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中國布衣

    謝邀請,楚漢相爭在相劉邦被圍困滎陽時,韓信求齊王封號,劉邦給序韓信封齊王,如此時韓信擁兵觀望,劉邦被滅是必定的。以後憑韓信軍事天才收拾項羽是早晚的事,但韓信比時心中還是忠於劉邦的,蒯徹哪麼勸都設動搖韓信初心,在韓信心中沒有帝王想法,也就不想造反罷了。

  • 2 # 有得觀史

    韓信是知恩圖報的人。韓信成名之前,窮困潦倒,曾經有一段時間,以到河中釣魚為食,艱難維持生命。有一個洗衣服的老婆婆,見他瘦骨嶙峋,面有菜色,就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信吃。韓信感激,說將來一定報答。老婆婆嗔怪道,我不求你報答,只求你能養活自己就行了。韓信發達後,真的沒忘自己說過的話,專程找到老婆婆,給了一千兩黃金作為報答。

    韓信不擁兵自立,知恩圖報是最主要的原因。

    韓信出道後,先在項羽那兒打工,項羽不重用他,他才跑到劉邦那裡的。劉邦知人善任。韓信在劉邦那裡如魚得水,能力發揮到了極致。應該說,是劉邦成就了韓信。如果韓信是千里馬,劉邦就是伯樂。沒有劉邦就沒有韓信的成功。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知恩圖報之人,又怎能反他呢?!

    當然,韓信不擁兵自立,還有其他原因。韓信是軍事家,不是政治家,政治能力太差,當不了霸主。還有,韓信綜合實力比劉邦差很多,他知道自己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這都不是最主要原因,我們知道,做到做不到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要是想做,即便是知道可能會失敗,還是會放手一搏。因此,我認為,最主要原因還是,韓信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 3 # 國史記聞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侯韓信被相國蕭何騙入長樂宮鍾室,早已埋伏好的侍衛即刻將他俘虜,他嘆息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隨後,韓信被夷三族,一代將星隕落。蒯通就是曾經建議韓信三分天下的奇士,當時韓信手握天下最精良的部隊,足以與項羽、劉邦相抗衡,卻選擇了忠於劉邦,最終沒能逃脫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除了韓信重義氣,不肯背叛劉邦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導致他沒有條件擁兵自立。

    武涉遊說

    楚漢爭霸形勢

    公元前203年,項羽派大將龍且率兵二十萬攻打韓信,韓信水淹楚軍,獲得完勝,龍且也被灌嬰部下斬殺。項羽聽說之後震恐不已,便派盱眙人武涉前往遊說韓信。武涉在韓信面前痛斥劉邦太過奸詐,多次背信棄義,並告誡韓信:你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就是因為楚漢相持不下,一旦項王失利,劉邦第一個要殺的人肯定是你!現在你的最佳選擇就是與項王聯合,最終三分天下。韓信則以劉邦的知遇之恩為理由,拒絕了武涉的建議。

    蒯通相背

    淮陰侯韓信

    當時韓信手握三十萬精兵,明眼人都知道天下大勢全都掌握在這位軍事天才手中。齊華人蒯通便以相面為由,給韓信建言:“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並開始了長篇大論:“項王曾經所向披靡,現在被困在京、索之間;漢王將兵數十萬,現在被項王制約,現在的局勢就是智勇俱困,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但是我建議你誰都別幫,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樣楚漢都會拉攏你,你是最大的受益者。”但韓信依然以受漢王厚恩,不忍背叛為由,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劉邦、項羽劇照

    而蒯通則以當年為刎頸之交的張耳、陳餘,最終反目成仇為例,證明即便是韓信與劉邦交情再深,在利益面前,仍然有反兵相向的可能性。又以文種兔死狗烹的例子,證明功臣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並且現在韓信 “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不論投靠誰都只有死路一條。

