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塘主說歷史
-
2 # 姑山之嵐
李世民是一位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的雄主。但他也是一個自視甚高,野心爆棚的梟雄。
據史書記載,李世民確實這樣評價過曹操。
我認為他這樣評價曹操是有原因的。
他很肯定曹操是一位英雄,憑一己之力,征討群雄,武功赫赫。
李世民認為自己和曹操一樣都很了不起。
李世民說曹操沒有萬乘之君的天命。實則可惜曹操這樣一位當世豪傑,空背奸臣之名,實則一生沒有篡奪漢室。
曹操說過“若天命在我,我為周文王。”後人結合這句話,就說李世民嘲笑曹操沒有天命。我認為大錯特錯。
李世民更是一種惋惜,一種可惜。認為曹操的氣度不夠,野心不足。就應該像自己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奪得天下才能成就千古功業。
他說曹操,就是要說這樣一位英雄,不如自己果敢啊!曹操比自己還是略遜一籌啊!
-
3 # 歷史課代表LKY
曹操,孤身刺殺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從無到有獨自拉起一整支大軍,艱難險阻面前屹立不倒,稱得上梟雄。官渡之戰後縱容許褚砍殺許攸,在登基稱帝前逼死大臣荀彧,稱得上奸雄。可見曹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李世民認為,以他的智慧作為將軍綽綽有餘,但是作為一個君主還有所欠缺。
-
4 # 酒話青梅
曹操,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東漢末年梟雄之一。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被譽為千古一帝。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 二月初八,李世民親帥大軍討伐高麗國,路過魏武帝龍興之地鄴城,親自祭拜了曹操墓,還寫了一封祭魏太祖文,大意是說,當皇帝這種事,不可智取,不可力爭,一切都是上天註定的。想當年漢室傾頹,群雄林立,百姓流離,急需出現伊尹霍光這樣的忠勇之臣,魏武帝當仁不讓扛起這幅重擔,匡正之功有目共睹,只可惜後來他欺君罔上飛揚跋扈,最終沒有完成天下統一的大業而導致三足鼎立,這難道能全怪天意嗎?我看人事的因素也很大。所以曹操這人: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就是說曹操只適合做一員大將,當皇帝能力還差點。換言之,搞軍事行,搞政治不行。
曹操和李世民都是軍事家,能打仗,麾下謀臣戰將如雲,但李世民用事實證明他的實力,被譽為千古一帝,也是很有眼光的,曹操無論他的真是情況如何,事實是屢敗於征伐蜀吾,所以李世民有資格且有眼光評價曹操。
-
5 # 京華新媒體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驕,從小就跟隨父親李淵征戰沙場,戰功赫赫。李淵登基,建立了大唐王朝。李世民因與兄弟爭奪皇帝繼承權,在玄武門殺死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後,逼李淵退位,自己當了皇帝。
所以,作為帝王的李世民評價曹操,說他是“一將之智有餘,萬乗之君不足”,說曹操做個大將軍綽綽有餘,但是沒能狠下心來自己做皇帝,這點不如他李世民。
此一時彼一時。曹操當時是靠“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杆政治大旗,橫掃天下的。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曹操才逐步統一北方。
隨著曹操位高權重,又是加九錫又是封魏王的,包括荀彧等忠於漢獻帝和大漢王朝的很多人是激烈反對的。為此,曹操還毒死了荀彧!更別說早期還有衣帶詔等討伐曹操的聯盟組織。反對曹操的人和組織一直都在。
雖說曹操一直在剿滅這些反對自己的人,但始終有類似劉備這樣的漏網之魚,滿世界的跑著說曹操是奸臣,想要陰謀篡位,在北方跑了一圈不算,後來還跑到南方劉表和孫權那裡,要一起聯合抗操。
赤壁一戰,曹操沒能打敗孫劉聯盟,統一全國的希望基本泡湯,曹操想稱帝的心就更沒有了。只能把希望寄託給兒子曹丕。
曹操為了表示自己忠於大漢,還寫了一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來向世人說明自己只想當週公旦一樣的大漢賢臣來輔佐漢獻帝。這還沒篡位呢,天下就那麼多反對意見,他哪裡還敢往下進行?
所以,曹操與李世民所處的環境和位置不同,內憂外患,曹操只是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大片根據地,而劉備和孫權割據長江以南與之對抗。這種現實面前,導致了曹操沒有做皇帝的機會,只能一輩子做漢臣漢相。而李世民是跟兄弟們爭奪皇位繼承權的問題打的不可開交,最後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誅弟,把太子之位從大哥李建成手裡搶了過來。後來又逼退李淵提前退位,自己28歲當了皇帝。因為曹操和李世民所處的環境不同,才造成了不同的結果。李世民是與兄弟們爭奪皇位,而曹操是要篡漢另立。
在全國沒有統一的情況下,曹操是萬萬不敢的。如果曹操赤壁之戰打敗了劉備和孫權,接著再降伏漢中和益州,那時候曹操篡位當皇帝是有可能的。
-
6 # 洛陽王三
第一李世民雖然戰績斐然,也是一代明君,但是他不一定看人很準。其次曹操和他相隔太遠,無法瞭解個真實的曹操。
曹操的能力從史書來看是一代明君,在治國理政方面超過李世民,曹操所處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代,動亂後百業凋敝,曹操鼓勵農業,帶著士兵屯田種地,幫助百姓開鑿水利設施,北方經濟人口恢復迅速。這些都是一個明君所為。
-
7 # 沉睡的天堂
這句話是李世民在親征高麗國的路上說的,當時正好路過鄴城,表面是祭拜曹操,但是事實上他是給自己打氣,也給自己的軍隊打氣。意思說我肯定比你強,你只不過是一將之智,而我卻是萬乘之才。我此次肯定能夠全勝歸來。
李世民和曹操的起點差不多,都是武將,也都有自己的得力的手下,他們的勢力都很大,能夠和皇帝分庭抗禮。但是他們最終的結果並不一樣,李世民最終登上了那至高的位置,而曹操的終點卻是丞相。
李世民說這句話是在他親征高麗國的路上說的,當時他正好路過鄴城,說是去拜祭曹操,但是事實也是在給自己和戰士們鼓勁。因為有大臣們勸諫他說讓他派一員大將把高麗國滅了就可以,不過這時的李世民因為沒有能夠勸得住他的人,所以還是選擇一意孤行。
他說的這句話就是曹操做不到的我可以做到,我已經成為了人上人。
那麼李世民評價曹操的這句話到底是否正確呢?
