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裡強調的是個人的習慣,而不是工具跟技巧。
10
回覆列表
  • 1 # 剪影看世界

    一、高效的時間管理=高效率+高效能

    高效率是指:同樣的事情,比別人更高的效率,更少的時間完成。

    高效能是指:做同樣的時間,比別人獲得更好的回報。

    如何提高?

    在平時學習與工作中,要注意避免不確定的因素,提升執行速度。

    舉例:一到週末就制定計劃要看完幾本書,然後完成幾篇讀書筆記,但最後的結果是整個假期都沒看書,渾渾噩噩度過了。

    這就是不確定因素,沒有詳細的計劃,內心的驅動力不夠,很容易失敗。如何避免?重新制定計劃:週末在家整體目標是讀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具體為:週六早上六點半起床,在書房閱讀《教育學》兩個小時,然後再吃早餐。9:00再開始閱讀,並做好筆記。然後依次類推,幾點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什麼。透過這樣列舉,就能明確目標,效率也能提高。

    總結起來就是:有明確時間、地點、事情,做一件事。

    二、只需一個行為,就能提升你的時間注意力

    一個行為:筆記本+筆

    平時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把手機放在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旁邊放著本子和筆。一旦有不相干的想法湧入的時候,就用筆記錄下來。透過這樣的方法來清空大腦中的雜念。

    大量的事實證明:專注力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三、善用你的時間進度條

    人的大腦常喜歡把所有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如果做不好,就會去鑽牛角尖。那麼善用時間進度條就是:先制定一個限定時間,然後專案拆分為一個個的小任務,如果在其中一個小任務上花費很長時間仍然沒有結果的時候,跳過轉而進入下一個,等完成下一個計劃之後,人的情緒也會得到釋放。最後要樹立一個觀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四、長久堅持一件事,尋找最短的時間路徑

    所謂最短的時間路徑,就是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效果。

    如何尋找?從三個維度入手:障礙最少、意義多維、條件反射。

    障礙最少:當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提前準備好工作,排除障礙。

    意義多維:賦予一件事情有意義。

    條件反射:當頭腦中出現各種排斥堅持的時候,要換一種思維方式對話。

    五、把重要事件從緊急事件中去掉

    1、列重要事件清單:很多時候,我們列了許多重要的事情,但是因為拖延的習慣,重要的事情變成了緊急的事情,結果拖到了最後,變得很被動。

    2、逐漸增加每天做重複事件的比例,直至50%

    3、在重要的時間提前做重要的事情:寫出自己的黃金時間,做重要的事情,注意養成做重要非緊急事件的習慣。

    六、每天精進一點點:日行動-周複查-月度計劃

    定期總結與反思,有利於瞭解自己的不足,促進進步。養成每天落實計劃行動,分類總結。此外,一定要有堅持注意時間管理的意識,早早安排計劃,時間就不會白白浪費溜走,一定要把時間具體安排好,具體到場景,反覆鍛鍊做重要不緊急事情的習慣,這點非常重要!

  • 2 # 春天工場

    我來說說自己養成的時間管理的習慣。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時間管理其實是對“事件”的管理,對人的習慣的管理。所以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會先從幾個方面培養習慣:

    習慣一:“日清日畢”的習慣

    工作中,我,包括團隊,每天早上要將當天的工作按“緊急與重要”進行排序,並在每天下班要梳理哪些完成哪些沒有完成,日清日畢已經形成慣例,自動執行,每天在工作群通報。我應該是頭天晚上就在就要根據近一週的事情,對第二天的工作進行安排,這樣確保按時間節點的要求推進工作。這樣的好處就是,整個團隊和我都處在一個可視空間,互相配合,也互相督促,有突發情況和臨時工作加進來,也不會打亂基本節奏。

    習慣二:“預演未來”的習慣

    對於重要的事情,要按思路和流程在腦海過一遍,也就是預演一下,就像軍隊進行演習的那樣,心裡面好有個底,有不踏實的地方就提前做準備。這種習慣,也會在家裡安排出行、聚會、請客、購物等事情上體現出來。事件管理好了,時間就自然管理好了,效率就很高。這種方式,最初是透過企業能力訓練養成的,用多了自然成習慣了。

