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遠健身
-
2 # 大海與曉海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身高,體重,有沒有運動的習慣和基礎?10km是以什麼樣的狀態跑下來的?膝蓋疼,也分很多種,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不過有一點,它疼,說明已經開始抗議了,是時候應該檢修一下,咱們不是專業運動員,執拗於某個數字,強行跑步打卡,感覺沒有任何意義。換句話說,跑步是一輩子的愛好,別為了一時興起,耽誤一輩子。下面是我的一週慢跑打卡,感覺身體很舒服,不影響自己上班和家庭。疫情期間休跑了2個多月,現在慢慢恢復,現在只是保證每天的運動習慣就好,沒有刻意的去講究速度與距離,高興了就跑的稍微多點,但也只是多一點點。跑步雖好,但是不可貪心,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希望跑友們身體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
3 # 情感運動編輯
跑步受傷的人,一是剛開始跑步的人,二是急功近利的人,三是不愛學習的人!跑步健身要循序漸進,切莫攀比,速度是毒藥,要靠身體跑步,別靠意志跑步,多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六零後建議!
-
4 # 雕刻你的美
當前的運動強度與身體承受能力無法匹配,任何運動都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即便憑著耐力在第一天能跑十公里,也不要勉強去堅持,應該給身體消化、適應的時間。
既然膝蓋出現了疼痛,就不要再繼續跑,繼續堅持並不會有好處,休息兩三天到不疼了之後,再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每天都跑多少公里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對於鍛鍊來說,能帶給你健康、讓你受益、改變你的生活並且可以長久的堅持才是最值得慶幸的。
在膝蓋微疼時,休息的同時做一些康復性的訓練,比如靠牆靜蹲之類的,疼的厲害就要去醫院。
在恢復正常運動後,不要每天都跑步,除了循序漸進的遞增還要鍛鍊腿部力量以及核心肌群的力量,這關係到跑步的穩定性與運動的效果。
最後,更應該關注一下跑步的姿勢,運動姿勢的標準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運動損傷的機率。主要在於落地的動作和發力的動作,落地時不要全腳掌著地,由後向前讓身體有個緩衝;發力也不是單靠著腿部的力量,而是由手臂的前後擺動帶動核心,然後驅動腿部的前移。
-
5 # 跑步時光機
開始跑步10天,每天10km,膝蓋有點疼,很明顯,你的膝蓋已經有受傷的跡象了。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懂得停下來的人,才能夠跑得更遠。
不知道你之前有沒有鍛鍊過,如果你是隻跑了10天步,每天跑10km,那麼這強度對從來沒跑過步的人來說,量又大又強,不受傷才是怪事。
跑步是一件需要循序漸進的事,但凡違背科學規律的,都會復出代價。
所以,這些天先不要跑,好好的休息。
那麼,跑步要怎麼保護膝蓋呢?
首先,就是要循序漸進,每天跑的量不要太多,跑得速度不要太快。比如,可以先跑5km,等跑了一段時間5km之後,膝蓋適應了這個強度之後,再往上提一些量,這樣膝關節才不會負荷過重。
其次,平時多做一些力量訓練。我們的膝關節具有緩震功能,但是跑步過程中全部靠膝關節來緩震是不行的,我們的肌肉和韌帶也會參與緩震過程。只有加強自己腿部肌肉力量,才能在跑步過程中減輕膝蓋的壓力。
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蹲運動,平板支撐,箭步蹲以及靠牆靜蹲等動作。
第三,要注意休息。每天跑10km固然可以,但是也要勞逸結合。可以選擇跑一休一,讓身體得到更多的休息,這樣也能夠更好的避免膝蓋受傷。
第四,跑前熱身跑後拉伸要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熱身是跑步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熱身的跑步都是耍流氓。跑後要記得拉伸,跑後沒拉伸,肌肉容易僵硬,容易讓自己受傷!
跑步,不要一蹴而就,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有傷的情況下,就不要再繼續跑了,等恢復好了再跑。
-
6 # KeepRunningMen
想要保護膝蓋,你就停下來,休息,你的膝蓋已經出現受傷的跡象了,在繼續跑下去只會加重傷情,反而得不償失。
從你的問題描述老,你應該是初跑者,如果是這樣,跑步十天,每天十公里,這樣的量對於初跑者太大,這是導致膝蓋疼得因素。
那我們在跑步中如何避免受傷呢?1.量力而行,做什麼事都講究循序漸進。跑步也是一樣,一味追求速度,追求量。反而會適得其反,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不要一味追求跑量,先從一個小的跑量開始,讓身體慢慢的適應,才逐漸的增加跑量。
2.做好跑前熱身運動和跑後拉伸運動。
3.多做肌肉訓練,加強腿部肌肉力量。
4.注意休息與運動相結合,更好的休息,是為了更好的運動。改變自己的跑步計劃,跑一休一,跑二休一等等都可以。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 不能一蹴而就 否則會得不償失。
-
7 # 小崔天天說跑步十天,每天十公里,這兩天感覺膝蓋有點疼!
