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樂子剪輯

    看這部電影之前,被告知這是部悲慘的電影,看完會很為女主感到難受,於是我是做好心理準備看的這部電影。

    確實是部悲傷的電影,但是坦率的說,我卻沒有被女主角悲情的人生震撼到,或是有太多情緒的體驗。我本身是一個看電影經常能看哭的人,但是如此悲劇的片子竟然不但沒有把我看哭,而且並沒有造成我太大的情緒擾動。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這也許與我的工作有關。在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我遇到了太多與松子有著相似經歷的來訪者了,我傾聽過她們的內心,共情過她們的感受,陪伴她們去探索,見證過她們的成長——這讓我能夠跳出情緒的擾動,以一個更加理性的心理學視角,去看待松子的人生。

    松子出生於一個表面上結構“健全”,實際上功能紊亂的家庭。她從童年早期就生活在與生病的妹妹爭奪爸爸的痛苦中。爸爸偏心體弱多病的小女兒,對松子是極度忽略的。

    電影中有一幕:幼小的松子看到爸爸回家,興奮地跑到爸爸面前,期待的看著爸爸手上拿著的禮物盒,但是爸爸面無表情的把公文包給了她,上樓到妹妹的房間,微笑著把禮物拿到妹妹面前。松子失落地站在樓梯下,望著那扇緊閉著的,只屬於爸爸和妹妹的房間的房門。

    父親把溫暖和關愛都給了小女兒,而松子看到的,永遠是父親冷漠或面無表情的臉。在與爸爸唯一的一次單獨相處中,松子偶然發現,當自己學著小丑做鬼臉時,爸爸被逗笑了,爸爸衝她笑了!

    從此以後,這個大多數女孩都不會做的小丑表情,成了松子的招牌表情,無數次的出現在她原本漂亮的臉上——在她想要取悅爸爸的時候,在她成年後被辱罵欺凌,想要取悅他人的時候。

    松子的人生,很好地詮釋了精神分析中 “強迫性重複” 的概念。

    我們都有一種傾向:將早期的關係轉移到現實關係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修正早期不好的體驗,獲得新的體驗。

    童年時爸爸的冷漠、忽略、偏心,甚至是精神上的虐待,讓松子持續深刻的體驗著:“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愛的”感受。

    而松子成年後選擇的戀愛物件包括落魄自殺的作家,自卑的有婦之夫,薄情寡義的喪妻男人,懦弱的街頭混混……無一例外,都是暴力的,施虐的,沒有愛的能力的“渣男”。

    這些男人像爸爸一樣,不能給她真正的愛和情感。他們虐待她,背叛她,拋棄她,讓她失落失望;一次又一次地驗證著根植於內心來自爸爸的否定與遠離

    她在戀愛中不顧一切地付出與交付,就如同她童年想盡辦法博爸爸一笑;

    她拼盡全力去愛,其實是無意識地拼盡全力試圖修改早期“我是不被愛的”痛苦體驗。

    痛苦使人重複,只有意識到了,被充分言說,重複才可能停止。

    不幸的是,她到死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痛苦的緣由,因此到死都只能夠不斷重複。

    不同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俄狄浦斯情結”、“戀父情結”是關於孩子和父母的,而這部電影中,是關於爸爸和兩個女兒的

    電影中給媽媽的鏡頭少之又少,我甚至疑惑:

    松子有媽媽嗎?

    松子的媽媽是不是去世了,只有爸爸帶著孩子? 但其實松子是有媽媽的,只是媽媽在家庭中類似於缺席

    電影中看不到任何爸爸和媽媽的互動,也看不到爸爸和兒子的互動,似乎爸爸將情慾全部投射給了體弱的小女兒,松子將情慾全部投射給了爸爸。所以松子嫉妒的、恨的、想要殺死的是她的妹妹,而不是媽媽。

    媽媽——每個嬰兒賴以生存的客體——卻沒有出現在松子的內心。

    松子的內心幻想中有爸爸,有妹妹,有男友們,但從未出現過媽媽的臉。

    我心裡對此有很多的聯想和疑惑:

    松子和媽媽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松子沒有想過媽媽嗎?

