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西林二
-
2 # 十星科技
玉米倒伏和倒折,最主要原因的是5點:品種因素,密度過大,播種是“一次性大量施肥”,缺乏微量元素,不噴控旺劑或噴施過晚。
第一,品種之間,抗倒能力存在巨大差異,9個方面,找到真正的抗倒品種如果你科技素質較高,想選擇到抗倒能力強的玉米品種,請一定記住9個方面的識別要點:
1,株高較矮(株高2.5米-2.6米)。
2,穗位較低(穗位1米左右)。
3,莖稈粗壯。
4,節間短。
5,韌性好。
6,根系發達。
7,活稈成熟。
8,生長穩健。
9,雄穗主軸長(而且雄穗分枝要多,可耐高溫熱害)。
第二,怎麼預防倒伏?讓你家的玉米,永遠比別人家強呢?1,適當稀植。因為密度過大,倒伏率為88.51%——也就是“十密九倒”!見附圖。
2,播種是不要大量氮肥。
因為,苗期氮肥過多直接導致【紮根淺,而且莖稈又細又長】而誘發倒伏或者誘發莖稈折斷(莖稈折斷佔玉米倒伏比例的30%——40%)。
施肥的上策為【喇叭口期追施普通尿素,因為這樣可以增產1/4】。江蘇徐州銅山區吳永多年的受益。
施肥的中策為【肥沃地塊夏播玉米,選擇“葉寬葉黑,根系發達,青枝綠葉,活稈成熟”的品種,利用其根系可以深入土壤1.6米左右的優點】,夏播不施肥(前茬小麥有養分留存,利用其根系深入土壤深層吸收)。——這是河北衡水冀州碼頭李鎮宋莊劉傑民的經驗。
施肥的下策【旱地或澆水不方便的地塊,播種時用正常氮肥2/3的“樹脂包膜尿素”】。
3,抗倒較好的品種如果一次控旺,要早噴選擇前面說到的9個方面優勢較多的抗倒能力強的品種,建議最少進行1次【一噴八防】,控旺劑(要選擇農藥登記證號的產品)+“精兵強將”多元微肥+殺菌劑+殺蟲劑+增產劑等,提早在6葉展噴施。
4,最好採取“二控八防”,因為“二控八防”比1次控旺劑,抗倒效果可以提高几倍!在“5葉展”和“7葉展”,或者“6葉展”和“8葉展”,農藥證號的控旺劑+高質量的真正多元微肥,各噴施一次【中間間隔約5天左右】,比“一次控旺”提升幾倍抗倒能力——比如,江蘇徐州銅山區吳永,年年“二控八防”,就是遭遇8-9級大風,別人家的玉米不同程度倒伏,他家幾百畝玉米基本不用擔心倒伏問題。多年來,他家的玉米比別人一畝地多收400斤以上【除“二控八防”之外的品種選擇,科學施肥等綜合因素的結果】。
-
3 # 宋城靜靜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莖稈節間折斷或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三種:莖倒、根倒及莖折。
(一)莖倒是莖稈長得細長,植株過高,基部機械組織強度差,遇暴風雨造成莖稈傾斜。
(二)根倒是根系發育不良,灌水及雨水過多,遇風引起傾斜度較大的倒伏。
(三)莖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長較快,莖稈組織嫩弱及病蟲危害,遇風引起的莖稈折斷。其中,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是莖折,其次是根倒,莖倒對產量的影響最輕。
玉米倒伏產生的原因
(一)種植密度不合理
種植方式與田間管理不合理,目前,育種目標是提高密度,追求高產,促進早熟。重點是掌握合理密植,密植品種的推廣,部分農民有惜苗愛苗的習慣,機播後少間苗或不間苗,造成玉米田密度過大,這樣就造成了植株間爭肥爭水,秸稈細弱,節間拉長,穗位增高,遇見大風大雨,造成倒伏。有的農民購買玉米品種不認真諮詢技術員,不看品種說明,隨意種植,將稀植品種種成密植,這樣也增加了倒伏的潛在危機。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定要按照品種說明合理密植,及時間苗、定苗,預防田間種植密度過大。
(二)施肥、灌水不合理
如氮、磷、鉀三要素配合不當,組織發育不好,苗期受澇,拔節前後肥水攻得過急或中後期灌水後遇大風等都會造成玉米倒伏。當施底肥時,不施鉀肥或鉀肥用量過少,氮肥用量過多時,會造成玉米營養失衡,玉米生長過快,植株過高,莖稈細長,遭遇暴風雨時玉米易發生倒伏。另外,農民為了省時省工播種時施肥多,如苗期雨水多,就會造成莖葉徒長,穗位提高,莖稈柔嫩脆弱,中後期脫肥早衰,玉米抗到能力就會減弱,如遇雨水大風,就會引起倒伏。
