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人說,劉備選擇阿斗繼承皇位是一個錯誤,阿斗將蜀漢拱手讓給曹魏,還有人說,劉備選擇阿斗是明智的,劉禪在位期間,蜀漢風調雨順,政局穩定,劉禪還被認為是千古一帝。哪個是正確的呢?

    個人認為劉禪還不夠資格稱“千古一帝”,但是,他也不是漢獻帝、曹奐等無能的亡國之君,分析如下。

    其一,劉禪在位40年,沒有大的叛亂。

    和曹魏249年發生的高平陵之變,東吳孫峻、諸葛恪專權相比,蜀漢在這40年中,幾乎沒有宮廷政變。劉備死後,“相父”諸葛亮掌權,把蜀漢內外治理得國泰民安,不需要劉禪多動腦筋。劉禪只需要逢年過節主持祭祀儀式即可。

    在諸葛亮之後,是蔣琬、費禕、姜維先後掌權,他們都能在劉禪的領導下安安分分地辦事情,沒有想過叛亂,奪權之類的事情。這40年中,劉禪始終牢牢抓著蜀漢朝政大權,沒有旁落。

    其二,劉禪識時務,知進退,為保全成都老百姓,開城投降。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小路,消滅諸葛瞻七萬御林軍,進入蜀漢腹地,包圍成都。此時的劉禪面臨兩個抉擇,即血戰到底,還是開城投降。這是一個艱難的二選一,劉禪思索良久,不能決斷。

    這時的蜀漢,還有不少遠在邊關的精銳軍隊,如劍閣的大將軍姜維、南中都督霍弋、巴東太守羅憲,這些都掌握重兵。如果劉禪在成都組織御林軍抵抗鄧艾的進攻,與城共存亡,再發出勤王令,讓這些邊關軍隊回援,應該有八成的把握吃掉鄧艾軍隊,轉危為安。

    可是,他在投降派譙周的勸說下,為了保全成都的老百姓,選擇了開城投降。其實早在劉備包圍成都時,益州牧劉璋就為了益州的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開城投降過。現在,劉禪也是同樣的選擇,他們都是為了保全老百姓,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好君主。

    其三,劉禪發揮出“影帝”水平,成功騙過司馬昭,安度晚年。

    劉禪投降後,雖然經過鍾會、姜維之亂,也沒改變投降的事實。他於公元264年進入洛陽,受到晉公司馬昭的隆重接待,被封為安樂公。在宴會上,演奏蜀中樂曲和歌舞,這讓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一個個低頭流淚,沉默不語,而劉禪喜滋滋地欣賞樂曲。這時,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回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這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樂不思蜀”。劉禪知道自己的處境,知道這是司馬昭對自己的考驗,如果自己一個回答不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自己一個人身死是小,如果連累了蜀漢舊臣及老百姓,罪就大了。因此,他效仿父親劉備當年“驚雷失筷子”的手法,來了個“樂不思蜀”,安全過關,得享晚年。《漢晉春秋》中記載如下:

    總結:如果說劉禪是一個“千古一帝”那明顯是誇大了,也不符合歷史事實。如果說劉禪昏庸無道,殘暴不仁,也有失偏頗。

    根據以上三點,劉禪應該是一個能掌控朝局,不被架空的皇帝。他還時時為自己的老百姓考慮,能認清時事,做出了恰當的選擇,保全了益州老百姓,自己也安度晚年。他雖然不是“千古一帝”,也不是其餘亡國之君那樣的無能之輩。

  • 2 #

    應該是你說的吧?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在引導大家給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洗白,劉禪沒有什麼可以洗白的,“扶不起的阿斗”也只是歷史學家對他的一種偏見。

    以普通人的身份來看,劉禪並不笨,至少他不是問“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這種低能的人,但作為一個君王,劉禪在位期間並無建樹,這一點無論怎麼辯駁都是不爭的事實。

    劉禪是一個正常人無疑,他平庸,這是他的能力問題,但至少他也不是晉惠帝這一類人,他有表現出彩的地方,也有舉措失當之處。

    譬如劉備去世後,要求劉禪要把諸葛亮當成自己的父親一樣去對待和相處: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三國志·諸葛亮傳》

    而劉禪很乖巧的聽從了劉備的遺願,從這一點來看劉禪無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倘若說他因為不滿於諸葛亮獨攬大權的現狀,要把權力奪回到自己手中。

    那麼蜀國面臨的風險顯然是巨大的,除非劉禪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就像後來的萬曆皇帝不滿張居正獨攬大權一樣,張居正一死就立馬清算他。

    但劉禪沒有做,或許是他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夠,又或者他本身對權力就沒有過多的慾望,乃至說他不過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沒有對政治產生過多的認識。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諸葛亮到姜維北伐,劉禪從來都是支援的,並沒有過多的去幹涉他們的行動。倘若范仲淹、王安石這些人能夠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援,其實宋朝的結局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是劉禪表現的較為出彩的一面,但是這種出彩究竟是他有意為之,樂於讓自己當一個甩手掌櫃,還是他根本對政治就不感興趣,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