    我想,也許 “媽媽”從未以一個養育性的客體存在於松子的內心,松子和媽媽之間根本就沒能建立起依戀,更不用說安全的依戀關係。或許在早期母嬰關係中,松子是經歷過巨大分離創傷的,這解釋了松子在成年後親密關係中對於分離、對於被拋棄的巨大恐懼。

    面對男友的暴力,她說“你打我也沒關係”;

    面對男友的墮落,她說“不管是去地獄還是什麼地方,我都跟著他”;

    與男友做愛的時候,她一遍遍地要求男友對她說“我們永遠在一起”。“只要你不拋棄我,要我怎麼樣都可以”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特質。

    如果松子來找我做諮詢,我很可能將她歸為邊緣型。我嘗試將松子身上呈現出的邊緣型人格特質做一個分類:

    1. 拒絕體驗真實感受,感覺到被拋棄或拒絕。

    邊緣型人格患者通常:

    自我認知能力很差——他們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存在來體驗自己的價值;

    他們害怕獨處——當獨處時他們會感覺到強烈的被拋棄和拒絕。

    在電影中,松子在被男友傷害拋棄後,仍然選擇與又一個不靠譜的男人在一起,她說“我已經無所謂了,只要不是一個人”。

    即使一段關係充斥著傷害與虐待,也無法放棄這段關係,因為孤單的感覺比被傷害還要可怕。2. 持續性或經常性的感覺被掏空,內心空虛或虛假。

    年輕時的松子不斷地投身到戀情中,年老決定不再愛的松子將食物不斷塞進自己的身體裡。在我看來,都是對於內心巨大空虛感的填補與逃避3. 存在衝動及自傷行為。 不少邊緣型人格患者存在暴飲暴食,藥物濫用,酒精成癮,性生活混亂等症狀。

    在電影中,松子的性都發生得很輕易,甚至是在她還不確定是否愛對方的時候,性就發生了。當戀愛受挫後,松子轉戰了聲色界,做起了陪酒與AV,與一個又一個陌生的男人發生性關係。

    心死後的松子,以不停地進食來替代了不停地做愛。

    進食與做愛都是口欲期的問題,提示了松子的創傷遠遠早於我們看到的與父親之間的創傷。4. 無法表達憤怒或過度表達憤怒。

    松子很少用語言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當她受到學校的冤枉、老師的侵犯、學生的欺負、男友的背叛時,她都不能直接說出自己的憤怒。

    無法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憤怒,邊緣型的人很有可能會表現出暴力侵略性行為

    當松子無法處理那個把她賺的500萬贈予另一女人的男友時,她把他殺了。

    將憤怒付諸於語言而不是付諸於行動,是一種能力,而松子的早年經歷,卻沒能讓她發展出這樣的能力。

    以上是我認為松子身上呈現出的比較明顯的邊緣特徵。

    當然,邊緣型人格特徵遠不止以上四點,要診斷為邊緣型人格,僅憑這幾個特徵也是絕不足夠的。

    在此也想提醒閱讀此篇答案的朋友們:

    切勿對號入座,自己給自己貼個“邊緣型”的標籤。

    當然,保持對自身的覺察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有很多邊緣型的特質,並且生活受到影響,社會功能受損等,那麼,建議你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的幫助。

    松子的一生,

    是被人嫌棄的一生,

    也是讓人敬佩的一生。

    一生受傷,一生想愛。

    松子本來有不錯的資質:美麗的長相,性感的身材,熱情的性格,樂觀的精神,唱歌的天賦……卻過著讓人悲嘆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了心理學裡的“社會漂移學說”:

    有一些原本智商不錯,資質不錯的人,

    由於心理問題,從不錯的社會階級不斷往下飄移,最終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松子的內心從早年起便從未被滿足過,“未被滿足的,則永遠掙扎”。

  • 2 # 倚馬看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終生在討好,所遇皆渣男,實際上她只是想要一個家

    1.