(三)病蟲害因素
玉米病蟲害也是引起倒伏的重要因素。影響玉米倒伏的蟲害主要是玉米螟,玉米螟幼蟲一般鑽到莖稈內部,蛀空莖稈,破壞輸導組織,遇到風雨天氣極易發生莖稈倒折;影響玉米倒伏的病害主要為莖腐病,莖腐病侵染玉米莖稈後,莖稈硬度、莖稈解剖學特徵以及韌皮組織的化學成分都有所改變,使莖稈組織變得軟弱甚至腐爛,造成莖稈倒折。
(四)田間管理
不合理的水肥管理是造成倒伏的主要栽培原因,拔節期水肥過猛、玉米生長偏旺、植株節間細長、機械組織不發達均易引起莖倒伏。抽雄前生長過旺、莖稈組織嫩弱、遇風即出現折斷現象。偏施氮肥、少磷鉀肥、拔節期大量追施氮肥、基部節間過長、植株過高、莖葉生長過於旺盛、根系生長不良也容易發生倒伏。
(五)狂風暴雨和低溫寡照氣候
強降雨對流天氣或狂風暴雨是導致玉米倒伏的關鍵因素。以前出現過大風降雨天氣,風力達6~7級,造成玉米地塊片倒或全田倒伏,嚴重的地塊全田平鋪於地表。所以,風力大小和降雨強度是造成玉米倒伏的關鍵因素。低溫、寡照影響幹物質積累進而使莖稈發育脆弱,也是導致玉米倒伏的重要因素。玉米播種後,如遇低溫或乾旱,出苗慢,二三類苗多;拔節期遇低溫降雨,植株生長緩慢,葉齡低,根系發育差,莖稈幹物質積累少,莖稈較脆弱,韌性降低,從而使植株抗倒能力降低,加大了倒伏的風險。
(六)前期生長過旺,忽視整齊度
一些農民被“見苗三分喜、苗好七層糧”的觀念束縛,特別是一些肥水條件好的地塊,往往忽視了苗齊、苗壯的道理。這時,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玉米苗情長勢情況,進行合理蹲苗。
(七)整地質量較差,根系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土壤有機質含量較少,犁底層較淺、玉米根系入土淺、支援根平展暴露在外、氣生根不發達等等,一旦澆水後遇風、或風雨交加,就可能會出現根倒伏。
(八)品種選擇不好,杭倒伏能力差
目前市場上玉米品種多、亂、雜,魚目混珠,不少農戶不辨真偽,盲目選用,特別是在一些經常遭受風災地塊種植了一些抗倒能力差的品種,為玉米後期倒伏埋潛在的危險。
玉米倒伏後的管理措施
(一)大喇叭口期以前倒伏
由於玉米植株自身具有恢復直立的能力,大喇叭口期以前發生倒伏的玉米植株,可以恢復直立,不影響玉米生育後期的正常授粉,因此不需要人工扶起。
(二)玉米抽雄授粉前後的倒伏
玉米抽雄授粉前後植株已經很高大,如果發生倒伏,植株間相互疊壓,很難恢復直立,既直接影響正常授粉,還影響到光合作用的進行。這一時期發生倒伏的玉米田,要根據玉米植株倒伏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一是發生根倒的地塊,在倒伏後要儘早、儘快進行人工扶起玉米植株,扶起時要早、慢、輕,並且要進行培土,固牢玉米根系;二是發生莖折的地塊,要將倒折值株割除用作青飼料。
(三)注意病蟲害發生
由於植株重疊,田間溼度增大,有利於穗腐病的發生。要根據天氣情況和病害發生蔓延狀況,在果穗可以在採收後,儘快採收和脫皮晾曬,避免加重穗腐病及蟲、鼠害,造成更大的損失。
防止玉米倒伏的主要措施
(一)品種選擇
選用莖粗、矮稈、抗倒、豐產性好的優良品種是防止玉米倒伏的主要措施之一,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植株高度適中、莖稈粗壯、根系發達、耐水肥能力強、穗位較低、抗倒伏能力強的玉米品種。
(二)合理施肥
為保證玉米的健康地生長髮育,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化肥施用時,要做到N、P、K三要素配合使用。鉀肥能增加玉米莖稈的強度。在氮肥施用量大和缺鉀的地區,要增施鉀肥,並且要做到氮、磷、鉀配合施用。鉀肥施用宜早不宜遲,通常在播種時作種肥施用。施用量可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品種對鉀肥的需求等情況來確定,一般每畝(667平方米)可施用氯化鉀8一10kg。
(三)適當蹲苗
蹲苗有控上促下、前控後促、控稈促穗的作用,但應根據苗情、墒情、地力等條件靈活掌握,原則上是“蹲黑不蹲黃、蹲肥不蹲瘦、蹲溼不蹲幹”。蹲苗終期一般以拔節期為界。
