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健4396

    滿清名將僧格林沁,帶領蒙古騎兵,鎮壓捻軍,被賴文光引入伏擊圈,全殲蒙古騎兵。十六歲的捻軍戰士,張皮綆,在麥田裡發現了僧格林沁,就殺掉了他。

    同治四年(1856年),四月,僧格林沁率萬餘清兵追擊捻軍賴文光、張崇禹部。

    僧格林沁的騎兵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很強,遵王賴文光為了殲滅僧格林沁,先採取了疲敵的戰術,於是在北方廣闊的土地上,拖著僧格林沁到處跑,從河南拖到湖北,又跑回北方,就這樣來來回回的兜圈子,最後來到山東境內。

    僧格林沁的部隊狂追不捨,極度疲憊,戰鬥力大大降低,捻軍在曹州荷澤縣高樓寨設下埋伏,經過一日一夜的激戰,包圍全殲了僧格林沁部隊,

    但是打掃戰場,沒有找到僧格林沁的屍首,賴文光下令務必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於是捻軍全軍仔細搜尋戰場。

    小戰士張皮綆想到麥田裡可以藏人,於是就進入麥田搜尋,終於看到了僧格林沁,手起刀落,殺掉了這個劊子手。

    可笑僧格林沁一代名將,死於小兵之手。

  • 2 # 劇透歷史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僧格林沁在戰場上死於16歲小兵很正常,騎不騎騾子倒沒什麼影響。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爾沁旗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道光五年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能征善戰,被晚清政府視為“國之柱石”。

    他最為拿得出手的戰績,是咸豐九年發生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這一仗,僧格林沁利用大沽口的地形和英法聯軍的驕傲情緒,出其不意地擊沉敵艦4艘、重創敵艦6艘,擊斃、擊傷英法聯軍484人,重傷英軍海軍司令賀布。

    雖然484這個數字也不算很高,卻是鴉片戰爭以來清軍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著實讓清政府揚眉吐氣了一回,咸豐由此對僧格林沁大加封賞。

    但是,在大環境之下,這種勝利並沒起太大的作用。轉眼間英法聯軍捲土重來,打下大沽口攻入天津進逼北京。

    僧格林沁奉命在張家灣、八里橋一帶設防,卻落得個大敗而歸的結果。咸豐不得不帶著整個朝廷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英法聯軍衝入北京燒殺搶掠,“萬園之園”圓明園遭遇浩劫。

    主和派大臣責怪僧格林沁,認為是他一再主戰才惹怒了洋人,紛紛彈劾他,因而咸豐帝革去僧格林沁郡王爵,但仍留欽差大臣之職。

    僧格林沁外戰外行,內戰起初還有些內行,曾在天津一帶阻擊太平天國的北伐軍,俘虜太平軍的先鋒大將林鳳祥、李開芳,解除了他們對清廷心臟北京城的威脅。

    但僧格林沁的好運氣也就此到頭了,後來他與太平軍、捻軍的作戰,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交代在了戰場上!

    殺了僧格林沁的小兵名叫張皮綆,全家都是捻軍。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是長江以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基本和太平天國活躍於同一時期。

    雖然兩個組織互有聯絡,但卻沒有真正聯合起來,否則清廷吃不了兜子走。

    咸豐十年九月,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清廷往下一看,能打仗的似乎只有僧格林沁,便復他王爵,命他率一萬餘清軍奔赴山東與捻軍作戰。

    打了兩年多,在蒙古騎兵及各省兵力的支援下,僧格林沁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多次打敗捻軍,收降捻軍十幾萬人,並打散十幾萬人。

    然而,此時的捻軍,就如同明朝末期的起義軍,這裡按下去,那裡又起來了,百姓們“居者為民,出者為捻”,殺之不絕。

    同治四年五月,在捻軍首領張宗禹的計謀佈置下,僧格林沁被誘至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市)高樓寨,陷入了重重包圍。經過殊死拼殺,僧格林沁帶著少數親信殺出重圍,捻軍窮追不捨。

    終於在逃到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僧格林沁重傷落馬,藏於麥田。16歲的捻軍小兵張皮綆奉命搜查那一帶,發現僧格林沁,當下就一刀結果了這位清軍統帥的性命。

    當時,張皮綆並不知道自己殺的是赫赫有名的僧格林沁,只是看到他穿著黃馬褂,料到必然是個大官,殺了後脫其官帽、朝珠、紅頂和花翎穿戴到自己身上。

    回到軍中,有人看出這些東西不是普通軍官能有的,就去檢視屍首,發現竟然是僧格林沁!

