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蕭政語

    愚以為,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中,不管是小說、散文還是詩詞,最讓人感動,充滿自豪的作品要首數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裡的描寫。首先欣賞一下作品: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這首詞裡,上闕是寫景。描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北國雪景,令人讚歎不已。

    一開始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就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千里”“萬里”寫出詩人登高遠眺,眼界極為開闊。其實並非目力所及,而是詩人想象中的延伸擴充套件,意境開闊,氣勢非常宏大。

    “冰封”,“雪飄”靜動相襯,相得益彰。“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總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顯示了詩人形象的偉岸。“望”字下面展現出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光的雄偉景觀,也正是中國形象的體現。“長城內外,大河上下”,詩人的視角從南到北,自西向南,地域如此廣袤,並照應“千里”,“萬里”,意境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襟,雄偉的氣魄。“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又分別照應“雪飄”和“冰封”。作者極言北國冰雪覆蓋,寒冷之極。一個“惟餘”,強化白雪皚皚的壯闊景象,一個“頓失”,寫出變化之速。同時,又讓人聯想到未冰封的大河波濤滾滾的雄壯氣勢。在詩人筆下,一個周天寒徹,漫天大雪,天地之間被風雪改變了容顏,只見長城內外蒼茫一片,了無生機,連滔滔江河也被雪凍冰封,奔流不再,神州北國彷彿進入了一種死寂。不禁讓人聯想到柳宗元寫雪的名句“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好一番人間苦難。以上描寫的是靜態的景。

    接下來是動態描寫。“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動態描寫寫出了活潑奔放的氣勢。“欲與天公試比高”寫出了詩人超人的豪情氣魄。“山”與“原”與天相連,寫出了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與“原”本是靜物,但用了““舞”和“馳”,化靜為動的浪漫想象躍然紙上,更是詩人情感的躍動。在這裡,詩人形象地賦予群山、高原飛動的氣勢,使之充滿活力,一片生機勃勃。剎那間,群山起舞,靈動如無數銀蛇,高原賓士,威猛如漫野臘象。整個世界由死寂變成了歡騰。天地之間充盈著無窮的生機。風雪是天賜之物,苦難乃歷史必然,但我們要打破冰封,戰勝苦難,要與天公一決高下,這就是一個強者對天公的回答,就是一個民族對命運的回答。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採用的是虛寫。與前面的實寫形成對比。作者充分展開想象,想象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意。雪中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壯闊,雪後景象顯得妖嬈嬌豔。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一個“分外妖嬈”,詩人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嚮往。

    這首詞的描寫,不能不讓人讚歎不已,作者的神來之筆,令人折服。讀這首詞,無不讓人充滿激情,充滿自豪。讓人精神振奮。

  • 2 # 竹茗煮雪

    好的文學作品往往以細節取勝。

    在讀書或看影視時,有很多瞬間讓我感動得流淚。

    比如《羅馬假日》中結尾部分

    上映於1953年的電影《羅馬假日》因它的唯美性、搞笑性和主題的崇高性進入世界經典作品之列,即使穿越大半個世紀時空,它仍然牢固地屹立在世界影迷心中。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憑藉高貴典雅的氣質、調皮迷人的微笑、高超完美的演技,俘獲了無數觀眾的心,同時一舉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一併帶火了羅馬這個充滿浪漫風情的城市並使之成為人人嚮往的愛情聖地。

    (安娜公主和喬·布拉德雷)

    上世紀80年代,竹茗在山東濟南上大學時,正好各大影院熱映《羅馬假日》,我到影院看了兩次,仍不過癮。幾十年過去,電影中的鏡頭不時閃現在腦海,尤其是結尾部分男女主角在公開場合最後一次見面的情景——

    安娜公主:我對此非常有信心…正如我堅信兩華人民之間的友誼。  

    將軍普若夫諾:(提示)各有千秋。

    安娜公主:羅馬,當然是羅馬!

    (安娜公主和喬·布拉德雷道別)

    愛情讓人一瞬間長大。安娜公主作為未來的國家接班人,捨棄了普通女孩所享有的逛街、交友、參加大眾舞會等很平常的娛樂,在出遊歐洲各國期間,每天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以至累得大哭、枯燥得要死。在出遊最後一站羅馬時,有一天夜裡她偷偷跑了出來,和美國駐羅馬記者喬·布拉德雷相遇,演繹了一段奇妙有趣的故事。

    (喬·布拉德雷帶安娜公主在羅馬街頭觀光)

    一天的相伴出遊,使二人擦出了愛情火花。但安妮公主這時忽然長大了,成熟了,當她聽到廣播裡播送有關她的訊息時,聽出了自己的國王老父及國內知情大臣們的關心和焦急,她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她立即做出了理性冷靜的決定,回到她下榻的使館公寓。

    (安娜公主和喬·布拉德雷難捨難分)

    第二天她臨離開羅馬時,接見了媒體記者,於是愛在心頭而都沒有說出口的二人最後一次見面了。當聽到安妮公主深情地盯著愛人的眼睛,一改重複別人擬好的言辭的習慣,倔強地回答記者“羅馬,當然是羅馬!”時,我的眼淚一下子漫了上來:有對安妮公主忠於愛情卻又不得不離開心愛的人的深深惋惜有惋惜的痛感所帶來的悲劇美,更有家國的責任感所帶來的崇高美。

    (安娜公主和喬·布拉德雷擁別)

    泰戈爾有首著名的詩《最遠的距離》,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

    想你痛徹心脾

    卻只能深埋心底

    我覺得這段詩,正好送給《羅馬假日》男女主人公。

    從這部電影中,竹茗體會到什麼叫“高處不勝寒”,什麼叫普通人的快樂和自由。

  • 3 # 寧靜天空381

    路遙的《人生》這部作品的描寫倍感觸動。作品以高加林出生於農村,渴望城市,又從城市回到農村過程,其間,當 他小學教師的工作被支書高明樓兒子頂替,落魄時遇到劉巧真的愛情。後來 因為進入城市後遇到黃亞萍的步步緊追,選擇了黃亞平,傷害了劉巧真。而劉巧真不怪高加林,還口口聲聲加林哥,加林哥叫著,心裡的酸楚讓人淚目。我被巧真的善良感動!

    高加林陝北有志青年,積極向上又為農民的身份自卑。當進城上班遇到黃亞萍的追求,他比較了劉巧真,覺得巧真的沒文化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最明顯的一次是巧真進城看高加林,她告訴高加林家裡一些人情況,還有母豬下仔的事,高加林聽得很尷尬;相較黃亞萍和他有更高大深遠的話題。後來,高加林進城的事,被人告發回到農村,此時巧真已嫁給馬栓。當聽說姐姐要給加林難堪,她及時地制止了姐姐的行為。又聽說招一個教師,她又求姐姐和她公公高明樓說說給高加林一個機會。

    《人生》給我們很好的教育意義,一輩子關鍵時刻就幾步,該怎樣選擇至關重要。《人生》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討厭的一句口頭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