你如果現在出現了這種情況,說明你的膝蓋已經受傷了,這是它反饋給你的訊號。
想問一下你的體重是多少?如果你的體重基數比較大就是比較重的話,是不適合跑步的,因為對膝蓋的傷害較大,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改為游泳等運動。
如果你的體重不沉或者勻稱的話那就需要注意跑步之前的熱身,跑步時候的姿勢,還有跑步之後的拉伸和按摩放鬆,第二,還有可能是補鈣等沒有跟上。
你要是想繼續跑的話,沒必要每天都要跑夠十公里,十公里來說已經夠長了,如果為了強身健體完全沒必要,給自己的身體太大的負荷了,再說每天跑一次,你這個頻率也是挺高的,最起碼一個周七天留出1-2天的休息日,給自己的身體留出恢復的時間。一定要休息啊!
不要因為錯誤的訓練方式,損害了自己的身體買一雙舒服的跑鞋,要自己感到舒服。寬鬆的衣服,鍛鍊就跟打遊戲一樣,裝備很重要。再去學習一下跑步的知識,雖然跑步很簡單,誰都會去跑,但是真正會跑的沒幾個,必要的知識,會把損害降到最低。跑的時候膝蓋稍微有點彎曲,不要完全垂直。跑步的腳步聲很輕,那就說明是對的,如果很重你就要改變你的方式了。降低你的頻率,一定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膝蓋就像是零件,天天高負荷的運作,時間長了肯定要換的!!!
回覆列表
跑步後膝痛,除了膝關節本身承壓能力比較差之外,主要是跑步時腳掌著地方式不適合自己,也可能是跑鞋不適合,路面太硬,跑量過大,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不均衡,膝關節筋膜較薄,缺乏熱身、拉伸肌肉等多種原因。在疾病上,要看膝關節具體疼痛部位,膝關節是一個很複雜的關節,半月板損傷導致膝痛的情況比較多,其它原因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現在先找到膝痛原因,如果一時半會找不到,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幾天,隔天跑,還要降低跑量、降低配速,儘量去塑膠跑道跑步,儘量不要去柏油馬路上跑步。
休息期間,鍛鍊膝關節,膝關節承壓能力差,主要是膝關節筋膜較薄,其次可能是跑步前沒有熱身,膝關節缺乏潤滑。建議先休息三五天,如果膝痛消失,就說明膝關節沒有太大的問題,可能是膝關節比較疲勞。休息期間在手機裡下載keep,有膝關節康復鍛鍊課程1和2,還有其它膝痛預防和緩解課程,不知道提問者練哪個最有效,我做膝關節康復鍛鍊效果比較好。鍛鍊2-4周,如果以後跑步時和跑步後膝不再疼痛了,每週再鍛鍊至少兩三次,再鍛鍊2-4後,一般就不會再有膝痛了。
跑步時配速過高,跑量過大也會導致膝痛,跑步要循序漸進,先降低配速和跑量,循序漸進,提高跑量的話,每週可以提高1-2%,這個增量幅度量比較小,但是比較穩妥。也可以提高5%左右,如果跑量較大,跑量增幅就不要太大,避免受傷。
提問者看一下跑步時腳掌著地方式是後腳跟、全腳掌,還是前腳掌著地,一般來說後腳跟著地的跑者最多,很多長跑職業選手也是後腳跟著地。後腳跟著地最省力、配速最慢、最省力,最膝、髖和踝關節衝擊力比較大。全腳掌在各方面都比較適中,最適合亞洲人跑步的腳掌著地方式。前腳掌著地跑步速度最快,能充分利用跟腱彈力,但是需要專門訓練,而且對跑鞋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穿競速跑鞋。相對來說全腳掌著地更適合膝痛的跑者,更值得嘗試。全腳掌著地時是整個腳掌外側同時著地,迅速過渡到整個腳掌著地,後腳跟離開地面後,前腳掌蹬地離開地面。
三種腳掌著地方式各有利弊,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後腳跟著地的跑鞋,前後鞋底高度差在10-12毫米,全腳掌在8-10毫米,前腳掌著地在0-6毫米,8毫米一般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
膝蓋周圍肌肉力量不平衡也會導致膝痛,比如膕繩肌或臀部肌群力量太弱,就容易導致膝痛,可以透過鍛鍊薄弱肌群來減輕、避免膝痛。
總之膝痛原因有很多,現在暫時休息幾天,做膝關節康復鍛鍊,降低配速和跑量,跑前跑後充分熱身、拉伸肌肉、活動關節,跑後也要拉伸肌肉、活動關節。活動膝關節只能前後活動,不能讓膝關節“繞圈”。
晚上睡覺前,還可以泡腳、熱敷膝關節,減輕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