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露庭茶文化
-
2 # 秋山散人
茶,是華人的創舉。茶葉,彷彿具有魔法一般。一片片幹皺的葉片在沸水衝撞的瞬間施展在水中。如今我們都是這樣喝茶的,茶葉就是消耗品。如今,在我們喝完茶之後,茶汁被飲盡,剩下的茶葉則被稱為“茶渣”,然後便被“丟棄”。這樣的飲茶方式使用“散茶”,一壺,一盞,一瓢,一水,一人,一飲子。然而,“散茶”這樣的飲法是從元,明時期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的,並一直流傳下來。那麼,千年前的宋人是怎麼飲茶的?
宋時,人們的飲茶方式與現在有極大的不同。宋朝是一個物質極度繁榮的時代,宋時人們對於生活的質量要求也可謂極盡完美。相對於衝飲方式簡單,便捷的“散茶”,宋代人更喜歡更具有儀式感,更繁複,更追求極至的飲茶方式——點茶。
宋朝的市場上雖說也有“散茶”,但“團茶”和“末茶”才是主流。何為“團茶”?在茶葉採摘下來之後,不是烘乾待用,而是經過洗滌,蒸芽,壓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製成茶餅,“團茶”就製作完成了。“團茶”製成後,則要放入專門的茶焙籠存放起來,煮茶之時,從茶焙籠中取出茶餅,拿茶槌搗成小塊,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之後再用羅篩過濾,得到均勻的細膩的茶粉。再衝茶時,先用茶釜燒開淨水,隨後馬上開始調製茶膏——每隻茶盞放入一勺茶粉,倒入少量開水,用工具調成膏狀。隨後,一邊注入開水,一邊拿茶筅擊打,使茶粉與水相交融,形成一層厚厚的細膩的泡沫,一杯宋朝熱茶就新鮮出爐。這一烹茶的過程就是點茶。
有茶有飲必要有茶具。南宋人董真卿將點茶常備的茶具繪成《茶具圖贊》,共有十二件,稱為“十二先生”,並將他們分別起了人性化的名字:儲放茶團的茶焙籠叫“韋鴻臚”,搗茶的茶槌叫“木待制”,磨茶的小石磨叫“石運轉”,研茶的茶碾叫“金法曹”,量水的瓢杓叫“胡員外”,篩茶的羅合叫“羅樞密”,清掃茶末的茶帚叫“宗從事”,安放茶盞的木盞託叫“漆雕秘閣”,茶盞叫“陶寶文”,裝開水的湯瓶叫“湯提點”,調沸茶湯的茶筅叫“竺副帥”,清潔茶具的方巾叫作“司職方”。隨後,宋人的點茶技藝傳入日本,隨後便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日式抹茶。
宋人點茶,對茶末質量,水質,火候,茶具都極為講究。宋人認為烹茶水以“山泉之清潔者”為上佳,“井水之長汲者”為“可用”;茶葉以白茶為最佳,茶末則要求越細越好;火候以水過二沸為恰到好處;盛茶以建盞為最佳,“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新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然而,宋人的點茶與當今日本的抹茶不同。因白茶極為珍貴,故宋時民間的點茶還是綠色為風尚,宋人也說“上品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論。”
乳白色的茶湯
宋朝的文人雅士更是離不開茶。宋朝人居家必不可少的就是:掛畫,插畫,焚香,品茶。宋朝文人雅士更是喜愛點茶。由於宵禁的解除,人們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就成了放鬆身心的絕佳選擇。瓦肆勾欄,酒家正店,坊巷橋頭,街頭巷尾,徹夜不絕。文人是不屑與那些市井草莽,地痞流氓混為一談的。他們的夜生活更富有文人氣。吟詩作對,把酒當歌,焚香插畫,品茶論道。最有特色的應該算是鬥茶。《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舊曹門街的“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來夜遊,吃茶於彼”。文人雅士,才子仕女,經夜鬥茶,以茶一絕高下。
《鬥茶圖》
宋人的鬥茶主要是“鬥色鬥浮”,茶色以白如奶湯為最上品,青白次之,灰白又在青白色之下,黃白則為最下品;浮,指茶沫,點茶要求茶沫要咬盞,要“乳白如瑞雪”,要“乳霧洶湧,溢盞而起,週迴凝而不動。”以咬盞最久者勝出。
建盞
