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漫談談人生
-
2 # 丨未遂丶
我看了這部電影后,本來想了解一下宮崎駿在拍這部電影時背後的創作故事,沒想到看到了一堆自以為是在那分析來分析去,一會恐怖電影沒了爸一會沒了媽。
我這個人沒有那麼強的嘴皮子,也沒有那麼強的辯論力。
電影開場,他們搬家,我覺得挺正常,就是為了月的媽媽搬,鄉下空氣好嘛,以前日本人生病的時候注重的是去一個空氣好的地方養病。媽媽生病了,月要去上學,爸爸也有工作,不搬到鄉下讓梅在大自然裡玩,誰帶她?電影裡爸爸在寫東西梅自己在院裡跑來跑去我就很有感觸了,不然你當日本每個小孩都是蠟筆小新?
那個阿婆很怪嗎?上了年紀不都那個模樣嗎,說小男孩父母沒出場的,開始搬家來和他們安頓好後第一次去醫院看媽媽時在阿婆旁邊插秧那兩個不是她兒子兒媳?影片這麼早就展開說明了,這也能臆想?
為什麼別人都看不到龍貓,只有小妹先看到了,難道不是因為小梅無意中看到了龍貓三代嗎,所以才看到了龍貓二代,最後看到了大龍貓,月第一次看到大龍貓的時候,她跟小梅就是在一起的,所以我覺得龍貓既然吼一嗓子就能讓大貓公交來,為什麼它還自己走到巴士站去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龍貓和小梅已經是朋友了,月也想見到大龍貓,所以它出現了。這也是為什麼同在一個村裡小男孩沒能見到龍貓一二三代的原因。
梅跟月的爸爸為什麼在她們倆每次說起龍貓的事情都不解釋的原因,這不是因為爸爸小時候肯定也見到過你們眼中的"怪物"嗎,難道你們沒有童年?龍貓跟梅,月一起施法讓種子發芽生長成大樹,最後坐在樹稍上吹那個是壎吧,爸爸嘴角那個笑容你給解釋看看是什麼意思。我甚至覺得爸爸也是見到過龍貓的,那所房子可能就是他小時候住過的,可惜影片說得很含蓄。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爸爸知道龍貓的存在。
醒醒喂,影片符合創作者的背景,那是他寫這個劇的靈感源頭。這跟寫歌寫詞的還不是一樣的道理嗎?失戀了寫首歌,裡面混天黑地都是我要死了,難受啊!作者真的要死了?這表達他即將要跳樓的想法?龍貓這個電影是個兒童電影,你跟小孩子說這是失估失持?這不是瘋了就是智商太高,常人理解無能。
-
3 # 小丑看影片
這個片子真是萌物啊 就是反應少年時期的純真和無邪 還有無窮的想象力 其實我覺得應該也有對如今社會的一些諷刺
龍貓滿足了小梅和志月的美好願望 主要是純真的心靈哇哈哈哈哈
-
4 # 少數派報告
《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
導演:宮崎駿代表作 《借東西的小人》、《紅豬》、《卡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起風了》、《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
劇情簡介
小月的母親生病住院了,父親帶著她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間居住。她們對那裡的環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她們遇到了很多小精靈,她們來到屬於她們的環境中,看到了她們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與一隻大大胖胖的龍貓成為了朋友。龍貓與小精靈們利用他們的神奇力量,為小月與妹妹帶來了很多神奇的景觀,令她們大開眼界。妹妹小梅常常掛念生病中的母親,嚷著要姐姐帶著她去看母親,但小月拒絕了。小梅竟然自己前往,不料途中迷路了,小月只好尋找她的龍貓及小精靈朋友們的幫助。獎項:
第3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特別獎
第62屆日本電影旬報獎最佳影片
全部上映時間:
日本上映時間:1988年04月16日 法國上映時間:1999年12月08日
南韓上映時間:2001年07月27日 法國上映時間:2002年08月28日
臺灣上映時間:2002年11月14日 南韓上映時間:2003年09月19日
澳洲上映時間:2004年07月08日 美國上映時間:2005年10月23日