    按理來說,殺了清軍統帥的張皮綆應該記一大功,得到重用。但並沒有相關的記錄,似乎捻軍並不重視此事。

    沒過多久,張皮綆得知母親病故,再加父親和兄長已經戰死,就悄悄離軍跑回老家,改名換姓,娶妻生子。

    然而,清廷從沒放棄追查殺死僧格林沁的人。

    同治十二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3名暗探化裝成商販,在渦陽新興集找到了張皮綆,從他家中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奉旨押解至山東濟南,凌遲處死,算是給了戰死的僧格林沁 一個交代。

  • 3 # 大寶劍三次郎

    捻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伏擊僧格林沁騎兵,使用了正確的戰術,和適當的武器,誘敵深入,然後使用2萬多支六七米長的竹竿,前段綁上刀尖,蒙古騎兵根本無用武之地,就被挑落下馬,一戰就乾死了蒙古騎兵7000多人。

  • 4 # 祖佬爺

    僧王大敗,躲進玉米地,一天國童兵起夜,尿到僧王頭上,發現響聲不對。。。。僧王拿錢想收買,但童兵。。。這個叫張嘎?

  • 5 # 大漢長平侯麾下死士

    挽救晚清方法2:抓軍權 宗室中還有可用軍事人材 只是不能選賢任能 找到人材 就是讓軍隊知道吃誰的飯時候

  • 6 # 楊過的大仙

    最早知道僧格林沁還得感謝周星馳老師(星爺真是歷史科普小能手呀),還記得武狀元蘇乞兒裡這個人嗎?

    留小鬍子的這位就是僧格林沁,趕上了照相時代的他,其實是長這個樣子的。

    看著這張照片,為啥我覺得僧格林沁特別像一個人呢?

    別看僧格林沁長得像劉能,可一個僧王打十個劉能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不客氣的說,僧格林沁應該是晚清冷兵器時代的第一猛將。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鬥裡,僧格林沁就跟開了掛般,接連生擒了林鳳祥和李開芳,打得太平軍聞風喪膽。

    僧王最擅長的就是率領騎兵突擊,這招用來打裝備差的太平軍特別好使,碰上長槍短跑的英法聯軍那可就沒戲了。1860年,僧王甩幾千鐵騎和英法聯軍大戰於八裡橋,僧王率隊衝鋒,英法聯軍一輪炮火齊射,就把僧王的騎兵打得潰不成軍,僧王只能單騎逃跑。英法聯軍趁機追殺,順勢佔領了北京城,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僧王也因此被革職。

    英法聯軍走了之後,捻軍又開始起義,朝廷一看,這爛攤子還得靠僧格林沁去收拾呀,結果僧格林沁不僅官復原職,而且還被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詔世襲罔替。之後在僧王的帶領下,捻軍很快被打得找不著北,僧王自己呢,也是日益驕橫。

    同治四年,僧王孤軍深入,中了埋伏,陷入重圍。僧王單騎突圍,跑到一個叫吳家店的地方時,受傷落馬,被一個叫張皮綆的十六歲小兵給斬殺在了麥田裡,時年五十五歲,僧王一死,舉朝震驚,從此大清再無悍將。

    再來說殺死僧格林沁的十六歲小兵張皮綆,雖說是殺了僧王立了大功,張皮綆在捻軍裡卻沒有升官發財,還是當他苦哈哈的大頭兵。過了沒多久,張皮綆家裡出事了,他媽死了,因為爸爸和哥哥早就戰死了,所以家裡就剩下了一個寡嫂。於是,張皮綆帶著銀子開小差回了老家,給自己改了個名叫張凌雲,又用錢做了點小買賣,開了個酒店,過了六七年滋潤的好日子。

    開了酒店,張皮綆沒事兒自然就得喝兩口,喝完了酒,結果有一次張皮綆酒喝多,就犯了油膩中年人的老毛病,開始吹牛,說自己當年多麼英勇,整死了僧格林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很快就傳到了山東巡撫丁寶楨的耳朵裡。丁寶楨就派人緝拿了張皮綆,在張家搜出了僧格林沁的朝珠。

    後來張皮綆被押到了濟南,被凌遲處死。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喝完酒可千萬別吹牛bi~

