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錘文史

    以身殉劍看似一個荒誕的傳說,其實有其科學的道理,一句話點破窗戶紙,就是利用了人體內的元素,改善冶煉金屬的品質。首先 ,先來看一段《吳越春秋》裡面的記載:干將作劍,來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不銷淪流,於是干將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為劍聞於王,使子作劍,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干將曰:"吾不知其理也。"莫耶曰:"夫神物之化,須人而成,今夫子作劍,得無得其人而後成乎?"干將曰:"昔吾師作冶,金鐵之類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中,然後成物。至今後世,即山作冶,麻絰葌服,然後敢鑄金于山。今吾作劍不變化者,其若斯耶?"莫耶曰:"師知爍身以成物,吾何難哉!"於是干將妻乃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耶,陽作龜文,陰作漫理。

    這一段比較長,大致意思就是干將莫邪鑄劍不成功,干將感嘆自己的師傅以身殉劍才得到寶劍,自己是不是也要步師傅的後塵。妻子莫邪很聰明,把自己的頭髮和指甲剪下來,投放到熔爐裡面,終於成功鍛造出寶劍。

    難道這真的是古人的傳說或者臆想或者愚昧嗎?

    大家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都學習過冶煉金屬,製造合金的過程,比如鐵中碳含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合金的性質,到底是脆硬的生鐵,還是繞指柔的百鍊鋼。古人沒有這些化學知識,只知道按照傳統去做。那麼莫邪把頭髮指甲投入熔爐是什麼意思呢。用頭髮和指甲裡面的碳和微量元素,改善金屬合金裡面的元素比例而已嘛。上一張圖,讓大家看看人體裡面的元素構成。

    看見沒有,一個100斤的人,就含有18斤的碳,3斤的氮,1斤磷,0.25斤的硫,這些都是金屬冶煉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人體內碳含量很高,而冶煉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滲碳技術,就是增加鋼鐵製品的碳含量,含碳量 0.3—0.6% 左右的叫中碳鋼,之上到 2% 左右都是高碳鋼,再高就是生鐵,鋼的含碳量越高就越硬。活人跳爐子或者用頭髮冶煉,就是滲碳的意思。

    後來到了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刀匠綦毋懷文造宿鐵刀的技術也是一種滲碳技術。

    他的方法更聰敏。《 北史》的記載是這樣的:“又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剛。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

    你看,他用熟鐵做刀背,保持彈性,用鋼做刀刃,兼顧鋒利和堅韌。使用了動物尿液和脂肪。原理一樣是使用微量元素獲取合金。順便講一句,這個鑄劍的方法和越王勾踐劍幾乎是一樣的套路。勾踐寶劍,也是用柔性的青銅做劍脊,用堅硬的銅錫合金做劍刃。

    總結:現在人們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合金中各種元素的金屬配比,自然不需要以身殉劍,但是不要嘲笑古人的做法哦,人家可是用生命在實踐鑄造科學呢。

  • 2 # 建林君

    古代的“以身殉劍”是否真有其事,還是隻是個傳說不得而知。最被世人熟知的“以身殉劍”是干將莫邪這個故事,故事流傳至今並不只是傳奇或獵奇,更是傳遞一種精神,百折不撓,不做到最好不罷休的精神,是對事業的一種極致追求。

    一個人如果有“以身殉劍”的勇氣和毅力,天下事有何不能做好呢?我想著才是故事背後所要表達的意義。

    另外,“以身殉劍”的故事看似荒誕,其事並不離譜,是有其科學依據的。首先有關傳說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鑄造的是青銅劍,不是鍛造鐵劍,否則沒地投。早期人類掌握的冶煉技術有限,炭火熱度不夠,用人體這樣含有高脂肪的東西去祭爐,一能提高爐溫,二是人體產生的碳元素是有利於提高合金的碳含量,增加劍的硬度,人體投爐也是最原始的滲碳技術冶煉法,帶有濃郁的原始宗教祭祀儀式感。而後來用動物投爐一樣的道理,都是為了提高爐溫,獲取合金。

    從“以身殉劍”到用動物投爐,再到現在精確掌握合金元素配比的冶煉,反應的是人類的發展,都是在一路摸索中前行,充滿了血和淚的積澱,才有今天的一切。

  • 3 # 盛漢將軍

    “以身殉劍”就能造出絕世好劍,在本將軍看來就是個痴人說夢,天方夜譚。

    能做出“以身殉劍”這種瘋狂舉動的都是真的瘋子,可能就是一次次的失敗造成的失心瘋,精神錯亂下做出了不理智行為。說他們是造劍大師真是扯淡,扯的相當的疼。古人科技不發達,對自己怎麼也搞不明白的事就容易往鬼神上扯,對於偶然的一次成功就產生迷信,門外漢們更是推波助瀾。要是那麼容易,漢武帝也不會在張騫出使西域從匈奴人那裡偷到碳粒後,依然許多年造不出可以媲美匈奴寶刀的好劍了。

