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魯在新疆
-
2 # 畫江南傳媒藝術
家裡有人去世,家裡面掛的貼的喜字買的紅色的畫和對聯都要卸下或取下,全部素色示人,以示懷念故去的人,三年內春節不放鞭炮,不貼春聯(有的貼白紙黑字聯,現在很少人貼了),三年過後,恢復放鞭炮、貼春聯這些民俗活動,這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風俗。
-
3 # 一哥於一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守喪與春聯
守喪與春聯一開始確實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居喪是失去所愛的人後的一種自然反應。尊親死後,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其最早出於何時不得而知,《論語·陽貨》載:"三年之喪,期已久矣。"看來是出於較早時候了。不過《論語》中孔子的解釋是“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是說人長到三歲才脫離父母懷抱,父母死後要報恩三年,也是仁愛的具體表現。
而春聯的出現儼然與守喪是無關的,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目的是“百鬼所畏”,用來嚇唬鬼的。五代時,始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宋代時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春聯才基本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至於春聯與守喪制度的衝突大抵是明、清的事了,衝突的原因恐怕是春聯已經脫離了原有的桃符避邪功能而演化為喜慶、娛樂功能了吧,這種本不相干的事情終於成就了各地的風俗。一般的做法是:
其一、新喪去舊聯,老人下世了,原有的春聯是要撕掉的,重新貼上喪聯,或者以白紙代替,以示居孝。
其二、三年內不貼新的、紅的春聯,而多貼白的、黃的、或蘭色、青色的春聯,聯字以孝為上選,或者不貼。
其三、如果家庭已經分居,兒子們都是不能貼大紅春聯的,至於分出去的孫子輩,是可以的。當然不貼更好,孝子賢孫的孝與賢的約束力是不一樣的。
其四、父母去世不貼是肯定的,有的地方長兄去世了,弟弟也不貼,守的是悌;伯、叔去世了,侄子們最好也不貼,守的也是孝。
很多事情分享起來是有點趣味的,做為避邪看門的桃符神恐怕怎麼也沒想到被人間的死人與守孝所幹掉吧。
回覆列表
我記憶中是這樣的:
1.如果是春聯紙尚豔,上面就糊上一層白紙;
2.如果紙色已退,可以忽略;
3.如果家中直系長輩故去,以後三年不貼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