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插游擊隊
-
2 # 虞戀莎
夫妻三觀不和應該怎麼辦才好,這也許是許許多多朋友們老生常談的話題。怎麼做才能改變目前夫妻關係的現狀呢?
1.夫妻相處不好總是有原因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夫妻相處不好首先要樹立一種敢於自找原因的勇氣,換言之也可以說是要懂得自知的智慧,更要擁有敢於修正自身缺點,補齊短處的正確思想,這是夫妻相處良好的重點。無論是在婚姻經營,還是在企業經營都是類同,要善於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出在哪裡,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像醫生看病一樣,透過(望,聞,問,切)來對症下藥,才能從問題中查詢原因找到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真正地治標又治本。
2.夫妻相處不好有些原因都有因為共同生活中的一些家務事情,比如回家做飯,洗衣服,做家務衛生等等小事情而爭吵。而爭吵的原因很多就是,大家工作回家後,一方在做菜,做飯,一方確翹起一個二郎腿抽菸,或打遊戲,或做其他閒耍之事情,有些時間因為做事的一方由於工作壓力心情也不舒服,自然就看不慣耍起的一方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說話不和氣,甚至就開始吵架了。
作為夫妻雙方中的一方都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大家都在工作,誰都有感覺疲憊或心情煩躁的時間,下班回家後本來大家就已經餓了,哪幹嘛還在磨蹭吃飯時間呢?這時大家共同出力做一頓飯吃,是多麼好的事情啊!更能展現夫妻雙方對對方的關心和體貼。夫妻關心和體貼不是掛在嘴邊上說就有用,更要切身地付諸於實際行動去做,只有做了才能讓對方從內心去感到愛人的溫暖。所以夫妻相處中有時間時,家庭,家務中還是應該適當的共同付出為佳,只靠單方面付出,是很難取得和睦相處好的效果。
3.夫妻相處不好總是吵架,有很多的原因可能在經濟方面了,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婚姻家庭要經營的首先是柴米油鹽,可能也有房子還貸,還車貸,或家庭事業經營之困等等諸多問題而產生非常大的壓力。而當遇到這種困難的時間,許許多多的夫妻因為生活壓力確選擇了吵架,吵鬧,這是最愚蠢的方法了也根本不懂家庭經營的智慧。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客觀地說,不管男方,還是女方,只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遇到壓力,吵架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顯然不能。要真正解決經濟壓力問題,夫妻大家都要懂得“自知”,共同商量,如何解決當下的現狀,如何能夠改變目前的困境,共同探討如何能讓家庭逐步變好的應對方案,有什麼方法去解決問題等等,只有從思想上去找改變的實施方法才能從根本上逐步扭扭目前的被動局勢。所以夫妻在遇到困難時總是吵架是毫無價值可言的,“找方法,找解決方案才是根本”,吵架除了影響感情外,還是無濟於事的,大家認為是這樣嗎?
4.夫妻相處不好還有一種情況,夫妻雙方都喜歡拿別人來比較,看看人家老公多會掙錢,看看別人老婆多賢惠等等,當說出這些話的人只能說一點婚姻的思想格局都還不具備,夫妻之間本就是“榮辱與共,相濡以沫”地過日子,若一方對一方不滿意,甚至嫌棄,這更是婚姻經營之忌諱,在婚姻中,若要嫌棄就最好不要選擇。俗話說“人無完人”啊!!哪有十全十美之人,婚姻經營要多看對方的長處和優點。
夫妻之間相處一味地去別人攀比,試問這段婚姻能不吵架,能相處好嗎?婚姻家庭是自己當初的選擇,既然要想好好生活下去,就應該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用心為家庭去付出,大家共同商量家庭事業規劃,長此以往的堅持做,賺些錢也不是難事情,關鍵還是要看大家有沒有共同的生活計劃或生活目標。而家庭是否變好就只能靠夫妻共同的思想了,有一首歌《愛拼才會贏》而真正幸福的家庭也是透過夫妻共同努力辛苦打拼而來,當去與別人攀比的時間,應該多想想自己付出了多少,這才是根本所在。
夫妻相處是一種智慧,更要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真正含義。夫妻相處要想變好,必須要從思想上去轉變,家庭想要變得經濟條件好,這要懂得“自知”的智慧,這樣才能有效找到改變逆境的有效方法或解決方案。人嘛,只要肯努力,不好吃懶做,努力工作,生活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
3 # 入影隨行之宇哥說電影
其實三觀不同的夫妻真的很難相處!這種價值觀和信念的東西是在潛意識裡!而人的行為是由潛意識決定的!要想真的相處的好就要雙方都得有所改變!是從信念和價值觀去改變!