其實還是有點欠妥的,畢竟李世民選擇親征之後他否決了很多將士的正確意見,一意孤行的結果就是讓唐軍最終損失慘重無功而返。可以說他這次親征的結局也是非常慘。
李世民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評價曹操的話是錯誤的,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同時後人卻不知道原來失敗者也有自己的優勢,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而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
8 # 歷史與文化縱橫
這是事後諸葛亮的說法,也是以成敗論英雄。
作為將帥,李世民很是會打仗,他先後取得了進軍長安的勝利,打敗杜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又打敗突厥,他的武功可以說是很大。而曹操也是打敗呂布、袁術、袁紹、馬超、遼東等勢力,平定了北方。但是李世民怎麼沒有看到曹操在赤壁卻遭遇大敗呢。可見李世民說曹操為將智有餘地,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說到做至尊萬乘不足。這被李世民說對了。曹操當時的情況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表面不是萬乘,實際卻是萬乘,只是沒有明目張膽地登基做皇帝。這是因為漢家並沒有對不起天下百姓,是因為漢末的地方豪強割據造成的。而李世民歲反對的隋朝,他認為是隋朝的暴政造成了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起義的矛頭是直接對準朝廷的,目標是要截殺昏君楊廣。隋朝無德,則衰。李世民代之,或其他人代之是必然和合理的。不存在曹操的篡漢自立的問題。他李氏集團是弔民伐罪,進行的是國家政策的革命,有正義性。李世民的唐朝建立後,實行的是減負稅,均田制度。均田制度是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這個制度不就是一般農民起義的口號嗎。而李世民把這個口號變為了現實。
曹操是一方軍閥,代表的是一個地方的豪族勢力,他即使掌權了,也還是維護自己一方豪族的利益,就是他老家許昌那一塊人的利益。土地財產問題沒有解決好,就不能成為天下之共主。我們看到,晉朝代替短暫的魏國後,這個豪強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晉朝還是戰亂不止。被迫南渡,稱東晉。進入南北朝時期,這個時候的人民生活是困苦和不安定。一直到隋朝才又統一全國,不久唐朝又代替隋朝。只有到了唐朝,土地問題才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好的解決。正是如此,李世民才開創了大唐盛世。
在這個意義上李世民的確是偉大的君王,比曹操高明。
-
9 # 史帝分粥
我贊成李世民的觀點,曹操的性格缺陷很明顯,肚量也不夠大。
1、曹操自律性很差,為了發洩性慾什麼玩女人都幹,害死長子、典韋和眾多部下;
2、曹操很容易驕傲自大,赤壁之戰前夕傲慢輕敵;
3、曹操弒殺,經常發洩獸慾,屠徐州城等。
4、曹操也經常待人傲慢無禮,錯失很多州郡的歸順!
-
10 # 紅塵彌勒
我不知道題主從哪裡找到這樣的片段,以如此口吻來武斷曹孟德,嫁禍唐二主。
若說評價,那李世民也是一代明君,征伐時屢建奇功,摧枯拉朽,李唐王朝能在群雄逐鹿的決戰中脫穎而出,李世民當然居功至偉;到了立國理政時期,歸降納諫,從善如流,也是有道明君,還開創了貞觀盛世,可謂英明神武,千古美談。
但據此就否定了曹丞相的千秋功業,未免過於武斷和粗暴,也不符合曹孟德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千秋功業。
誰都知道《三國演義》一書抑曹揚劉,說曹孟德奸詐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奸大惡,禍國殃民,其實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也沒有真切體現那段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
其他史書也有偏頗,將曹操說成是漢賊。唯有史實如炬的實錄,才基本還原了曹孟德波瀾壯闊、雄韜偉略的傲岸一生。
但這絲毫掩蓋不住他對曹孟德這位往聖者的不絕讚譽:
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這個評價也出自李世民之口,是不是我們該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和判斷歷史人物的臧否褒貶呢?
回覆列表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攻打高句麗,路過鄴城的時候,親自寫了一篇《祭魏太祖文》,以此來祭奠曹操。在這篇《祭魏太祖文》中,李世民用了十二個字評價了曹操。
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李世民之所以會如此評價曹操,一方面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對曹操在能力和政績上肯定,一方面又將帝王命運歸位天意。
眾所周知,李世民皇位是透過玄武門之變得來,並非正統,這和曹操的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徑有些相似,都是不符合當時的法禮的。他這樣評價曹操,實則是借祭奠曹操來為自己篡奪江山的行為做掩飾。他在文中說道:“不可智竟,不可力爭”,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變相的說自己的皇位不是自己篡奪而來的,都是上天的安排。
而且曹操到死了都沒有坐上皇帝的寶座,也沒有統一三國,這是事實,無法辯駁,但是曹操的在軍事是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李世民用“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來評價曹操,也是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