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美妝的Cindy
-
2 # 家庭醫生線上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所以,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單位還是自費都願意每年都去體檢,檢查自身身體狀況,但最後還是會有人檢出的結果是癌症晚期。其實,這種現象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
1、體檢只是普通體檢無針對性:普通的體檢沒有針對腫瘤類疾病的專案進行深度的檢查,具體而言就是普通體檢的專案中沒有針對腫瘤類疾病的專項檢查,或者說檢查的專案很少。如果體檢者不提出特殊的體檢要求,體檢中心會給予常規五項體檢(如,一般檢查、外科常規檢查、內科常規檢查、血常規肝腎功檢查等),體檢者自己再增加一個胸片,就很不錯了,而這種類五項檢查和胸片檢查對於癌症早期是檢查不出東西的,所以現在所用的檢查方法和指標是缺乏針對性的;
2、人們的觀念問題:我們不注意癌症疾病的檢查,一個單位、公司、企業對員工的常規體檢很可能會考慮到經濟問題,其在設立常規檢查專案時就忽略針對性、特殊性的體檢專案,癌症疾病就很難發現。如果要檢查是否有癌症是需要有針對性的,如肝癌,肝癌篩查雖然是比較困難的,或者說所有的方法都不是特別好。但可以先是抽血化驗,即甲胎蛋白(AFP)的化驗。除此之外,可以做磁共振檢查,它能夠了解肝臟是否有包塊,在肝臟腫瘤的發現方面比較好,但這個檢查要花費1000塊錢左右。
所以,檢查者要根據自身條件酌情考慮,最好以家族遺傳史或個人性別等方面來針對性選擇合適的癌症篩查的專案。
-
3 # 第二批登陸著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已成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課。不少人相信,體檢過關了,就代表健康沒問題,認為一年內都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有人說,每年做體檢的人,一樣查不出癌症,所以說體檢根本沒啥用處;也有人說,只要每年做一做體檢,就不擔心得癌症。顯然,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
健康體檢不等於防癌體檢
癌症已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後第二大致死原因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新觀念,一般的健康體檢經常檢查的幾項指標正常本身不能表示我們身體就是很健康的。
老百姓通常所說的體檢一般就是指“健康體檢”,通常包括測量脈搏、血壓、心電圖、血常規、生化、肝腎功能、腹部彩超、胸片、腫瘤標誌物等。
而把健康體檢當作是萬能的,這是大家普遍的誤區。必須要知道,“健康體檢”不等於“防癌體檢”。健康體檢只是一般性的健康檢查,比如血壓、血脂等等,通常針對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但基本沒有涉及到常見的胃腸、呼吸系統腫瘤。
有人說不是查了腫瘤標誌物和胸片,難道不能發現腫瘤的蹤跡嗎,回答是:常規檢查太有限,會有太多“漏網之魚”。因此體檢結果如果正常,不等於身體沒問題可以高枕無憂,更不等於你肯定沒得癌症。
但大家也別輕易否定傳統的健康體檢,健康體檢還是很有必要的,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對心、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等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情況,找相應的專科醫生諮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恰當的處理或隨訪複查,很有用處。
但沒有哪一項檢查是全覆蓋、萬能的,每項檢查只能解決某個問題,健康體檢結果正常,遠不能下結論沒有得癌。 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加專業針對性更強的體檢方式,目的是早期發現腫瘤,或者發現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對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篩查。
沒有症狀,也應體檢
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幾種情況:
1、感到有症狀,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出來;
2、因為其它病症去醫院檢查,結果附帶查出來有某種癌症;
3、常規體檢,查出有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症;
4、有針對性的癌症檢查,像常規體檢一樣定期檢查,檢出異常。
眾所周知,癌症如果能早期發現,根治的機會大大增加,但要等症狀出現了再去檢查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在沒有症狀時主動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
不少癌症可以在沒有症狀的早期發現,目前認為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幾種癌症更有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透過體檢及普查早期發現。
胃癌早期發現靠胃鏡、結直腸癌早期發現靠糞便隱血試驗和腸鏡、肝癌早期發現靠甲胎蛋白和超聲檢查,就消化系統常見腫瘤的早期發現為例,胃鏡、腸鏡似乎都不在常規體檢的範疇裡,所以更為全面的體檢應該加上胃鏡、腸鏡檢查,尤其建議50歲以上從未做過的人一定去做一次檢查。
胃腸道等內臟的病變不同於甲狀腺、乳腺等淺表器官的變化,難以自我發現,加之抽血、胸片、超聲、CT等常規體檢也是難以發現早期胃腸道的病變,因此做一次胃鏡、腸鏡瞭解自己胃腸道健康是非常有意義的。
癌症種類繁多,讓人防不勝防,需要提醒大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仍然是預防癌症、保持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做到最合理?