-
4 # 葉覽
三觀不同的人結為夫妻,那必定是真愛了。
兩個人想要和諧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包容,並給彼此獨處的時間。
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更容易產生分歧,這時候就沒有必要讓對方必須認同自己的觀點,即使不認可對方,也要保留自己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爭吵不傷感情。
三觀不同的兩人必須要有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只有這樣才能夠彼此平靜下來,有屬於自己內心的自由。
總之在我看來,三觀不同的人結合在一起,一定要有強大的包容心。即:我可以不認可你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我不干預,不強制要求你按照我的方法來做事。只有這樣,兩人才能和諧相處,白頭到老。
-
5 # 研研婧雯媽媽547
三觀不同的夫妻該是很難相處,正所謂話不投機三句多,更何況三觀不同。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三觀不同的你們倆是在什麼情況下成為夫妻的,即然是夫妻了就應該有對家庭的責任感,特別是有了孩子,做人做事的時候就不能光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多為對方想想,只要對方不是特別渣渣,不賭,沒有爆力行為,這個家還是值的用心去經營的。
第一:努力去工作,學習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生活。
第二:給彼此多點私人空間,夫妻生活不是捆綁法,每個人都喜歡自由。
第三:在相處時遇到三觀不同時,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站在對立面想想問題,有時問題並非是只有一個解題方法。
第四:對凡事要多持寬容,理解的心態,爭吵只會帶來彼此的傷害。
總之既然已是夫妻,既使是三觀不同也該好好的去經營你們的家,家和萬事興。世界之大,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家庭教育,社會經歷都不一樣,三觀定會有差別,只要是個值得相守的人都該好好過下去,時間能改變一切也能證明一切。
-
6 # 情義法律人
三觀具體說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不同的的男女成為夫妻,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
不管兩人的成長環境多麼不同,家境差距有多大,學歷工作有多遙遠,這都不必然成為婚姻不幸的原因。但只有三觀,是無法迴避,切實產生必然影響的。三觀相同是幸福婚姻的基石,三觀不同是很多婚姻悲劇的根源。
很多家庭看似因為瑣事引起的衝突和爭吵,本質上都是因為三觀的差異。夫妻關係不同於同事和朋友關係,聯絡太緊密,彼此沒有距離,那麼兩人三觀的不同就會被無限放大。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同一件小事,三觀相同或相似的夫妻即使發生些許不合,也能很快協調一致,因為從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雙方都能理解和明瞭對方的心意,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都比較容易統一起來。但三觀不同的夫妻,在爆發矛盾的時候,往往互相不可理解,語言和行動都背道而馳,當然很難有好結果。
我有一個女朋友,不會做飯,也不喜歡做家務,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每個週末都宅在家裡看書,從文學到社科,無所不包,樂此不疲。但她的男朋友卻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旅遊,他認為女朋友的生活方式太不健康,天天宅在家裡有什麼出息,應該和他一樣擁有正常的生活方式。女朋友當然不認同,因此天天吵架。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承認和接受對方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好在兩人還沒結婚,要不然可以預見到又是一出悲劇。
所以千萬不要結婚了再去糾結雙方三觀不同怎麼辦?怎麼相處啊?這個問題應該提前到婚前去仔細考察,一旦發現三觀不合,即使對方背景、條件、家庭等再好,也要慎之又慎。
-
7 # 小託寶貝
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夫妻間三觀不合是指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引起的分歧。 看待事物的管你和角度不同 ,以至於對待和處理事物的方式不同。引發的衝突和爭執多了,有一方或雙方或覺得精神上達不到互通,說話總不在一個層面上。
三觀不合的人最好不要結為夫妻,很累的!他們對待每件事的看法不一致,理解不一致,處理方法不一致,你說的他不願意不認真聽,也聽不進去,也不會去理解、你做的事,總是認為沒做法,做不好。你的想法他總是反對。行動也不和你一致,這和脾氣、性格等無關,是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你理解的事,做的事,他(她)無法理解……你怎麼會這樣理解的?你怎麼會去這樣做的?一切行為都不理解,不合拍。……是經歷力閱歷,文化,生活習慣,父母的影響等很多有關。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道理,只認為自己對的一面,不理解不肯肯定對方的對的道理。簡單來說就是雙方會互不相讓,根本融不到一起。生活中那麼多繁雜的事情,融合不到一塊的婚姻怎麼過?
有的人心態好,對家裡小事漠不關心,即是看不慣也能夠容忍另一方折騰,可以容忍求同存異也不失是一種可以讓婚姻生活進步的一種方式。
如果雙方都心眼小,容忍不了不同的意見,他們在一起何嘗不是一種受罪。高質量的婚姻能使人精神、容貌煥發。有時候離婚何嘗不是一種解脫,難道非要過到傷的雙方體無完膚、鬱鬱而終嗎?