    大多數女孩子的一生裡,不僅僅只談一次戀愛,在她們的戀愛經歷裡或多或少會遇到個別的渣男。但有一種女孩子,不管談幾次戀愛,所遇到的人大多都是渣男,雖然每一次都會被傷得很深,但下一次,不由自主地,又遇見了渣男,並很快地淪陷。她們就像是“渣男收割機”體質,總是受傷,卻難以拒絕。

    那麼真的有這種體質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可能會給我們某些答案。

    電影的女主人公的一生是無聊的一生,總是在尋找愛,卻總是得不到愛;總是會受傷,又總是收拾心情去重新相信,一次又一次墜落,終於沉陷在最深的泥沼裡。在最潦倒的時候,人生草草收場。

    松子就是一個標準的“渣男收割機”體質,與她一起生活的作家,自稱是太宰治的轉世,卻家暴她,讓她去洗浴中心賺錢;作家死後她做了另一位作家的情婦,對方卻也並不是真心愛她,佔有她只是出於對前一個作家的嫉妒。

    合夥做生意的人另尋新歡,甚至將她的錢也全部花光。老實地聲稱愛她的理髮師,卻在她出獄後已經有妻有子;一直默默愛慕她的,是個幼稚的小混混,根本給不了她依靠和愛情。

    世上有那麼多的男人,偏偏松子遇到的全部都是渣男,他們接近她,利用她,說愛她,轉瞬又拋棄她,離開她,對她置之不理。縱然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受傷,松子還是渴望愛,渴望一個能夠容身的家和一個可以託付的男人。

    2.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的童年,她的原生家庭,從小她的父親就格外關照她患病臥床的妹妹,卻對她沒有過多的關心,她希望得到父親的關注和愛,可父親卻一直板著臉,當她發現做鬼臉可以將父親逗笑之後就一直對著父親做鬼臉,以至於成年後一遇到尷尬的狀況就會做起鬼臉來。

    可以說,松子命運的不幸和無聊,都來自於自身的性格和童年的經歷,她為了得到父親的愛和關心,只能一直以鬼臉來討好,她有自己的需求,卻始終認為只有付出才能夠得到。

    成年後,她對父親的愛和關注的祈求轉移到了其他男性的身上,因此一旦有人對她有稍微的接近她就想去抓住,去抱著取暖,她不知道分辨別人的來意,只單純的需要去靠近,去討好。

    松子的一生是極端的一生,現實生活裡可能並沒有這樣的例子,但是也確實會有女生,一直渴望得到美好的愛情,卻一直被不同的渣男傷害;一直付出著自己想得到關注和愛,得到的卻都是利用和欺騙。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這樣的女孩子有一個“討好型人格”。她們有著很強烈的對愛、對關注的需求,卻幾乎很難表達出來。她們總是很敏感地察覺到別人的需求,並盡全力想去滿足,她們缺少愛,所以經常採取飛蛾撲火的姿態。

    像是渣男磁鐵一樣,這樣的女孩子極容易吸引渣男的靠近,因為恰好渣男擅長花言巧語,許諾未來,深情款款,他們說的話讓那些渴求愛的女孩子感覺被理解,被看透,也就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

    3.

    其實,我們想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的時候,不妨先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找一找。我們大多數人已經不再是童年那個需要被關注的孩子,不是那樣弱小的生命,我們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由的靈魂和完全的生命。

    當我們渴望得到來自別人的關愛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去尋找,也不要覺得只有自己付出足夠多,才能換回別人的關愛,真正的愛,是不以回報為前提的,回報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現象。不要成為一個予取予求的自己。

    佛家講究莫向外求,我們用以維持心靈和生命的情感和思想,都能夠在我們自己心中找到,有人說,愛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東西,誠然如此,但我們要追尋的不是愛的表裡,而是愛的核心,我們真正需要的愛,不是我們去依附誰,渴求誰。而是我們先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個體,再去尋求一份完整健康的愛。

    松子窮其一生想要一個家,一份愛而不得,是因為她總是討好,總是不幸,現實生活裡很多人屢屢遇到渣男,大致也是因為總是被愛情的表象牽著鼻子走,我們不必著急和脆弱,先因循著人生的軌跡尋到真正的自己。尋到的那一刻,一切都會有。

