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長錦

    在我們的世界成功有兩種定義

    壹:被我們世俗所定義的成功,擁有顯赫的身份、無數的財富。

    貳:不被世俗所認可的成功,內心深處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認可,也就是自己追逐自己內心所向往的事情,無關身份,無關財富。

    那麼做官也就成了他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在他爺爺去世後,他的父親委派他到趙國去經營自己家的珠寶店,他用自己獨特的眼光,斷定了當時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秦始皇的爸爸)”是他上升的機會。經過他的活動,讓沒有兒子的華陽夫人,收子楚為兒子。並讓當時的秦孝文王,立子楚為王儲。等待秦孝文王駕崩後,子楚登上王位。他順理成章的成為秦國的相國。後來有嫪毐之亂,此後呂不韋也被賜死。

    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那麼我們現在再來看呂不韋這短短的一生,當他在決定去結交子楚的那一刻開始,他已經走在了自己將會為之奮鬥一生的這條路上,他是快樂的,這些也正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也是成功的,他最終做上了秦國的相國。那麼無論他的結局是如何的,他都是一個成功的人。

    或許從一開始,他料到了自己的結局。但那又怎樣,他是還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屬於自己的使命。

  • 2 # 二哥略知曉

    作為商人出身,在那個社會背景下能夠最後把自己“運作”到丞相,甚至之後的權傾朝野,無疑對呂不韋本人而言是非常成功的。但其“成功”也無法避開歷史和皇權政治下的政治侷限,最後導致了其較為慘淡的結局。

    呂不韋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他扶持秦莊襄王異人(後名子楚)成為國君,後又作為“仲父”代替尚值年少的嬴政把持朝政,還組織了百家門客編撰了《呂氏春秋》一書。然而,在嬴政成年並掌權後,卻借嫪毐之亂向呂不韋發難,罷了他的相國之位,最終,在嬴政的責難中,呂不韋飲鴆自盡,狼狽收場。

    聰明瞭一世的呂不韋,為何最終卻潦草收場?今天就淺嘗輒止,帶大家看看發生在這位傳奇人物身上的“權利博弈”,來認識一個商人思維下的呂不韋。

    商賈之精明投機

    呂不韋是商人出身,而且不是普通的商人,是地地道道的富商巨賈:

    “呂不韋者,陽翟(今河南禹縣,戰國策也稱呂不韋是濮陽人)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 家累千金。《史記·呂不韋列傳》”

    然而,在當時的社會,重農抑商的理念已非常嚴重,即便再有錢,商人身份的呂不韋也無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甚至難保自己的性命周全。於是,呂不韋就想了一出“奇招”,扶持秦國質子(嬴)異人獲取秦國王位:

    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子楚初名),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何?”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戰國策·秦策四》

    “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史記·呂不韋列傳》

    這就著名的“奇貨可居”的典故,意思是說呂不韋來到趙國都城邯鄲做生意,遇到當時的秦國質子,後來的莊襄王(嬴)異人,認為其是世間稀有的“奇貨”,將其雪藏並加以時日,以後必會“賣”個好價錢。這一舉措,充分顯現了呂不韋的商人本色,本質上是其出發於個人利益考量的政治投機。

    有人會問,二哥為什麼將呂不韋的行為稱作“投機”而不是“投資”,原因在於投資是有確定預期回報的行為,而投機的成功率更小,“賭性”卻更大。

    當時的異人身份實際上很尷尬,甚至可以說很窘迫。所謂質子,是中國古代各國之間因政治關係等因素互相派往對方國家的“人質”,目的是使兩國之間形成某種牽制關係,以期在短時間內避免紛爭,類似政治聯姻。派去的人往往是較為邊緣的皇室或貴族成員,且地位更加堪憂。

    就在這種局面下,呂不韋還選擇了對異人進行輔佐,不僅表現出其過人的識人眼光,同時也表現出其紮根於商人本性上的投機思想。

    巧妙經營下的政治交易

    異人因其母夏姬不受當時的秦昭襄王(異人的祖父)寵愛,且在他老爹安國君(名柱)的二十多個兒子裡面也屬於比較弱勢的一個。因此,自幼便被送往邯鄲作質子的異人,往往無法得到公平對待,此外,當時秦、趙兩國惡化,使得其處境更為堪憂,甚至時不時會擔心有被“撕票”的風險。

    然而,商人畢竟是商人,會對自己所經營的“生意”作充分的背景調查和精妙的成本預估,此時的呂不韋,心中就暗自盤算著三件事:

    第一,當時的異人處境困難,在此危難之際“出手相助”想必是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的一種做法,投機成功一勞永逸,不成也並未有過多損失。

    第二,當時異人的父親安國君已被立為太子,作為安國君“正夫人” 的華陽夫人當時卻沒有子嗣,如果投其所好為異人鋪排遊說,勢必還有機會奪取王位。

    第三,之前說了,當時的呂不韋是有名的富商,富商最不缺的就是錢,如果能夠發揮其在活動能力和資金儲備上的優勢來推動事態發展,想必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於是,呂不韋先是主動找到異人進行說服,說:

    “今子聽吾計事,求歸,可以有秦國。吾為子使秦,必來請子。”《戰國策·秦策五》

    一直被壓抑環境制約的異人自然對其感恩戴德,忙頓首說:

    “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史記·呂不韋列傳》

    自此,呂不韋便與異人達成了交易,之後便是這位“窮得只剩錢”的富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呂不韋拿出了一千金,其中五百金給異人,讓其在邯鄲廣交賓客,收買一些善於吹鼓的說客,為自己造勢。又花費五百金購買“奇物玩好”去咸陽打通關節,透過華陽夫人的姐姐作為中間人,將奇珍異寶送出,逐漸贏得了華陽夫人的歡心,並透過遊說讓其接受異人,並給太子安國君吹“枕邊風”。最後,安國君也採納了華陽夫人關於立異人為嗣子的建議。

    隨著秦昭王和安國君相繼去世,異人便成功上位,成為了秦國的君主,實為莊襄王,其繼位後並沒有食言,不僅請呂不韋當了丞相,還封其為文信侯,“食洛陽十萬戶”,自此,呂不韋可謂是平步青雲。

    有人說呂不韋這一系列的“神操作”體現出的是其卓越的政治才幹和敏銳的政治家眼光。但如果細究其緣由可以發現,其最終得以成功封侯拜相,離不開其作為商人本質的投機魄力、精明算計和雄厚財力,所謂才幹和眼光,更多的是其作為商人身份想要改變階級身份的現狀使然。

    雖然嬴政是呂不韋私生子這一說法曾被後來的許多學者辯誣,但從之後為撇清與趙氏關係而舉薦“偽陰人”嫪毐的舉動可以看出,呂不韋實際上是急於與趙氏劃清界限的,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可以看出,呂不韋本人實際上有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也符合其商人思維下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慣性思維。

    但是,歷史的事實證明這些舉措實際上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呂不韋還是陷入了觸犯皇權的政治漩渦中,最終被本就嚴峻獨裁的秦王嬴政清除出了權利的中心。

  • 3 # 瓷都公安

    謝謝邀請,查閱史料,呂不韋在歷史上不但是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甚至官至秦國丞相,而且召集門客編纂其所知見聞,給後世留下了燦爛的著作《呂氏春秋》,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為漢唐以後的統治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給百姓留下了生養的空間。

    所以說呂不韋是成功者,生前榮華富貴、死後書流芳百世。

  • 4 # 退休後的春天

    我認為呂布韋是個失敗者。首先得明確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

    成功:它是指達到或者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事情或者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的效果。那麼失敗不言而喻是成功的反義詞,就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呂布韋是商人,以經商賺錢為生計,以獲得更多的物質錢財。目的應該是為了生活在萬人之上,豐富多彩。他不滿足於販賣生活瑣碎物品,不滿足於販賣珠寶,開始了販賣政治,把資本投注在秦國質子秦異人身上,是得到了秦國宰相的地位。手下弟子萬人,家僕無數,但最後卻被秦始皇免去宰相之職,發配荒郊野外,而飲鳩自盡。能說他是個成功者?成功者不會以自殺為結果吧。

  • 5 # 星海拾史

    先說觀點,呂不韋是毋庸置疑的成功者。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他不算成功,古人說士農工商,字面上講商人是社會最低的階層,成功的商人都是和政治學士連在一起的,呂不韋從政也是明智之舉。

    呂不韋的成功主要在於從政,以及由此帶來的千古名聲。他城府頗深,散盡萬貫家財疏通出子楚的儲君之路,又把愛姬送與子楚,流傳出始皇或是其子的秘聞,是真是假誰也不知。呂不韋從政十餘年,從文信侯到相國仲父,政治聲望極高。他獨攬大權也有好幾年,期間食客千人,又撰寫了呂氏春秋名流千古。說他不成功?試問不成功的人能有如此作為如此名聲?

