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

    看過小說‘’楊家將演義‘’的人都知道,楊業有個兒子楊六郎名叫楊延昭,北宋真宗趙恆時期鎮守邊關,他機智勇敢,治軍嚴明,百戰百勝,使遼軍聞風喪膽,小說‘’楊家將演義‘’很多故事如穆桂英掛帥等都是塑造的,而楊延昭歷史上與楊文廣確有其人。

  • 2 # 師妃暄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開國名將,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

    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964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上將軍。後復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宋真宗即位復任樞密使。死後諡號武惠。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一說封丘(今河南封丘)人 ,北宋開國名將。父親潘瞞。在常山(今河北省正定縣)當過軍校。

    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後,受到重用,參加平定李重進叛亂,鎮守揚州、潭州,累遷防禦使。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兵馬都部署,率軍攻滅南漢。後參與平南唐、滅北漢、雁門之戰等重要戰役,被封為南韓公。雍熙三年(986年),因攻打遼國失敗,導致楊業全軍覆沒,潘美被削三任,降為檢校太保。次年,又復舊官。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病逝。追贈為中書令,諡號武惠。

    楊業(?—986年),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業的父親楊信,曾任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

    少時倜儻任俠,善於騎射,喜好打獵,獵獲總比他人多。讀書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謀。後漢被後周所滅,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建立北漢。楊業弱冠即跟隨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屢立戰功,遷升建雄軍節度使。宋太宗北征,素聞楊業之名。北漢投降之後,派使者召見楊業,即授右領軍衛大將軍。班師回朝後,又授鄭州 刺史。宋太宗以楊業“老於邊事”,拜其為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隨軍北伐,因監軍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並且沒有得到支援,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今山西寧武),楊業見無人支援,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兵回身力戰,全身受到數十處創傷,士卒死傷殆盡。楊業面無懼色,手刃數十百人。馬匹重傷不能前進,力竭為契丹軍所擒。楊業無限悲憤,為表白忠心,絕食三日而死。

    李繼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圖。祖籍上黨(今山西長治)。北宋名將,李處耘長子,以蔭補供奉官。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以禮待儒士,多智謀,謙虛謹慎。參與平定後蜀、江南,有軍功。李繼遷擾邊,與田仁朗等率兵擊敗。從曹彬徵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年),遷侍衛馬軍都虞侯,為滄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營都部署,破李繼遷,擒趙保忠(李繼捧)。至道初,任靈、環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兵權。景德二年(1005年)卒,贈中書令,諡忠武。

    曹瑋(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 ),字寶臣 。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真宗、仁宗時名將,宋初名將曹彬第四子。

    曹瑋出身將門,沉勇有謀,喜讀書,通曉《春秋三傳》。少年時便隨父親在外任職。真宗即位後,任內殿崇班、渭州知州。他馭軍嚴明,賞罰立決。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襲破李繼遷,並據地形修築工事、鞏固邊防。

    李繼遷死後,曹瑋上疏請趁機攻滅李氏政權,但未獲准許。他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輕舉妄動。此後與秦翰破章埋族於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平涼,屢立戰功。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侵宋,曹瑋於三都谷大破其軍,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籤書樞密院事。

    天禧四年(1020年),因宰相丁謂誣陷,接連降至左衛大將軍、容州觀察使、萊州知州。天聖元年(1023年),復職華州觀察使、知青州,此後歷知天雄、永興、河陽軍,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開國公。

    天聖八年(1030年),曹瑋去世,年五十八。獲贈侍中,諡號“武穆”,後世遂稱其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廟庭。寶慶二年(1226年),繪像昭勳崇德閣,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曹瑋為將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軍嚴整,史稱其“平居甚閒暇,及師出,多奇計,出入神速不可測”。自三都谷之戰後“威震四海”,唃廝囉每聞其名,即以手加額。

