防止繼續內訌石達開決定率部離開了天京。
石達開棄林啟榮的九江被湘軍圍困而不救,帶軍深入江西腹地開拓。由於石達開的見死不救導致九江被攻克,林啟榮戰死,太平天國西線戰事陷入被動。
進入江西南部的石達開進展也不順利,轉戰浙江攻打衢州失利,又不得不返回江西。沒有根據地的石達開猶如無頭蒼翼,諸將領紛紛脫離石達開在江西作戰非常的不順利,由於洪秀全的招撫導致石達開將領內部出現了分裂,楊輔清部脫離石達開返回太平天國主戰場的舉動也加速了石達開內部的分化。
在轉戰湖南寶慶失利後,石達開退回廣西老家,本來是重整旗鼓的機會卻因為他屢戰屢敗意志消沉,將領們都紛紛離他而去。尤其是汪海洋等幾十名將領脫離石達開返回江西浙江太平天國的事件讓石達開的處境更加的艱難。
石達開最終決定入川建立新的根據地和政權當石達開出廣西再次進入四川時,此時的四川局勢已經對石達開十分的不利,四川總督路秉章已經將四川的匪患清除,做好準備嚴陣以待。而石達開進入四川后軍隊的實力十分的有限,為了開啟局面他把部隊分成三隊。
當他的主力部隊來到大渡河時候,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河水猛漲,石達開部幾次強渡都失敗了,部隊損失慘重。加上後勤給養被切斷,此時他的部隊幾乎陷入絕境。
石達開想在四川開啟局面的想法很不明智,四川山路崎嶇本不利於用兵,加上他收攏的部隊訓練不足戰鬥力低下,也就加速了他滅亡的腳步。
最終在駱秉章的誘降下,石達開選擇了從容就義。石達開雖然失敗了但他確實是太平天國當之無愧的旗幟。但他沒有根據地四處流竄的做法是戰略上的敗筆,加上脫離太平天國主戰場也就加速了運動失敗的腳步,最終導致了全盤皆輸的局面。 -
6 # 望風瑟瑟
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石達開這邊,談何渡河?
1863年3月了石達開率軍從滇北進去四川,然後北上,5月13日,石達開準備強渡大渡河,想直取成都。只可惜,落入清軍與地方武裝部隊的重重包圍,他孤身去清軍大營談判,遭到扣押,所領太平軍被屠戮殆盡。
事實上,有這麼個結果是註定了的。
從天時來看:他運氣不好,剛開大渡河,就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水。再加上惡劣的天氣,給渡河造成巨大困難,強行渡河,沒有條件,會給部隊造成巨大傷亡。從地利來看:河對岸有著大批的武裝人員,強行渡河會被半渡而擊,不符合兵法,沒有任何地理優勢,就算強行渡過,對面固守高點,可以以上擊下,佔據先機。從人和來看:當時被清軍重重包圍,三萬多太平軍已經陷入絕境,無糧草彈藥,無支援力量,哪有士氣而言。反觀清軍則不同,在地方武裝的支援下,人員糧草軍火有源源不斷的支援,此消彼長,清軍佔盡優勢。從他個人來看,自從1857年逃離天京開始,沒有目的,沒有戰略規劃,沒有明確宗旨,更沒有像洪秀全一樣,建立一塊根據地發展。只靠流動作戰打一處,丟一處,變成明末流寇式作戰,註定成不了大氣候。
甚至重大軍事行動中,石達開因為小妾生子搞慶祝,還推遲了渡河軍事行動。被圍困之後,又凸顯個人英雄主義,自己一個人去清軍談判,還天真的說:
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想的好,可事實上把七千多太平軍全給賣了。他的死,一點都不虧。
石達開是太平軍少有的軍事奇才,但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帥才,充其量只是一個出色的將才。他不懂真正的軍事,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政治為依靠,脫離了政治的軍事,是遲早要失敗的。
-
7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前期的戰神,他從金田起義開始就一直是太平天國的先鋒,一路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幫助太平天國成功地從廣西一路打到了南京。
當然,他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西征了,當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湘軍,他沉著冷靜,在湖口三次大敗曾國藩,一度逼得曾國藩要跳水自殺。可以說前期的石達開是百戰百勝,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將士心中的座標和明燈。
而到了後期,石達開就跟變了個人似的,沒有過什麼出色的戰績,而且作戰中屢次被擊敗,一路從南京一直出走到了四川,最終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為什麼石達開當時過不了大渡河呢?