    呂不韋晚年不太如意,嫪毐事發累及呂不韋,由此他勢力一落千丈,深受嬴政忌諱。後嬴政懼其輩長,寫了一段嘲諷他的書詔,不久呂不韋就死了。呂不韋的死因很怪,有說是服毒自殺,有說是飲酒過度抑鬱而死等等,很難說得清楚。

    呂不韋絕對算是成功的,結局雖然不善,但他已經名垂千古,美名流芳百世。我就記得有人說,大丈夫要麼名垂千古,要麼遺臭萬年。這也是有一點道理的,畢竟默默無聞的人物再出色也將歸於塵土,一兩代之後便無人記起,這斷然不能稱為成功。所謂功成名就,成功都是跟名氣相關的,要麼不去貪戀成功,要麼就努力讓自己聞名於世。

  • 6 # 小草春秋微眾一粟

    成功者肯定是無疑的 結局是否圓滿(善終)則當別論了。縱觀中華史數千年 有巨大 功成名就者 結局名全又善終者 少之甚稀了

  • 7 # 搜史君

    首先我是支援呂不韋的,雖然呂不韋最後死於秦始皇之手但是我認為他是成功的。並且對秦始皇嬴政是在異人未得勢前呂不韋將趙姬送給秦國在趙國的人質時趙姬已經懷有身孕持懷疑態度。

    對於呂不韋為何能在歷史上留下這麼厚重的一筆,我想也是歷史對他成功的肯定。說起他就不得不從呂不韋和在趙國為人質的異人。

    呂不韋成功之一:一般能作為人質的一定是對自己國家很重要,可是異人確實是個例外!

    在異人為人質期間秦趙兩國的戰爭從未中段,而且秦國還佔據有利地位,照這樣看異人應該早都被殺了!為何確能在趙國活下去?那是因為根本就沒人看中他,秦國也不例外!而就是呂不韋將他拉出了這個尷尬的局面,可以說是呂不韋影響了以後的秦國,乃至最後秦國的統一,從這一點來看呂不韋是成功的!

    呂不韋成功之二:他做為一個商人是十分成功的。他有遠大的眼光,懂得“奇貨可居”將財產做為投資的資本。去讓沒有任何影響力的異人成為太子!當時大多人都有一個慣性,就是身為軍政大亨想要成為首富,身為首富想要成為軍政要員,呂不韋自然也不例外。

    他要想將贏異人推上秦國的政治舞臺就必須要有手段運作,於是帶著奇珍異寶拜見華陽夫人,還拜見了她的姐姐和弟弟陽泉君,在呂不韋的運作下秦國異人成了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義子。

    最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異人自然就成了太子,而且安國君命呂不韋成為贏異人的老師。你能說呂不韋不成功嗎?

    呂不韋成功之三:這一點是我最佩服呂不韋的,或許大家認為呂不韋是靠自己前任(趙姬)上位的可是我不這麼想,雖然趙姬當時貴為太后。有人說呂不韋在哪時候與趙姬有染,我想不可能否則也不會找嫪毐來了。

    只是趙姬對呂不韋情未段,而呂不韋並不接受。

    所以才有了呂不韋將嫪毐這個假太監送入宮中,嫪毐後來的亂政也是呂不韋死因的直接導火索,而大多人想呂不韋最後死於始皇帝之手,也確實有點冤!

    我想呂不韋對秦始皇是忠心的,身為相國想要把年少秦始皇拉下為易如反掌。可是他沒有,他身為始皇帝亞父教導始皇,並且帶領一些能人編撰《呂氏春秋》實是為始皇帝編撰的,始皇帝打下江山《呂氏春秋》也有很大作用!

    要說呂不韋是反秦始皇的,那他斷然不可能編撰《呂氏春秋》,所以我說呂不韋死的有點冤!

    《呂氏春秋》也是我心中,呂不韋最大的成功,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 8 # 腦洞趣味歷史

    從地位低下的商人到秦國宰相,無疑,他是一名成功者。

    呂不韋的成功體現在三個方面:地位、功績和影響力。

    首先,我們來談談他的高明之處。

    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投資家

    呂不韋生於公元前292年前後,他是個極為精明的商人,在他26歲時,就已經成為當時身價千金的大商人。

    《漢書·食貨志》: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石。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

    秦漢時期90石夠五口之家一年的生存所需,那時候,一石市場賣價45錢。

    《史記·平淮書》:一黃金一斤。

    當時一斤黃金就可以兌換10000銅錢,而《漢書·文帝紀》提到:

    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

    百金是中等人家十家資產之和,呂不韋憑藉自身的能力,年紀輕輕就身價千金了。

    當時的公子異人在趙國做人質,由於秦趙兩國頻繁交戰,他是屬於那種秦國不疼,趙國不愛的型別。日常出行車馬破舊、也無餘錢,生活極為困窘,不特別說明,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位王子。