(四)適期追肥
玉米追肥大多以追施氮肥為主,玉米生育期間追施氮肥可以促進玉米植株或果穗的發育,促進產量的提高。但是追施氮肥時間不當,極容易發生倒伏。因此生產上玉米追施氮肥時間不提倡過早,尤其是拔節期不要追施氮肥,在施用底肥或種肥的前提下,追施氮肥的時間可以延遲到大喇叭口期。這樣既能有效地促進果穗的發育,同時也能降低倒伏發生的機率。
(五)中耕培土
玉米適時中耕培土既可促進氣生根生長、提高根系活力,又可方便排水和灌溉、減輕草害。但乾旱或無灌溉條件時不宜培土。
(六)適時化控
在玉米8~12片葉時噴施控旺藥,可有效控制基部節間長度,不僅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還可使植株矮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種植密度,產量增產15%以上。但在應用化控技術時,一定要根據藥劑說明書來嚴格掌握藥劑用量和施用時間,否則也會造成減產。
(七)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
追肥不宜過多過早,更不能在苗期一次性施入,一般應分2次,第一次在玉米5~6葉期,第二次在8~9葉期進行。在苗期應注意蹲苗,對於旺長的地塊採取中耕斷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促進地下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莖葉的旺長,有效防止倒伏。遇到陰雨天要及時做好排水防澇,同時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尤其是玉米螟的危害。
-
4 # 衝哥勁弟
1、倒伏型別
根據玉米的倒伏情況可分為根倒伏、莖倒伏和莖倒折三種類型。
跟倒伏:表現為種植的莖葉沒有發生變化,不彎不折,只是玉米的根系在土壤中的位置發生改變,都發生在生長拔節抽穗期。
莖倒伏:變現為根系無明顯變化,還在土壤中固定位置,但植株的莖杆發生彎曲現象,一般發生在種植密度高或者玉米莖杆韌性較強的品種上。
莖倒折:莖倒折則是莖倒伏的升級版,根系無明顯變化,但莖杆從某一節間直接折倒,這種情況影響最大,嚴重時顆粒無收。
2、倒伏原因
玉米倒伏的原因可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品種,有些品種植株生長高度高,但是莖杆細弱,根系不發達,導致結實後,莖杆承受不住結實的重量而倒伏;二是人為,人為原因的有很多,比如種植密度大,植株間通透性差,導致生長不良造成大面積倒伏,還有就是施肥不當造成的倒伏;三是天氣,所謂天災人禍,在暴雨和大風季節(颱風),磅礴大雨和強勁的風力直接將其壓倒或吹倒。
3、預防措施
三種造成倒伏的原因中,除了天氣不能掌控外,另外兩種皆能提高人為預防,選種時選擇植株生長強健,抽穗較矮,莖杆較粗的品種。種植時要合理掌握密度,不宜過密,根據不同的品種,一般每畝保持在3500-4500株之間。在7-11月及時化控,噴施葉面肥,加強植株生長,合理施肥,在抽穗期時可隔行去雄,待授粉後將雄穗全部去除,防倒伏的效果較好。
4、解決方法
在玉米抽穗期前發生倒伏情況,不可動,不可伏,在倒伏几天后會自然折起,靠近地面的莖節會自然的紮根,後期不會發生二次倒伏,相反增加了根量,不會到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如果將其扶起,可能會發生二次倒伏現象,而且還不會紮根,影響產量。在抽穗後倒伏,不能剪葉,不能去頭,只能將其扶起,再對其進行扎把,扎把的顆數不宜過多,一般3-4棵即可,扎把要紮緊,不能鬆動,最好時當天倒,當天扎,超過三天不宜進行扶起,否則對根系會造成傷害。
-
5 # 長白山上的小輝
玉米在種植時倒伏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在抽穗結實之間倒伏可能會造成絕收情況,而後結實後倒伏也會產量和質量有所影響,造成減產和品質較差的情況。
一、倒伏型別
根據玉米的倒伏情況可分為根倒伏、莖倒伏和莖倒折三種類型。
跟倒伏:表現為種植的莖葉沒有發生變化,不彎不折,只是玉米的根系在土壤中的位置發生改變,都發生在生長拔節抽穗期。