  • 7 # 觀汗青

    僧格林心可以是說是清朝騎兵最後一抹夕陽。但是清朝騎兵質量已經急劇下降,而西方近代的槍騎兵才是當時騎兵改革的方向。當然,僧格林沁能成為名將,不僅僅是運氣好。他先後在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反擊英法聯軍入侵、鎮壓捻軍起義中,戰功無數。不但爵位從郡王升為親王,還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僧格林沁後面失民心,將領也不擁戴,再加上派系鬥爭失敗是必然的。後期蒙古和滿清騎兵戰鬥力下降的嚴重,挽弓多少石就可以看出。總之清朝軍事改革已落後於時代

  • 8 # 歷史兵說

    是人就會犯錯誤!尤其是被功勞簿把性格壓得變了形的人!僧格林沁就是這樣的人!

    一貫膽兒大的僧格林沁,已經經歷過了無數戰場的廝殺,他那把捻軍放在眼裡;更何況,這個時候,僧格林沁的個人性格已經變得狂妄自大和不顧一切了!

    於是,1865年5月18日當夜,僧格林沁被軍改以後的捻軍,誘騙至現在的山東荷澤地區高樓寨吳家店鎮,結果大敗!僧格林沁在突圍的過程中,被一捻軍士兵誅殺在麥田,死時,終年55歲。

    有的野史說,僧格林沁的腦袋被砍掉了,後來下葬的時候安了個黃金的腦袋。據史料,這也是無中生有的事。《清史稿》記載:“夜半突圍亂戰,昏黑不辨行,至吳家店,從騎半沒。僧格林沁抽佩刀當賊,馬蹶遇害”。

    圖解:僧格林沁被毀的墓地。可以說:死前榮耀無限,死後卻片骨無存!

    歷史最後和僧格林沁開了一個玩笑!他死前榮耀無限,死後卻片骨無存。後來,不僅僧格林沁的墓地被毀掉,就是與他同歸科爾沁故里的兒子和孫子的墓也同期被一起搗毀,只遺留下一塊聖旨碑,其它早就成了一片玉米地。

    圖解:如今,曾格林沁的墓地就只有這塊聖旨墓碑了,說起來,曾格林沁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 9 # 中孚鑑

    僧格林沁,是清朝晚期的著名將領,他出身於蒙古貴族,精通騎射,深受道光、咸豐、同治三帝的賞識。他在對太平天和外敵聯軍的戰爭中,都有很大的成就,同時他又愛護百姓和士兵,所以僧格林沁也是晚清時期一個深受愛戴的將軍。但是後來僧格林沁卻被年僅十六歲的張皮綆殺死於麥田。僧格林沁死後,諡號為忠。

    那晚期名將為什麼會死於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張皮綆之手呢?

    僧格林沁是蒙古人,做過御前行走、御前大臣、領侍衛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爵位為博多勒噶臺親王,這些可以說明僧格林沁當時的地位和對大清的功勞,而這些也說明他的實力。

    後來捻軍擾亂不斷,於是就讓當時的名將僧格林沁去平亂和捻軍作戰。

    僧格林沁在對捻軍作戰時,多次打敗捻軍,然而後來在公元1865年時,僧格林沁卻因為輕敵,而被捻軍包圍,之後僧格林沁在突圍時卻深受重傷。

    當時捻軍有一人名為張皮綆,生於公元1849年,僧格林沁受傷時因行走不便,所以就藏在麥田之中,這時捻軍張皮綆就手拿著刀進行搜尋,在搜尋時發現僧格林沁,當時張皮綆並不知道他就是僧格林沁,只認為他是清朝軍隊的軍官,於是張皮綆趁僧格林沁受傷時,殺了僧格林沁。後經過辨認後,才知道他殺的是僧格林沁。

    張皮綆在公元1849年出生,到1865年僧格林沁被殺時,張皮綆年僅十六歲。

    晚清名將僧格林沁因為陷入捻軍包圍,在突圍時深受重傷,所以會被十六歲的張皮綆所殺。

    因為僧格林沁對百姓和士兵平常都不錯,所以僧格林沁深受愛戴,僧格林沁死後,當時一片哀哭。清朝朝廷也給僧格林沁舉辦了以親王規格的隆重葬禮。

    僧格林沁雖然死於十六歲的張皮綆之手,但也並不說明他徒有虛名,畢竟他是戰死沙場,馬有失蹄、人有失足,在厲害的人也會有出錯的時候,同時將軍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死傷也是不能避免的,不能以一戰一地的失敗、被殺就否定他的軍事能力。