    實際上,或許是因為劉禪對於諸葛亮懷有一種特殊感情和信任,讓劉禪在諸葛亮沒有去世前放開手腳的讓諸葛亮去管理蜀國的政務,諸葛亮北伐不利,劉禪也不予追究。

    劉禪的這個舉動其實要分兩個層面來看:

    他信任和重用諸葛亮固然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完全把權力交接給諸葛亮,未免又是他的失職之處,畢竟他是蜀國君主,一個國家的掌舵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又像是一個心甘情願的傀儡。

    而這種被邊緣化的地位讓劉禪日漸在安逸中迷失了自我,也許在他看來,天塌了還有諸葛亮、姜維這些大臣給他頂著,他只需要放心玩樂就可以了。

    儘管他並沒有過於沉溺在酒色之中,但也逐漸迷失了自我,開始寵幸起宦官。可見這是劉禪沒有政治能力的一個表現,說他昏庸倒也並非不可。

    只不過劉禪更像是小打小鬧,這些都不足以損害蜀國。但是他不思進取,沒有把精力放在治理蜀國之上,這也是他的昏聵之處。

    他的投降舉動現今來看無疑也是明智的,至少避免了許多無所謂的流血,但也是失當的,因為彼時的蜀國並非沒有抵抗的資本。

    因此,對劉禪的評價只能說,他是一個正常人,有自己的想法,譬如姜維建議他殺死黃皓時,他認為黃皓不過是一個小人,不必在意。

    說明他對黃皓的身份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小人帶來的危害,所以只能說他考慮事情比較片面。

    在魏國,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蜀國,劉禪的回答可能也是精心考慮的結果,所以只能說劉禪並不笨,但也沒有什麼出色的能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歷史對劉禪確實有醜化的一面。僅此而已。

  • 3 #

    長久以來,劉禪一直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物件。有人說他昏庸無能,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不過也有人說,劉禪聰明絕頂,堪稱“千古一帝”。

    那麼,為什麼有人說劉禪是“千古一帝”?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就來給大家回答這兩個問題。

    第一,劉禪穩坐皇位四十年,活得舒適愜意。

    反觀東吳,孫峻、諸葛恪等人專權擅政,架空了孫亮。曹魏方面,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政權自此落入了司馬家族。

    第二,劉禪識時務,有仁心,在關鍵時刻,投降了鄧艾。

    不得不說,劉禪看得懂時局,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以蜀漢的實力,根本不是曹魏的對手。即使當時率兵抵抗,成功擊潰鄧艾大軍,蜀漢也遲早會被曹魏所滅。與其如此,不如趁早投降,不僅能保全自身,還能避免更大的傷亡。

    第三,劉禪是個“影帝”,他成功騙過了司馬昭,安享晚年。

    有一次,司馬昭舉辦宴席時,故意讓人唱著蜀國的歌曲,旁邊的人無不悲愴感嘆,劉禪卻談笑自若。又一次,司馬昭問劉禪:“你想念蜀國嗎?”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來源,這個成語通常被用來形容劉禪沒肝沒肺。其實不然,劉禪很清楚,身處敵營,如果不那樣說,遲早會被司馬昭所殺。

    客觀地說,劉禪只是平庸,但絕對不弱智,有幾個例子可以證明這點。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劉禪?

  • 4 #

    現在的人每當提到劉禪,對他的評價無疑都是昏庸無能,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而已,但殊不知,還有人說他聰明絕頂,並且還被人說是“千古一帝”,但這個反差為什麼會這麼大呢?那就讓我們來分析分析吧。

    劉禪(207年-271年),三國時期蜀漢孝懷皇帝,且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年,劉備之子,字公嗣,荊州江陵人,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 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受封為安樂公,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

    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這就是劉禪大致的生平經歷,其實並沒有所謂的世人覺得的昏庸無能,大家可以仔細想想,要是劉禪真的就只是個昏庸無能的傻白甜皇帝而已,那為何劉禪還會在諸葛亮死後三四十年才會滅國呢?

    所以,劉禪被稱為“千古一帝”自然也有他的理由。劉禪並非無能,而是假裝糊塗,其實他自己心裡比誰都清楚。劉禪高明之處就是假裝將自己置於“無為”的位置,放大權於諸葛亮、姜維,自己則可以安心享樂。並且諸葛亮為蜀嘔心瀝血直至累死,臨嚥氣之前,劉禪還派人問諸葛亮他的兒子該怎麼辦,諸葛亮這才明白劉禪並非真傻,而是無時無刻都在防備他的家族,乃慶幸自己一生盡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此後,諸葛亮在將後事安排的妥妥的才閉眼而去。在諸葛亮死後又有姜維繼承伐魏興漢大業,繼續為劉禪賣命,直至身死。劉禪所用之人皆如此忠心,正是他用人之高明之處。劉禪在蜀亡後,還在司馬昭面前表現得“樂不思蜀”,消滅了司馬昭殺他之心,劉禪仍舊終日尋歡作樂得以善終。

    歷史上亡國之君不被殺辱是極少見的,但這卻又可以說是劉禪的“大智若愚”促成的,所謂,聰明的人都會隱藏啊。其實,劉禪並非愚昧之人,因為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個敏字可直接看出來,劉禪是個聰明之人,據傳言,劉禪在位的四十年間,百姓並沒有家破人亡,反而還很幸福,所以,千古一帝非他莫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