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舞
-
2 # 澹奕
“親上加親”,中國古代近親之間結婚的並不在少數,比如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就是他的親表姐,而最驚人的就是漢惠帝劉盈的皇后,竟然是他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就是親外甥女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嫁給自己舅舅的張嫣,當時也只有十一歲。惠帝軟弱仁慈,劉邦駕崩之後,朝政大權掌控在了呂后的手中。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兒子,呂雉強迫自己的外孫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希望張嫣為劉盈生下兒子,好鞏固呂氏一族的權勢。
然而,惠帝自小就對男女之事沒什麼興趣,而張嫣不僅年幼,更是自己的親外甥女,劉盈始終都沒能對這骨肉至親下手,直到張嫣死的時候,依舊保持著處子之身,被稱為“花神”。
-
3 # 使用者5004235133
任何時代都有粗魯愚蠢的人,沒文化真可怕,不懂近親繁殖遺傳疾病的科學道理的人自然幹蠢事!這古人至少在這方面缺智慧,少幾根正常的腦筋,作出的是愚蠢至極決定!腦殘的人想問題和做的事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沒正經的不要臉皮的做法!
-
4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古代對於近親結婚是禁止的,《禮記》記載,“娶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古人沒有現在的科學,但是他們同樣認為必須異姓結婚,生下來的孩子才能繼承父母的優點,歷朝歷代也都定製律法來禁止近親結婚。
但是,古人認為人的血脈都是繼承父親的,所以禁止近親結婚禁止的是堂兄妹之間,在他們看來,堂兄妹的父親是親兄弟,他們是同姓,是一家人。但是表親之間就不禁止,反而鼓勵表親結婚,叫親上加親。
話題說回來,呂雉把自己的親外孫女嫁給劉盈,目的是鞏固自己的權位,張嫣是魯元公主的女兒,魯元公主是呂后的女兒,張嫣他爸張敖是呂后女婿。張嫣嫁給劉盈就是皇后,這樣一來原本朝堂一大勢力外戚也是呂后的家人。
此事事呂后人生中的汙點之一。劉盈雖然娶了張嫣,但是還是把張嫣當侄女看待,但是對於張嫣來說,她的人生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
5 # 我是趙帥鍋
呂雉的親兒子和親外孫女分別是惠帝劉盈和張嫣,張嫣的母親是魯元公主,魯元公主是和惠帝同父同母的姐姐,換句話說,惠帝實際上是張嫣的親舅舅,但呂后卻讓張嫣做了惠帝的皇后。
舅舅取親外甥女,這本身就已經夠駭人聽聞,更關鍵的是,惠帝和張嫣成婚的時候,張嫣才只有12歲。表面上看,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簡直可以用變態來形容,但問題是,它卻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皇帝處於天下權力彙集的中樞。所以,帝國的權力就是以皇帝為中心進行分配的。一切是顯然的,無論誰當了惠帝的皇后,她的父親、叔伯、兄弟的權力,都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事實上,在兩漢時期,外戚永遠是最舉足輕重的利益集團。
大家知道,在惠帝執政期間,呂后作為強勢太后,又是外戚集團的領銜人物,所以一直壓制著惠帝的權力。但問題是,如果惠帝的皇后出自某個軍政大佬之家,就會有一個軍政大佬突然崛起,而這個軍政大佬的崛起,也就會挑戰呂后的合法地位。
因為,皇帝的老婆、岳父、大小舅子們突然成為新貴後,與皇帝的母親、舅舅們放在一起,就意味著兩個外戚並存。到時,他們之間的權力應該怎樣分配呢?不論怎樣分配,他們之間的矛盾,都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到時惠帝自然可以借力打力,趁機擴張自己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呂后就給給惠帝找了一個奇特的皇后。張嫣是呂后的親外孫女兒,而且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所以呂后自然是她最主要的合法監護人。
也許有人會說,魯元公主、張敖(從前的趙王)才是張嫣是主要的合法監護人。但是,魯元公、張敖一直都是在呂后的羽翼下生活。因為,如果沒有呂后的極力勸阻,張敖恐怕在削藩時就被劉邦殺掉,而且,如果沒有呂后的極力勸阻,魯元公主現在恐怕早已在匈奴單于的帳中當閼氏。
從這層意義上,惠帝娶張嫣為皇后,就喪失了利用自己妻子一系的力量,制約他母親一系力量的機會。因為,這兩系力量的領銜人物,都是呂后。對於呂后來說,張嫣成為惠帝的皇后,呂氏家族的地位,就會無形中又提升一個格,而呂后的權力也更加穩固。
-
6 # 不沉的經遠
劉盈的一生是悲劇的,母親呂雉不僅把持了朝政,連他的個人生活都要干涉,強迫他娶了自己姐姐的女兒、他的親外甥女張嫣。
呂雉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鞏固權力。呂雉的權力慾望很重,在劉邦死後,呂雉把持了朝政,讓自己兒子和外孫女張嫣聯姻,可以避免權力外流給外戚。
劉邦死後,朝中還有不少開國功臣,呂雉擔心劉盈如果和他們聯姻的話,會造成這些大臣們權力增加,特別是自己死以後,會對皇權構成威脅。
而當時呂雉最信任的,自然就是皇族和自己的孃家人,張嫣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兒、女婿,而且沒什麼權力慾望,一向仰仗自己。讓張嫣和劉盈聯姻,就不用擔心自己死後會出現外戚成為權臣。
然而這個一安排根本沒有考慮劉盈和張嫣的感受,最後造成了兩個人的悲劇。
-
7 # 國史春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親上加親”的典故,由呂后始創,並被載入史冊。而“人彘”酷刑也是呂后的傑作,後被武則天效仿,最後被人熟知。呂后共做過三件讓人髮指的事情,人彘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兩件人盡皆知:一、將彭越垛成肉醬,給諸侯分食。二、把韓信裝入麻袋,讓宮女拿竹竿捅成篩子。所以說,如果拿外孫女嫁給親兒子這件事與前三件事情相比,簡直就是小烏見大烏,只有呂后想不到的事情,沒有呂后做不出的事情。
呂雉是劉邦名義上的髮妻,然而劉邦並不是省油的燈,在娶她之前就和別的女人勾三搭四,並且生有一子。也許是新婚燕爾的緣故,劉邦也在呂雉身上辛勤的耕耘了一番,之後呂雉先後生下一兒一女。女兒為大,就是魯元公主,弟弟劉盈就是後來的漢惠帝。
公元前203年,劉邦封改封勞苦功高的常山王張耳為趙王,後來劉邦將獨女魯元公主嫁給張耳之子張敖為妻。張耳父子感激涕零,魯無公主為張敖生一女,也就是被呂后許配給兒子的張嫣。由於是親外甥女的緣故,劉盈很喜歡張嫣,但只是親而不近,所以到張嫣去世時還是冰清玉潔的處女之身。(魯元公主劇照)
那麼,呂后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親外孫女嫁給親兒呢?
