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又一村1

    中國的笛子出現於新石器時代,逐步演化而來成今天的各式竹笛。歐洲的長笛出現於15世紀,也是演化成現在的按鍵式笛子。

  • 2 # 水在雨中漂

    笛子的歷史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併發明瞭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記載的漢篪,除長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與記載相同外,並在墓內的竹筒上寫有篪的字樣,顯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歷來有人篪、笛不分,說成是同一樂器,實際是有區別的。從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閉口,能奏五聲加一變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開口,能奏七聲加兩個變化音,不髹漆。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並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中國盛唐時期製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透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

      20世紀六十年代,趙松庭發明排笛,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紮在一起,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於變化,易於演奏。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在管身上開有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個孔,氣流由此吹入,使管內空氣振動而發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個孔,專用來貼笛膜,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經氣流振動,便發出清脆而圓潤的樂音。

      笛子雖然短小簡單,但它卻有七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候,笛子由骨制改為竹製。在公元前1世紀末漢武帝時,笛子稱為"橫吹",它在當時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7世紀開始,笛子又有了改進,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現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演奏技術也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10世紀,隨著宋詞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詞唱曲的主要樂器,在民間戲曲以及少數民族劇種的樂隊裡,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樂器。

      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它既能演奏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現遼闊、寬廣的情調,同時也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和婉轉優美的小調。然而,笛子的表現力不僅僅在於優美的旋律,它還能表現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比如模仿各種鳥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豐富,而且它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 3 # 山水1320

    笛子這一傳統民族樂器,可謂是遠遠流長。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笛子,是距今已經有8千年至9千年間的新石器時代。就出士在中國河南省舞陽縣賈湖。且數量有二十一支,有五孔,七孔,八孔之分,均為骨制之笛。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亦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骨笛。戰國時期的竹笛,銅笛,以及漢初的竹笛都有幸再顯當今世界。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足足說明世界上最早的笛子產生在中華大地南北。徹底推翻了所謂胡笛傳入中原的論調。

    雖然說笛子這類樂器,世界眾多的地方都在使用。有的歷史也很悠久。但是至今,最早的笛子實物只在中國出土發現。客觀的講,古老的中華文明,應該是發明笛子最早的國家。

  • 4 # 本昌談歷史

    笛子是中國古代人發明的。

    據《 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這是史書關於笛子的最早記載,說笛子是黃帝發明的。

    但事實遠非如此,黃帝距今才四千年,根據考古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笛子是1987年在河南舞陽賈湖出土的,是用獸骨製成的骨笛,經“碳十四同位素放射”等現代科學技術測試,這批骨笛是距今八千至九千多年的石器時代的產物。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用竹子製作的笛,距今也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1973年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笛,距今有二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另外,許多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上,也有“吹笛”樂手的形象。

    史料記載和考古證明,笛子是中國古代發明的,這己是不爭的事實。

  • 5 # 薏錦a

    感謝提問:

    笛子是中華民族傳統樂器之一,歷

    史悠久,流傳至今。早在春秋戰國

    時期,竹笛就成為盛行演奏樂器的

    一種,它是推斷新石器時代的代表

    作品,是豐富的文化遺產,遠遠流

    長,所以笛子是由華人發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身經歷:醫院不交錢就不給看病,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