莖倒伏:變現為根系無明顯變化,還在土壤中固定位置,但植株的莖杆發生彎曲現象,一般發生在種植密度高或者玉米莖杆韌性較強的品種上。
莖倒折:莖倒折則是莖倒伏的升級版,根系無明顯變化,但莖杆從某一節間直接折倒,這種情況影響最大,嚴重時顆粒無收。
二、倒伏原因
1.管理不科學 :在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長時間裡,若管理上存在薄弱環節,或技術措施不配套,都會使玉米生長失調。旱情嚴重,肥水跟不上,玉米根系少而入土淺,遇風就倒;另一種情形是預留行的行向與風向相對,加之密度大且管理不善,因而易使玉米倒伏。
2.種植密度不合理 :具體表現在預留行的不合規格與播種行的不合理上。因預留行的標準不夠,播種行也受到限制。再加之株距的縮小,形成窄行間葉子密集,不能正常吸收光能;地下根更為密集,水肥不能得到合理調劑,因而不能形成正常強壯的根系和種苗,形成徒長苗,必然造成玉米倒伏。
3.肥料不充足:肥料上存在的問題,一是缺乏磷鉀肥,二是缺乏有機肥,三是肥料不足。由於有機肥的不足和磷鉀肥的缺乏,加之追肥不及時、不合理,因而形成土壤板結,根系發育不良,同時也就帶來了地上部分的生長緩慢及其病殘現象,因而抗倒能力下降。
4.施肥方法不當:目前大多是在玉米預留行中間開溝施肥,肥料過於集中,大部分的主根不能接觸到肥料。這樣,就不利於根系的形成以及對營養的充分吸收,使地上莖、葉、花、果得不到生長所需的充足營養,造成營養失調,生長機能衰敗,倒伏就在所難免。總而言之,玉米發生倒伏現象,除了上述原因外,由於遇上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發生的機率也較大。
三、如何預防玉米倒伏
1.選用抗倒品種:一個玉米品種是否容易發生倒伏,主要與該品種的植株特性有關。一般來講,植株較高、穗位(著生果穗的節位距地面的高度)較高、莖稈纖細、根系發育不良的品種發生倒伏的機率比較大。植株較高,特別是穗位較高的品種重心不穩,莖稈纖細的品種容易發生莖折,根系發育不良的品種則容易發生根倒。品種的抗倒能力只是相對而言,沒有哪一個品種能夠絕對抗倒。
2.適期播種:倒伏還與植株的生長髮育特性有關。一般在抽雄前後,株高已經定型或接近定型,而且莖稈還相對柔弱,遇到大風多雨天氣極容易發生倒伏。春玉米在適宜播種期間內可調整播期,使植株容易發生倒伏的敏感時期儘量避開當地的大風多雨季節。對於夏玉米而言,播種晚的玉米在高溫、多雨條件下很容易躥稈,植株較高且莖稈纖細,很容易發生倒伏,因此夏玉米在收穫小麥以後應儘量早播。
3.適當加大行距:玉米有寬行、窄行、寬窄行等多種種植樣式,各種不同的種植樣式都可實現高產。但從健康栽培角度來講,在高密度條件下適當加大行距可增強田間的通風透光能力,有利於促進基部莖節的發育,同時也會減輕田間玉米植株對風的阻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倒伏的風險。玉米的行距可控制在70釐米左右,一般不要小於60釐米。
4.增施鉀肥:鉀肥具有提高莖稈強度的作用。在目前生產上大量施用氮肥的情況下,提倡增施鉀肥、氮鉀配合施用,對於防止玉米株倒伏具有重要意義。鉀肥宜早施,在播種時作種肥或在出苗後作苗肥施用。施用量可根據土壤肥力等狀況來確定,一般每畝可施用硫酸鉀或氯化鉀10~20公斤。
5.苗期蹲苗:對於密度較大、具有旺長趨勢的地塊,可在苗期進行蹲苗。蹲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基部莖節的旺長、促進根系發育,從而減輕倒伏發生的機率。蹲苗應在苗期進行,但要在拔節開始時結束。蹲苗的措施主要有適度乾旱、中耕斷根、增施氮肥等。就目前河北省玉米生產情況來看,蹲苗主要適用於春玉米,夏玉米由於出苗後就進入高溫多雨季節,基本上沒有蹲苗的機會。
6.適期追氮:玉米生育期間追施氮肥可以促進植株或果穗的發育,有利於提高籽粒產量。但追施氮肥時間不當則容易引起倒伏。拔節期玉米基部莖節開始快速伸長,此時如果再追施大量氮肥,則會加速基部莖節的伸長,使倒伏的風險加大。所以生產上一般不提倡在拔節期追施氮肥,在施用種肥或苗肥的前提下,氮肥可延遲到大喇叭口期再追施。這樣既可促進果穗的發育,同時也會減輕倒伏的發生。