-
8 # 藍色的憂傷
三觀不正的夫妻,相處一陣子沒問題,相處一輩子問題就大了。想繼續相處,除非雙方各自讓步,多多包容,理解對方。或許,最後雙方能繼續下去。但事實是,即使三觀很正,很多夫妻,也是處不下去的。我的看法,三觀不正,最好不要結婚,不然,一輩子真的很累,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 勸說和理解對方身上,你一輩子的事業很難成功。除非你看在錢的份上,或是你另有所圖。一般來講,三觀扭曲的婚姻,很難有真正的幸福,有人願意忍受,不知道要忍受多少屈辱和痛苦,有人願意這麼做,那是他自己的事。
-
9 # 仙女婆婆
覺得三觀不一致的夫妻,大部分是相處不好的,除非有一方一直忍讓,直到最後被同化。否則一輩子都在痛苦中煎熬。
及時止損,其實是不錯的。但是華人的婚姻觀念很傳統,結了婚就是一輩子,那就只能其中一個人默默煎熬。
如果兩方都要爭著表達自己的觀點,那基本是三天一大吵,天天一小吵,這樣的生活會有意思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既然還要選擇在一起,不妨好好溝通一下,看看雙方能不能都做出些讓步。實在不行,那就熬吧。人生就是個煎熬的過程。
-
10 # 旭旭小姐姐
在生活中,常常聽很多人說要三觀相合的人結婚,那三觀不同的人成為夫妻,要如何相處呢?
都說三觀不合,三觀到底是哪三觀呢?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俗的來講,人生觀是人這輩子應該怎麼活,價值觀是人這輩子什麼是最珍貴的,世界觀是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良好的三觀讓我們自己,認識這個世界。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合?
他喜歡吃牛排,你喜歡燒烤,這不是三觀不合
他喜歡遊戲,你喜歡逛街,這不是三觀不合
如果他說這東西死貴還不好吃;逛街有什麼好逛的,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如在家玩遊戲;這就是三觀不合。
其實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三觀不合,只是看兩個人願不願意包容退步了。能成為夫妻的原因大概就是一個懂得理解包容,一個懂得適可而止。
婚姻中只要不出現什麼原則性問題,或者出現出人意料的事情;如出軌,吸毒,家暴。接受對方的差異,相互理解,不要將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升到三觀不合的高度。
愛情需要產生情感的共鳴,我想婚姻不僅僅是需要愛而已,而是需要兩個心靈的契合。所有堅持下來的愛情終究要回歸平淡期,那個相看兩不厭的階段真的是相見不如懷念。
-
11 # 兩性婚姻驛站
所謂的三觀不同,無非是對,世界,對人生,事物看法不一致罷了!
婚姻是什麼,實際很多人都不理解,就匆忙進入了婚姻這座殿堂,到後來都分道揚鑣了!
那三觀不同的夫妻該如何相處暱?很簡單,雙方相互妥協,有底下幾個方法。
1:嘗試接受和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對方差異和缺點,並理解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大家想一想,不同生活背景的兩個人因為愛生活在一起,即便兩個人性格相同,要完全合拍也是非常困難的。
接受這種差異,尊重彼此的不同,即便真有三觀不同,也會因為相遇,相知,相愛,相惜而過濾掉對方的缺點,真正做到深愛對方。
給予對方寬容與耐心,和對方溝通明確告訴對方你的感受與需求,而不是等著對方主動或改變,或是你暗自生著悶氣
這裡的溝通不是要求對方與你什麼事情都要保持一致,而是找出,求同存異的方式,兩人商量共同努力的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計劃,形成一種默契,避免再有類似的衝突。
一定要去感動對方,溝通的前提是心平氣和,目的是為達到共識,請謹記,要有感恩之心,感情要真心付出,才能永恆。
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祝福所有美麗如花的美女們:節日快樂,永葆青春,永遠美麗,永遠如花。
世界有了女人,才有男人爭霸天下。
社會有了女人,才有男人盡顯才華。
家中有了女人,才有男人溫暖的家,女人是世界,女人是社會,有女人才有家。
-
12 # 清水半瓶
觀點:互相尊重、積極溝通、謙卑開放、解決問題、求同存異。
一、答題前要先搞清楚問題
1、沒有任何兩個人的三觀是決對相同的。
2、也沒有任何三觀,絕對不同的兩人,能夠走到一起。
3、所以我可以合理的推斷,題主是在問,三觀有差異的夫妻,應該如何相處?