  • 3 # 葉落無聲1791

    是一種悲涼,一種憂傷,一種無奈。生而為人太難了,松子是個缺愛的女生父親總是更照顧生病的妹妹,長大後被學生陷害。所遇到的男生大多所託非人,太辛苦了,最後重新想振作起來又被打死。愛對於有些人來說太難得到了,不得不說命運有時對一個人過於殘忍。

  • 4 # theone74066

    以前看見過太宰治,也知道他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第一次看見這句話的時候,只是覺得的確很有感染力,一下子人的整個情緒都down到了最低點。你究竟有多麼的卑,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可是想想,又憑什麼這樣講。誰活著又是容易的。父母帶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讓你這樣自怨自艾的?我們沒有資格把自己放到一個如此可悲的身份上。

    其實很早就下載了這部電影,只是一直都沒有看。也知道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就是太宰治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被嫌棄的松子,感覺就不太好。

    我並沒有覺得電影很喪,會讓我回憶起全部不好的事。反而是熱烈,活的熱烈。我很羨慕遇見松子的人,羨慕得到松子的愛的人。那麼純粹,那麼執著。就像阿龍說的“她的愛太耀眼了”。

    只是每個人得到救贖的時間不一樣。松子一直活的熱烈而純粹,只是沒有遇見對的人,或者是遇見了,他慫了。所以松子灰心了,寧願一個人,不信任任何人,只要自己一個人。就像看的《我愛你》中,宋唯一得到救贖的時候,已經是年老了之後。年輕的時候和心愛的人私奔,去了首爾,信誓旦旦的說掙了錢就回去。可是後來被拋棄了,女兒也沒了,自己孤苦的活了一輩子。也是在老了之後才遇見了愛自己的老頭,才知道了幸福的滋味。

    松子也愛過,一次又一次。自己在監獄中想著那個寒酸卻又溫暖的眼神,哪怕只有一個月的同居生活,哪怕他一次都沒有看望過自己。熬過了八年,卻發現他有了新的愛人,有了兒子。

    哪怕是心愛的人在監獄中,自己也等了那麼多年。得到的也只是一拳,甚至沒有解釋。

    我佩服她的純粹,不管我選擇了誰,可是選擇了,便認定了。不管是隨便動手打人的作家,還是情婦,還是混混的愛人,跟著他東奔西跑,躲避仇人。也是在逃跑的時候,把腿摔壞了。你說我們一起死,我便義無反顧的吞了藥。你說,果然做不到,我便再吐出來。怎麼會有這麼,我甚至找不到一個詞語來形容她。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被嫌棄?

    其實有好幾個鏡頭,覺得她像紫霞仙子。她長得很好看,自信,漂亮。她的笑,她的眼睛,她的義無反顧。

    我知道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但是我就是不樂意,會一直抱怨,一直一直。

    我也想活的熱烈而純粹。既然要給,就全部都給,哪怕會被傷害,也會義無反顧。認定了是,就是了。並且絲毫不會覺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為什麼要抱歉呢

  • 5 # 辣媽追劇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但在很長時間內,基於片名和對內容梗概的瞭解,我內心是拒絕的。

    關於人生苦難紀實描述的故事,我實在興趣不大,也許是害怕不能承受過重的負能量,也許是不想因此關照自己並不光鮮的人生吧。

    但是看過之後,卻實在頗為感慨,願意極力給朋友推薦,而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幾點:

    一、用童話+魔幻的手法,表現出最不堪的現實

    之所以遲遲不願看這部電影,就是害怕過於沉重,苦難的人生+悲情的渲染,將女人一生的瑣碎淒涼,如實呈現。

    令我大驚失色的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如夢似幻的童話場景,載歌載舞的歡樂畫面,加上女主輕鬆戲謔的講述,將松子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的突兀人生,毫無惡意、不帶低劣煽情地攤開在了我的面前。

