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老漢

    現在還買銀行理財嗎?我是早早就退出了。買十份理財有一份踩雷等於白買,由於銀行理財風險過大,還是老老實實存定期吧。

  • 2 # 股票股市貓九

    銀行理財違約潮是否來了?筆者認為,今後銀行理財產品違約的機率會增加,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銀行為企業融資而創設的大量理財產品會有部分出現問題,原因是有一部分企業因為生意難做而還不上銀行的錢,還有的企業會破產倒閉,原來銀行發理財產品給企業融資的時候,企業沒有什麼風險,可是現在生意不好做了,企業沒錢賺甚至還賠了錢,還不上銀行的錢了,有的企業資產也變賣了,沒有什麼資產了,於是原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就面臨風險,當然,這種情況只有一兩家時,大的銀行為了保障自已的信譽,會承擔這個損失,如果這樣的情況多了,小銀行承擔這個損失壓力太大,小銀行就會不承擔這個損失,寧願信譽受損失,讓投資者去和銀行打官司,一般情況下投資者這種官司是打不贏的。  因為銀行在設計這種理財產品是並沒有紙上寫上銀行承擔風險,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投資者受財富損失,小銀行受名譽損失。更重要的是金融改革的方向是理財投資誰投資誰承擔風險,未來大量的理財產品銀行是不承擔風險的,銀行只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投資風險投資者自己承擔。  今後銀行這種不承擔風險的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多,一般情況下雖然銀行不承擔風險,但是銀行為了自己的信譽是儘量不會讓理財產品出問題的,但是萬一出了問題,銀行在法律上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這就需要投資者今後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時要多分析。

  • 3 # 理財水晶說

    銀行理財違約潮是不是來了這句話,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問題是想問銀行理財打破保本是不是變成常態了?

    理財產品違約,和理財產品不保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違約是說理財產品沒有按照產品說說明書的要求導致投資者預期的投資收益有較大的差別,而且去承擔了之前並沒有被告知的投資風險。

    理財產品不保本,是說在你購買理財產品之前,產品說明書裡面已經明確了投資方向,而且明確了投資產品有可能會存在本金虧損的可能。產品購買的投資人在購買之前對於產品的風險是有一定認識的。

    今天影響最大的是招商銀行的一款穩健型理財產品發生了虧損。但是如果你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它的投資方向裡面包含了債券。投資債券的產品,本身就意味著你的本金和收益會隨著市場的波動發生變化。這次剛好遇到國債利率,從2.65%上升到了2.8%,利率的上升導致了債券價格的下跌理財產品出現了虧損。這本身並不涉及到銀行違約。

    2018,資產管理新規頒佈以來,規定需要打破剛性兌付,對過去銀行理財資金透過理財資金池來完成發售的做法,也做了明確的要求和退出的規定,金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都在逐漸發生明確的變化。理財產品,淨值化管理。所謂的淨值化管理就是像你過去看到的那種,以債權為主的,固定收益的,保本的產品被大幅度的從市場上減少。

    今年5月份以來。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當中。只有14%的產品是在產品說明書當中明確了保本的。也就是說86%的產品,你有可能發生本金虧損的風險。交通銀行最新調整自己的風險評級時增加了一個r6等級。這個等級的理財產品甚至存在著本金全部虧損的可能。

    銀行理財產品從過去的固定收益保本保息剛性兌付。逐漸過渡到淨值化管理,浮動收益是個大的趨勢,未來保本型的產品在整個市場的佔比當中會越來越少。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你在購買產品時,需要認真的去閱讀產品說明書,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你在看產品說明書或者是產品要素表示,其中有一列是產品型別,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在產品型別項上會明確的協商是保本保收益保本保息還是非保本理財的產品。

    有一個需要特別特別提醒的,有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名字上會帶著固定收益幾個字,帶固定收益字樣的產品並不代表它本身是保本保息的。回到前面的方法,就是要看產品說明產品型別項。

  • 4 #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從目前銀行理財的兌付情況來看,基本還是保持平穩的,理財產品違約率並不是非常的高,但是我們看到銀行一些表外的理財比如銀信合作的產品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之前個別信託公司投資於房地產的一些產品包括一些製造業的理財產品,現在由於整體經濟的下行以及因為疫情導致房地產銷售並不理想的狀況而帶來一部分違約的延遲兌付。

    儘管會出現一定的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總體來說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由於新的資產管理辦法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也不能承諾完全剛性兌付,而且不能以資金池的方式進行滾動,所以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一定的違約問題這是相對比較正常的,而且按照資產新規來看,未來出現違約的高低和風控有直接關係。

    我們老百姓在做理財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分析這個理財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標的物也就是用資金的這些企業是否有良好的業績,這都是我們投資者應該多加思考的,所以現在理財銀行不保底,因此我們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風險意識。