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中這樣寫到: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終朝採掇未盈簷,唯求精粹不敢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冷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期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如降將無窮恥。吁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冥。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森然永珍中,焉知無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鬥歸
-
3 # 響品有約
宋朝是個茶文化興盛的朝代,在宋朝時,除了從隋唐延續下來的煎茶、煮茶的飲用方式外,還發明瞭“點茶”這種飲茶方式。小約不得不說,宋代,是把“點茶”玩出花來的朝代,陸游也在《臨安春雨初霽》一詩中寫道:“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那不僅僅只是一種喝茶方式,更是一種情趣、一種志向、一種只存在於中華文明中的浪漫。
所謂點茶,是將茶餅炙烤碾磨成茶粉後分入茶盞,等到水燒到將將沸開時,先在茶盞裡倒入少量的開水,將茶沫調成糊,然後再加入適量開水,還要用茶筅不斷攪動,使之產生泡沫。點茶高手,甚至可以用茶盞中的泡沫點出禽鳥百獸,花樹江山。此時再與二三好友共同品茶賞景,談天說地,悠哉閒哉,自在舒暢。除此之外,在品茶的基礎上,宋人還喜好鬥茶。
鬥茶也是宋人非常熱衷的遊戲,大家取出好茶,以點茶的方式各自烹煮,再一起品鑑分出高下。而鬥茶要斗的主要是以下三樣,水、器、茶。水要活水,最好是清泉水,雨水或者江水就要次一等了,而井水則更次一等;器要福建建盞為最佳;茶要新茶,最好的當然是龍鳳茶團,達官貴人們多用龍鳳茶團來鬥茶。有了活水美器新茶後,再以點茶的方式“點”出茶湯,這時,就要以湯色、湯花、味道來進行綜合評判,最後決出勝者。一杯上佳的點茶茶湯,要具備至少以下幾個特點:湯色純白;湯花鮮白且均細,能夠呈現出“咬盞”效果;味道“香甘重滑”,茶香“馨香四達”。這樣才能算得上品。寫到這裡,小約都想重回宋時,去品一盞色香味俱全的點茶,感受那種逍遙自在的品茶氛圍了呢。
-
4 # 外星人卡卡西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
宋人制茶:從御品龍鳳團茶到民間散茶,整個流程有“督茶官”嚴格把控。
中國茶葉博物館工作人員蔡嘉嘉說:“採摘的時候非常講究,太陽出來前就會去採芽頭,剛採下來的芽頭為了保持它的新鮮會馬上把它放在泉水裡,因為芽頭上面有白色的絨毛,製作的龍鳳團茶才會有這麼有趣綿密的口感。”
宋人不僅鬥茶還喜歡寫詩作畫,茶藝與書法彈琴並舉。
宋人的茶具:黑釉一時成為爆款,湯瓶也被捧紅。
點茶法的流行也使宋人崇尚一套獨具審美的茶具。
-
5 # 點石教育永生
宋朝人喝茶用點茶法,玩茶便是鬥茶。
宋朝人喝的茶葉是什麼顏色的?白色的。
為什麼是白色的?我們從茶葉的殺青方法說起。
茶葉殺青,就是讓新鮮的茶葉失去水分,防止它繼續氧化,更便於儲存。一般的方法有曬,晾,炒,蒸,烘。不要以為所有的茶葉都是炒的,普洱茶就是晾曬的,六安瓜片要經過“七十二烘"。這宋代的茶是蒸。
把茶葉先蒸熟,再用紗布裹住,寧出綠色的水,這水色就是今天我們非常看重的茶色,紗布中那團茶葉失去了水,變成白的了,風乾晾曬,變成堅硬的一團或一餅。宋代給皇上進貢的茶,稱為龍團鳳餅,就是這樣來的。
用白色的茶磚或者茶餅,是乾的又很堅硬,倒是易於儲存,只是喝的時候不方便,先用專用的工具撬下一塊來,石磨或者碾子裡,使之成粉末,然後過籮,成了白色的茶粉。要吃茶,先去茶粉,加入少量沸水,使之成膏狀。再把這種茶膏,根據各位飲茶者的不同習慣,或濃或淡,分別加在各個茶碗裡,茶碗裡再加入入沸水,稀釋,即可飲用。
這就是點茶,是宋代人喝茶的主要方法。
宋代人玩茶,主要是鬥茶。
鬥茶。
鬥茶的時間多在春茶上市時,地點都選在比較大的茶鋪裡,參加的人員多是有錢有閒的愛茶人,各自帶上自己珍藏的好茶,甚至是好茶具好水,聚在一起,一比高下。
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鬥茶品