7.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進地上基部莖節氣生根的發育,增強植株抗根倒的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可在拔節至封壟之前進行,中耕深度一般5~8釐米、淨培土高度一般8~10釐米。
8.化控:具有抑制生長作用的一些化學調控劑可以用來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防止玉米的倒伏,如目前生產當中常用的金得樂、玉黃金、噸田寶等。化控技術屬於一種“被動”措施,化控藥劑的使用時期、濃度及噴施方式等一定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進行,否則很容易出現藥害。
特別注意:在玉米抽穗期前發生倒伏情況,不可動,不可伏,在倒伏几天后會自然折起,靠近地面的莖節會自然的紮根,後期不會發生二次倒伏,相反增加了根量,不會到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如果將其扶起,可能會發生二次倒伏現象,而且還不會紮根,影響產量。在抽穗後倒伏,不能剪葉,不能去頭,只能將其扶起,再對其進行扎把,扎把的顆數不宜過多,一般3-4棵即可,扎把要紮緊,不能鬆動,最好時當天倒,當天扎,超過三天不宜進行扶起,否則對根系會造成傷害。
-
6 # 瓶子話鄉村
玉米是四大糧食作物之一,口感糯甜,在日常生活中頗受人們的喜愛。
玉米倒伏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玉米本身的原因。玉米倒伏的自然原因有:遭受風雪的打擊,玉米倒伏的自然原因有:1.玉米主莖過於細小 2.不合理的施肥 3.種植密度過大 4.病蟲害影響
對於玉米倒伏的原因瞭解之後,需要針對性的做出相應措施,也就是預防玉米倒伏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1.建立抗風大棚 2.在種植中進行合理施肥 3.降低種植密度 4.防治病蟲害 5.更換玉米品種
如何防止玉米倒伏1.建立抗風大棚,在寒冷的冬季,風力是一年中最大的,此時的雨雪也大,對於玉米的生長是嚴峻的考驗。此時就需建立抗風大棚抵禦大風雪,防止玉米倒伏。具體的做法是,在種植地進行扣棚,先扣中間位置再扣四周位置。最後用石頭把各個角壓牢。
2.在種植中進行合理施肥,在玉米的生長期不可過量施用氮肥,過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玉米瘋長,植株過高,莖杆會隨之變細,玉米穗變重,重心變低,變細的莖杆抗倒伏性差。所以此時需合理施肥,少施用氮肥,可採用農家肥和氮肥相互結合施用的方式進行,也可農家肥和微量元素複合肥一起施用。以降低玉米的生長態勢,降低玉米植株重心。
3.降低種植密度,玉米種植密度過大,容易造成玉米植株之間相互爭奪養分,對於長勢差的植株容易形成莖杆過小,玉米容易倒伏。所以此時需降低種植密度,減少植株間養分爭奪。
4.防治病蟲害,玉米在種植過程中會遭遇病蟲害,病蟲害會影響玉米長勢,玉米長勢差,容易倒伏。主要原因是長勢差,抗性隨之變差。對於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可採用藥物和人工進行種植。
5.更換玉米品種,對於抗性差,抗倒伏性差的玉米品種,在來年種植時需進行及時更換品種,從而選擇優良,高產的品種進行種植。
-
7 # 旅遊達人老嶽
玉米倒伏原因:
1、玉米拔節後遇到大雨,伴隨刮5級以上大風玉米易發生大面積倒伏。
2、植株過高易發生倒伏。
3、種植密度過大。株距在6-8寸,易倒伏,株距在8.5寸以上,抗倒伏能力增強。
玉米出現倒伏有三種情況:1、玉米品種特性,一般株高30—40釐米之前生長正常,而後發生倒伏,表現出匍匐生長的習性。
2、拔節後倒伏,但自身有恢復能力。
3、抽穗時倒伏,植株常相互擠壓,很難自然恢復直立狀態。
玉米倒伏除遺傳因素外,還與降雨量、地質、密度過大或施用氮肥過多,遇暴風雨等外力作用,都有可能造成玉米倒伏。
以上了解了玉米倒伏的原因,那麼玉米倒伏防治措施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首先,要選用抗倒伏的玉米品種。