    亦有“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之說,所以僧格林沁並非徒有虛名。

  • 10 # 秉燭讀春秋

    回答這個問題大家腦補一下關羽走麥城,關羽是劉備手下五虎將之首,其戰績卓著,比如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生擒曹操手下的大將龐德和于禁,盛極之時威風八面不可一世,以至於曾一度逼的曹操遷都。

    就是這麼牛氣沖天的人,在失荊州敗走麥城狼狽之時,竟然被東吳將領朱然和潘璋生擒活捉,朱然和潘璋的功夫根本不及關羽的千分之一,在歷史上也默默無聞,然而關羽確實敗在二人手下,這樣的例子親們知道的肯定比我多,這又如何解釋呢?

    僧格林沁最後被捻軍一個16歲的小兵張皮梗殺死,其道理和關羽被朱然潘璋生擒活捉一樣的道理。那就是人在倒黴落魄的時候,是個叫花子都能欺負你,通俗的講就是“喝口涼水都塞牙縫”。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的將領,在八旗子弟不爭氣的時候,慈禧實指望他扭轉敗局。說實話,僧格林沁不死,估計還真沒以後曾國藩和李鴻章什麼事。僧格林沁之死才讓“豎子成名”。

    僧格林沁(1811~1865年),蒙古族人,是道光、咸豐兩朝的寵臣,慈禧在1861年發動的“辛酉政變”時,當時顧命八大臣和慈禧都想拉攏他,他審時度勢毅然幫助慈禧,他這個京城騎兵司令帶領軍隊一馬當先擒獲了顧命八大臣。這一年他50歲。

    僧格林沁還是一個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由於他看不慣英國代表巴夏禮的囂張,用摔跤的方式把巴夏禮整的服服帖帖。大長了華人志氣。

    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太平天國的分支捻軍在河北、山東爆發,咸豐下旨讓僧格林沁親率一萬餘清軍盡剿捻軍。

    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進一步重用提撥他為五省騎兵總司令,隨後帶領清軍多次打敗捻軍。尤其在鄂東霍山黑石渡收降捻軍十幾萬人,當然清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面對僧格林沁的重重打擊,捻軍首領張樂行緊急召開了戰前會議,大家集思廣益,終於想出了誘敵深入的計劃。

    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捻軍實施計劃,把僧格林沁及三萬騎兵誘到了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市)高樓寨,當他進入埋伏圈後,張樂行一聲令下,僧格林沁的清軍被包了餃子,三萬清軍死的死,逃的逃,一下子潰不成軍。面對敗局,僧格林沁無奈撥馬就跑,跑不多遠,跑到一片麥地後,由於在戰鬥中身負重傷,頭暈目眩,一下子從馬上摔了下來,戰馬落荒而逃。

    此時僧格林沁躺在麥地裡不敢動彈,他聽到附近有捻軍在清理戰場,此時捻軍16歲的小兵張皮梗眼尖,發現麥地裡有異常,他躡手躡腳靠近了目標,原來是個受傷的清軍將領,這時張皮梗不知道他是僧格林沁,只是看到僧格林沁身穿黃馬褂,覺得是個頭頭。

    僧格林沁掙扎著想跑,張皮梗很喜歡他的黃馬褂,上去一刀砍下了僧格林沁的腦袋,三下五除二扒下了黃馬褂,自己穿上回營了。

    此時張樂行正在尋找僧格林沁,發現張皮梗穿著黃馬褂回來了,一問經過,馬上派人實地檢查,原來張皮梗殺死的就是騎兵司令僧格林沁。人們紛紛稱讚張皮梗“人小鬼大”,為捻軍死去的弟兄報了仇。

    後來張皮梗長大後,當兵攢了一筆錢,“退伍”後開了一家酒館,娶妻生子,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他32歲時,由於喝高了,和朋友無意中說出了之前殺死僧格林沁的事,也就是喝多了吹牛逼,恰好被清軍密探聽到,報官被抓,慈禧為了給僧格林沁報仇,把張皮梗凌遲處死了。