癌症檢查,尤其是自體無症狀時的早期檢查,目前仍是很有爭議的領域。主要是因為早期檢查的研究難度大,現有方法的準確度低,對被檢查者的好處有限。
從醫學的角度說,有直接症狀的問題最嚴重;無任何異常被發現有癌症,情況最輕。 所以一般對於因為有直接症狀查出的癌症都無大異議,因為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了,要立即治診。
這麼多的檢查方法,體檢時想一個不拉全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一般初次檢查常選取常見的、創傷小的簡單檢查方法,比如乳腺觸診、直腸指診、甲狀腺B超、腹部B超、婦科B超等,這些檢查方法是初級的、簡單的,屬於篩選性質的。
篩出來懷疑是癌症的再進一步進行高階的檢查,比如增強CT或者直接的病理學活檢,比如腸鏡、胃鏡取活檢等(病理學檢查是確診的依據)。 透過針對性體檢,雖然還無法查出所有的早期癌症,但也可以發現不少早期癌症,這點就是最有價值的,進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合理有效地篩查。
總結:看似毫無徵兆的腫瘤突然發生,似乎無從預防,但其實有時候不是毫無徵兆,而是我們缺乏健康知識和預防意識,因此平時裡多學習一些常見病的知識與預防也是一種物超所值的健康投資。
-
4 # 使用者59110135552
陳先生今年50歲,平時一年365天,天天在鍛鍊,而且年年冬泳,他從來不感冒,可是最近查出得了癌症。他就納悶了,為什麼天天鍛鍊的人,體質很強壯的人會得癌症呢?但是他有個習慣,愛喝酒。醫生指出可能他的咽喉癌與喝酒有關,也可能跟家族生活習慣有關,原因還需詳查。
別說是陳先生,就是腳踏車世界冠軍阿姆斯特朗,如此熱愛運動的一個人,曾經也患有癌症——睪丸癌(目測職業病),後轉移到肺、大腦~~不過幸運的是,後來已經痊癒,並且他在化療期間檢查參加環法比賽。可以說,他算是戰勝癌症的奇蹟!
癌症大資料
全球每年新發癌症1400多萬例,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肺癌、乳腺癌;每年全球有820萬人死於癌症,最常見的死因為肺癌。癌症發病地圖顯示,中國癌症發病率為全球中等水平,為2.8%,病死率處於中等偏上水平,為27%。
統計顯示: 2015 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及死亡人數分別為429.2 萬例和 281.4 萬例,相當於平均每天 12000 人新患癌症、 7500 人死於癌症。
癌症的5年生存率仍處於較低水平,平均為30.9%,城市略高於農村(39.5%與21.8%)。有研究對中國和美國的5年生存率進行比較,總體而言差距顯著(30.9%和68.0%)。
癌症無論在哪國,都會存在。到底是什麼因素致使我們得癌症呢?
為什麼會得癌症?