前後期石達開帶領計程車兵素質相差太大前期的天平天國來說,具體是在天京事變之前,太平軍是非常有信念的軍隊,他們堅信洪秀全能夠帶領太平天國取得最終的勝利。
洪秀全用宗教的方式組織了太平天國軍隊,這在前期來說非常有利於軍隊戰鬥力的凝結,但是問題也在於,一旦這種信念缺失,那麼戰鬥力就會迅速下降,因為人們不再相信。
有著天父附體的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一面旗幟,把楊秀清殺了,對於太平天國將士們來說,就等於是向他們說明,天父天兄的事情是假的,天父作為神,竟然也能被殺。
就這種信念來說,能夠讓人信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李開芳北伐彈盡糧絕,剩下為數不多計程車兵困守孤城的時候,就曾經身邊出現了一位裝神弄鬼計程車兵(之前是唱戲的)他謊稱神靈附體,不日他們會解圍,李開芳竟然真的相信了,給那位士兵配了很好的待遇還配了兩個女人。後來那個裝神弄鬼計程車兵露餡了,他竟然說到天父會派黃漢生、關雲長這樣的神將下來助戰。對於太平天國來說,黃漢生、關雲長都是屬於邪將的性質,天父是不會派他們下來的,因此被李開芳看出,被點了天燈。
或許說,兩萬北伐軍將士能夠從揚州一直差不多打到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這種信念支撐的,所以有信念的軍隊是非常強悍的。
我們也可以對比太平天國前期,也就是天京事變之前和之後的戰鬥力情況,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前期來說經常能夠以少勝多,但到了後期很多時候人數佔優也經常被擊敗,信念的缺失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前期的石達開百戰百勝,也是因為那會他掌控的軍隊有信念,尤其是在西征的額時候,再加上還有羅大綱、胡以晃、賴漢英、林啟容、偉俊等一大批悍將,即便再前期與湘軍交手中遭遇了挫折,也能夠迅速調整好部署,擊敗曾國藩。
當然,西征的勝利和石達開高超的軍事能力也密不可分。
而到了石達開出走天京之後,一路上由於沒有確定的戰略目標,一下子打福建,一下子打江西,每次都是遇到了一些挫折之後就放棄了原先的計劃。再加上跟隨他的將領和士兵也大不如前,石達開在具體指揮效率上也打了折扣,導致他後期在軍事上乏善可陳。
雖然一路上他的軍隊曾經達到過20萬人,但是這20萬人多為新兵,而且信念不足,很多部隊的戰鬥力非常地弱,再加上他們經常千里轉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部隊也逐漸離去,石達開的部隊也就越來越少了。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軍隊也就只剩下了大約3萬人,其中能打的精銳部隊已經很少了,其他的很多都是戰鬥力不強的部隊。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他的部隊戰鬥力強的精銳部隊少,是他沒能過去的重要原因。
大渡河自古就難走這是我在谷歌地球上截的圖,石達開最終兵敗紫打地,就在第二章圖中間標記的地方,安順場。而這個地方屬於石棉縣。我們可以看到,一路上兩邊都是大山,只有沿江的道路可以走,很多地方其實都是狹窄的小道。
所以這一路上確實是容易中埋伏的,如果我是清軍,我也可以選定一個石達開必經的路線,在上面設伏,不用多少兵力,石達開是過不去的。
錯過時機,運氣不佳實際上石達開到了紫打地一帶是有機會過去的。1863年5月,他先派了一萬人渡過了大渡河,但是這個時候他最愛的小妾給他生了個兒子,石達開非常高興就逗留了幾日。為了防止清軍設伏,他又把渡河的部隊給撤了回來。
這隻能說是石達開自己的失誤了。
等到他再次要渡河的時候,河水暴漲,他們就過不去了。
此時清軍也趕到了紫打地地區,面對對岸設防的清軍,石達開幾次試探性強渡都歸於失敗。
公元1863年5月21日,他派出了精銳部隊5000人大規模搶渡,卻遇到了突然而來的洪水,導致5000人大部分都沒有生還。
石達開運氣不好。
一直到6月,石達開多次組織搶渡,都被對岸的清軍給打回。最後沒辦法,他聯絡了當地的土司,請求放一條路,土司要了他的金銀卻並未放路。
最終,他的兵力基本在紫打地消耗殆盡,為了保全全軍而自身去了清營。
就此,石達開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8 # 跪射俑
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沒有想方設法搞好與大渡河沿岸少數民族的關係,得不到當地人的幫助。一方面後有清政府大批軍隊圍剿,一方面又得不到大渡河沿岸當地人的幫助,結局可想而知。
-
9 # limuzi1966
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重要將領,他能征善戰,幾乎百戰百勝。這樣一個神勇之將,為何最終會兵敗大渡河呢?