    習慣三:“時間前置”的習慣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不會把時間抵滿了才準備好,大多數時候總是會提前處理好工作,留出空白來檢查或者出現緊急情況時候能夠從容不迫。一般這樣的,一週完成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會提前一天弄好;三天完成的週期,大致會提前半天左右;但凡能提前的就儘量,不行就加加班,拖延的情況控制在20%以內機率。有句話是叫“趕前不趕後”,時間管理不好,基本就是秩序被打亂後導致時間不夠,人很疲憊,效率低。

    習慣四:“重要領先”的習慣

    面對一大堆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劃分事情的輕重緩急的等級,重要緊急的事情先放進時間安排中,日常的事情,即便推遲一會也有很多辦法來完成。大事不先做,龍頭事情不做在前面就引發混亂,忙成一團,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每天早上要規劃時間。

    當然,我之前接受了很專業的統籌管理培訓,時間管理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那是必須要考核過關的。在經過長期的職場實踐後,就形成了一個統籌和時間管理的思維繫統,能比較輕鬆的駕馭一個大專案或者一個機構的高負荷工作量。我個人的心得就是工作理念和習慣大於方法本身,比如,你可能掌握了一個工具,有一套方法,但也未必能用好它們,因為實際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這些工具和方法是為事件和人服務的,人的理念和習慣沒有養成,工具和方法就很難發揮好作用,我們以後有時間再多聊。

  • 3 # 依依8851

    以前我是嚴重的拖延症患者,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不動手。嚐了太多次拖延的苦果。痛下決心,決定戒掉拖延症。本人看了不少關於如何拖延症的方法。但大多都是看過就忘,聽過就算。直到我聽了紀元老師的時間管理課程。覺得很有效果,已經一點一滴在改善中了。

    紀元老師的時間管理課程,可以說是最順應人性的時間管理法。主要內容是:如何有效地安排每一天的時間。如何全面地管理每一個日常事務。如何開始和堅持每一件事情。從各個方面展開時間管理。比如:睡眠管理,習慣管理,碎片管理,要事管理,日程管理,計劃管理,健身管理等等。

    講一個我個人最喜歡的時間管理:睡覺管理。目前也是最有成效的一個。

    我個人一直喜歡睡懶覺,工作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五六個鬧鐘響過,我依然躺在床上等著下一個鬧鐘。8點鐘上班,往往7點10分了我還在床上(上班路程半個小時)。我也想要早起,偶爾有天早起了,第二天又犯懶了。一直堅持下去。聽了紀元老師的課,看了紀元老師的書,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為了方便大家,也為了少打幾個字。我直接上圖,當初寫的筆記,還有我製作的早起習慣養成表。

    從2018年5月8日學了這個睡眠管理,我從5月9日開始執行早起,到今天6月21日,連續七週,我每週都做到了4天6:30起床。從表格上可以看出來,前面兩週我是6:30起床的,最近一個月是6:25起床的,計劃下週再提前幾分鐘。

  • 4 # 家的名義

    1-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充實起來。時間管理的前提,是有較多的事務或計劃或行動得去做吧。讓自己忙起來,多整點事做做。

    2-讓自己忙的有價值。這點很關鍵。時間管理過程中,對於有價值的事務,多傾斜時間和精力。

    3-養成好習慣,讓自己的時間具有價值產出或價值提升的意義。

  • 5 # 白詩詩

    第一項習慣:十頁紙原則:把書拆分成若干份,每份以10~20頁作為一個閱讀單位,以供如下情況閱讀:

    不知道寫什麼有問題考慮不清楚無所事事之時(這些閱讀單位替代了手機,手機只在有明確目的和需要時才使用。從今天起,開始使用「手機使用登記薄」,凡登記才可使用)閱讀方法:關鍵詞法筆記擴充法感想擴充論文查詢擴充

    習慣點評:我過分依賴手機,我曾經有意識記錄過自己的注意力分配情況,最後驚奇發現,在我那些不自覺的時候,我90%的時間都被手機填滿了,事後回想,發現在手機上被動投入的這些時間,其產出並不多。

    「刷手機」已經成為了消磨時間的常態,我想要換一種“常態”,讓它取代手機的位置。所以我採用的是十頁紙閱讀法。

    一般情況下,我們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去玩手機,我們要放鬆的時候要去玩手機...現在我換了一種行為“常態”,一旦有問題就先閱讀十頁紙再說。