對《龍貓》的等待不是因為它的劇情有多麼的吸引人,也不是宮崎駿老爺爺對漫畫的造詣,而是因為這是一部伴隨著整整兩代人成長的動畫片,這種情懷就如同它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在我們成年之後迎來的一場久違相遇的重逢,那是追憶過去對自己年少時的追思,是對整個童年時光的一種致敬,《龍貓》再映的超凡意義是對已經逝去歲月的緬懷。
-
5 # 黑鼠鼠
大家好,今天談談宮崎駿1988年導演的動畫電影《龍貓》。
為何要將此已過30年的老片拿出一談?除開其本身確實好看,更主要的是2018年,時隔30年這部作品終於在國內上映啦。
而且在上映之前,還在上海特地佈置了一個吉卜力工作室中國展,包含龍貓站以及天空之城展(位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第4層與100層,現在已經結束)我這個展也是去過了啦,物美價廉,很有意思的場景展。
說回這部電影啊,這部電影我以前其實看過。但因時間隔得較久,很多內容都有所忘卻,所以這也正好當一個回顧與兒時的回憶。
眾所周知,宮崎駿一直被譽為環境保護者,雖然他自己並不承認,其作品裡常會出現人與自然兩者之間的關係。
但相比《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百變狸貓》這種人與自然處在矛盾關係的作品,本片可謂異常的和諧共處。
本片無反派,無與主角立場錯位的人物,只有一片似桃源仙居般的下鄉小村。
在整部片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本作先是花了半小時講述兩位主角的農村生活,寫的都是一些非常稀鬆平常的瑣事。
並在其中偶爾摻入一些類似小妖精似的小龍貓與灰塵精靈,給觀眾一種清新、回憶且不失童年好奇的青澀感,看時幾乎沒有太大的壓力。
這部作品沒有如今各種濫調的劇情,例如鬥爭、角色的成長、傳遞什麼思想,可謂把人世間的慾望全都拋之腦後。
除開主角媽媽生病的那段內容外,足以稱得上無一絲現實煩惱的作品。
然後再配搭著龍貓這個可以稱得上是宮崎駿最經典的動漫形象,你就感覺這個世界好像沒有什麼是特別需要煩惱的事情。
甚至我們常言的例如夢想啊、追求啊、改變世界什麼的,這種所謂的正能量和本片一比,都是一種強加的負擔,從而激發出一種來自人心底最本質的平和與溫馨。
從我看下來的感受來說,本片即是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嚮往,又是對現實生活壓力的反叛。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本片激發著人對自然最純粹的敬意與好感,使本人觀閱好內心得到了洗滌與平和。
本片在國內的票房情況也十分理想,雖然以時隔30年且檔期競爭壓力不小,但週五的首日票房《龍貓》拿了當日的排行第二,僅次於《海王》之下,4天超過1億票房,可以說把那些賣著情懷包狗屎的中國產情懷電影打了一擊響亮的耳光。
希望如果有機會,宮崎駿其他作品也可以來中國上映就更好了。
順便說一句,我個人最喜歡的宮崎駿作品還是《幽靈公主》和《千與千尋》。
-
6 # 木易電影
大家有感覺到嗎?多年以後再看《龍貓》這樣的經典電影,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從前看的時候沒感觸的點,現在會被觸動到。
擱以前,對《龍貓》的感受就集中在三個詞上面:純真、溫暖、美好。
可不就是嘛,綠油油的田野與森林,毛茸茸的龍貓大肚子,姐妹情深的小月小梅,飛來飛去的山貓大巴士,所有這些元素,都給人一種純真、溫暖、美好的感覺,從中看到的更多是童年的天真歡樂,人間的溫暖美好以及宮崎駿畫筆下流淌的溫柔想象力。
內心深處也會覺得,這只是一部純真美好的動畫電影。可多年以後再看,在閱歷變得豐富一些後再看,《龍貓》閃現出了新的魅力。
原來它在單純的外衣下,也包裹了生命的某種無奈;原來它在天真美好的童真下,也傳遞了親情的價值。以前沒能感受到,現在發現了、感受到了,竟會忍不住淚目。
印象最深的一處細節,莫過於小梅抱著玉米找姐姐那段。
我們可愛的小梅,開心就大笑、難過就大哭的小梅,手裡捧著一隻大玉米,跑啊跑,找啊找,就是想把玉米送給生病的媽媽。
遇見了山羊,它想要吃小梅手裡的玉米,小梅無比堅定地衝著山羊大喊:“這不是給你的!這是給媽媽的!”