1、軍隊戰鬥力日益削弱石達開率軍離開天京後,由於孤軍作戰,沒有建立根據地,糧食、武器等補給困難,部隊的戰鬥力日益削弱,軍心逐漸渙散,分離、叛降的情況不斷出現。
2、錯失過河機遇1862年5月,石達開率軍渡過金沙江,抵達大渡河。 此時,對岸並沒有清軍。石達開眼看人困馬乏,於是下令休整一天,次日渡河。 誰知當夜天降暴雨至次日不歇。 大渡河跟著洪流暴漲,根本無法行船。
3、誤判石達開到達大渡河邊後,對岸地方政府得知訊息,馬上奏報上級,同時又派出團練,偽裝成清軍,在對岸來回走動。 不明就裡的石達開,誤認為清軍大部隊,已在對岸安營紮寨,因此遲疑不前。 又過了兩日,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數萬清軍追了過來,迅速將石達開的隊伍團團圍住。 石達開只得冒死突圍。清軍見太平軍人數少,又疲乏不已,覺得這是個機會,因此在交戰中,個個兇猛如豺狗。 多次突圍不成,糧草盡絕。
4、輕信敵人,終釀悲劇多次突圍不成,石達開為了能給追隨他的部下留條活路,只得冒死與清軍將領駱秉章談判,表示只要能放部下離開,他願意投降。 經過協商後,石達開解散了部隊,除了2000餘人願意投降清軍外,其他人則平安撤離。 誰知清軍出爾反爾,在把石達開押往成都受審後,便將這2000人悉數屠戮。 石達開亦以“謀反”之罪,被凌遲處死。
石達開是太平軍中被俘殺的最高級別的將領,他的出走和戰敗,成為太平天國曆史上最令人痛惜的一段歷史。
回覆列表
其實,從石達開天京出走那一刻,他兵敗身亡的下場就已經註定了。
一、石達開負氣遠征出走的影響太平天國的封建化,天國諸王的急速墮落腐化,必然產生內訌和分裂,石達開不幸捲入這一旋渦,埋下了他日後悲劇的禍根。
太平天國革命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由弱轉強,迅速達到革命的定點,然而,農民階級一旦取得政權,思想上的劣根性便漸漸暴露了。以往,天平天國領袖們連年征戰,無暇制定“天朝”的倫理綱常。定都天京後,這些人不思進取,固守半壁江山,在永安封王的基礎上,沿襲了封建專制政權的職官、等級、禮儀制度。以天王洪秀全為首的各王、爵,把起義中奪來的權力,演變成自己的封建特權。
然而,沒多久,以洪楊矛盾為爆發點的“天京事變”發生,石達開全家慘遭韋昌輝殺害,內訌平息後,石達開忍辱負重,回京輔政,“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眾人歡悅。”但洪秀全忌憚石達開的威望,處處設防,擔憂石達開重蹈楊秀清覆轍。
同時,洪秀全認為天京事變的原因,在於重用異性王。於是,他封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從上層逐步奪取石達開的權力,出處挾持他;又廣封同族同宗的兄弟和親屬,從下面瓦解石達開的權力。
石達開面對徒有提理朝政之名,實則權柄不歸,被架空的局面,內心非常矛盾。擺在他面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條路,消極忍耐,直至遭到殺身之禍,這對於志向高遠的石達開是不能容忍的,他已經目睹自相殘殺的慘局,不願太平天國在此內訌,功敗垂成。
第二條路,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王,然而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出身的領袖,他的頭腦中印滿了儒家的倫理觀念,嚴格遵循“君為臣綱”,“忠孝節義這些傳統的封建道德觀念。
第三條路,倆開洪秀全,遠征不歸。
他選擇了第三條路,為了往後不受洪秀全牽制,開啟新局面,在繼續打著太平天國旗號,尊天王為領袖的前提下,決心遠離天京,沿途貼了佈告:
“......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自調此愚忠,定蒙聖鑑明。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唯是用奮勉,出師再表真......”石達開帶走了太平天國20萬的精銳,然而他的遠征不但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加速了它的失敗,而且也開始了石達開的“流寇”之路,走向大渡河覆滅的起點。
自古以來,農民起義為什麼會失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農民軍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形同流寇,經濟後勤全靠掠奪當地富戶,更有甚者直接迫害當地平民百姓,所以使得這些農民軍們民心不在,同時因為農民軍流動性極強,又使得他們往往在缺乏戰略目的,很快就分割,最終走向滅亡。
石達開遠征,也無可避免地走上了這條沒有歸途的“流寇”之路。
從1857年6月離開天京,石達開先後輾轉於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之間,1859年7月又回師廣西,進入雲南,貴州。在西南諸多民族地區艱苦征戰四年,完全脫離了太平天國主戰場。這期間,石達開與清軍作戰數百次,都是且敗且走,疲於奔命,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究其原因,不外乎流寇主義的錯誤。
1、首先,組織鬆散,軍心渙散,缺乏統一領導。石達開出走後,與天京失去了聯絡,為清軍創造了各個擊破的有利條件。他帶走的部隊,雖然透過“天京事變”認清了天京諸王爭權奪利的真面目,但石達開依然打著天王的旗幟,使自己難以建立絕對的權威。當行軍作戰中糧草供應順利時,部下尚能聽其指揮;反之,則思念天京、思念家鄉,伺機逃跑,投敵,自相殘殺事件不斷。石達開到達慶遠時,朱依點等67將帶走精兵十萬,萬里回朝,更使石達開的軍力從此一蹶不振。
2、不重視根據地和地方政權建設。石達開遠征軍無論在進軍江西、轉戰閩浙,還是圍攻寶慶,回師廣西,輾轉入川途中,每攻下一城一地,既不進行反清的政治宣傳,也不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政權,而是東奔西竄,連個修整的後方基地都沒有。結果,那些地方官僚地主在石達開離開後,勢力迅速恢復,反攻倒算比以前更兇猛了。
3、不耐煩和群眾一起作艱苦鬥爭,只想跑到大城市去。他在遠征過程中強攻堅城,打進去即享樂一番。當攻下江西南安府時,錯誤地決定由湘入川,奪取成都,建立西平原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然而四川是清王朝戰略要地之一,有重兵把守,更兼有湘軍策應,石達開不依靠太平軍勢力強盛的東南一點,卻孤軍遠征四川,無疑是以卵擊石。
曾國藩對石達開的流寇主義必然失敗有過預見:
“既鈍於浙、鈍於閩,入湘後又鈍於永祁,鈍於寶慶,裹助之人願從者漸少。且無老巢以為糧臺,糧米須擄,子藥須搬,行且自疲於山谷之間。”石達開政治上脫離太平天國主力,軍事上實行流寇主義,而突入四川后的決策失誤,這些都為他敗亡大渡河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二、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之原因1862年7月,石達開沿湘黔邊境北進,首入四川,但當時清軍已重兵把守四川各地,石達開屢攻不克,遂又著入雲貴,準備待機再次入川。1863年5月,石達開“畢其功於一役”,又突入四川,渡過金沙江,北進到寧遠境內,隨後確定了搶渡大渡河,經雅安抵成都的路線。
石達開執意入川,並選擇大渡河為進軍路線,是自取滅亡的愚蠢之舉。
1.石達開戰略決策一再失誤
石達開遠征軍在近七年的流動作戰中幾度分化,從天京出來的部隊所剩無幾,沿途招募的新兵戰鬥力較弱。全軍對遠征四川缺乏信心。特別是在第一次入川不利的情況下,部眾更加意志消沉。