鬥茶品以茶“新”為貴,鬥茶用水以“活”為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湯色能反映茶的採製技藝,茶湯純白,表明採茶肥嫩,製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採製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其次看湯花持續時間長短。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茶、點湯,指茶、湯的調製,即茶湯煎煮沏泡技藝。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水痕出現的早晚,是茶湯優劣的依據。鬥茶以水痕晚出為勝,早出為負。
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所以鬥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質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鬥茶令。
在鬥茶時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百戲。
又稱湯戲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有一個問題出來了,水是無色的,茶粉是白的,用什麼樣的杯子盛比較好呢?鬥茶時,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黑色的或者深色的杯子比較好,所以,宋代點茶,流行鬥茶,更流行建盞, 因為建盞是黑色的,便於映襯,水面上的茶沫圖案更加清晰。
茶百戲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並列,是士大夫們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
楊萬里詠茶百戲:“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戲,能使茶湯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
鬥茶之風流行於市井,更流行於文人雅士世之間。
宋代的大詩人陸游,就很喜歡鬥茶。他喜歡喝茶,偏偏又到建瓴做過管理茶葉的官員,在宋代,建瓴的茶葉是第一貢品,陸游如魚得水,他有300多首詩寫到喝茶或鬥茶。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蘇東坡也有80多首詩寫茶。
宋朝人喝茶用點茶法,玩茶便是鬥茶。
宋朝是個文明而富足的朝代。
-
6 # 淥水無痕
華人是最早種茶品茶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了,茶曰瑞草,說明古人很看重茶,茶道的完善形成系統是在唐朝,陸羽寫的茶經至今奉為經典,到宋朝茶道應該是真正達到巔峰,因為宋朝經濟發達,文化昌隆,衣食住行都有創新!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就連普通老百姓也無不好此。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鬥茶的生活情趣,宋代鬥茶之風極盛。宋代樞密使文彥博因為冬天久在涼亭烹茶賞雪,隨護士兵不耐寒冷,引起譁變,差點燒了涼亭,宋人以為美談,可見風俗之盛!
我們現在的人喝茶一般熱水泡好了直接喝,而古人喝茶,喜歡加調味,宋朝烹茶還會加龍腦香,也有加鹽、姜、蔥、香菜、木樨、青豆、花瓣之類的佐料,因為他們喝不慣茶的苦味,就像小孩子初次喝茶也喝不慣茶的味道一樣,我小時候就不喜歡喝茶,感覺太苦了!
宋朝人的茶葉以團茶為主,像我們現在這樣的散茶也有,主要是一些蒸而不碎、碎而不拍的蒸青和碎末茶。喝茶前都要用碾子碾開。喝茶的方式上,我們現在人喝茶就是把茶葉放在茶壺和茶杯裡泡著喝。而古人多用煎、煮的方法。宋朝人飲茶的方式為點茶。
點茶步驟:
1、烤茶:將團餅茶烤軟!
2、碾茶:將烤軟的團餅茶,研磨成茶末粉!
3、篩末:用茶羅細細篩取茶末粉,裝入茶盒內貯存,用毛刷整理多餘的末粉!
4、煮水:將水壺置於爐上加水煮沸!
5、點茶:取茶末放入黑色的茶盞中注入少量沸水!
6、調膏: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水要噴瀉而入,不能斷斷續續,水呈適中,然後依各人口味加入各種香料之類!