以前看的時候,只會覺得這裡很可愛,孩子真單純。可現在看,小梅對媽媽的想念和希望媽媽好起來的單純願望,是多麼的動人。
小月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得知了媽媽病情不好,不由得擔心起來。小梅看出了姐姐神情裡表現的意思,感覺到媽媽的病情可能有些不妙,但仍然很固執地、堅定地問姐姐:“媽媽快回來了吧?”
小月告訴小梅,要她乖,媽媽身體不好,可能還要在醫院住一段時間才回來。
小梅衝著姐姐大喊喊:“我不要!”
小月回覆她說:“難道你想讓媽媽的身體一直恢復不了嗎?你這個大笨蛋!”
小梅更大聲地說:“我!不!要!!姐~姐~大~笨~蛋!”
這樣的對話,多簡單啊,多天真啊,甚至看的時候還會覺得好玩。可是細想一下,這種簡簡單單的對話裡,其實展現的是孩子們的世界就是那樣單純,小梅就只是想要媽媽回家,認為媽媽回到家身體就會好起來。
而這種表現,恰恰說明了小梅對媽媽的愛,她想媽媽,她希望媽媽快快好起來。在這種單純的想法裡,流淌的是濃濃的親情。
想到這,內心就湧出一陣感動來。
要知道,我們成年人的思維就不會這樣,我們不再可能那麼簡單地去想問題了。這也是我們感到難過的地方,單純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已然一去不復返了。
大家一定要看看《龍貓》,在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感受。
真的感謝宮崎駿這樣的大師,能夠給我們製造這麼溫暖動人且想象力飛揚的電影。
就像那個“龍貓只有孩子和動物才能看到”的設定一樣,毛茸茸的、可愛的“龍貓”,是溫暖和希望的化身,它守護著孩子們的純真。這真的好讓人感動啊。
-
7 # 點兒媽日常
《龍貓》是宮崎駿在STUDIO GHIBLI 的第三部電影,講述的是小女孩小月的母親生病了,父親帶著她和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下居住,她們對那裡的環境都感動十分新奇,遇到許多小精靈,更與一隻大大胖胖的龍貓成為好朋友,龍貓和小精靈們利用他們神奇的力量為兩姐妹帶來許多神奇的景象,另他們大開眼界。一天,妹妹掛念生病的母親獨自一人前往不料途中迷失,小月在龍貓和小精靈的幫助下終於找妹妹。
如果說,再過三百年《龍貓》仍然是不朽的經典也不為過,因為《龍貓》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當你五六歲看他會激動不已;當你十幾歲看它仍然愉悅;當你人到中年再看它還會反覆觀摩。漸漸的你會發現人生許多真義其實就藏在那貌似簡單的影像裡。這樣的作品我們稱之為:不朽經典。
-
8 # 小劉講數學
《龍貓》之前就看過很多遍了,最近電影上映又重新回顧了一下。最喜歡裡面的妹妹,可愛大膽,天真無邪,笑起來超級闊愛。宮崎駿系列電影都超級贊
-
9 # 江湖話社
特別喜歡宮崎駿的電影,覺得他的動畫總能讓人單純的開心。看到網上很多人說千與千尋包含了什麼什麼樣的道理,哈爾的移動城堡有什麼什麼樣的說法。我覺得動畫就是要開心,開心的看,什麼都不要想。龍貓就是這樣的一個動畫。他敘述了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就是報恩的故事。宮崎駿的電影不能看故事,是要看奇思妙想。如何評價龍貓,我覺得不需要評價,看動畫電影,就是在普及真善美,好看,喜歡,會看很多遍。而且推薦所有人去看宮崎駿老爺子所有的動畫電影。
-
10 # 庸人自擾之天下本無事
笑的時候我們是兒童,回憶之後我們已是壯年。好的電影就是這樣,明明已經忘記了內容可是每當有人一提起名字,電影的內容又在眼前浮現。
起風了之後,宮崎駿先生宣佈了退休。是的在想看到他的動畫只能在回憶中了。《龍貓》沒有《千與千尋》中深層的人物關係 也沒有曲奇難懂故事內容。它的故事就那麼簡單,那麼平凡可是卻那麼真實,那麼深入人心。這部動畫雖沒有千尋一樣的巔峰成績,但卻一直陪伴著當時每個孩子身邊,枕邊的玩偶-那隻大龍貓現在還在麼?