    另外,手機也不是不能玩,而是需要登記才能去玩。

    我總記得大學時代,宿管阿姨門口的登記薄,但凡外來者想要進樓都要「登記」來著訪問資訊,「訪問者」、「訪問時間」、「訪問目的」。

    對於手機,從前我們沒把自己當作“外人”,所以想玩就玩,毫無顧忌,不知不覺的手機就稱為了時間的黑洞。

    但是這一次,我要把自己當成“外人”,訪問手機就像外來者進入我們的宿舍樓,需要進行登記,「使用者」、「使用時間」、「使用目的」。

    填寫「使用時間」讓我們知道自己用了多久的手機,僅這項紀錄就可以讓我們警惕手機上的時間黑洞。

    填寫「使用目的」讓我們明確知道自己使用手機的目的,僅這一項就可以讓我們玩手機的時候不至於漫無目的,以至於沉溺其中。

    僅僅使用一本「手機使用登記薄」,就可以讓你從手機上挽回不少的黑洞時間。

    這個習慣,你值得擁有!!

  • 6 # 佩子臨

    作為一個長期以來研究方法論的人,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的描述有點片面。

    這裡強調的是個人的習慣,而不是工具跟技巧。

    一個有效的時間管理,自然是離不開工具和技巧的,光靠習慣,你那麼相信習慣的力量,我認為你也不需要時間管理了——時間管理其實就是幫助你克服習慣或者直覺給你帶來的侷限,而好的時間管理必然是有先進的工具和技巧的。

    因此,時間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就是——善用工具。

    如今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面對多如牛毛的資訊,如果不做好整理,你的時間就會陷入混亂。所以我們的首要應該養成的習慣就是要利用工具幫我們做好管理。這裡,我推薦使用筆記類的軟體,國外的比如印象筆記,國內的像百度雲,為知都是可以的,它們都帶雲同步的功能,可以幫你在不同的客戶端做到資訊的同步。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是紙質年代,如今電子時代,也鳥槍換炮了,各種功能也便捷不少。

    再比如要善於用搜索來替代記憶,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好用的PC端工具,叫Everything,可以幫你搜到電腦裡的任何檔案,只要關鍵字。

    比如你要搜PDF文件,一般來說,電腦裡的PDF肯定是紛繁複雜,散落在不同的盤區,不同的資料夾,但是你只要利用這個工具輸入Pdf,馬上就可以找出所有的Pdf,再加關鍵字,就能做到快速定位,比起你一個個地去找,提高了不少效率:

  • 7 # cendy365

    1、高效率 在效能最高的時間段,做最重要的任務;

    2、製作清單 把要做的每件事列在清單上,安排事情先後順序,重要的事先做,做完一件劃掉一件,如此迴圈....

    3、20:80定律 80%的時間用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

    4、專注 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

    5、覆盤 每天都要做覆盤,反思一天中哪些事做的比較好,哪些事不該浪費你大量時間,對於不該浪費你大量時間的事要拒絕,比如抱怨....

    6、把一項關鍵任務,變成習慣 什麼是習慣?即你不需要花費任何力氣,就可以讓你去完成某件事情。一旦某件關鍵任務變成習慣,那麼自然而然你做起來就變得很簡單。

    7、確定一項事情的截止日期 比如你要被多少個單詞,什麼時候背完,這些你都要明確出具體日期。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可以避免你重度拖延症所帶來的實質無結果,另外,給自己設定截止日期,有利於更好的督促你執行目標;

    8、留出適當的緩衝時間,用來休息 長時間沉浸在你的工作是一件好事,說明起碼這是你很熱愛的事,但也需要你為自己的身體留出適當的緩衝時間,來恢復平衡。

    9、衣櫃整理法 學會將所有的物品分類放置好,有雜物堆積時,要整理乾淨,這樣,你的生活才能變得井井有條,也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糟心事來浪費你的精力。