原因就是呂后被權欲矇蔽了雙眼,迷失了心智,因此不顧人倫,不怕詬病,目的讓劉家的江山改頭換面。劉邦死後,雖然劉盈即位,但是大權在呂后手中,整個漢朝就是山中無老虎,耗子成大王。呂后花樣百出的折騰,不但後宮的女人殘遭毒手,就連劉邦的兒子也被誘殺,八個兒子最後只有兩個倖免。而這一切就是呂后為了篡奪劉氏江山的必然結果,因此她把外孫女嫁給兒子也不在乎傳宗接代,只要占上皇后的位置即可,不給別人染指呂家天下的機會而已。(張嫣劇照)
回覆列表
西漢初年,王朝存在這三股勢力,第一.皇族派以劉邦為首包括他的皇子們,第二.外戚派呂雉為首包括他的兄弟姐妹和侄子,第三.功臣派,其中功臣派也分兩派,一是最早跟劉邦打天下的豐沛功臣派,比如蕭何,盧綸,曹參,夏侯嬰等,二是從項羽或者其他諸侯歸順過來的,比如張良,陳平,韓信,英布,彭越等,其中有兩個人物比較特殊,呂澤和樊噲,呂澤是呂后的哥哥又是早年一起幫劉邦打天下的,樊噲是呂后的妹夫也是從小跟劉邦稱兄道弟最早一起打天下的,所以他們即屬於豐沛功臣派又屬於呂氏外戚派。
歷代開國皇帝都會遇到功臣強勢的尷尬局面,劉邦一介布衣出身透過武力奪得了天下,靠的是功臣們提著腦袋給他衝鋒陷陣,現在天下太平了你不給點好處那肯定是要造反的,劉邦之所以殺韓信,誅彭越,滅英布就是因為功臣派太強大了,即使是他劉邦在世都不敢保證一定能鎮住,更何況他死了以後。三個文人功臣,蕭何最後下場也不怎麼樣,不過最後還是保住了性命,張良是劉邦最喜歡的一種,功成身退不問世事,最後明哲保身,陳平是典型的投機者,誰能給他榮華富貴又能保住他性命,他就跟誰,最初背叛項羽投奔劉邦,劉邦死後看清了呂后的強勢,又討好呂后,呂后死後,又認清了當時的形式,投靠劉氏王族幫助蕩平諸呂,最後還迎奉漢文帝,後人也覺得他和張良一樣明哲保身,但是我認為保身是真,明哲卻不敢苟同,甚至有學者質疑漢初官方歷史的記載被人大批篡改過,其中矛盾之處非常多,很有可能陳平就是其中一位參與者。
劉邦在世把非劉氏的和強勢的王侯處理的差不多了,死後留給呂氏的就是皇族派和比較溫和的功臣派,作為當時的呂雉非常明白他的呂氏外戚派是最弱的,必須把呂氏家族的勢力扶植起來以對抗功臣元老派和皇族派,這就有了大封諸呂和除掉劉氏皇子的計劃,功臣元老派順從自己的就提拔,不順從的就廢黜,當然其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類似於溫水煮青蛙,一步步蠶食,呂氏外戚就這樣慢慢接管了王朝的統治權,現在回頭問題就簡單了,呂后是絕不會允許漢惠帝的皇后是外人,防止以後皇后的外戚跟呂氏外戚競爭,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外孫女當皇后,到時候皇后的外戚還是呂氏,他們呂氏就能這樣一直掌權下去,但是有一個問題她可能沒想到,就是自己的兒子和外孫女能生出健康的後代嗎?結果是連後代都沒有,以至於後來沒辦法只能找了個漢惠帝和宮女生的孩子做傀儡皇帝。從呂后大封諸呂除掉劉氏皇子,廢黜一些功臣時,她就沒有後路了,一旦她死後,如果沒有絕對的權力在呂氏外戚手中,恐怕被滅門是早晚的事兒,呂后此舉實在是由於她內心的恐懼,出於這種恐懼不管多荒唐的事都是能做出來的。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機關用盡,費勁心思,卻在她屍骨未寒之時,呂氏家族盡被誅滅,真是成也呂雉,敗也呂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