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蘆蘆哥手上恰恰有一方澄泥硯。
雖然不是什麼很高階的硯臺,但是愛好這種東西,和錢不錢的關係還真不大,就和種植花花草草一樣,我喜歡杜鵑,你給我更貴點的臘梅,我還真的瞧不上眼。
蘆蘆哥也是如此,反正我就是喜歡我的這方硯,不管是不是多有名氣的,但是第一眼就瞧上了,不知道這算不算緣分。
雖然不是什麼書畫家,但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喜愛還是有的。
所以對於這個中國最傳統和古老的文房四寶之一——硯,算是情有獨鍾了。
而在眾多硯臺的種類裡,最鍾愛的也還是這個澄泥硯。
為什麼?因為確實有讓人喜愛的理由。
圖片不夠清晰,也拍不出來想要的那種效果,畢竟不是專業的,請多擔待。
我們知道,硯臺一般取好的石質材料,石頭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堅固,發墨好,這也是好的硯一般都是石硯的原因。而澄泥硯作為一種泥硯,卻能與石硯媲美,並躋身中國四大名硯之一。這就足以說明澄泥硯的優質和出眾。
話不多說,首先我們還是來回答問題。澄泥硯為什麼要加入配方粉呢?是為了配合澄泥硯本身的泥料,使硯可以更加堅密,而硬度和密度正是決定硯發墨好壞的主要條件。
就像陶瓷器的原料中加入有石英石一樣,由於石英在高溫中有適當的膨脹性,可以補償陶瓷坯體的收縮,減少變形,因而便可以整體上提升坯體的機械強度。
按照不同的配方,好的匠人制出的澄泥硯,質地細膩,就像小孩子的水嫩肌膚一般,且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絲毫不輸給石質硯。這也是澄泥硯可以列為四大名硯的神奇之處。
我們既然說到了澄泥硯,就不妨再聊得更深一些,關於澄泥硯,確實也是很值得玩味的,這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那麼多人喜歡玩硯的原因。
現代工藝製作的硯臺,雖然用上了先進科技使澄泥硯在硬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能夠達到花崗岩的硬度,但若說玩硯,還是首推古法所制的澄泥硯。
古法制硯,是將事先紡織的雙層絹袋吊掛在河中,河水中裹帶的天然泥沙流入絹袋內,經第一層絹袋過濾後,沉入第二層絹袋的細泥被稱為澄泥,也就是製作澄泥硯的原料,澄泥硯之名也因此而來。
這樣濾製出的澄泥還要放置一年以上的時間,歷經整個冬夏四季祛除泥土本身的燥性才能制硯。
華人講玩物喪志,但古人一直都在“玩物”,例如玩壺(紫砂壺),玩鳥(以八哥居多),玩蟈蟈(有玩聲的,也有玩色兒的)。但是玩到最後,該喪志也都喪志了,該不喪志的,有的也玩成了大家。
這就像現在打網遊,該喪志的有傾家蕩產的,該不喪志的成了職業選手,年入百萬,這是一個道理。
而且華人玩什麼都能玩出意境,這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就比如說祛除澄泥中本身的燥性,這個“燥性”就是憑藉西方人直觀的思維很難理解的一種東西。華人對這種偏意境的事物有著無與倫比的興趣,玩紫砂壺也是如此,開壺要用豆腐祛除“燥性”,但是燥性這種東西具體是什麼,這就要細細品味,如果帶著這個“燥性”,總之出來的東西是缺些意味的。
玩硯的人也都如此,他們覺得硯是有生命並且是需要關愛和養護的,所以就有了玩硯之人經常提到的“養硯”。一方硯若保養得當,鋒芒必然銳利,發墨性也一定非常優秀。“養”過的硯也一眼便能夠看出來,即使是老硯,也能夠保持色澤渾然厚重,溫潤如玉,這是普通硯臺無法比擬的。尤其是玩古硯,就更加講究了,因為有包漿,若包漿被磨去,價值也就會大大降低,沒有了鋒芒。
澄泥硯更以優秀的品質,成為了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必備文房用品。武則天、蘇東坡、米芾、朱元璋、乾隆也都贊澄泥硯為硯中一絕。
澄泥硯因原料、配方、燒製時間等因素的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玩澄泥硯,以“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為上品,其中又尤以硃砂紅、鱔魚黃最為名貴。
若是古硯,則以明硯為最優,收藏價值也最高。究其原因,是因為明硯的各類金沙藥粉配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優秀的匠人燒製的明澄泥硯,澤若美玉、擊若鐘磬、易發墨,因此在古硯中的地位也非常高。
硯乃文房四寶之一,其中所承載的文化,可以說已經超出了硯臺本身,而成了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成為了博大浩瀚的華夏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深深刻在了我們華人的血脈中。
時至今日,仍能在世界很多地方看到澄泥硯的身影,例如《天津市博物館藏硯》《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品選》、日本橋本吉文所著的《澄泥硯》等,這些,也都是所有人關於硯共同的記憶。