    傳統文化可以神話,傳統技藝不能像外華人想象中國功夫一樣,一定要實事求是,真材實料。有的網友解釋“以身殉劍”就是在給造劍材料新增碳元素看似入門,實則皮毛而已。不論刀還是劍,過剛易折,軟則容易捲刃,好鋼用在刀刃上。劍也一樣,而且由於形制更不好處理。造一把好劍不光對材料有要求,最重要的是熱處理工藝,處理不好不是劍身直接開裂報廢,就是容易折斷,這也是古代名劍較少的原因。

  • 4 # 歷史密探

    許多玄Phantom視劇中,都有以身殉劍的做法。古代科技不發達,古人都比較迷信,認為以人血鑄劍可以人劍合一,人的靈魂可以變成劍魂,從而所向披靡,讓劍變得鋒利而具有靈性。

    無論是《仙劍奇俠傳》中的劍靈龍葵,還是《古劍奇譚》中七大凶劍之一的的焚寂劍劍靈太子長琴,無不為古劍注入靈魂,使之變得舉世無雙,具備普通劍所沒有的靈性和功能。

    不只是玄幻小說,在中國古代確實有用活人祭劍的說法,《吳越春秋》記載,干將和莫邪夫妻鑄劍,但是有一次,遇到鐵不能融化的現象。莫邪便效仿祖師爺,跳入鐵水,頃刻間鐵便融化。共鑄成兩把劍,一把為陽,名曰干將,一把為陰,名曰莫邪。莫邪劍被獻給吳王。

    後來吳王又命能人鑄造金鉤,卻又遇到金水不化的情況。鑄鉤師把他的兩個兒子殺了,投入其中,金石化之。鑄造完成後,這兩把金鉤與普通金鉤混放在一起,鑄鉤師大喊一聲,兩把金鉤應聲而起。雖說這個橋段很虛幻,但古人確實曾有過用活人祭兵器的做法。

  • 5 # 關山明月779

    中國古代最出名的鑄劍的故事莫過於《搜神記》當中記載的干將莫邪的故事。

    干將本是春秋時期吳華人,是歐冶子的師弟,他在楚國境內鑄劍,是楚國最有名的鑄劍師。一天,有人給楚王進獻了一塊精鐵,楚王立刻命令干將在三年之內造一把絕世好劍。干將選好了地處,支起了爐子開煉,大火燃燒了三年,可是那塊精鐵就是不融化,期限快到了,這可如何是好,非要像他師傅師孃那樣以身殉劍才能鑄成嗎,妻子莫邪看出了他的心思,用剪刀剪下了兩個人的頭髮指甲丟到了鍊鐵爐裡,結果火勢旺了,後來又讓三百個童男童女給他們鼓風,在火勢最為猛烈的時候,莫邪直接跳進了火爐裡面,終於鑄好了一對雌雄雙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干將把其中的一把雌劍獻給了楚王,雄劍留給了兒子。

    結果,干將被楚王以延誤工期為由殺死,兒子眉間尺長大後被楚王追殺,無奈之下,讓一位勇士(宴支敖)拿著自己的人頭和那把雄劍殺死了楚王,為父親報了仇。

    那為什麼需要以身殉劍才能煉出好劍呢?這種故事大多發生在春秋時期,那時,鍊鐵技術還不夠發達,都是用木炭冶煉,爐溫提不上去,煉出來的都是青銅器,而人的身體含有大量的脂肪,可以提高爐溫,骨骼含有的碳元素能夠使冶煉的寶劍更加銳利,更有硬度。不光是人的身體,其他動物的身體都有這個作用。假如古代的鑄劍師知道了這些,就不用為了一把寶劍而犧牲自己的親人了。

    中國古代鑄劍技術的兩個高峰一個是青銅器,一個是百鍊鋼,最具代表性的是龍淵劍和唐刀,唐刀技術在安史之亂後失傳,反倒日本保留了下來,打造了很厲害的武士刀,可惜可嘆啊!

  • 6 # 林屋公子

    “以身殉劍”的記載最早出自《越絕書》《吳越春秋》,但是說的只是莫邪剪斷頭髮和指甲扔進火爐裡,隨著三百個童男童女加炭鼓風,一對干將莫邪寶劍很快就鑄成了。頭髮和指甲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在原始巫術中認為對其施加影響與直接對身體效果相同,也就是人類學家弗雷澤主張的“接觸巫術”。不過在唐人《吳地記》中,這個故事變得悲催了,說莫邪直接跳入火爐自焚了。

    不管是頭髮、指甲還是人體,在上述記載中當然是傳說。干將莫邪未必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在早期都只是寶劍的稱呼,《史記》中也沒有提到這兩個人,在東漢野史《越絕書》《吳越春秋》才出現。不過鑄劍方式確實反映了原始巫術思維,本質上其實就是祭祀神靈,商代甲骨文中的人牲、犧牲非常常見,都是供給神靈的食物,用食物來換取祈求。到周代人牲才逐漸絕跡。

    用人的身體鑄造寶劍,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如果非要找點科學依據的話,應該是人骨、毛髮的磷份可以降低金屬的熔點,而且人骨、毛髮的磷份、鈣質都能去除金屬的雜質,增強其粘性,讓打造出的寶劍更鋒利、更堅韌。另外,不管是人體還是動物,其中都含有碳成分,碳能提高火爐的溫度,和加木炭是一個作用。現在臺灣有個鑄劍師叫郭常喜的就喜歡用人骨鑄劍。

    感謝閱讀!