  • 11 # 朝暮九歌

    山東一帶至今還有這麼句民歌:張皮綆,真正強,麥稞地裡殺僧王

    僧格林沁,大名鼎鼎的博爾濟吉特家族出身,蒙古族,晚晴名將,八旗中最後的貴族將領。道光、咸豐都把其當國之柱石。

    主要功績: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顯著。

    回到開頭那句民歌,主角張皮綆,太平天國一員16歲的小將。1865年僧格林沁率部征討太平軍,被張宗禹戰術引入圍圈,導致了僧格林沁孤軍深入之下一步步走入了張宗禹的圈套,大敗而逃。

    僧格林沁和少量殘兵完成了突圍,逃到了吳家店一帶,無奈受傷嚴重,落馬潛伏麥田。

    張皮綆奉命搜尋,在麥田裡發現了僧格林沁,手起刀落了解了重傷的僧格林沁。

    所以這裡面看,並不是張皮綆武力過人殺死了僧格林沁,而是恰逢其虛弱之時完成了殺敵。

    僧格林沁不光是清朝國之柱石,更是清朝八旗軍隊最後的尊嚴,僧格林沁的死代表八旗軍隊退居幕後,從此湘軍、淮軍崛起。

    再說說立功的張皮綆後來的事,張皮綆父兄都戰死,母親也亡故,生活拮据之下也離開了太平軍,選擇了老家買了地做個農家,後來在集市更是買店鋪做起了小生意,但結局卻是被清朝官兵抓獲處死,原因無他,張皮綆家裡保留著當年僧格林沁的遺物,不小心洩露出去後,結局也是註定了。

  • 12 # 武漢小市民咵天

    說到“僧格林沁”這個人其實也還是挺有名氣的一位大將了,但是他的死卻讓人覺得十分的絕望,因為話說他的死是因為被一位不知名的少年給殺死的,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僧格林沁到底是怎麼死的,還是有殺死他的那位少年下下場到底如何呢?下面就跟隨小編繼續揭秘分析看看!

    酒後失言,凌遲處死。

    公元1865年5月,僧格林沁被捻軍誘騙至山東曹州高樓寨,隨後陷入重圍,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逃至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中傷墜馬,被捻軍少年張皮綆殺死在麥田。

    聽到僧格林沁去世的訊息後,百姓罷市,巷哭野祭,靈柩返回北京時獻上的萬民傘有七十多把,兵弁、百姓皆迎祭,哭聲震地,清廷以親王規格為其舉行葬禮,同治與慈禧親臨祭奠,在北京、山東、河南等地為其建“昭忠祠”。

    至於殺死僧格林沁的張皮綆之後日子過得還可以,但是因為自己酒後失言,被捕殺害。

    張皮綆出身貧寒,全家都參加了捻軍,父親兄長投靠張正江手下,之後張皮綆與母親投靠張宗禹,被張宗禹收為捻童,1865年僧格林沁在突圍中受傷落馬,潛伏在麥田,張皮綆持刀搜尋殘敵,發現穿黃馬褂的僧格林沁,隨後將其殺害,張皮綆將僧格林沁的頂戴花翎、朝珠都穿走。

    不久,張皮綆的母親去世,父親與兄長也戰死,只留一個寡嫂在家,並且生活困難,張皮綆於是離軍返家並改名,用帶回的銀子購置土地、娶妻生子,後來又兼營造酒、推油、開糧坊,生活過得比較滋潤。

    1873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派暗探去張皮綆老家尋捕他,暗探開始並沒有找到他,後來到張皮綆經營的糧坊店過夜,張皮綆因酒後失言,被暗探捉捕,暗探在張皮綆家中搜到了僧格林沁的朝珠,後奉旨將張皮綆押到濟南凌遲處死,在行刑前,張皮綆將殺害僧格林沁的經過完整講述。

