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一樣的戀愛學
-
2 # 鄒先生之愛CHINA
感謝提問,我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古人云,三十而立 剛好本人今年三十歲整,要說三十歲要多少存款,我認為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數,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差距肯定很大。以本人所在城市為例(東南沿海二線城市),說說大致情況。大學本科畢業(不考慮研究生及博士生了)一般在23歲左右,到30歲中間間隔7年,以一般來說求職第一年薪資比較低,第二年轉正則較高,本人所在城市,幾個同學平均稅後到手的工資大約在8000元左右,一年連同年終獎,大致在12萬元的年收入,但是扣除日常費用,最終一年剩餘在一半左右,也就是6萬元,如果到30歲,基本都有40萬左右的儲蓄,但是基本上因為大家都買房或者買車,實際上到30歲時,身上常常只有幾千元的比比皆是。沒上完大學的,一般初中或者高中畢業,也就是16歲左右就出來做工了,到30歲,差不多14年,因為在銀行,接觸的企業客戶比較多,2010年之前很多工廠的工資都在3000以內,目前好點,大部分都在5000以上,做得好的6000以上的也不少,我們取個均值4500左右,1年收入為54000元左右,因為打工的年終獎要嘛沒有,要不就很少,故而我們不再計算,一年花費假設為一半,那麼14年剩餘:27000*14=378000元,也是差不多40萬元左右,當然如果也是買房買車了,那就什麼都沒剩下了。
上述應該是二三線城市大部分普通人到30歲左右應該有的存款金額,如果你是特別優秀的,肯定不止,如果創業者,那麼要嘛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要嘛就是身無分文。低於這個數的,說明你的花費較高,要節約用錢了。
我當時的總存款大概只有十七八萬吧,不算多,但是我透過自己的實際經驗改變了很多同事的人生軌跡,幫助他們實戰了工資翻倍的願望。
在這裡我也要奉勸那些暫時過得不太如意的人,不要太自卑太灰心喪氣的,如果你願意聽取我的建議,我有信心讓你同樣實現工資翻倍的夢想。
有人可能會說我在裝逼,聽聽我的經歷在下結論也不遲。
我是2013年畢業的,當時就去了一家國企上班,每天也沒啥事,就是打醬油拿點死工資,也,每個月不到四千塊錢的工資,像豬圈裡的豬一樣,餓不死撐不著,更別指望攢錢了。後來我就覺得這種生活特別無聊,於是在14年底改行去教育機構做了一名輔導老師。
教育是我一直都很感興趣的行業,去了機構,工資也稍微漲了一點,最高紀錄一個月拿到了八千多塊錢,那是15年五月份的時候,當然高興的不得了。
但是在機構待久了之後就覺得沒意思了,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活,根本就騰不出時間好好做教研,而且工資基本上到頂了,無論你多麼努力都不可能有大的提升,因為能夠上課的時間有限,課時單價有限。
於是2017年初的時候我下定決心要出來自己單幹,自己招生自己收錢自己輔導,將近一年的時間,我過得都很不如意,出來之後才知道招生真的是太慢了,原來一切都是自己想得太簡單太美好了。很多答應跟我上課的學生都跑了,那一年,我只招到了五六個學生,勉強維持溫飽。但是,諮詢學管會幹的活,我都會了,那一整年,我雖然沒攢到錢,但是我學到的比我畢業前四年加起來還要多,我更有自信了,因為我發現,沒有工作,我也能夠活下來,
到了18年初,我去機構以及工作室做兼職,那年的寒假,我掙了將近兩萬塊錢,是2017年在機構時的三倍還多。
再後來,我認識的老師多了,老師家長的人脈也慢慢打開了,我就一邊自己招生一邊做兼職,每個月除去日常開銷,還能攢下將近一萬快錢。後來,在我的勸說下,以前機構認識的老同事幾乎都出來單幹了,而且出來的這些人都非常感激我,因為有了我的引領,他們少走路很多彎路,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工資翻倍,有的厲害的老師,工資漲了三倍都不止。
存款不是衡量一個人經濟實力的唯一指標,你得看他的隱形資產,比如房子車子,比如他的工資,比如他的人脈,比如他的社會技能,有人可能他的精神財富等。
一個人的這些財富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比如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社會閱歷等等。
現在沒錢沒能力真的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打工思維,在他們的認知裡,沒有工作的人,就只能餓死,創業是有錢人才能玩的遊戲,這實在是太可悲了,靠打工發財的人不是沒有,只不過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只要你敢於嘗試敢於挑戰風險,一切皆有可能。有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當然了,創業不能盲目,得分析自己的自身優勢,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