7、擊拂:用"茶筅"邊轉動茶盞,邊攪動茶湯,使盞中泛起“湯花”。如此不斷地運筅、擊拂、泛花,使茶湯麵上浮起一層白色浪花,宋人稱為“戰雪濤”,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黑色茶碗,白黑相配! 現在有些人動輒就是建盞,不一定用建盞,只要是黑色即可! 調出來的茶色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
個人淺見,多有不足!
-
7 # 朝花夕拾
茶葉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可謂是中國茶文化的黃金時代。
有王安石說的:夫茶為萬民所用,等於米鹽。在宋代,茶風靡全國的國飲,便是從宋朝開始的。精細的宋人將茶發展到登攀造極的程度。
在宋代,從雕琢精細的(團茶)到別出心裁的(點差),出神入化的(分茶)……宋人將茶玩出五花八門的高度,使之成為(盛世之清湯)。
一片茶葉玩出什麼花樣,千年的茶技至今難以超越,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無從親眼見到,只能從古詩裡知道一二。只有走進中國茶葉博物館,你就能穿越千年,重新體驗一下。
宋人制茶,有御用的龍鳳團茶,到民用的散茶,整個流程都有(督茶官)嚴格把控。
宋人烹飲茶,不僅鬥茶,還寫詩作畫。不過,進入高科技的今天,喝茶有了高科技的用具,比宋人方便多了。你可到廣州,福州,航州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茶房看看,飲飲茶就知道了。本人只能查資料,從古詩裡瞭解到這些,如有不妥之處,友友們指導一二。
-
8 # 故事夜總會
中國是茶的故鄉,華人發現並且開始利用具有悠久的歷史,具體時間無法考證,但是,無論是唐朝還是較早的秦漢時期都有資料記載。說明茶葉的發展歷史是悠久的。而到了宋朝,茶葉文化更是蓬勃發展,一些品茶社團,紛紛出現。民間更是湧現出大量的茶館、茶樓、茶亭、茶室、茶店。甚至在宮廷中也設有立茶事機關。茶儀已成禮制,那時候皇上賜下一杯茶對於大臣來講那是無上的榮耀了。
宋朝的茶事十分興旺,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裡,喝茶成了 “玩茶”。下面我們分別一一介紹看看宋朝人是怎麼玩茶的:
一、點茶:宋朝人飲茶的方式為點茶。脫胎於唐代煎茶之法。
點茶步驟分為:烤茶、碾茶、篩末、煮水、點茶、調膏、擊拂、候茶、品茗 一共九個步驟最後將茶盞置於盞託上,奉客,或自飲。簡單的說就是茶餅經炙烤、碾磨成末後,投入茶盞調膏,以沸水點注調出茶沫的沖茶方法。
這裡的擊拂是一種布茶的一種手法,,用茶筅快速擊拂,可讓茶水產生湯花。擊拂的工具叫做茶筅,是用竹子製成的一種烹茶工具。
二、鬥茶:鬥茶,是宋代茶事中的盛事。決定鬥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是看茶的湯花。
一斗:湯花湯色,就是茶水的顏色,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以下分別為青白、灰白、黃白等。
二斗:湯花咬盞,湯花是指湯麵泛起的泡沫。這個泡沫緊貼著茶盞盞壁謂之咬盞,如果咬盞時間長,則為勝利。
三鬥:水痕,如果湯花散去後漏出水痕越早,則為輸。
三、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其特點就是用茶和水就可以在茶湯中做出文字甚至是花鳥山河,神奇吧!後來該技術差點失傳,幸運的是,福建農大茶學專業畢業的章志峰在2009年。終於,初步恢復了分茶技藝,可以在茶湯中現出文字和影象。目前已經經可以將圖案保留的時間從古代的瞬間延長到2小時至6小時。該技藝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9 # 福茶記