    殺死僧格林沁的時候張皮綆才16歲,被處死時24歲。

  • 13 # 薩沙

    主要是僧格林沁對捻軍過於輕敵的結果。

    捻軍同太平軍有很大的不同。

    捻軍沒有太平軍那種穩固的根據地,主要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

    這種軍隊戰鬥力不會太強,容易潰散,但關鍵在於你不容易抓住捻軍主力。

    捻軍的作戰方式是平時以高度遊動,讓清軍抓不住他們的主力。

    等到時機成熟,會突然回頭猛擊一下。

    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初,僧格林沁率部追擊捻軍到湖北棗陽。

    捻軍故意示弱,清軍馬隊沒有警惕的追趕渡過湖北沙河。

    誰知道,捻軍趁著清軍剛剛渡河沒有集結完畢,突然回頭突襲。

    清軍大敗,翼長恆齡、營總保青、副都統舒倫保都被捻軍殺死。

    見部下多名將領被殺後,僧格林沁大怒,下令所有部隊不得休息,務必不分晝夜追擊捻軍。

    這樣連續追了4個月,到3月底,捻軍突入山東境內。僧格林沁也率領馬隊追如山東。

    這幾個月時間,捻軍沒有大規模的還擊,僧格林沁誤以為捻軍已經快要滅亡,窮途末路了。

    所以明知道自己的隊伍已經糧草匱乏,官兵疲憊不堪,怨聲載道,僧格林沁仍然下令繼續追擊。

    當時僧格林沁的部隊因過於疲憊,這幾個月病死、累死就有數百人,官兵對僧格林沁頗為不滿,認為他不顧部下死活,士氣低落。

    這樣又整整追了1個多月,期間捻軍有一些部隊來投降。僧格林沁認為捻軍已經垮了,不但不接受投降,反而將使者按照土匪進行斬首。

    這一來讓僧格林沁非常輕敵,二來讓捻軍上下堅定了死戰的決心。

    5月開始,捻軍已經計劃大規模反擊,一舉擊潰僧格林沁疲憊的追兵。

    到了5月18日,僧格林沁追擊捻軍到了河南高樓寨地區。

    他不知道的是,捻軍主帥張宗禹已經集中了主力,準備在這裡伏擊他。

    僧格林沁毫無警惕心理,認為捻軍馬上就要潰散,甚至命令當地縣令準備豬羊等牲口,準備用於大勝捻軍以後慶功宴。

    18日中午,捻軍派出小股騎兵誘敵。

    僧格林沁中計,率領大部隊分三路追擊進入高樓寨地區。

    由於僧格林沁過於輕敵,這三路人馬都是胡亂部署以後就出擊,互相之前沒有什麼協同。

    誰知道,突然直接捻軍主力以優勢兵力,猛擊中路僧格林沁部隊 副都統常星阿、溫德勒克西馬隊。

    僧格林沁中路軍措手不及,加上練練戰爭疲憊之極,不是以逸待勞捻軍的對手。

    經過激戰,中路僧格林沁部隊迅速潰敗。

    由於各部胡亂進攻,互相沒有聯絡,僧格林沁左路軍根本不知道友軍已經潰敗,仍然進攻。

    結果,左路軍翼長諾林丕勒、副都統託倫布馬隊,總兵陳國瑞、何建鰲各步隊,先後被擊潰。

    到晚上,僧格林沁各部都潰散,僧格林沁自己也被包圍。

    當時一萬多捻軍四散攻擊,僧格林沁潰不成軍,各部爭相逃命。

    僧格林沁無奈,率領少數騎兵在19日晚上奮力突圍。結果被捻軍追上,一陣混戰,僧格林沁負傷墜馬。

    當時夜黑,捻軍沒有發現僧格林沁,自行追擊逃走的清軍了。

    沒多年,捻軍一部來打掃戰場,一個年僅16歲的少年兵張皮綆(張凌雲,張宗禹手下),發現有個肥胖的清軍軍官還有呼吸,就一刀將他砍死。

    此戰,此戰僧格林沁不但戰死,他的部下傷亡高達9000人。

    而他參戰的部隊只有馬隊3800人和步兵9800人,等於基本被殲滅了。

    僧格林沁之死,是里程碑的事件。

    當時滿清朝廷腐敗,權貴集團都是酒囊飯袋,只剩下一個僧格林沁王爺還能打仗。

    僧格林沁死後,滿清也就沒有貴族還能使用,軍權不可避免的落入漢人大臣手中。

    同時,此戰滿清的支柱,也是八旗僅剩的自己人,蒙古馬隊傷亡很大,由此八旗兵幾乎沒有戰鬥力了。

    至於,滿清的自己人,也就是權貴階層基本失去了對於軍隊的實際指揮權,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能力指揮了。

  • 14 # 歷史好奇怪

    人們常說有些人大風大浪都見過,卻一不小心陰溝裡翻船了,這還真不是個笑話。

    在歷史上就有這樣的典故,著名的晚清時期的名將僧王僧格林沁,就真是被一個16歲的小兵給宰了。

    剿捻背景,心機重重

    話說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但事情還牽扯的比較複雜,當時太平天國是平定了,然後曾國藩的湘軍就被裁撤了。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當時清朝主要依靠的呢,就是僧王的蒙古兵和李鴻章尚未成熟的淮軍,但這時候左宗棠的楚軍也算是一隻比較重要的力量。