同時,清軍在四川境內與石達開較量後,加強了佈防,就等著石達開自投羅網。這時候,石達開不尊重客觀事實和軍心,一意孤行,在戰略上走錯一步,以致全盤皆輸。石達開貿然進入不熟悉地形的大渡河畔,在戰術上又犯了致命錯誤。
部隊開進途中,石達開“目睹部隊魚貫以進,輒畏懼”,覺得這是深入絕地,曾打算回師寧遠,在徐圖成都,旋因部下力爭:“兵家乘虛而上”,“便捷莫如小道”。於是,石達開“決意冒險深入”。於5月14日到了前阻大渡河,左界松林河,東南、背後均是高山的紫打地(安順場),從此陷入了難以迴旋的死地。
照理,自幼熟讀兵書,又有多年戰鬥經驗的石達開,不可能不懂“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嚮導者,不能得地利”的常識,可惜他在關鍵時候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誤入歧途。
這裡既反映了遠征軍在上下離心的情況下,已經不耐煩重複行軍,又表明石達開陷入冒險主義的泥沼不可自拔。
2、清軍調兵遣將,嚴加防守大渡河。
石達開入川后,佔絕對優勢的清軍以逸待勞。四川總督駱秉章是太平軍勁敵。他早在1861你那5月率湘軍入川,先後澆滅了幾股農民武裝,造成了石達開孤立無援的態勢。
石達開一入險境,駱秉章就與布政使劉蓉沿大渡河嚴密佈防。先在雅安招募兵勇,配合總兵唐友耕扼守大渡河北岸。又以厚利收買土司,命松林帝土司王應元率彝兵扼守松林河;土司嶺承恩率彝兵砍南面山上的大樹,斷石達開的歸路。調胡中河部駐紮化林坪,以為聲援;謝國泰部守猛虎崗,控制通打箭爐(康定)之路。
清軍兵強馬壯,又熟悉地形,加上彝兵的幫助和廣大的後方,經過如此層層設防,對於人困馬乏,士氣低落,不熟悉地形,孤軍深入大渡河的石達開來說,猶如陷進。
3、大渡河的自然環境成了石達開的天然阻障。
大渡河寬47-200米,深7-10米,流速每秒3-4米,河水在高山峽谷間穿行,落差大,流速快。5、6月份又是山洪暴發的季節。石達開剛到大渡河畔時,河水流速還正常,可以乘筏渡過去。
但是土司王應元搞了堅壁清野,藏好了船隻和糧食,石達開部只能砍樹造筏,搜尋糧草。等三天後準備渡河時,上游山洪暴發,河水大漲。清軍唐友耕部正巧趕到對岸。石達開組織了幾次搶渡,全部失敗,且傷亡慘重,紫打地(安順場)氣候多變,地形險惡,石達開部都是外地人,無法適應當地溫差,以致伐瘧疾的人驟增,更兼石達開部困守營盤山至紫打地方圓不及一平方公里的夾谷之中,糧道完全斷絕,只能坐以待斃。
4、關鍵時刻,石達開“捨命以全三軍”,失去了最後的突圍機會。
石達開組織多次搶渡失敗後,部隊的給養全部斷了。“飢甚,覓食無所得,有想殺噬人肉者,達開莫能禁”。為此,石達開被迫寫信給王應元,願以千百兩金,兩匹良馬為酬,希望他罷兵讓路;又向嶺承恩提出同樣的請示,但都遭到了拒絕。
相反,他們攻之愈急。又經幾場血戰,石達開部突圍至老鴉漩。這時部隊雖從四萬人降至八、九千人,若破釜沉舟,拼死向東南清軍防守最薄弱的大樹堡突圍,還是有生的希望的。可是石達開見部下傷亡慘重,卻失去了拼搏的精神,遂寫信給駱秉章:
“求榮而事二主,忠臣不為,捨命以全三軍,義士必作......達聞閣下信義昭著,如此依書附奏清主,宏施大度,胞與為懷,宥我將士,赦免殺戮,則達願一人兒自刨,全三軍而投安。”對敵人寄予不切實際的幻想,結果駱秉章趁機指示楊應剛於洗馬姑豎“投誠免死”大旗,誘捕了石達開和他五歲的兒子,以及三個宰輔,不久被殺害於成都。同時,清軍以火箭為號,殘殺了放下武器的石達開餘部。
結語“天京事變”開始,天平天國內訌造成了無法收拾的局面,統治階層互相不信任,石達開無奈遠征,卻走上了流寇主義路線,完全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雖其部流動性極強,但也導致了戰略上的完全被動。後又決意入川奪取成都,過分自信的同時,無疑於是以卵擊石。入川敗後,沒多久又決意再次入川,選擇了錯誤地進軍路線大渡河,被嚴密佈防的清軍甕中捉鱉,石達開的決策一步步錯誤,使得其一步步走向了毀滅的深遠,悲乎?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