二、正式答題
35年人生經驗奉上,願天下夫妻,且行且珍惜。
1、互相尊重。在現代文明社會,任何一對關係,都是從平等互利開始的。雙方可能各不相同,但綜合考慮,誰也不會比誰差。要不你為何要娶?為何要嫁?一定擺好心態,誰沒誰也照樣活著。走到一起是緣分,一定要珍惜彼此。
2、謙卑開放。擺正了心態,懂得互相尊重以後,你們就知道了珍惜彼此,感恩上天賜予的緣分。感恩就是謙卑,謙卑就是要知道,自己不可能全對、不可能不犯錯、不可能生下來就應當擁有一切。對方今生,既然要決定嫁(娶)你,你當然要對的起對方給與你的認可、給與你的愛,還有寄予你身上的希望。
3、積極溝通。互相尊重、謙卑開放,還不足以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因為畢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雙方在三觀上一定是會有差距的。天天同床共枕,難免會有摩擦、矛盾。所以為了能共續前緣,就要積極有效的溝通。只有積極有效的溝通、討論,你們才能看清問題。
4、解決問題。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維繫家庭穩定的是感情。所以夫妻雙方,一定是都想讓對方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方好家就好,家好日子就好。放下那不值錢的面子,共同去解決那些,已經透過積極溝通所確定的,橫在你們中間的那個問題。
5、求同存異。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生活當中。理想往往總是很豐滿,而現實卻總是很骨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兩國之間的血海深仇都可以,暫時放下。擱置爭議,共同發展。更何況,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呢。為了今生彼此的緣分,放下那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事。去擁抱一下眼前這個,曾與你海誓山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人吧。
更多婚姻家庭、情感生活、親子育兒類資訊敬請關注!
-
13 # 冷雨407
我們就是三觀不合的夫妻。幾年了,他在外面工作,沒事從來不打電話,不聯絡,因為說上幾句就要吵起來,所以我們學會了靜靜的守著這個家,學會了不干涉對方的生活,不過問對方的事情,為了維持這個婚姻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
14 # 素心向天
只要不是大是大非原則性問題,就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一尊重對方及家人,認真聽一聽他或她的想法,溝通交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一般只有認識的角度不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凡事設身處地想一想,更有利於溝通。
第二多關心對方及家人,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相信對方也會對你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愛施者愛返,福往者福至“自然遇到事他或她也能支援你。
第三適當的影響對方,人的習慣養成,三觀形成與環境是分不開的。時殊事異,人是可以改變的,相互影響也是必然的。儘量創設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夫妻相貌都可以影響,更何況對事物認識態度。
第四抱樂觀的心態,樂觀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啊!
我認為婚姻家庭也是一種修行,需要堅持需要隱忍需要大度,過來人的一家之言,不妨嘗試。
您說呢?
回覆列表
親密關係當中,所謂的“三觀不合”問題更復雜。但是,正像我前面說過的,三觀相同,既不是美好婚姻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我在國外生活的時候,經常看到有信仰不同宗教的夫婦,仍然能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有一種婚姻關係模式,可以稱作“總體關係模式”,就是伴侶之間共享了幾乎生活的所有領域,每個人留給自己的自主空間非常少。比如,兩個人都是中學老師,工作上遇到事情都相互分享,遇到麻煩都是一起商量決定,兩人的收入全部放在一起使用,社交圈都是雙方共同的朋友,基本沒有單方面的朋友,兩人看的電影、聽的音樂等興趣愛好也有很大交集,彼此都可以隨便看對方手機中的資訊,不保留任何隱私。
這就是總體關係模式。對於這樣的模式,兩人的三觀契合就非常重要,注意是契合,不是相同,意思是說能夠彼此相容。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生矛盾,你要麼改變三觀中不契合的部分,要麼改變婚姻關係模式,變成另外一種模式,叫做“區域性關係模式”。
伴侶在區域性關係模式中,會有更大的相對獨立的自主空間,但仍然共享著共同生活的某個方面,可以叫做“共享軸心”。如果這個共享軸心沒有了,那麼親密伴侶關係就會破裂或者名存實亡了。
什麼是“共享軸心”呢?
軸心領域因人而異,可以是事業的成就或者進取心;也可以是生活情趣的品位,或者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意見,等等。只要是這些領域你們兩個人都共同重視,而且圍繞這個軸心,你們可以建立共識,那仍然有可能保持比較好的婚姻關係。
但是,我們的生活當中究竟有沒有這樣一種共享軸心呢?有時當事人很難辨別。因為在非軸心領域發生的衝突,可能會掩蓋了實際存在的共享軸心。當彼此分離的時候,這種軸心才會顯現出來。
比如,你和伴侶因為工作上的問題大吵了一架,甚至分開了,然後你發現,再也找不到一個和你的生活品位如此契合的人了。這時,也許你才知道,原來你們的共享軸心是日常生活品味,而不是工作。
所以,觀念不和造成的婚姻問題是否能夠改善,可能需要你先搞明白你們的關係型別;再看你們的關係中,共享軸心是否存在,質量如何;然後才能確定是不是有改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