    呂不韋偏偏認定這樣沒有前途的王子,是蒙塵的寶珠,先是贈予他自己500金來供他打通關節、人脈。然後自己又花500金買上禮物,前往秦國,為異人鋪路,而呂不韋的身家也就在千金之列,這一次性就投資了1000金,還是一位不被其他人看好的王子。

    這還不算什麼,呂不韋最大的投資是自己的女人趙姬,異人看上她的時候,呂不韋竟然說服自己的女人轉嫁給了異人。趙姬的家庭也不是普通人家,她的孃家是趙國頗有聲望影響力的家族,這就不得不讓人感嘆呂不韋竟然冒著得罪這樣的家族去投資,是怎樣的魄力了。

    《呂不韋列傳》: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後來的事情,也應證了呂不韋的先見之明,異人登基後: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高明的政治家呂不韋

    1、廢除用頭顱記錄戰功授予爵位的形式,減少統一的阻力

    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推崇軍功爵制,在戰場上士兵戰鬥力越來越強,堪稱虎狼之師,從偏居一偶,逐漸向中原擴充套件。

    但是,到了戰國末期,六國的實力已經無力獨自與秦國抗爭,戰鬥也由發展轉向了統一的道路。呂不韋當政前,秦國在長平之戰時,一戰坑殺趙軍40萬左右,惹得趙國全體對秦國死戰不休,邯鄲之圍打了幾年,換了兩次獎領,自身還損失慘重。

    秦國士兵在攻克一地的時候,還有個習慣,就是屠殺平民,然後用他們的頭顱、耳朵充當戰功,這也造成了被佔領地區的激烈抵抗。

    呂不韋上臺後,推行“入於敵之境, 則民知所庇矣, 黔首知不死矣, 至於國邑之交, 不虐五穀, 不掘墳墓, 不伐樹木, 不燒積聚, 不焚 室屋, 不取六畜, 得民虜奉而題歸之, 以彰好惡, 信與民期, 以奪敵資。”

    2、廣招人才

    呂不韋為了學習戰國四君子,也開始用重金招攬六華人才,門下食客多達3000餘人。

    這些人才在呂不韋執政期間提出了許多頗有建樹的謀劃,比如編撰專門的文章規範農業生產、撥出資金規劃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用雜家思想綜合法家思想治國等等。

    呂不韋集眾多食客的才能共同匯聚了一部《呂氏春秋》,併發出佈告,能改一字者,賞金千金。這本書對於後世的意義非凡,裡面融合了諸子百家各派主張,不論對執政者還是平民百姓都很有參考價值,即便是對我們,也可以當做瞭解過去、開闊視野很好的閱讀書籍了。

    3、穩定國內局勢,發動對外戰爭

    呂不韋執政期間,數次發動對外戰爭,佔領了大量土地。

    但是,魏國內部議和派卻因此害怕秦國報復,罷免了信陵君,信陵君見此,明白這是魏國氣數已盡,每日沉迷酒色,鬱郁而死。

    信陵君死後,秦軍連下魏國25座城。

    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秦國發生了一場大饑荒,連年乾旱,再加上蝗蟲漫天,死去的百姓、動物導致瘟疫橫行,極大影響了秦國內部的穩定。

    當時的秦始皇年僅16歲,為了救治災害,呂不韋就必須要有錢有糧有人才行,如果單靠政府的話,顯然是不行的。

    秦國什麼人手裡有錢呢?商人。

    秦國什麼人手裡有糧呢?地主。

    呂不韋知道這群人都是平日裡享福慣了,缺乏去戰場建功立業的勇氣,又渴望擁有爵位。但是秦法規定以軍功才能升爵,正常情況下他們哪怕再有財富,社會地位也不會太高,爵位肯定是他們最渴望的東西。

    拿捏住了這群人的弱點之後,呂不韋下令:令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政令一出,富商、地主、世襲小貴族紛紛出錢、出糧、出人,這就算治標了。

    治本是另有他策,呂不韋自有高招,就是前文提到的水利工程和農業規範、科學化教程了。

    所以,我認為呂不韋在事業上是一名成功者,他為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針對秦始皇的問題上,確實是膨脹了,大臣讓君主稱呼自己為“父親”畢竟是太過了。

    參考文獻:《呂氏春秋》《漢書》《戰國策》《史記》《雲夢秦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末軍閥混戰初期,國政無序,那軍閥們的軍費給養是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