癌症主要與基因和生活習慣有關。患癌症是有各種因素的,比如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心理狀況等等。
A、運動不等於不會得癌症。你說天天鍛鍊確實能夠有效的預防癌症,但是並不是絕對的。腳踏車世界冠軍阿姆斯特朗,在1996年,也就是他25歲的時候,患上睪丸癌。如此年輕,又熱愛騎行,怎麼可能會得癌症呢?估計是職業病吧。
經常適當地鍛鍊身體,可以增強體質,但作為預防比較重大疾病的方法,如腫瘤類的疾病來說,只是鍛鍊身體,這樣預防不全面,針對性也不強。 例如食管癌的發生與葉酸代謝不足有一定關係,那麼針對性地補充適量葉酸也是很有必要的。
B、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引發癌症
比如有飲酒與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相關,與胃癌和肝癌的發生也關係密切。所以健康飲食,鍛鍊身體,非常重要。
C、 只有很少一部分癌症,大約5%到10%是遺傳的。
一類叫做家族性癌症,一個家族有好幾位患癌症。這種情況看起來是遺傳性的,但並不一定,目前還無法確實是遺傳引起的,還是生活習慣和環境引起的。例如一家人有好幾位吸菸,家裡到處是二手菸,家族成員得癌的危險肯定比其他人高。當然也有可能致癌基因病變還沒有被發現,很可能這些基因變異引發癌症的可能性不高,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才發揮作用。家族有好幾位患癌症的話,其他成員患癌症的可能性會稍稍高一些。
-
5 # kathyliuhk
很多疾病的產生是由於基因決定的。基因體檢才可以真正知道自己得病的根源在哪裡,也可以提早預約和有效的用藥進行控制和預防。所以,真正需要體檢的是基因,簡單的身體檢查是無法知道身體生病的根源在哪裡。
什麼是個人基因圖譜?由於遺傳基因因素決定個人患某種疾病的傾向性,如果有特殊的遺傳物質,如特殊基因型,染色體變化,特殊蛋白改變等,患有一些疾病的風險便會增加。當對某種疾病有易感性時,建議充分了解該疾病的原因,預防措施以便更好的進行針對性的檢測監控。
什麼是基因體檢?基因體檢是透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基因體檢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疾病診斷是用基因檢測技術檢測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是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目前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
基因檢測體檢的目的是?
基因體檢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用於疾病的診斷,例如白血病的診斷分類等,都需要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二是疾病的預防,就是檢測健康人群的基因型,預測個人患病的風險,並向受檢者提出生活上的指導,避免疾病的發生。基因檢測適合哪些人做呢?
第一: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有某些重大疾病或有遺傳病史者
這類人群罹患重症的機率較高,透過基因檢測來預防是最好的方式。
第二:重視健康並願意為健康投資的人
還有一些人本身比較注重健康,願意為健康投資,合理改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這類人也有必要做基因檢測。
第三:高淨值人群
由於基因檢測採用國外的裝置和試劑,所以往往費用較貴,一般適合於比較有錢的高階人群,可較準確地預警大病風險,提高防範意識。
人們患某種疾病的風險以及對藥物的耐受能力是和基因有著密切關係的。基因檢測可以透過解讀您的基因密碼實現對某種疾病風險的高低。
-
6 # 生命召集令
近年來,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逐漸普及於大眾。但是,仍有這樣子情況存在:年年體檢結果正常,最後卻查出癌症。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這與體檢專案相關。有一部分人群體檢都是集體組織的,一般只包括一些常規專案:如血壓、體重、血尿糞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胸片、心電圖、腹部B超等。