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眼觀天

    看過明史的人就會知道,清朝對於明朝是美化了,對比一下明朝當朝的記錄,會發現明朝更加不堪。現在像傳銷一樣傳播清朝詆譭明朝的說法,只要有人有心去對比一下,這個說法就會不攻自破,但是他們自己就不怕被戳破麼?很奇怪的。明史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很高,儘管每朝每代的歷史都會帶有傾向性,總論起來明史的歷史價值是列於上等的。

    搞笑的是明朝編纂的元史,其粗糙摸黑,前後矛盾,與理不通,與歷史不符合之處太多,經過時間的檢驗,它已經被列為二十四史的下等了。當朝當代他自己說的算,但歷史總會給出公正的評判。現在研究元朝歷史,大家引用蒙古人自己寫的蒙古秘史,也不會引用元史。

    那些試圖扭曲歷史,出於民族主義而說的謊話,此時此地或者風頭正盛,時過境遷之後,只能淪為歷史上的笑話。

  • 2 # 榆木菌

    後朝黑前朝這是歷史普遍問題,並不是清朝一家,比如唐朝就曾對隋朝進行過肆意抹黑,只不過這些比起清朝沒那麼嚴重,至於說被後世唾罵,這恐怕就不是當時清朝統治者所考慮的問題了。

    文字獄在清朝歷史上非常的出名,準確來說就是臭名昭著,這是一場對中華民族思想洗禮的浩劫,那本號稱無所不包的《四庫全書》,實則是對漢人的侮辱!

    我們都知道,瞭解明朝的歷史不僅有《明史》,而且還有《明實錄》,《明史》是清朝統治者編撰的,裡面詳細記載了明朝從開國到明朝滅亡的一些主要人物和事蹟,裡面的某些事情簡直就和現場直播一樣,比如明武宗大戰蒙古小王子那場戰爭。而《明實錄》則是在明朝皇帝當朝的時候對皇帝的記錄,從這一點來看,《明實錄》在時間上更接近真實的歷史。

    《明史》不僅時間上沒有《明實錄》更接近人物和事件,而且《明史》由清朝編撰,所以《明史》和《明實錄》所記載的內容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要了解事件的真相,只能靠各人去分析,每個人分析的都不一樣,分析歷史不僅僅要看正史,野史有時候也是有很多根據的,正史和野史相結合,再加上各人的分析見解,這樣才能發掘出歷史的真相。

  • 3 # 黑眼歷史觀

    以前聽說過清朝用《明史》黑明朝,我特意去下載明史看。

    我不想只以修史時間長就臆斷清朝在《明史》中大黑特黑明朝。畢竟清朝是以為崇禎報仇的說辭入關,而且直接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清朝黑李自成更加合理一點。

    個人感覺吧,《明史》讀起來,其中除了對於清朝祖先描寫的東西比較模糊外,其他的美化成分很多。至少比起明朝時期的野史,好多了。

    比如我記得有考古發現,發現了了明末一個將軍的野墳【看到的時候,時間有點久,忘了是誰了】。《明史》裡說他被是力戰而亡,而他的屍骨卻證明他是被斬首刑處死的,也就是說是被俘虜後斬首。顯然,作為將領,力戰而亡更光榮一些。

    《明史》中對明英宗朱祁鎮、明思宗朱由檢的記載,也褒多貶少。尤其是是前期的皇帝,都是不留餘力的讚賞。

  • 4 # 江北陸遜

    這個鍋安不到清的身上。

    從前四史之後,從朝廷接過修史的工作之後,所有史書都開始出現問題。因為所有的官修史書其實都是修飾過的,但這一點在李世民之前還好,畢竟史官的節操還在,而皇帝的節操也還在。

    但從李世民開始試圖閱讀《實錄》,干預修史開始,一切就變了:

    其年,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嘗問:"卿知起居,記錄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遂良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為鑑誡,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黃門侍郎劉洎曰:"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亦記之矣。"太宗以為然。

    但李世民開了個很不好的頭,在這之前,皇帝是不能干預史官記史,也不能干預史官修史的,皇帝甚至不能看任何當朝的史書記錄。也就是說,所謂的《實錄》對皇帝其實是遮蔽的,這樣有利於鼓勵史官如實記錄歷史。這使得在這之前中國的史書記載真實性非常高。畢竟“史筆如刀”,錚錚鐵骨其實最早是形容中國的史官的,而史官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風骨的典範: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崔杼)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崔杼連殺兩任史官,第三任史官,也就是被殺兩史官的弟弟依然秉筆直書,崔杼也不得不放下屠刀。南史氏千里迢迢去記錄崔杼弒君的醜聞,這是何等的風骨。