    10、做一些事來改善你的心情 當你感覺很棒時,說明你的狀態還是不錯的,此時你的效能也會很高,那麼在無形中你的做事效率也就大大提高。

    11、獎勵自己 當你完成了某件事情,適當給予自己一定的獎勵,比如買喜歡了很久的衣服、獎勵自己出去旅遊等,這樣,你的自信和動力也就更好地促進你的做事效率。

    12、拋棄完美主義:沒有人不喜歡追求完美的,但這恰恰是很多人的通病。

    就好比我之前學寫作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一定足夠有經驗了才可以寫,結果呢,過於追求完美,反而限制了我向前走的動力,好長時間過去,只是停留在想想而已,一篇文章都沒寫出來。

    但事實上,路都是走出來的,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經驗都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過於追求完美,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13、隨身準備一個記事本

    見過很多大佬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筆記本,用來記錄產生的靈感。

    在工作或者其他時候,當有靈感產生時,小筆記本便於你及時記錄下來,因為靈感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過後或許你就想不起來了。

    其實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並不是說他們有多聰明,而是往往不知不覺在一些小細節上就和普通人拉開了。

    14、預留彈性時間,為突發事情做準備 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所以,留出彈性時間,以做好應對策略。

    15、先去做一項最需要自律的事

    當一件需要很多耐心的事情被你很好地完成時,你心裡會這樣感覺:“原來我也是可以做到的嘛!”那麼,接下來在一天的剩餘時間裡,你也會很容易繼續保持這樣超棒的狀態去執行,畢竟我是這樣實踐過來的,哈哈!

    好了,關於時間高效管理的技巧暫時就分享到這裡,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到你的話,點個再走吧。

  • 8 # 悠然文案課

    通常情況下時間管理存在很多誤區,最常見的是:

    2.認為時間是管理好時間

    時間管理不僅僅是管理好時間,最重要的是有內驅力,你從內心深處要完成自己的目標、夢想。不然,時間是管理不了的,而大多數情況下,合理利用和分配時間,那些需要整塊時間,需要深度思考和專注的事情碎片化的時間也是無法完成的。 所以,很多成功人事,都有早起的習慣,早起將緊急的事情做好,上午做好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節省下來的時間或者在下午就可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總是快人一步。 有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完全不受控制,都是被領導、同事所左右的,那說明早起對你來說就更加重要了。

    最後,我認為時間管理的習慣,主要是以下3點: 1.樹立目標並進行規劃

    2.記錄並感知時間完成目標

    3.堅持比前面兩個更重要

    當然,首先你要有目標,沒有目標的有時間或者早起了,都不知道到底做什麼。

  • 9 # 李家小貓

    相對於我們能做到的,我們知道得已經太多。

    剛剛看完《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正如其書名就涵蓋了書中最重要的內容。這些觀點不是不知道,看完會覺得很熟悉,需要我們強化這些內容延展到行動上,再反作用於這些觀念上,持續強化行動,然後知道做到,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一些東西。

    簡單記錄了一下書中提到的“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以及對自己有啟發的部分。

    第1件事,吃掉那隻青蛙,讓重要的事情來得及。-完成一件核心要事,勝過做十件瑣碎小事。

    如果每天早晨你先做最有挑戰的事情,一天中其他的事情都會顯得無比輕鬆。高效的人並不是每天做很多小事,而是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上。

    9:00排出今天最重要的三隻青蛙,到了18:00青蛙都吃完了,這樣無論今天還有哪些瑣事沒有完成,起碼完成了三件重要的事。

    1.列出夠少的事情,行動清單就能完成。在每日清單上列出1~3只青蛙,5~7只蝌蚪。

    2.下一步行動是什麼?為了讓清單中的行動更容易完成,必須時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3.不想行動,先來只蝌蚪嚐嚐。時間管理就是精力管理,在精力不好的狀態下,還能繼續推動某些專案,這會讓我們更加高效。

    這裡面有一個小貼士印象比較深刻:

    訓練自己的時間感知能力,善用番茄鐘的休息時間。

    設定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的迴圈時間。計時開始後,專注於事情上25分鐘。25分鐘後,休息5分鐘,完成一個番茄迴圈。

    可以利用休息的5分鐘來健身,利用這5分鐘做俯臥撐、倒立、深蹲等健身動作,並記錄次數。作者說以前總是煩惱沒有時間健身,現在每半個小時健身一次,一次做幾個簡單動作,不會有太重的負擔,而且能有效地切換工作情緒。