    每一次幸福和不幸的切換,用的都是這種童話般絢爛的表述方式,導演刻意不讓陰暗現實影響觀眾情緒,以至於全片保持一種客觀中立的情感立場。

    甚至可以說,在帶著惡搞的歡樂氛圍中,觀眾一步步瞭解了松子53歲悲劇人生的每一個細節。

    比如說,松子因殺人坐牢呈現的是這樣的畫面,重複幾遍,8年倏忽而逝。

    二、驚歎於松子頑強生命力及超強的自愈能力

    每次打擊之後,松子都以為自己這回真的完蛋了,但沒過多久,卻發現自己又唱起歌來。

    因誤會被學校開除,深愛的作家男友當著自己的面自殺暴斃,甘當情婦卻被無情拋棄,因殺人罪被判入獄8年,義無反顧愛上當初讓自己蒙冤的學生……

    即便自我放逐中又老又胖又潦倒,依然會為偶像團體中那個有著清澈眼神的少年著迷……

    一次次倒地,卻又一次次重新站起來,如果不是最後被一群孩子群毆致死,找到社長名片的松子,或許仍然有再次綻放生命力的機會。

    松子被命運反覆踐踏,卻一次又一次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所有這些無力的抗爭,反倒映襯得這部電影更加絕望。

    三、人生有好多如果,可惜都沒有成真

    從旁觀者角度望去,任何人生不過彈指一揮間,任何悲劇也只不過徒增感慨唏噓,任何堅持與放棄,都無關他人痛癢。

    在命運之神操作之下的每一個節點,如果不是這樣而是那樣,松子的人生會是多麼的不同啊。

    “我回來了”是松子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應該也是發自心底對愛和安全感的渴望——

    如果松子的爸爸從小對她不這麼冷漠,如果松子原生家庭能夠用力將她拉回溫暖之中,如果松子沒有因為嫉妒而抗拒社長朋友的友情,如果龍洋一早點兒明白松子無私的愛,如果最後松子沒有在一群壞孩子手中送命……哎,只要稍有變動,一切或許截然不同吧。

    難道有些人,命中註定無法得到幸福麼,即便那麼努力那麼卑微地去祈求和維護愛?!

    總之,很喜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不催淚,不煽情,卻讓你在看過之後陷入深深的思考。

    <end>

  • 6 # by創可貼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給我留下的觀後感更多是震撼吧!

    松子是一個可憐的人,她的前半輩子是為了別人,因為家裡有個妹妹,她的默默付出總是得不到父親的認可,而後來她愕然回首,妹妹已經離開了。她始終悲哀著這一生,她多麼希望被別人給關注,那怕是一絲絲Sunny也好,她也應該抓住那原本屬於她的那一份的幸福。

    可惜,經歷了愛情的松子也沒能解縛她這悲哀的一生。是的,她的溫柔始終不被懂得不到答覆。她曾經是殺人犯,後來改過自新,但她所朝思日暮的幸福也變軌 她曾單純以為,愛情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用心對待。可惜,她懂得的愛情最後輸給了現實。

    當她選擇不再相信任何人,她的心也死了。她開始買很多零食打發零碎的時間。然後,變胖,認真給星星族寫的信件始終得不到答覆。

    她不沖涼,也不被認可。她就想孤獨終老。

    可以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用了音樂劇的形式去表達,很多方面用了美化,可現實終歸是骨感的。就像是枝裕和早期拍攝的紀實電影《無人知曉》。

    後來,她也沒有留下什麼。但哪一行: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卻恰恰打動人心。

    這是有多大悲哀和溫柔才能醞釀出來的一段文字。

    做過浴女,坐過監獄,做過老師,因為包庇學生而遭到背叛,她的愛情也被這個從小缺少愛,不懂的男人遺憾。

    就像星爺拍攝的《功夫》,對愛情一種美好的設想。但她亦悲哀,也像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那種從一開始就註定好的結局。那怕再多專折和基調,但松子始終是受傷的那個,是的,她的人生從來沒有人告訴她彩排。

    松子的人生觀對我們更多的是誤導,切又無非是一種偏折的事實,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事,我們總喜歡假裝勇敢有駕子的活著。看著別人的悲哀,也擬自己幸福。實則,我們不是這群該沉思的人嗎?

    這也是導演留下更深刻的思想和疑問。因為,我們終身遺憾,那人生的價值也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但千萬別忘記,在沒有意義中找意義就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金庸和古龍的小說放到現在發表,他們還能成就經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