這些普通專案只適用於普查,例如瞭解有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結石等,只能簡單瞭解身體基本狀況,針對性知道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善,對癌症沒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有一部分個體自由選擇檢查專案,通常會優先選擇腫瘤指標的篩查。然而,有時候腫瘤標誌物的結果並不能準確判定是否有癌變存在。它的應用主要針對於癌症中晚期治療效果的評估。而且,腫瘤標誌物的敏感性及特異性低,這就導致可能並不能及時發現癌症,或是將患有癌症的病人診斷為“正常”;或是出現“假陽性”,加重患者心裡負擔。例如癌胚抗原(CEA),是一種與消化道腫瘤相關的腫瘤標誌物,可見於大腸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特異性較低。另一方面,腫瘤標誌物也會“良莠不分”,例如前列腺特異性抗體(PSA),其特異性高,是專門針對前列腺病變的腫瘤標誌物,但其敏感性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腫大等良性病變,也會出現PSA升高。
其次,許多癌症的確診需要一些非常規檢查。例如胃癌、腸癌,需要依靠胃腸鏡檢查加活組織病理檢查才能明確,屬於有創檢查,一般人體檢並不會常規選擇這些檢查專案;再如女性高發的乳腺癌,一般普檢只有乳腺B超,近些年乳癌患者年齡逐漸年輕化,B超檢查對篩查年輕女性乳癌並沒有優勢,還進一步行鉬靶,甚至是乳腺MRI,加上病理活檢才能診斷,費用高且有創,也不是年輕女性體檢會選擇的專案。
還有就是,我們機體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癌症早期無明顯臨床表現,體檢指標未必會有顯著改變。例如,肝病患者初期可能僅有乏力症狀,並不足以引起重視,有時肝臟壞死超過50%才會出現相關指標改變。還有一些癌症因為各種原因很難做到早期診斷,典型的便是胰腺癌,因其位置隱蔽,早期臨床症狀不明顯,特異性指標少,發現後多屬於晚期,預後極差。
但是,體檢是很有必要的。不一樣年齡段、不一樣的家庭環境及飲食生活習慣,需篩查的專案各有差異。我們體檢時可以諮詢醫生,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案,做到有的放矢,讓體檢更有意義。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
7 # 老劉講體驗學
體檢與避免癌症,二者並不存在因果關係。就如同你每個月都去檢修自己的汽車,但它還是會出故障啊!最終還是要報廢啊!
作為健康人,如果想盡可能地遠離癌症,需要做兩件事情:
第一是要預防。預防包括戒菸、限酒、多運動、減肥、避免有害物質、保持心情愉悅,等。
第二是要做篩查。目前有幾種癌症可以做篩查,包括結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如果你能做到這些,我相信就能避免很多的癌症,避免很多的悲劇。
但是,患癌的原因非常多,非常複雜。首要的原因是年齡大了,DNA複製時出錯的機率高了,細胞發生突變,持續分裂,免疫細胞又不能識別它,最後就形成癌症。其它原因還包括:基因缺陷,抽菸、理化因素(如射線、毒素等)、不健康飲食、細菌(如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癌)、病毒(如宮頸癌、肝癌等),環境汙染,等等。
因此,你預防措施做得再到位,完完全全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吃健康的食物,每日運動,戒菸限酒,保持愉悅的心情。但是,只要年齡大了(比如過了70歲),患癌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畢竟有很多因素你是控制不了的,人也總是要死的。
另一方面,體檢、篩查也不能保證你遠離癌症。只有少數癌症可以早期查出來,然後及時處理。但是,早檢查、早發現,有時候卻意味著多受傷害、早死亡。因為檢查的手段很有侷限,癌症的種類極多,體徵又變化微妙,誤判的可能性非常大。有時候,體檢會讓你成為驚弓之鳥,反而承受了過度檢查、過度反應與過度治療的惡果。
癌症的篩查還在研究當中,因此具體哪一種癌症可以篩查,你需要諮詢醫生。目前,真正的癌症篩查一般只能篩查一種癌症,如果有人告訴你說某種方法可以篩查很多種癌症,體檢就能防癌,有可能是不靠譜的。
人體非常複雜,醫學非常複雜,你想獲得簡單的幾條規則,守住,然後就夠用了,這是做夢。你需要持續學習,不斷升級健康認知,逐步獲得一種控制感。
-
8 # 林竹蕭蕭
簡短回答:因為體檢只能儘早發現癌症。
完整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可重點關注體檢的意義。
1. 體檢不影響腫瘤的發生,只是更早發現,更早治療。