二、把好密度關。
三、定苗時稀植大穗品種如安玉12、魯單981,每畝留苗2800~3000株;高密品種浚單20、鄭單958、洛玉4號、駐玉309等每畝留苗4000—4500株。中密度品種濟單8號,每畝留苗3500株。
適時化控在玉米7—11片可見葉時,進行化控。化控的藥品品牌很多,按照要求化控。如用“玉米抗倒抗逆增產劑—抗伏靈”化控。畝用30毫升(一代),兌水15—20公斤葉面一次噴施。若7月份陰雨寡照苗期又沒有進行化控,可在一塊地有1—3株玉米雄穗露尖時化控。化控用玉米健壯素,每畝20—30毫升(一支)兌水15—20公斤均勻葉面噴施。
隔行去雄在玉米抽雄期隔行去雄,散粉後雄穗全部去完,也有一定防倒效果。
-
8 # 百里雲彩
1、引起玉米倒伏的普遍原因
(1)拔節期水肥過猛。如拔節期水肥過足,出現生長偏旺,植株節間細長,機械組織不發達易引起莖倒伏。
(2)根系不發達。磷肥不足根系原生長不良或播種前整地質量差根系入土淺氣生根不發達等,且澆水後遇風或風雨交加便會出現根倒。
(3)抽雄前生長過旺。抽雄前若玉米生長過旺,莖稈組織嫩弱,遇風即出現折斷現象。
(4)密度過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產= ,株行距過小或間苗不充分,引起株間擁擠,節間細長組織疏鬆,導致莖倒或莖折斷。
(5)病蟲危害。拔節期間或抽雄前病蟲危害莖稈也易引起倒伏。
(6)自然災害。暴雨、冰雹、瞬間大風、颱風、長時間澇漬造成玉米倒伏並給玉米生長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
(7)立地條件。沖積河灘地土壤偏沙,玉米根系抓地不牢固,或者在山地風口,-且遇風就會發生根倒。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
種植密度過大會造成田間鬱蔽,植株之間的相互遮陽會使莖稈徒長.纖細,極易發生倒伏。因此,生產 中-定要按照不同品種的生物學特性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在一般生產 條件下,儘量不要超過品種推薦種植密度的上限。
2、合理施肥
要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施用缺鉀地區要特別注意增施鉀肥,以增強莖稈強度提高莖稈抗倒伏能力。另外,儘可能避免在拔節期- -次性追施氮肥,應將氮肥分成苗肥(或種肥)和穗肥2次追施。
3、中耕培土
在多風地區,於拔節期至大喇叭口期可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以促進次生根發育,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4、選擇抗倒伏的品種
品種的選擇也是非常的重要,只有好的品種才能增加產量。
-
9 # 鄉村南人
玉米倒伏的原因自然災害、種植密度、種植高度這三種原因之外,還有一種原因非常容易引起倒伏,玉米種植的土壤過於暄軟。
自然災害玉米從播種到收穫都是處在多雨夏季,農民對下雨到不怕,就怕雨後颳大風。特別是誰家的玉米地趕上‘’風頭‘’(風中心)的位置,什麼高抗倒伏的品種都是空談。如果倒伏發生在玉米生長的前期,倒伏後的玉米自己還能重新挺立起來。倒伏的時間越靠後,玉米減產的越厲害,甚至絕產。
自然災害造成玉米的倒伏,現在人還沒有足夠能力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
種植密度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種植株距行距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在實際生產中,肥沃高效田種植密度儘量不要超出玉米種子說明上的最高株數。比如,有的品種包裝袋上建議種植密度3500——4200。我們播種時,每畝實際株數最好不要超過4200株。不要想著自己的土地肥沃,加大種植密度提高產量。種植過密,容易導致秸稈不夠粗壯,抗倒伏能力下降。