無論龍貓是精靈或是怪獸,但只有純淨的孩子才能看到它,這是一種力量或者是能力,每個孩子都曾經擁有過,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幼稚時候的純真已經被現實打敗,消失了。也許有人覺得可悲,可是沒人能改變的了……
-
11 # 橙子講電影
《龍貓》這部電影已在國內上映,海報的公開吸引了很多人,上次國內上映還是1988年 ,而今年是宮崎駿電影《龍貓》上映的30週年,所以此次上映吉卜力工作室將電影原版膠片進行修復稱得上數碼高畫質畫面,被稱為宮崎駿首部在國內公映的作品
《龍貓》這部電影,無論是從製作,劇情都極為生動堪稱我們漫畫界的優秀之作,此次上映更是滿足了大多數人對漫畫喜愛的心願。
所以此次《龍貓》的上映,不僅是對漫畫界有著影響,而且也滿足了漫畫愛好者的願望
回覆列表
我覺得《龍貓》即使已經是一部1988年的老電影了,即使你已經長大了,如果你對自己的童年多少還有一絲絲的留戀和不捨,它就是值得你再去觀賞的一部作品。
(經典的大《龍貓》,永不過時的童年回憶。)
如果這就是“成熟”的代價的話,我寧願將它歸還給時間,去找回曾經屬於我的那顆童心,就好像宮崎駿的這部《龍貓》一樣。故事很簡單:兩個小女孩隨著父親來到了鄉下生活,一邊焦急地等待著生病母親的歸來,一邊在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妹妹不小心走失,然後藉助龍貓的力量尋回,一切皆大歡喜。
遺失在回憶中的美好破破爛爛的“鬼屋”,什麼都沒有的農村,一包橡果也可以被稱之為很棒的禮物,看著兩個開心的小女孩兒,我才發現這些簡單的幸福不知道從何時已經從自己的人生中悄悄溜走了。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可獲得的幸福和滿足感卻越來越少;好吃的食物越來越豐富,可真正喜歡吃的卻寥寥無幾。
(看不到只是表象,不再相信才是看不到的根本原因。)
或許可以用閾值的提升來解釋,或許是因為不斷膨脹的慾望遮蓋了雙眼。而宮崎駿的《龍貓》就像是一滴透明的露珠,趁你不注意鑽入你的眼中,幫你洗滌掉這些年來所積攢的塵土,而隨著你目光重新變得清澈起來,你腦海中的那些記憶,彷彿又重新回到了你的心裡。
還記得當初,你和小梅、小月一樣,喜歡四處去探險。空地上隨處堆放的水泥管子,都可以當作是秘密基地,讓你樂此不疲;秋天來了,那鋪滿地的樹葉,一根根葉柄都是你最好的玩具,即使是幾隻蟬褪下的空殼,又或是馬路邊拾來的幾顆樣子怪異的小石子,都可以稱之為很棒的禮物。
(探險,去追尋新奇的事物,是每個人童年都有過的美好回憶。)
這些個記憶都彷彿一道道絢麗的彩虹,隨著《龍貓》故事的發展,從心中不斷地湧現出來。而這些原本都是記憶中的美好事物,到底是什麼時候起統統都拋諸腦後了呢。《龍貓》的故事並沒有太多複雜之處,更沒有別有用心之人所想的背後的隱喻,它僅僅是想喚起人們童年美好的記憶,去隨著兩個小女孩兒的目光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有趣的事情。
(靠著大吼大叫來壯膽,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龍貓》的敘事方式基本上可以說是採用了一種兒童的視角,尤其是害怕的時候就靠大喊大叫來驅散恐懼,讓我的記憶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由於放學太早,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樓道里面邊跑邊喊著下樓梯的情形。可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忘記了這些曾經屬於我們的歡樂,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的代價嗎?