    然而,韓信最終還是沒有聽取蒯通的建議,於是蒯通“詳狂為巫”,保命去了。

    無法背叛

    西漢地圖

    不論是對武涉,還是對蒯通,韓信始終以漢王對自己恩重如山,且情同兄弟為理由,拒絕背叛。其實,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韓信無法背叛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他手下到處都是劉邦的心腹!且看韓信當年滅趙之後,劉邦隻身一人偽裝成使者,徑入韓信軍營,奪取了韓信虎符,隨後將灌嬰、曹參安排到韓信身邊。灌嬰是韓信手下第一武將,曹參則是韓信的第一文臣,而此人都是從起義之前就與劉邦是故交。所以,即便是韓信真的有心背叛,他也沒能力調動手下三十萬軍隊將刺刀對準劉邦,因為這些人,都忠於劉邦而不是忠於韓信!

  • 4 # 小白推房

    關於這個問題,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沒有那個能力,或者說他不敢反。

    有的人說是因為他對劉邦忠心耿耿,因為知遇之恩才不反。其實韓信的行為一直是以利益為導向的,項羽不重用他,因此他跑了,劉邦不重用他,他也想要跑。他的邏輯很明確:你不重用我,那我就走。這種行事風格與春秋戰國時期計程車人一模一樣。韓信平定齊地後,派人向劉邦請封假王,即臨時代理齊王,理由是:“齊偽詐多變 , 反覆之國也 , 南邊 楚 , 不為假王以鎮之 , 其勢不定。”此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於滎陽,方寸大亂,正日夜盼望韓信的救兵。韓信的這一舉動,無疑有趁火打劫的嫌疑。從第三方視角來看,這可以稱得上是逼封無疑了。對於韓信的行為,劉邦的惱怒可想而知。不過,劉邦最終理智戰勝情感,不僅滿足了韓信的請求,而且還去掉了那個“假”字,直接封了韓信一個真的齊王。這樣赤裸裸的逼封很明顯的表現出來,韓信大抵談不上所謂的忠君不二。還有的人說是因為韓信政治上太幼稚看不清時局。其實不然,從他甘願忍受胯下之辱就可以看出來,韓信對自己的利益得失的認識是十分清楚的。作為一個善於出奇制勝的軍事天才,沒有對人性某些層面的深刻洞察,韓信是不可能做到百戰百勝的。就算一時糊塗,但經過武涉、蒯通對當前形勢的深度解讀,以他的智商,真的會不明白自己的危險處境嗎?其實,歸根結底,韓信或許有威脅劉邦的實力,因為劉邦是真的需要他來打敗項羽。但是他根本沒有那個能力自立,韓信看似名震天下又兼手握重兵,彷彿只要揮一揮手就天下我有,但事實情況是,他有一個致命軟肋:他手下的許多將領都是劉邦所信任的部下,韓信其實並沒有形成對軍隊的絕對控制。這點從韓信軍隊將領的構成上便可看出來。漢高祖二年,韓信率領大軍東征,一連滅魏、趙、燕、齊四國,天下震動。協助韓信完成這些軍事行動的兩員大將分別是灌嬰和曹參,其中,灌嬰統領騎兵,曹參則統領步卒,而他們兩人是從芒碭山就開始追隨劉邦的,他們是絕對不會跟著韓信反叛劉邦的。其次,韓信也根本沒有建立小朝廷的實力,一個完整的勢力的建立,不僅僅需要能征善戰之人來開疆拓土,還需要文人來鞏固江山,還需要工匠來製造武器,需要的人才多不勝數,而韓信手下根本沒有這些人,韓信如果自立,不需要別人來攻打,只需要劉邦把錢糧、兵器的補給給他斷了,他自己的政權就會亂起來。最後韓信說的:“悔不聽蒯通之言。”其實只是一句感慨罷了,就跟項羽的“天要亡我,非戰之罪”差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食腐類動物都長得特別猥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