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末農
-
2 # 老農大黎
鹼性地本來就是不適合種植小麥,如果必要種植,最好是輔地膜點播,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治鹼性對小麥造成的危害。還有就是在種植時不能使用鹼性糞土和鹼性肥料。比如草木灰.炕土,羊糞人糞尿等。化肥也不能使用鹼性的。可以使用中性或是弱酸性肥料。
如果生長中已經出現發黃死苗現象,有條件在麥地邊緣挖深1米左右,寬0.5米左右的溝,然後,麥田澆足水,讓一部分鹼滲透到溝裡,再想辦法排掉。這樣也可以減少對麥苗的危害。如果是缺肥,可以溝施或耙施速效肥,如尿素,複合肥等,加強小麥苗的生長速度,壯苗也可以對鹼性有一定的抗性。
-
3 # 一安全
針對此問題,水源充足就結合澆水施肥,可以按:30_35公斤的尿素或三元複合肥灑施來緩解鹼性和麥苗的生長。
為了保證麥苗的正常生長,要提早防治紅蜘蛛與麥蚜蟲或白飛蝨,可以用吡蟲啉,阿維菌素,加磷酸二氫鉀,這樣就會提高麥苗的生長,改善由黃變綠的正長生長。
-
4 # 水域鱔行者
減性土土壤過酸易造成根系發黑,使之吸收水肥能力下降,麥苗因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而發黃,發生這種情況,可每畝施用50~70公斤生石灰或50~100公斤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性,恢復麥苗的正常生長。
-
5 # 農村墨墨媽
小麥一片一片發黃,有的是小麥生病了,是不是生蟲了,再有一個是不是地壞了,在我們這裡地壞的話一般都是買的生石灰把地裡撒撒!
鹼性土壤環境是適合種植菊花、龍柏、石榴、油菜、棉花、小麥、菸草等。小麥發黃主要是小麥返青後出現發黃現象,總結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乾旱、秸稈還田量大、缺肥、病害、蟲害和凍害等原因。小麥發黃主要有下面幾點:
乾旱造成小麥發黃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蒸騰消耗時,小麥體內水分收支平衡失調,其生長髮育受到影響變黃,嚴重時死亡。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出生慢,葉色灰綠,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這類小麥多發生在底墒不足,搶墒播種,透風跑墒,沒有澆封凍水的田塊。
玉米秸稈還田小麥發黃玉米秸稈直接還田,可以起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作用,但秸稈還田的要求是一畝還二畝、配施氮肥和深耕25釐米,現在秸稈還田農民實際上是一畝還一畝、耕層不足20釐米,有的不配施氮肥,這樣,便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秸稈腐熟與麥苗生長爭水爭肥。在春季小麥返青澆水後,土壤踏實,出現小麥苗懸空成片發黃,甚至死亡
缺肥造成小麥發黃小麥氮肥不足或磷肥不足都會造成小麥發黃現象。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冬前旺長、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保肥性差,導致小麥出現發黃現象。田間表現為: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
小麥發黃追肥補救措施1、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必要時也可結合葉面噴肥,畝噴施2%濃度的尿素溶液30-50公斤,間隔7天左右再噴一次。
2、小麥基肥中不施磷肥、磷肥施用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麥缺磷發黃。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小麥缺磷發黃如不及時補救,將會導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當小麥苗缺磷時,每畝可溝施二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45-50公斤,必要時也可結合葉面噴肥,每畝噴施3%過磷酸鈣水溶液60公斤,間隔7-10天,連噴2-3次
小麥發黃的病害主要是小麥根腐病和紋枯病。
小麥根腐病的主要症狀
1、根部腐爛、葉片出現病斑、莖枯死、穗頸枯死等。在春季小麥返青後發病,田間表現為苗色發黃,株高參差不齊。小麥紋枯病苗期感病後,病部初呈暗綠色小斑,後漸擴大呈雲紋狀大斑。在小麥拔節後的發病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近地表處的葉鞘上出現邊緣淺褐色、中間為灰白色的雲紋狀病斑,病斑擴大後可連片形成“花稈”,嚴重的造成基部變黑甚至腐爛而導致死株。
2、小麥根腐病可在發病初期,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20%粉鏽寧40-50克對水50-60公斤,拔去噴頭對準小麥莖基部噴施,15天一次,連用兩次。小麥紋枯病可用5%井崗黴素水劑7.5克對水100公斤或用12.5%禾果利20-30克對水50公斤噴霧。發病嚴重的田塊,隔7~10天再防治一次。
小麥春季管理注意水肥從節水角度考慮提倡小麥春季澆兩水,澆過凍水的長勢正常麥田如果土壤墒情好,可以不澆返青水。小麥春一水時間應在起身拔節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春二水在抽穗開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具體澆水時間澆水量視小麥苗情土壤墒情而定。如水澆條件較好的,天氣乾旱時可以澆三水。
小麥返春後施肥
選擇肥料:低產麥田可追施尿素或碳銨等單一氮肥;中高產建議使用測土配方肥企業專供的氮鉀追肥。專供氮鉀追肥是根據小麥需肥規律,注重考慮各種營養比例和營養形態的比例。實驗證明:由於多數土壤中鉀的含量偏低,使用尿素碳銨等單一氮肥,小麥根系不發達,易倒伏。使用專供氮鉀追肥可促進小麥根系發育、抗倒伏,增強小麥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提高千粒重,增產效果顯著。同等價值的投入使用專供氮鉀追肥比尿素每畝可增產50~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