正好,蘆蘆哥手上恰恰有一方澄泥硯。
雖然不是什麼很高階的硯臺,但是愛好這種東西,和錢不錢的關係還真不大,就和種植花花草草一樣,我喜歡杜鵑,你給我更貴點的臘梅,我還真的瞧不上眼。
蘆蘆哥也是如此,反正我就是喜歡我的這方硯,不管是不是多有名氣的,但是第一眼就瞧上了,不知道這算不算緣分。
雖然不是什麼書畫家,但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喜愛還是有的。
所以對於這個中國最傳統和古老的文房四寶之一——硯,算是情有獨鍾了。
而在眾多硯臺的種類裡,最鍾愛的也還是這個澄泥硯。
為什麼?因為確實有讓人喜愛的理由。
圖片不夠清晰,也拍不出來想要的那種效果,畢竟不是專業的,請多擔待。
我們知道,硯臺一般取好的石質材料,石頭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堅固,發墨好,這也是好的硯一般都是石硯的原因。而澄泥硯作為一種泥硯,卻能與石硯媲美,並躋身中國四大名硯之一。這就足以說明澄泥硯的優質和出眾。
話不多說,首先我們還是來回答問題。澄泥硯為什麼要加入配方粉呢?是為了配合澄泥硯本身的泥料,使硯可以更加堅密,而硬度和密度正是決定硯發墨好壞的主要條件。
就像陶瓷器的原料中加入有石英石一樣,由於石英在高溫中有適當的膨脹性,可以補償陶瓷坯體的收縮,減少變形,因而便可以整體上提升坯體的機械強度。
按照不同的配方,好的匠人制出的澄泥硯,質地細膩,就像小孩子的水嫩肌膚一般,且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絲毫不輸給石質硯。這也是澄泥硯可以列為四大名硯的神奇之處。
我們既然說到了澄泥硯,就不妨再聊得更深一些,關於澄泥硯,確實也是很值得玩味的,這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那麼多人喜歡玩硯的原因。
現代工藝製作的硯臺,雖然用上了先進科技使澄泥硯在硬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能夠達到花崗岩的硬度,但若說玩硯,還是首推古法所制的澄泥硯。
古法制硯,是將事先紡織的雙層絹袋吊掛在河中,河水中裹帶的天然泥沙流入絹袋內,經第一層絹袋過濾後,沉入第二層絹袋的細泥被稱為澄泥,也就是製作澄泥硯的原料,澄泥硯之名也因此而來。
這樣濾製出的澄泥還要放置一年以上的時間,歷經整個冬夏四季祛除泥土本身的燥性才能制硯。
華人講玩物喪志,但古人一直都在“玩物”,例如玩壺(紫砂壺),玩鳥(以八哥居多),玩蟈蟈(有玩聲的,也有玩色兒的)。但是玩到最後,該喪志也都喪志了,該不喪志的,有的也玩成了大家。
這就像現在打網遊,該喪志的有傾家蕩產的,該不喪志的成了職業選手,年入百萬,這是一個道理。
而且華人玩什麼都能玩出意境,這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就比如說祛除澄泥中本身的燥性,這個“燥性”就是憑藉西方人直觀的思維很難理解的一種東西。華人對這種偏意境的事物有著無與倫比的興趣,玩紫砂壺也是如此,開壺要用豆腐祛除“燥性”,但是燥性這種東西具體是什麼,這就要細細品味,如果帶著這個“燥性”,總之出來的東西是缺些意味的。
玩硯的人也都如此,他們覺得硯是有生命並且是需要關愛和養護的,所以就有了玩硯之人經常提到的“養硯”。一方硯若保養得當,鋒芒必然銳利,發墨性也一定非常優秀。“養”過的硯也一眼便能夠看出來,即使是老硯,也能夠保持色澤渾然厚重,溫潤如玉,這是普通硯臺無法比擬的。尤其是玩古硯,就更加講究了,因為有包漿,若包漿被磨去,價值也就會大大降低,沒有了鋒芒。
澄泥硯更以優秀的品質,成為了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必備文房用品。武則天、蘇東坡、米芾、朱元璋、乾隆也都贊澄泥硯為硯中一絕。
澄泥硯因原料、配方、燒製時間等因素的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玩澄泥硯,以“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為上品,其中又尤以硃砂紅、鱔魚黃最為名貴。
若是古硯,則以明硯為最優,收藏價值也最高。究其原因,是因為明硯的各類金沙藥粉配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優秀的匠人燒製的明澄泥硯,澤若美玉、擊若鐘磬、易發墨,因此在古硯中的地位也非常高。
硯乃文房四寶之一,其中所承載的文化,可以說已經超出了硯臺本身,而成了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成為了博大浩瀚的華夏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深深刻在了我們華人的血脈中。
時至今日,仍能在世界很多地方看到澄泥硯的身影,例如《天津市博物館藏硯》《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品選》、日本橋本吉文所著的《澄泥硯》等,這些,也都是所有人關於硯共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