    太平軍雖然平定了,沒有了心腹大患,但是疥癬之患還是存在的,比如說捻軍,您在張愛琴的領導下,在天太平天國時期,曾經是臣服於太平天國,並且向清廷開炮的。

    本來太平天國在的時候,作為清朝的頭疼對手,他們只把戰略重心都放在合力圍攻太平軍上,對於勢力相對較小的捻軍,並沒有怎麼在意。

    這個時候呢,清朝已經平定了太平軍。所以就開始決心把捻軍給消除掉,但是他們一開始沒打算讓湘軍淮軍或者楚軍出馬,清朝統治者也有自己的打算。

    這些人心裡的小九九是,當年平定太平天國是因為滿清八旗腐敗,綠營也是一片潰不成軍,朝中無人的情況下,不得已啟用漢人。

    但是統治者畢竟對漢人保持著有著強烈的戒心,他們心裡的想法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對漢臣是矛盾的,他們既想利用這些漢族臣子的能力,又害怕他們做大功高震主。

    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曾國藩在率領湘軍去攻打太平軍的時候沒有一個統帥的位置,這是為什麼後來在太平天國平定之後,曾國藩立刻就要要求裁撤湘軍,害怕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打算用漢人了。

    僧王出馬,輕敵冒進

    用誰呢?當然是用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滿蒙貴族嘛,滿蒙一家親,只有蒙古貴族才是值得信賴的統治階級,才是真正的自家人,而且僧王還是名將。

    那個時候呢,僧格林沁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打了敗仗,不僅被剝奪了親王的爵位和三眼花翎,還被指派南下鎮壓捻軍帶罪立功,所以就迫切的希望證明自己。

    在這種心理下,雖然他一開始是勢如破竹的,但打到了山東,因為迫切的急於求成,他在沒有後方支援的情況下輕敵冒進。並且在1863年的皖北制和集和霍山黑石渡兩地重創捻軍 並殺了當時的其頭領張樂行。

    在這種情況下,森格林沁更是決心要趁你病,要你命,要一鼓作氣,把捻軍殘部斬草除根,他不顧部下的阻攔和勸告,乘勝追擊,對捻軍開始了窮追不捨,很快捻軍在新首領的帶領下重新組織反擊。

    1865年。捻軍在山東設伏,一舉將僧格林沁前來追擊的部隊全殲,部下保護著他堅持突圍,奮戰至天明,肩膀重傷的身亡,騎著馬逃到了吳家店,在這裡他遇見了他的致命殺手,一個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無名少年,震動天下

    我們要記住他的名字,他叫張皮梗,當時只有16歲。不知道眼前這個身穿黃馬褂的人是誰 ,他憑著直覺知道他是一個大官。

    看到渾身是血的這個人藏在麥田裡,他只知道這是敵人,走上前去最近眼睛都不眨的捅了一刀,氣呵成,好像殺狗一樣嫻熟,然後把他的黃馬褂拿下來,穿在身上,最後騎著騾子回到軍中,而人們才知道他竟然殺了清朝的大將,著名的僧王僧格林沁。

    和張皮梗的名聲也響徹捻軍和清廷,清廷震動,立即徵召曾國藩統帥軍隊前往剿捻,當然這是後話。

    這位張皮梗,最後的下場也很慘,因為後來捻軍也失敗了,他在最後因為母親病重,沒等到捻軍失敗就回家去了,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改名為張凌雲。

    即便如此,在同治12年的時候,仍舊被山東巡撫的暗探給揪了出來,因為殺害僧王的大罪,被押解至濟南凌遲處死。

  • 15 # 星河行者

    軍隊被圍殲,將領要麼被殺,要麼被捉,要麼逃脫,三者必居其一。不管出現哪種情況,都是很正常的結局,這是瞬息萬變的戰場局勢,甚至是偶然出現的某個因素所決定的,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朝廷高階將領的真實情況和文藝作品中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年輕時或許也有強健體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地位的提高,早已被大腹便便,年邁孱弱的病體所取代,早已不具備兩軍陣前揮刀砍殺的能力。所以,當張皮綆出現在累得要死,慌得要命的僧格林沁面前時,強弱頓見分曉,僧大帥被小兵張揮刀斬殺,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被武俠小說的神話所矇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魏國的夏侯霸為什麼投靠蜀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