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柔美時光
-
2 # 透明樹語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裡寫到: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勾當。所以在生活中面對困苦首先戰勝的是自己,對自己要求高一些。
網易雲音樂熱評《其實都沒有》寫到:別人以為,你會有很多曖昧的關係,其實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孤獨的像條狗。所以有時候我們還要必須去學會同情自己,放慢腳步,等等自己的靈魂。
畢淑敏寫到: 保持驚奇,我常常這樣對自己說。其實我們更應該懂得自己,懂得自己生存的意義和生活的美好。
其實我們被別人誤解,不如想一下,如果我們被每一個人都理解,那我們得普通成什麼樣子?別人都有人已經去做了,我們做自己就好
-
3 # 檸萌wi
題中前三個分句對應了三件事:“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即戰勝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即信任自己;“最應該懂的是自己”即瞭解自己。
其實現實中的很多人都很難做到這三件事。
人生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海明威也說:“可以戰勝一個人,就是打不敗他”,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在打怪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迷惑使我們不能達成目的。戰勝自己就是控制自己,不要被各種誘惑迷惑,一心向往目的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時刻提醒自己是非對錯。
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在關鍵時刻要相信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內心的想法,即使是關係不錯的朋友都不能保證會在關鍵時刻反插自己一刀。相信自己,成功路上總是孤獨的,傷心難過是自己,陪伴是自己,鼓勵的也是自己。誰的言語能抵達自我的內心?大概是自己說服自己。
人生路上最應該懂的是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升級打怪時要儘量避免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這樣,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
4 # 海之藍知多少
朋友,這要看你抱什麼樣的心態去看.有人能幫對手也看成朋友,因為有對手的存在,自己才能快速的成長和進步,有助於自己進步的人 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因此有人把對手也看成朋友. (對手的存在和強大,往往會激勵我們不斷的超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會提升自己) 有的時候你身邊的朋友也可能是你面臨的敵人和對手.不如一些朋友的存在會讓你虛度時光,浪費青春,甚至打消一些進取的念頭. 因此對於你的問題,我想告訴你:這一切的標準 都要看是否能幫助自己成長和進步!是否有利於自己能力的提升和經驗的獲取..
人生最好的朋友是知己 ,人生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
5 # 能量漫漫傳播者
世界上最難超越的人是自己,最難認清的人是自己,最難懂的也是自己,最複雜的人還是自己。
人一生中可以透過經歷看懂很多人,看穿很多人,但是卻看不懂自己,人一生中可以超越很多人,但是很難超越昨天的自己,人一生可以讀懂很多知識,但是很難讀懂自己。人一生中可以解決很多複雜的事情,但是最複雜的是自己的心理。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看透自己,才能看清別人,沒有明天的今天等同於昨天,昨天再美好它只是昨天”。
人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個挑戰,你從來沒有挑戰過別人,你只是在挑戰昨天的自己而已,人一生中能超越許許多多的人,但是你只要足夠細心你就會發現,你所超越的人,只是昨天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最難東西有三樣:第一、超越昨天的自己,第二、看透自己,第三、認清自己,幾乎沒人能做到。
我朋友說過一段話:沒有愛情,一個人是不是也可以過,沒有汽車,你以前也走了不少的路,沒有房子,以前的老房子你還不是一樣的住的安逸,沒有錢,以前很多人也沒錢也沒見餓死誰,你真的懂你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嗎?你看得懂自己嗎?在場七八個人,包括了KTV服務員,回答都是我也不知道,我從來沒想過,所以人只搞懂了別人,從來沒有搞懂過自己,都是看別人,從來沒有看過自己。
-
6 # 使用者2191950908276
外觀人事天地,內觀小宇宙,能明白白然變化,也明內,在內肉慾貪,靈性弱,靈強肉身貪慾弱,靈與肉爭,矛盾產生,認同嗎?
回覆列表
成年人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人生經歷不同,閱歷不同,有時候談到自己時,總覺得那個“自己”離現實很遙遠。
不是嗎?當我們成年後面臨選擇時,如高考填志願,大學期間選修課程,參加哪個社團,大學畢業找工作,自己不知道選什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好像就是面對一個陌生人。箇中緣由,在於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去阻礙認識自己,阻礙成為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呢?看看周圍爸爸媽媽和孩子在一起,偶有狀況,孩子哭得稀里嘩啦的,家長總是厲聲喝止“不許哭!”不管孩子什麼情況,都不許表露自己的情緒,更不容許透過哭來排解自己的情緒。
又或者,碰到孩子有事情不高興、不滿意,撅起嘴表示生氣,家長“不要生氣”,“不許再生氣啦!再生氣,爸爸/媽媽就要生氣了!” 父母可以生氣,但孩子不能生氣,這種狀況彷佛在說家長不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容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孩子自然更無法認識自己的情緒。
成長的環境如此,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情緒,不能認識自己的狀態,不能成為自己,當他們漸漸長大,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如果碰到與人交流不是那麼順利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變得臉漲得通紅,說話處於歇斯底里的狀況。即使旁人勸說“你不要那麼生氣。”他們:”我才沒有生氣,我只是說話比較大聲而已!“
孩子會感到害怕,這時候父母安慰的話語通常是”你不要害怕,這有什麼好怕的呢!“孩子不能接納自己害怕的情緒。大人也會有害怕的時候,比如要上臺演講、做學術報告、演示PPT,這種負面情緒表露後,得到的安慰和建議”你不要害怕,就當下面的聽眾不存在!“,或者增強信心”你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我看好你哦!“
每每這時,通常的反應是自己更感到害怕和無助了。“我不可以接受自己害怕!”不能接受自己害怕的情緒事實,那也無法認識自己,更不可能相信自己了。
因此當成年人的情緒被阻隔,與自己不能聯結,斷然無法認識自己。那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長時間來慢慢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如果總是處於父母、老師、朋友這些無助的話語,自然無法有效地認識自己,不能從內心接納自己,長大成人後自己的情緒也不能得到控制、也不知道如何宣洩情緒,結果是無法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