    王德用(979年—1057年4月3日 ),字元輔,趙州(今河北趙縣)人,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以南)。宋代大將,魯國公王超之子。十七歲時隨父出擊李繼遷,擔任先鋒,屢敗敵軍。於仁宗朝曾兩度任樞密使,封魯國公。嘉祐二年(1057年),王德用病逝,享年七十九歲。贈太尉、中書令,諡武恭。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華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華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他自幼隨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延昭為先鋒,時年二十九歲,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 3 # 無史不丈夫

    宋真宗朝的名將,大多是太宗朝留下來的。有的在太宗朝就大放光彩,但也有後來崛起之秀。

    曹彬

    首先要說的就是曹彬了,曹彬在太祖,太宗朝大放異彩,是軍界的紅人。

    曹彬嚴於治軍,明重軍紀,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為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964年),參與滅亡後蜀,遷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滅南唐、伐北漢、攻遼國,遷樞密使。雍熙三年(986年),作為東路軍主將,跟隨宋太宗攻打遼國,孤軍冒進、兵疲糧乏,導致岐溝關之戰大敗,坐罪降為右驍衛上將軍,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魯國公。

    宋真宗即位後,遷樞密使。 鹹平二年(999年),逝世,時年六十九歲,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諡號武惠。 孫女成為宋仁宗皇后,追贈太師、尚書令、冀王。

    曹彬的精力在太祖太宗朝已經釋放殆盡,在真宗朝沒有做過什麼有利的大事就去世了。

    曹瑋

    曹彬好像知道要給宋朝留下點什麼,於是就給宋朝留下一名大將,他的四子曹瑋。

    曹宋真宗即位後,改知渭州,馭軍嚴明,賞罰立決。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襲破李繼遷,並據地形修築工事、鞏固邊防。李繼遷死後,曹瑋上疏請趁機攻滅李氏政權,但未獲准許。他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妄動。此後與秦翰破章埋族於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平涼,屢立戰功。

    大中祥符九年,吐蕃李立遵部入侵,曹瑋於三都谷大破其軍,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籤書樞密院事,因宰相丁謂誣陷,連貶知萊州。晚年曆知青州及天雄、永興、河陽軍,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公。天聖八年,曹瑋去世,年五十八。

    李繼隆

    李繼隆,在太宗朝建功最多。他打敗遼國第一猛將耶律休哥,破李繼遷,擒趙保忠。但是在真宗朝,被解出了兵權,澶淵之戰,受任駕前東西排陣使抵禦遼軍。

    景德二年去世,時年五十六。

    楊延昭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

    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其實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華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華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秦翰

    秦翰是個宦官,但絕對算得上個名將。

    宋太宗、真宗時,屢次參與抵禦契丹以及討伐趙保忠等軍事活動,作戰勇教,有諜略,又善於領兵和團結將帥,功勳顯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賞識信用,一再給予嘉獎提升。

    由於他久在邊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職由他擔任,表示對他的特別寵幸。官至入內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領平州團練使。死後一再追贈貝州觀察使、彰國軍節度使。

    歷代宦官中參與軍事活動的並不少,但像秦翰這樣有勇有謀,四十九次受傷,在捍衛邊境中屢立大功,而不居功,不攬權,不謀私利的,實不多見。秦翰可以說是宋代宦官中在軍事方面最傑出的人才,即使與一般的將帥相比,他亦是相當出色的。

    王德用

    少時隨父出擊李繼遷,擔任先鋒,沉著應戰,使宋軍全師而還。此後歷任巡檢、指揮使、刺史、團練使、知州、觀察使等職,頗著政績。

    嘉祐二年(1057年),王德用病逝,年七十九。追贈太尉、中書令,諡號“武恭”。王德用有謀略,治軍有方,善以恩撫下,頗得軍心。他率軍臨邊,未曾親臨戰陣,卻名聞四夷。因其體貌雄毅,面黑,故有“黑王相公”之稱。

    真宗時期,宋朝名將很多都凋零了,由於重文輕武的國策,不過輸入新鮮血液,導致名將越來越少。武將處處受到壓制,沒有地位,這是宋朝武將之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中醫中藥的話題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