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元朝建立於1279年,1368年被明朝代替,以元朝存在的時間來看,與唐宋、明清等大一統的朝代相比無疑是比較短的,但是與隋朝、秦朝等朝代相比又長了很多。不管是民間還是學術界,對於秦朝和隋朝的相關論述還是比較多的。而秦朝和隋朝的存續時間加在一塊還不到元朝的一半,但是老百姓對於元朝卻知之甚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長期以來,由於對元朝的研究和探索相對滯後,人們對於元朝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一些比較刻板的印象上,比如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元朝是馬背上的民族所建立,在文化和制度建設上,元朝是非常滯後的。老百姓在茶餘飯後,有時候也會談及元朝,但是主要談的就是元朝的一些大的人物,向忽必烈這樣的。而從網路觀察來看,人們對於元朝的印象普遍是比較負面的,甚至近些年來網路上流行一種“元清非中國論”,這也正是因為人們對於元朝歷史瞭解甚少所致。

    關於元朝的相關研究還是比較滯後的,國際上有很多國家的蒙元史研究是非常興盛的,比如德國和日本。但是中國目前的相關研究,不管是研究者還是研究機構還是比較少的。因此,老百姓缺乏關於元朝的新的知識,所以除了那些舊有的印象外,老百姓基本上沒有關於元朝的新的認知。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研究者們,因為研究元朝歷史,對於語言還是有一定要求的,特別是蒙古語,這也正是許多研究者無法逾越的障礙。

    雖然目前老百姓關於元朝的認識還比較少,但是假以時日,特別是在中國大力推行“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之下,相關的歷史研究也一定會深入下去。

  • 2 # 楚邾

    其實從大眾的視角來看,人們關注更多的都是漢、唐、宋、明、清等大的統一王朝,不僅對元朝歷史談論較少,對金、遼、五代十國等關注也並不多。而題主之所以有此疑問,應該是與清朝作了對比,同樣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為什麼對清的研究遠多於元。

    元世祖忽必烈圖

    以國家視角來看,制度是最重要的。孟森認為“自有史以來,以元代為最無制度,馬上得之,馬上治之。”雖有誇張成分,但確實有一定道理,如元代的等級制度,對漢人的差別對待,如宰相巴延曾請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同時,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元代的原因。而觀清代,“除武力別有根底外,所必與明立異者,不過章服小節,其餘國計民生,官方吏治,不過能師其萬曆以前之規模,遂又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清代沿襲明代制度,所以國祚也幾與明等同。

    而從當今學術研究來看,目前國內學界能夠利用的主要元史史料有《元史》、《元典章》等,相比於明清,資料少很多。《元史》的修纂歷來被詬病,據趙翼《廿二史札記》載:

    “明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實錄,命修元史,宋溓、王禕為Quattroporte,二月開局,八月成書。而順帝一朝,史猶未備,乃命儒士往北採遺事。明年二月,重開史局,六月書成。”

    可見僅六個月就修成,前後總共用時也不到一年。是故民國時期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參考《元典章》以及中外關於元代的研究修成《新元史》。

    而所謂的“元十三朝實錄”也即元實錄,如同《明實錄》、《清實錄》一樣,元實錄也當為研究元代重要史料,但現今元實錄幾無遺存,蓋因朱元璋在修成元史以後,即下令將實錄焚燬。且元實錄修成以後規定不得讓外人傳閱,據《元史》載,虞集等人“以累朝故事有未備者,請以翰林國史院修祖宗實錄時百司所具事蹟參訂”,翰林官推託說:“實錄,法不得傳於外,則事蹟亦不當示人”。所以也就沒有副本。山東大學霍豔芳曾詳細考證過元實錄編纂情況,見圖。

    此外,元代以蒙語為主,且又不同於清代多將史料以滿文、漢文編纂,元代有許多史料僅以蒙古語編纂,這就給學術研究帶來一定困難。

    參考資料:孟森《明史講義》、趙翼《廿二史札記》、霍豔芳《元代實錄編纂研究》等

  • 3 # 仁仁35A

    因為它是蒙古人掌權,在後世人看來是種恥辱,所以成為非主流……。其實儘管統治者更替,對於非蒙古族人統治分為三六九等,民族矛盾加劇,但是其主流文化還是華夏文化,其戲曲詩詞歌賦還是有所建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三吱兒(吃活的小老鼠),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