  • 5 # 修己說金

    “銀行理財違約潮是否來臨”這完全就是危言聳聽,銀行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兌付,即便個別銀行的個別產品因為風控把控不合理出現一定負面,那也是僅僅只是個例,個例說明不了問題,所以你說的這個情況是不成立的,我目前都是做銀行產品後端維護的,黃金白銀TD,客戶反響都還不錯,所以不存在你說的情況。

  • 6 # 職場老油子

    銀行理財違約潮不會來,現在爆發的也僅僅只是幾筆業務,對於眾多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也只能算九牛一毛而已。違約通常是買到了假理財產品,就是所謂的“飛單”業務、夾層基金等一些不為人知的產品,廣大投資者該如何避免受到損失,筆者總結三點以觀後效。

    首先選擇大銀行,現在市面上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差不多,儘可能的別選擇小的銀行,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儘量選擇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別選擇代銷等擦邊的產品。銀行自營理財產品都有銀監會下發的統一編號,可從中國理財網站查詢。

    其次銀行監管部門下達打破剛性兌付的通知後,不允許銀行承諾保本保息,其實也不應該在相信這些了,說白了銀行累而複式發行理財產品,就借新還舊的套路,一些小的銀行如果理財產品發行不理想,資金可能會出現斷檔斷流,造成一些產品兌付困難。

    最後還是正確對待風險,理性投資,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銀行保險賠償只是存款,理財產品不在之列,投資者還應多學習理財知識,不要盲目投資,投資有風險,無論大小。

  • 7 # 理財迦

    首先,澄清一下銀行理財產品的具體概念: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大的概念,具體來講包括:銀行自身開發管理的投資理財產品,代銷的投資理財產品,借用銀行場地銷售的理財產品三大類!

    下面具體對這幾種產品的安全性,做個分析:

    第一種,銀行自身開發,管理,運營的理財產品:銀行擁有專業的金融投資,管理經驗,嚴格明細的制度與監督稽核機制,相對而言,這些產品在風險控制,盈利能力,安全性方面,非常優秀!因此出現違約潮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第二種,銀行代銷的產品。這一類的產品有:基金,證券,信託等專業的金融機構開發,並管理運營的理財產品!同時,銀行會對這些代產品,進行嚴格的稽核和篩選!加上這些機構也有非常專業的經驗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因此,也有相當高的安全性!雖然有個別的違約現象,但總體而言相對安全!

    第三種,是利用銀行場所自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例如商業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眾所周知,保險公司主要是從事財產與人身保險服務。在金融投資,領域的實力,無法與銀行相比。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有違約潮的出現!

    另外呢,從銀行來講,有一些中小型銀行,儘量近幾年來,擴張速度過快,各項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格。因此也不排除有個別違約現象出現,但總體看,很難出現違約潮!

    需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目前有一些,非正規的理財產品,打出高收益的幌子進行銷售!甚至與一些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相勾結!欺騙投資者!這些產品在管理運營和安全性,收益性等方面不透明,不嚴格,不合規,甚至不合法!一但購買,很可能給投資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的分別,並在正規的場所進行購買!

    由上可知,雖然目前市場資金偏緊,資金成本上升,但就銀行理財產品來講,談違約潮,為時尚早!個別產品出現違約,瑕不掩玉!因此,理財銀行理財產品,仍然是我們普通人進行投資理財的首選!是相對安全的!

  • 8 # 中籌財稅實戰課堂

    2018年初,銀行理財產品陸續曝出違約事件,先是招商銀行的10億理財產品到期違約,其後又曝出交通銀行3億元理財產品存在違約風險。這一系列事件是否預示著銀行理財違約潮的到來?

    今年發生的兩例違約事件看起來不相關,但實質上反映了銀行在理財投資標的風險把控有所放鬆。在當前理財收益率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銀行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銀行要支付較高的理財成本,這樣就迫使銀行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理財品種,那麼在風險把控上就容易出現問題。

  • 9 # 青蔥光明草

    經濟危機什麼時候發生,以什麼形式發生,從哪裡起源暫未見跡象。銀行無違約壓力,何來的違約潮?

    說實在的,哪怕危機開始,也未必波及所有時段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一般有時效性,虧損不是發生在你買的產品的執行階段,就不算你的。銀行是嚴謹管帳的地方,何況現在一切帳務電腦化,又有層層監管,大規模造假可能性也不大。

  • 10 # 洛邑財經

    我是銀行人,不立而立。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調整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一些規定,要求銀行不再做剛性兌付,不再發行保本理財,逐漸轉變為高淨值理財。會出現少部分的違約理財產品,主要是之前發行的特別高收益的產品,但是大批次的爆發違約潮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說不會大批次的爆發理財違約?