    善用番茄鐘的休息時間多做運動,除了利用番茄鍾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借助休息時間的運動做好精力管理,一舉兩得。

    平時自己總是想把做運動單拎出來,然後又總是抽不出大塊時間做運動才行。這就是觀念的問題,健康是一生的重要大事,既然如此重要,就要把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一樣來做。把它融入到走路,休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會,包括等列印檔案的時候,都可以做幾個踢腿動作。觀念糾正了,接下來就是認真執行起來。

    第2件事,清空收件夾,讓工作和生活不被雜事打敗。-把零散、繁雜、惱人的雜事,轉化成迅速的行動。

    做事靠系統,不能靠感覺。

    每天湧入的雜事就像空間裡的雜物,不予以收納就會佔用你的注意力。將雜事放在頭腦以外,才能有空間和精力推進重要任務。

    雜事一出現,立刻收集起來,本來的工作只被打斷一下,但記錄下雜事後,立刻就把注意力轉回原本的青蛙。

    雖然收件夾中每天出現新的筆記、郵件,但是批次處理加工成行動,並用“馬上丟棄”“立刻行動”“授權他人”“放入系統”等方法立刻處理,從而不被它們干擾牽制。

    學習好“清空收件夾”的三個流程,就是練習三個基本功:

    首先,管理好雜事收件夾系統,其次構架好行動提示系統,最後清空收件夾,貫通從雜事到行動的高速鐵路。

    清空收件夾,就是透過將雜事加工成行動,建立一個貫通收件夾和行動提示的系統。

    讓雜事有明確可以放置的地方,有明確的流程讓雜事變成行動,最後做事的速度與質量因為有良好的行動提示系統而得到提升,這就是清空收件夾的目的。

    第3件事,每日重開機,不斷檢視我們的時間管理系統。-只有做好時間管理的防護與更新,才能長久維持生活和工作的高效能狀態。

    1.減少時間管理系統的阻力

    需要定期重開機,清空CPU及RAM記憶體,讓時間管理系統恢復應有的速度。

    一般阻力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每天難免有一些青蛙、蝌蚪沒吃完,需要以定期評估系統中行動事項的優先次序予以解決。

    把雜事收集在收件夾,並加工成行動,完成清空收件夾的習慣。實際情況中,雜事常常堆積在收件夾中,沒有被加工成行動。就需要自己對未來要推動的幾個重要任務有明確的下一步行動。

    系統本身存在阻力,整個系統裡面的行動資料已經過期,新的行動沒能和舊的行動連線起來,根本無法運轉,需要定期檢視及更新任務的下一步行動,才能重新獲得前進的動力。

    2.行動提示系統(STAR 神盾系統)

    要把吃青蛙、清空收件夾產生的行動提示放入STAR系統。

    清空收件夾中的任務,分別放入“STAR系統”,這樣在每週檢視時,就能看到自己手中的任務有無“破綻”,透過改善系統減少漏洞。

    S:日程表

    把重要的約會,每個特定日子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放在日程表中。在一週開始前,把下週的日程表規劃好。檢視時瀏覽日程表是為了給即將發生的日程和約會做好安排和準備。

    T:任務清單

    個人角度,任務清單管理個人一年內的大小任務以及較高層次的目標(年目標、五年計旬、價值觀、人生目標等)

    企業或者組織角度,任務清單管理公司內部大小任務及和其他公司的合作任務。

    要對任務做好適當的規劃,藉此瞭解整個任務的全貌,這樣執行是才能夠持續推動,減少邊想邊做出現的狀況。

    檢視時檢查任務清單,看上週推進了哪些任務,推進的狀況如何。

    A:行動清單

    一個行動有三個要素,首先是有明確可以行動的行動敘述,其次是有明確的行動日期,最後是標示屬於哪一個任務。

    行動不容易推動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沒能做好任務規劃工作,一直找不到關鍵行動;另一方面就是今天有太多可以做的行動,需要花時釐清先後次序。