當然啦,一畝地要求種植多少株玉米,我們總不能一顆顆去數吧。這時,我們可以請教有種植經驗的老農,農機播種操作手。他們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能會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
植株高度我們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注意玉米秸稈的高度。相對而言,植株低的抗倒伏效能會勝過植株高的玉米品種。所以在播種玉米時,不但選擇那些抗病能力強、產量高的品種同時,也要參考一下玉米種植的高度。
土壤過於暄軟夏玉米播種我們都是小麥收穫後直接條播,很少有人去翻耕地後播種。那如果把翻耕后土壤暄軟,玉米苗紮根更容易,還可以殺死部分雜草,理論上是可以增產的。
抱著實驗的態度我把一塊分為兩短,其中一段翻耕整平後播種同一個品種玉米。種植密度、施肥管理都一樣。確實小苗期長勢良好,明顯的比不翻耕的玉米苗旺盛。但到了一米左右高的時候,一場中雨過後,只不過颳了點小風,翻耕過土地的玉米苗基本上都倒伏了。和幾個共同老農分析原因:就是翻耕的土壤比較暄軟,玉米苗的根系沒有抓伏力。
-
10 # 醉美雪巖
玉米倒伏是特別糟心好的事情,一般是成片發生,特別是玉米接穗以後,倒伏會造成玉米黴變、腐爛,不僅大大降低畝產量,而且玉米品質也會變差。
1、天氣原因拔節期陰雨天過多,Sunny照射不足:玉米拔節期一般都在7月左右,此時溫度較高,特別適合玉米植株生長,如果此時陰雨天比較多,植株就會出現旺長,節間比較細長,容易引起倒伏。灌漿期暴風驟雨突然來襲:在恩施地區最常見的就是暴風驟雨,在我們當地有:“七月下雨隔田坎”的說法,暴風雨說來就來,此時最容易引起大面積倒伏。2、品種問題植株過高:常說:“樹大招風”,玉米品種沒選對,植株過於高大,同樣容易招風雨摧殘,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倒伏現象。穗位過高:這就是常說的“頭重腳輕,底盤不穩”,穗位太高就容易形成這種局面,不要說狂風暴雨了,土壤溼度大點都會出現倒伏現象。稈細稈弱:這種情況不僅容易出現倒伏,更容易出現折伏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弱不禁風。根系不旺:品質問題最嚴重的還是要說根系生長問題了,根系生長不旺,或者側生根特別少,就非常容易出現倒伏。3、種植不合理密度過大:在爺爺他們哪個年代特別常見,認為種的太稀,土地資源比較浪費,產量也少,殊不知一味地追求密度,植株養分供應不足,玉米生長就會出現植株莖杆較細,進而易出現倒伏現象。施肥不合理:氮肥使用過多,造成玉米前期生長過旺盛;另外磷肥追施不足,根系生長不良,還有缺硼等都會引起玉米植株倒伏現象。不管何種原因引起玉米倒伏,我們都要及時的給予處理,以儘可能的減少倒伏帶來的損失,一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玉米孕穗期以前倒伏:最好不要去理會,一般在倒伏3天左右靠近地面的莖節會再次紮根,上部會自然折起。不會出現二次倒伏,對產量影響很小。如果我們及時扶起,對根系肯定會造成傷根害,而根系不會再次生長,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容易引起二次倒伏。
2、玉米抽穗後倒伏:由於穗部比較重,自然折起的可能性非常小,此時只能採取扎把和培土措施,避免剪葉,避免摘頭。
扎把要避免一次扎太多,正常3棵~4棵一起最為合適,一次扎太多影響通透性。而且後期暴風雨易折斷。扎把要讓果穗扎到繩以上,這樣有利於果穗通風透光性,能夠將產量損失降到最低。扎把易緊不易松,如果松動,在後期風雨來臨之際,容易引起二次倒伏。扎把最好在48小時以內完成,如果超過3天,容易引起二次傷根,會加重減產。與其後期補救,最好還是從選種就層層把好關,儘可能的減少玉米生長過程中出現倒伏現象,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選好品種每個品種特點不一樣,像我們老家雨水比較多,選擇品種時應選擇植株相對矮化、根系發達的品種。
2、優育壯苗培育優質強壯的幼苗能夠促使植株健康生長,莖節強度更高,抗倒伏能力自然就會增強。
3、合理密植要根據品種特點合理密植,大穗品種每畝留苗2800~3000株左右;高密品種每畝留苗4000~4500株左右;中密度品種每畝留苗3500株左右。