  • 7 # 竹葉宋

    以身殉劍是真實的,比如干將莫邪為了造劍就剪髮段爪改變鋼鐵的結構得到絕世好劍。這些東西可以改變鐵的韌性和剛性,從而獲得更好的韌性,達到劍中王者的地步。

  • 8 # 玄坤文史

    古代用活人祭爐鑄劍,這似乎看起來十分不人道也很殘忍,但是事實上這種方法的確是能夠讓讓鑄造出來的劍更好些,含的雜誌更少,當然不一定就是絕世好劍。

    我們常說的就有干將莫邪劍,在古人的觀點中,用人來鑄劍,鑄成的寶劍會具有靈氣,然而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很多地方用的是青銅劍,雖然已經開始出現鐵器,但是鍊鐵的技術並不成熟,當時楚王讓干將鑄劍,給他的是鐵,之前鑄造銅劍,銅的熔點1083攝氏度,而鐵的熔點卻要達到1535攝氏度。當時在春秋時期鑄劍不是用煤炭,是用木炭,裝置也不好,溫度燒不高,鐵當然溶不化。

    有一種說法是,楚王給干將鑄劍的期限就要到了,莫邪投入鑄劍爐中以身練劍,最終才鑄成寶劍,其實這裡面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體內具有一些金屬元素,在焚化的過程中,燃著置換出來,可以改變鑄劍的環境,另外人體脂肪的燃燒能形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助燃,提高鑄劍爐溫度的作用,也就能融化鐵塊了。甚至有可能把鐵煉成鋼,在春秋那個時期這樣鑄造出的劍,自然而然就成了名劍。

  • 9 # knife名刀

    干將鑄劍,多日不成,莫耶說:"師知爍身以成物,吾何難哉!",於是干將妻投身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耶。陽作龜文,陰作漫理。

    也有一種說法,是說干將的妻子沒有以身殉劍,而是想了個取巧的辦法,把指甲面板剪下一些來,投入到熔爐裡。以身殉劍,真的對鑄劍有幫助嗎?

    首先申明我本人的觀點,作為一名刀匠,我認為以身殉劍毫無科學依據,有些人的所謂解釋,全都是迎合民間傳說的穿鑿附會。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匠人工坊)

    有人說,人身體裡含有大量的碳,以身殉劍,把人體投入到熔爐裡,可以起到滲碳的作用。這些人把滲碳想的太簡單了。冶煉鋼鐵可不是調雞尾酒,隨便摻和到一起搖晃搖晃就行了。想要完成滲碳過程,需要十分苛刻和複雜的工序。

    滲碳是指讓碳原子滲入到鋼材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回火,使刀劍的表面碳含量提高,增強硬度和耐磨性,而刀劍的內裡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可塑性。

    古代人滲碳,分為液體滲碳和固體滲碳。液體滲碳就是在冶煉的時候,在礦石表面覆蓋上一層木炭,然後悶燒。這樣冶煉出來的鋼坯,表面碳含量較高,但是整體雜質會很多。

    固體滲碳是在鋼鐵冶煉完成之後,進行摺疊鍛打,在鍛打的過程中反覆加入木炭或者草灰,這樣的滲碳方法,人工成本極高,但是效果比較好。百鍊鋼,大馬士革鋼都採用了類似的滲碳工藝。

    要說拿人體來做滲碳劑,身體的含碳量跟草灰木炭怎麼比?

    另外,據說干將莫邪鑄造的是青銅劍,那就更不存在滲碳的說法了。

    關於以身殉劍,還有人解釋為把人體當成助燃劑,用以提高爐溫。這就更加可笑了,人體可以助燃的成分,無非是油和脂肪。為什麼往爐火裡扔幾頭豬進去……

    那麼,古代為什麼會有以身殉劍的說法,以身殉劍真實發生過嗎?

    以身殉劍是真實存在過的。但它並不是一種工藝,而是古代一種對神秘力量表達虔誠的儀式。

    在古代,人們對於鋼鐵的成分、效能、製作工藝缺乏系統性的認識,冶煉和鍛造很大程度上要靠經驗和運氣。古代一些工匠為了得到一把絕世好劍,一鑄就是五年、十年,難道是把一塊鋼冶煉十年嗎?當然不可能,那樣的話哪怕是金子估計也煉沒了。古代鑄件,有著很高的偶然性,對劍的要求越高,成功率就越低,需要反覆試製。於是人們就對鑄劍形成了一種宗教式的虔誠。

    在日本,至今還保持著鑄造刀劍時的一些宗教式禮儀。國內一些傳統刀匠,在冶煉、鑄造、淬火等一些關鍵節點上,往往也會有一些帶有儀式性的環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過後,早、中、晚上,哪個時間段好釣魚?(野釣鯽魚、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