    檢視時檢查行動清單,將完成的行動打鉤。每天工作,沒有時間好好思考哪一件行動應該如何處理,這個時間正好可以做這件事。

    另外,也可以看看授權他人清單,看是否需要採取行動,督促夥伴動作加速。

    R:資料夾

    也就是任務支援資料。存放的不是行動而是一些靜態文件,當任務需要時,能夠隨拿出檔案,順利推進任務。

    STAR神盾,其實就是讓我們的各項任務資料進入正確的流程,以便我們可以保持效率並且實時更新的自我檢視,這樣就構築了時間管理的盾牌。

    3.每日檢視非常重要

    在個人領域,每天寫晨間日記,回顧昨天的青蛙完成情況,並列出新的青蛙,就能形成閉環。自己確認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己檢視自己做事的結果。

    每週每年的堅持檢視,幫助我們歸納整合資訊,做批判性的思考,不斷升級自己的人生作業系統。

    每一次閱讀日記,都會覺得好像面對一個不太熟悉的自己。有了記錄,定期回顧,就可以找到可改進的漏洞。

    而如果從更高的高度檢視,就要檢視年度目標和願景圖,每週檢視時正好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往既定方面前進。有需要時,就加入一個新的任務,確保每週都朝自己的年度目標前進。

    松村寧雄說:“每年有52次機會檢視自己,才能擁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做好每週檢視,可以按照如下流程進行:

    先清空收件夾

    檢視晨間日記

    本下週日程表

    思考下週任務

    檢視年度計劃

    確實執行每週檢視,時時讓自己的工作與人生重開機。

    落實每日重開機,每週檢視不可或缺,堅持做會讓我們處理瑣事,而不身困其中。整合各種時間管理工具,組成STAR系統,成為推動任務後盾。明確長期目標,每週不斷檢視並推進。擁有清晰的大腦,面對突發狀況,做出最好的應變。

    時間管理不是讓人一味忙碌,而是讓人有時間享受生活。

    知到做到,先用起來,才能逐漸瞭解自己,提煉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從容應對紛繁雜亂的工作與生活。

    蘇格拉底說:“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一定要定期做覆盤總結,反思得越多越頻繁,才能進步得更快。

  • 10 # 蘇瀟凡

    最近經常感覺工作和生活分身乏術,常常弄得自己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但是仔細看來並沒有幹成很多事,這就是很多人目前的通病。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就是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不到位。

    所以,就來說說一些時間管理的小習慣吧:

    .把電子產品鎖起來

    本來想說可以用一些類似番茄鐘的手機用具,但是題主要求是個人習慣,不是工具和技巧,所以刪掉重來。

    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手機,平板,膝上型電腦等等都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看劇,遊戲,刷網頁,往往沒刷幾下,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為了防止這類現象,我的小習慣是在自己有任務需要完成時,把手機等娛樂的電子產品鎖到其他房間的小櫃子裡,再把鑰匙放在自己難以夠到的地方,這樣當你想要玩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嫌棄麻煩,而放棄去玩手機

    二.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來聽一些講書節目

    有一本暢銷書是劉未鵬老師的《暗時間》,在這部書裡面,我找到了如何把自己碎片時間利用起來的小方法。所以也就養成了在通勤時間聽節目的小習慣。這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時間管理的小技巧,因為在通勤這類碎片時間裡,往往我們也可以利用來做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所以何不聽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類節目或者其他喜歡的節目,既可以消磨無聊的時光,也可以讓自己漲點小知識。

    三.在統一時間段內把一件事情做完

    因為工作比較繁忙的原因,經常會手邊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就被同事或者領導硬塞著做另一件事情。起初,我覺得這樣沒什麼問題,但之後我才發現,時間在任務的切換當中大大流失了。因為當你在切換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無端端地就插入了把前一件事情撿起來的過程和思緒,有時候往往思考下之前做到哪裡就要花很長時間。

    所以我的習慣是,如果同事和領導的任務不急,就會先和他們說,我現在手頭有xxx的工作,等我這個在幾點做完,再幫忙做他們分派的任務。這樣,他們也不會催我,我也省下了在各個任務間隙來回奔忙的時間。

    在當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當中,確實有很多高質量的時間被我們白白浪費了。而且更多的碎片化時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所以在我的習慣當中,就是利用好大片的高質量時間,然後再碎片化時間中見縫插針,這樣時間管理的效果就會慢慢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幼小寶寶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