所謂的“成熟”原本我以為的成熟,不過是年齡的成長,變得能夠獨立,獲得了自由。而現在所見到的成熟,卻是不得不故作堅強、懂事,然後和一些看起來好像很“幼稚”的東西說再見。有時我在公共場合裡看動畫的時候,會冒出個熟人,質疑我所做之事和年齡不符。然而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是從一個小孩子長大的,我所不願意拋棄的只不過是一顆純真的心靈,它與年齡並無絕對的關係。
(即使已經長大,可心中的夢想卻不曾遺忘,翱翔於天空中的那個美夢。)
然而即使抱著這樣的想法,這顆心仍然不斷地被蒙上灰塵,各種各樣的灰塵,有的名為“壓力”,有的名為“世俗”,有的名為“偏見”。一旦你放任不管,那麼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原本只是簡簡單單的事情,就能獲得的幸福感,卻需要不斷去追求更好的物質,更高程度的刺激。
《龍貓》這樣的作品,如果不瞭解的人或許會覺得和年齡不符,但是假如你去沉下心去看的時候,它就像是一個“雞毛撣子”,能夠起到幫助你拂去灰塵的作用。由於現在許多的影視作品越來越缺乏表現力,無論是從演員的角度還是從劇本,導致我更加偏愛於動漫。
(缺乏表現力的作品會讓觀眾很難有代入感,從而極大地影響觀賞體驗。)
或許動漫中有些情節是“中二”了一些,或者說充滿了幻想與不著邊際,然而不乏優秀的作品,它們的表現力十足,總能在不經意間震撼到心靈。宮崎駿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當然優秀的作品還有很多。這部《龍貓》雖然是1988年的老物了,但是在觀賞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就如同宮崎駿的許多作品一樣,給你的感官帶來一種非常“舒服”的體驗。
(簡單的流水這一幕讓我很是感慨,即使和現在的數字畫質比,也絲毫不遜色。)
在那個手工繪製的年代裡,吉卜力工作室對於其作品有著近乎於苛刻的嚴格要求,無論是畫面、音樂還是劇情都力求達到極致,或許正因為如此,才讓這一系列經典佳作,即使已經過了幾十年,仍然在動畫界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龍貓》的人們大多很樸實,追求的東西也很簡單,即使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種極簡的追求也並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這點從票房就能看出,比起它之前還有之後的兩部吉卜力的電影,《龍貓》的成績並不理想,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反而愈發凸顯出了《龍貓》的魅力。
(故事中的人物生活雖然艱苦一些,可他們所追求的不過也正是簡簡單單的幸福。)
社會的發展有時難免會浮躁而物質一些,就如同人們的成長免不了過於成熟並且屈從於慾望,而像《龍貓》這樣的作品,雖然起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卻可以幫助你回憶起最初的童年,找尋那些美好的記憶,讓不斷奔波而勞累的心靈,能夠稍稍停下來,去思考、去回味,我想,這部作品的意義便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