任何疾病我們都講“防診治”,體檢無論抽血化驗還是各種檢查,都無法“預防”腫瘤,它壓根不影響腫瘤的發生。但是,體檢能夠發現一些早期腫瘤,例如體表的甲狀腺癌、乳腺癌,或者前列腺癌等,體檢都能夠比較有效地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時候會發生兩件事情:1. 世界上會被多診斷1名癌症患者;2. 因為可以早期治療,患者治療效果會更好(這個不絕對,有興趣可以看我其他回答,關於某些腫瘤過度治療的)。
複查也是一樣,得了腫瘤治療後複查,不是能“避免”復發,而是能早發現復發,獲得更好地治療效果。
2. 體檢發現了更多的癌症。
這個聽起來有點繞,可能很難理解,但實際上正是因為早期發現多了,因此一部分的癌症的發病率從絕對資料上來看還真的是上升了。例如前列腺癌,其實科學家們去解剖非腫瘤死亡的老年男性屍體的時候就發現前列腺癌並不少見,而現在因為體檢很普及,更多人被查到了前列腺癌,並不意味著所有人會因為它死亡。那這個時候,我們如何治療干預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3. 體檢對不少腫瘤也是愛莫能助
體檢專案有限,真正能查出來的腫瘤並不算太多。抽血真正能發現的腫瘤除了前列腺癌,其他的很少。即使真的有往往也都比較晚。而腹部臟器的腫瘤目前能早期發現的靠常規體檢專案也是不太多。大多還需要結合胃腸鏡或者其他檢查等進一步判斷。但因為這些檢查比較貴,耗時長,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因此並不納入常規範疇。所以體檢並非那麼簡單,最好還是根據自己家庭條件、遺傳因素等制定相應的體檢計劃才行。
-
9 # 杏花島
現代人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一般每年都會體檢一次。有時候體檢顯示沒什麼問題,為什麼後來由
於各種原因又會被查出這樣或那樣的疾病,甚至是癌症呢?
體檢一般包括抽血檢驗專案(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甲功、腫瘤標記物、乙肝五項),尿常規,甲狀腺彩超,肝膽胰脾彩超,頸動脈彩超,胸片,心電圖等等,女性還包括盆腔、陰道等檢查,男性包括前列腺檢查。
這些檢查屬於一些常規檢查,其目的是為了篩查出患有某種疾病的風險或者早期的疾病的預防檢查,還是以預防為主要目的。不能將常規體檢與疾病診斷的檢查等同看待。常體檢是透過對整體檢查結果的資料分析找出機體可能會有早期某種疾病的資訊;透過影像和超聲檢查來篩查身體內潛在病變的陽性體徵;透過視、觸、叩、聽篩檢出機體的異常體徵;透過上述檢查的綜合情況來判斷體檢者是否存在或者患有某種疾病的風險並且加以預防和調控。
就比如說體檢中可以發現體檢者是否存在高血壓、高血糖等現象,假如存在高血糖的但是高得不是很多,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以控制血糖。如果血液中的腫瘤標記物異常增高,一般建議進一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又比如說早期肺癌因為其病變組織和周圍的正常組織區別不大,胸片下很難發現。另外,癌症的進展可快可慢,與患者的體質、癌症的種類等密切相關,因此雖然每年都體檢,但也不能避免癌症的發生。
因此,體檢沒問題身體不一定真的沒問題。如果身體出現不舒服,不建議去做體檢,應該去醫院找醫生就診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暫時體檢專案都比較固定,沒有可選擇的空間。如果怕自己得癌症,可以在體檢的基礎上加幾項有針對性的檢查。
本期答主:安麗麗 醫學碩士
-
10 # 康愛線上
人們的健康意識逐年增強,體檢作為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好途徑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來。可是,臨床中很多人即使每年都體檢,一旦發現癌症,還是中晚期,很多人質疑體檢還有沒有意義。其實,我們一般常規的普通的體檢側重於評估機體健康狀況,適用於常見病的篩查,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但大部分早期沒有特異性表現的癌症,透過普通體檢是檢查不出來的,而防癌體檢多由專門裝置和腫瘤科醫生來完成。防癌的檢查特異性較高,因此大家首先要對自己有個初步的預判,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檢查專案,防癌體檢比普通體檢更有專業性和針對性,尤其對高危人群更為重要,其中40歲以上的中老年,處於腫瘤高發地區,有癌症家族史,有癌前病變,常與致癌物質接觸這幾類病人進行防癌體檢更為必要。
回覆列表
很多單位給做的體檢是沒有查癌症早測的………地標北京:單位給團購的慈銘醫院200多的體檢,幾乎什麼都不含,連尿酸高都驗不出………所以,怎會預測出癌症。
就算體檢時候沒有病,一年一測,一年會得好多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