    但在前四史之後,官方逐步介入修史,雖然《魏書》、《周書》、《南史》、《北史》等等,都帶有私人修史的性質,但魏收、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等人,其實受官方的影響已經非常深,而唐開始正史全盤由官方接管,所以這個時候的正史其實都受到了官方巨大的影響,逐步失去了客觀性。

    所以,自此之後,官修正史的優勢雖然是史料充分,但客觀性是很值得懷疑的。而且由於史官已經完全被官方控制,皇帝可以直接介入史實記錄,所以正史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很多官方史料缺失。比如宋太宗是否燭影斧聲等等,細節極度缺失,語焉不詳。

    其實,正常來說,清對《明史》的修改當然不值得提倡,但屬於正常操作。清對明的記錄其實不僅沒有抹黑,反而是吹捧的: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

    文皇(明成祖)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自己看看,有這麼開黑的麼?即使是明英宗這樣的昏君,也是溢美之詞氾濫,評價極高。

    《明史》最大的問題在於清太自卑,太敏感,把自己過去幾百年為元、明做下屬、做奴才的歷史抹掉,導致復原清和女真早期歷史極其困難,這是其最大的缺陷。對於明內部的歷史,它還真挺客觀的,史料也極其豐富、完整,畢竟修了將近一百年。

    至於說它造假的,由於距今天比較近,至今沒有其他資料可以推翻它的記載。如果想說它不客觀,最好用史實、資料說話。

  • 5 # 北洋海軍炮手

    你先解釋一下大清給小明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評價是怎麼個意思吧,在本炮手看來這個評價就是沒法美化也要強行美化。

    當然大清篡改了明史,因為大清把小明美化的那叫一個噁心,我看了都想吐。說大清抹黑明朝的,頂多就看過封皮上明史兩個字,估計家裡帶字的除了戶口本也就只有月份牌了。 (@夜雨7569 用了你的原話。)

    而我皇清為了美化小明是多麼喪心病狂?比如清朝把很多從民間收上來的私人筆記以及流散的小明檔案收上去之後,只要對小明不利的記錄通通銷燬;對小明乾的齷齪事能刪就刪,刪不了就一筆帶過。比如說誅十族這事就被康熙給抹了,結果今天的明吹吃完肉放下筷子就罵祖師爺康熙,也是不孝。

    《明史稿》當中萬斯同可是寫了誅十族這個事,當然不僅是《明史稿》,《明實錄》、《皇明通鑑》等小明檔案都有記載,而且談遷的《國榷》也有記錄。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資訊根本刪不乾淨。就連著名的大噴子顧誠都承認:《明史》雖然體現了康熙的意圖,但是刪改的多為明朝的陰暗面。

    另外這個問題我說過很多遍了,這裡懶得多說,我就說一下我皇清為何要美化小明。除了儒家為先者諱的教導之外,再就是美化小明是我皇清的政治妥協。

    皇清想要黑明朝也可以,只要如實公佈並記錄明朝的黑點就可以了,畢竟小明的黑材料實在太多。因為這麼玩雖然過癮,但是並不能保證收益。

    一來是因為皇清入關是打著為崇禎復仇的旗號,已經先入為主的把人民英雄李自成打成了反派,那麼明朝作為李自成的對立面自然就是正派,為此把滅亡小明的桃子都讓給了李自成。如果皇清先是喊著給崇禎報仇,然後又公佈明朝的黑點,邏輯上就是前後矛盾。

    二來是因為明朝是中國古典時代保守封閉的極致,同時清初也是華夷之辨思想盛行的的時代,很多死鴨子嘴硬的廢物就透過思明的方式來表達對清朝的不認同,同時宣揚反清思想。所以皇清對民意做出了妥協,這反而能體現出大清的偉大,以及胸襟開拓,也許正應了內藤虎次郎說的,滿洲人是17世紀具有樸素主義精神的民族,非常靈活。

    另外,由於受華夷之辨逆流的影響,清朝入關後明末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殘部逐漸合流,給清朝統一製造了不少麻煩。也是為了消除華夷之辨這股逆流造成的影響,清朝美化明朝的同時也抹黑明末農民起義軍,同時還把自己給摘乾淨了。因為清朝的說法是農民軍滅亡明朝,也就是清朝取天下自流賊,因此得國最正。至少清朝知識分子都認可了這一說法,也就只有清末革命黨說明朝被清朝滅亡。但是當初革命黨的孝子賢孫,也就是今天的明吹蛋白質卻打了它們祖宗的臉,也甚至可笑。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狼》遊戲設計上,你認為有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