    從銀行的運營性質來說

    銀行是一個特殊的經營錢的機構,銀行的信用和公信力,是銀行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大規模的爆發理財違約潮,就會引發輿情風險,從而引起大規模的擠兌事件,這會對一家銀行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所以說從運營效能上來說,大規模違約潮不可能出現。

    從理財產品的運營情況來看,大部分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

    2018年的飛單事件,只是個例,以我們行為例,經營十年中,發行的理財產品,真正的虧損的只有一例,而且主要是因為運營時間比較短,在這方面可能經驗不足。所以說理財產品運營虧損是極個別事件,不會很普遍的存在。

    如果大家對新聞有關注的話,專家曾經說過6%收益以上的理財產品,通常都是不保本的,如果你的風險偏好比較中性,或者偏於保守。建議去選擇一下,市面上正常的4%到5%之間的理財,都是一些很穩定的產品。

  • 11 # 張小帥說理財

    致力於知識改變金融觀,資深私募基金客戶經理為您解答,如果覺得回答的還可以,請關注,轉發,點贊,需要了解固定收益類私募基金產品請私信。

    理財違約潮這個話題明顯還是有點誇大事實,這個事情主要的根據還是因為資產管理新規的出現,讓銀行產品對接其他資產管理產品的通道業務被中斷,同時要求不再承諾剛性兌付,名義擔保以及拒絕非標資金池的存在等,深刻的影響了理財市場的格局。

    但是,銀行理財是不是真的就不安全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我的其他問答中回答了,資產管理行業中“資產”和“管理”是衡量一個資產管理產品的好壞,銀行理財,至少從目前來看,投資的目標資產是貨幣市場、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等穩健型市場。而管理來講,很多銀行內控或者其他方面確實不如人意,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為了發行產品而發行產品,但是結合有效資產來講,應該還是可以做到有效運作的。

    但是,說到了銀行理財的資產不得不說下風險,任何產品都是存在風險的,因此,需要正視面對風險,因為在資管新規沒有實行之前,銀行理財的監管還停留在監而不管的情況,所以出現利用通道業務投資於其他行業或者流向地產、股市的情況,那麼在股票市場行情變化的情況下,或者通道終止情況下,或者地產價格壓縮等情況下,產品的風險就會被觸發再加上不允許剛性兌付,就會出現不好的情況。

    但是,隨著監管的嚴厲,隨著資產的走回正軌,各種不同的資管平臺產品會向著更加專業的方向調整和發展,那麼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 12 # 頂山牛天澗中

    那得看未來銀行的資金鍊是否有保證。只要我們不發生大的金融危機,資金鍊不會有大的問題,銀行違約就不會大規模發生。我們的商業銀行是國有企業,會受到國家的重視和保護。即便金融危機在外國發生,我們的商業銀行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謝謝!

  • 13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銀行理財違約潮是否來了?筆者認為,今後銀行理財產品違約的機率會增加,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銀行為企業融資而創設的大量理財產品會有部分出現問題,原因是有一部分企業因為生意難做而還不上銀行的錢,還有的企業會破產倒閉,原來銀行發理財產品給企業融資的時候,企業沒有什麼風險,可是現在生意不好做了,企業沒錢賺甚至還賠了錢,還不上銀行的錢了,有的企業資產也變賣了,沒有什麼資產了,於是原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就面臨風險,當然,這種情況只有一兩家時,大的銀行為了保障自已的信譽,會承擔這個損失,如果這樣的情況多了,小銀行承擔這個損失壓力太大,小銀行就會不承擔這個損失,寧願信譽受損失,讓投資者去和銀行打官司,一般情況下投資者這種官司是打不贏的。

    因為銀行在設計這種理財產品是並沒有紙上寫上銀行承擔風險,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投資者受財富損失,小銀行受名譽損失。更重要的是金融改革的方向是理財投資誰投資誰承擔風險,未來大量的理財產品銀行是不承擔風險的,銀行只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投資風險投資者自己承擔。

    今後銀行這種不承擔風險的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多,一般情況下雖然銀行不承擔風險,但是銀行為了自己的信譽是儘量不會讓理財產品出問題的,但是萬一出了問題,銀行在法律上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這就需要投資者今後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時要多分析。

  • 14 # 2020庚子風雲

    理財違約已非個別現象,只不過為了掩蓋國家和銀行在兜底,一旦是潮那就是塌方式的了,將是一場災難,窮人的災難。

  • 15 # 阿基米德823

    很有可能,先是P2P,又是傳銷,接著股市頻頻爆雷。銀行理財跟這些都息息相關,不可能獨善其身。金融信託,企業資金鍊一斷,理財產品自然爆雷。不要接最後一棒,還是改存大額,少一點,但安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爾卡薩帝洗衣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