4、適時化控化控一般在玉米7~11片葉時進行,促進抗倒伏能力,一般採用抗伏靈,能使玉米更好的抗逆生長。
5、適時培土在玉米拔節期結合追肥要適當培土,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從而提高抗倒伏能力。
-
11 # 石統軍
第一是品種的原因,有的 品種不扛倒伏,選品種很是重中之重。第二才是管理問題,種植密度過大,使得玉米杆又高又細,也容易倒伏。第三是天氣原因,雨水過大,土地都泡透了,又來大風,要是這種情況,人無能為力。前兩種好辦。1,選好品種,選抗倒伏品種,2,小苗打一遍矮壯素。3,苗期深趟一次,來多往玉米根培點土就解決了,這是我的真實經驗,不是紙上談兵,很管用的。
-
12 # 寧寧說的話
玉米發生倒伏,無非三種原因,分別為品種不行、大風洪澇天氣與災害、管理不善發生倒伏。那麼咱們在這篇問答裡面主要說的是玉米品種和管理方面對於防止玉米發生倒伏來做起,這是一個重點。
那麼玉米的倒伏還分為三種倒伏情況,有直接連根拔起倒伏的,有直接從根部和莖部連線處倒伏的,還有最後就是直接從玉米莖部中間部位發生倒伏的。
1、那麼連根拔起倒伏和莖部中間倒伏的一定是由於風力和洪澇災害所導致的,這樣的情況在預防上面說實話是不好做到。那麼在第二種根莖連線處倒伏的就是由於品種和管理不善所導致的了。
2、在預防上首先是選擇好適合當地環境的玉米品種和種植的密度,這是一個大前提,在種植的時候我建議最好是採用鋪設地膜的方式來進行,這樣根部扎的深一些,畢竟地膜下面的土壤鬆軟,溼度和溫度都是很好的。
3、合理的使用基肥和追肥,在這裡還有一個專用名詞,那就是“化控”,意思就是要讓玉米強壯起來,以免發生倒伏,那麼“化控”就是玉米的增長藥劑了,不過在我老家裡面在一般規模種植情況下是沒有人去專門用的。
4、很好的除草和防治病蟲害,尤其是病蟲害的防治是避免玉米發生倒伏最有效的措施,這點很重要,劃線記起來。
5、注意在玉米剛發生倒伏的情況下,尤其是由於洪澇大風天氣外力原因發生倒伏的,千萬不要馬上去進行給扶起來,一般情況下這樣在我們老家都是不會去專門扶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怕傷根,以免影響玉米的產量。
6、在由於管理不善的情況下玉米發生倒伏,一定要找出來具體的原因,然後再進行相應的措施,這點是很重要的。
總結以上就是玉米發生倒伏的3個主要原因和相對應的3種倒伏形式,所以在預防上,我建議最基礎的就是買好抗倒伏性強的玉米種子,接下來在種植上鋪設好地膜,保持土壤的肥力,讓玉米更好的紮根下去,最後就是日常的管理到位了。
回覆列表
玉米倒伏原因:
1、玉米拔節後遇到大雨,伴隨刮5級以上大風玉米易發生大面積倒伏。
2、植株過高易發生倒伏。
3、種植密度過大:株距在6-8寸,易倒伏,株距在8.5寸以上,抗倒伏能力增強。
玉米出現倒伏有三種情況:
1、玉米品種特性,一般株高30—40釐米之前生長正常,而後發生倒伏,表現出匍匐生長的習性;
2、拔節後倒伏,但自身有恢復能力;
3、抽穗時倒伏,植株常相互擠壓,很難自然恢復直立狀態。
玉米倒伏除遺傳因素外,還與降雨量、地質、密度過大或施用氮肥過多,遇暴風雨等外力作用,都有可能造成玉米倒伏。
現在,大家都明白玉米倒伏的原因了,那玉米倒伏防治技術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要選用抗倒伏的玉米品種。
把好密度關:
定苗時稀植大穗品種如安玉12、魯單981,每畝留苗2800 ̄3000株;高密品種浚單20、鄭單958、洛玉4號、駐玉309等每畝留苗4000—4500株。中密度品種濟單8號,每畝留苗3500株。
適時化控:
在玉米7—11片可見葉時,進行化控。化控的藥品品牌很多,按照要求化控。如用“玉米抗倒抗逆增產劑—抗伏靈”化控。畝用30毫升(一代),兌水15—20公斤葉面一次噴施。若7月份陰雨寡照苗期又沒有進行化控,可在一塊地有1—3株玉米雄穗露尖時化控。化控用玉米健壯素,每畝20—30毫升(一支)兌水15—20公斤均勻葉面噴施。
隔行去雄:
在玉米抽雄期隔行去雄,散粉後雄穗全部去完,也有一定防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