經濟繁榮的宋代,也正是中國茶葉發展的黃金時期。
“蓋人家每日不可或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文會圖》區域性 宋徽宗作品
長約十里的馬行街上,行人絡繹不絕,隨眼可見帶著“茶”字的招牌。
各家茶鋪雖風格不同,但都有掛名人畫、插四時花,桌椅擺放乾淨整齊。
走進一家名曰“周秀茶坊”的茶鋪。進去,裡面大廳中間的戲臺正咿咿呀呀唱著皮影戲,廳中各桌和二三樓的雅座茶客均能瞧見。
恍惚間,聽到有人在說,這家茶鋪曾是宋徽宗微服私訪李師師時來過的。本想細聽八卦,聲音卻被一陣喧囂淹沒了。
轉頭望去,有兩人正在大廳“鬥茶”。
有二人分別坐於茶桌兩側,桌上零散擺著用罷的茶碾、茶羅和煎水細頸瓶等點茶用具。
左邊商人模樣持金兔毫的茶盞,右邊文人打扮的持鷓鴣斑的茶甌。
兩人均左手扶盞,右手持茶筅,手腕翻飛,在用力擊打茶湯。
裁判在一旁正說著茶湯好壞的評判標準:
一看湯色,即茶麵湯花色澤。一般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
二看湯花,即指湯麵泛起的泡沫。在湯花面色澤鮮白、均勻適中的基礎上,看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茶湯已好,觀湯色,均為純白,且泡沫細膩,可見二人點茶所用之茶均是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
也不知過了多久,左邊茶湯中有水痕浮現了,即右邊的茶湯略勝一籌。
旁觀的僧侶幽幽地嘆了口氣:“左邊的茶質更好,只可惜水質略差,不然未必會輸。”
茶百戲正中的席位上坐著一名男子,正在打好的茶湯中勾勒。
少傾,一副生動的江南山水畫卷,便現於茶湯中了。
這一過程,他們稱之為“分茶”,也稱為“茶百戲”。
-
10 # 青鳥生活館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華人最早品茶,可以追溯到古代,茶、草,表明古人重視茶,茶道的完善形成體系是在唐代,陸羽寫的茶被譽為經典,到宋代茶道應該真正達到頂峰,因為宋代經濟發展,文化長龍,飲食服飾都有創新!宋朝很重視那個時代的茶道,皇帝、下士醫生、甚至普通人都不差這一點。宋徽宗趙薇寫了《茶經》,蔡威寫了《茶經》,黃澍寫了《茶經》,一些文人雅士更喜歡茶的生活品味,宋代的茶鬥風極為盛行。宋朝紅衣主教的罪惡使得文彥博因為冬天長時間在涼亭煮茶享受雪,與衛兵戰士們不抵抗寒冷,導致兵變,差點燒了涼亭,宋華人認為美國說話,可以看到習俗的繁榮!
我們現在喝茶一般都是用熱水沖泡好的直接飲用,而古人喝茶,喜歡新增味道,宋代的茶也會新增龍腦香,而且還會新增鹽、姜、洋蔥、芫荽、木頭、青豆、花瓣等成分,因為他們不喝茶有苦味,像小孩第一次喝茶也不喜歡茶的味道,我小時候不喜歡茶太硬了!
宋代的茶以群茶為主,像我們現在這樣的散茶,主要是一些蒸而不碎、碎而不碎的清蒸綠茶和碎茶。喝茶前先開一家磨坊。在喝茶方面,我們現在把茶放在茶壺和茶杯裡喝茶。古人使用油炸和烹飪的方法。宋朝喝茶的方式是點茶。
喝茶的步驟:
烘焙茶:將蛋糕茶烘焙柔軟!
2、米飯:將烤軟的餡餅茶,磨成茶粉!
3、篩尾:用茶羅細篩取茶粉,放入茶葉盒存放,用刷子將多餘的粉末清理乾淨!
燒開水:把水壺放在爐子上,把水燒開!
5、茶:將茶末放入紅茶燈中,注入少量開水!
6、tomox:調整成糊狀,然後注入沸水。水要噴進去,不能間歇,水要適中,然後根據每個人的口味新增各種香料等等!
7、吹:用"茶"邊轉動茶燈,邊攪拌茶湯,讓燈在"湯花"中擴散。所以不斷地運輸、吹、花,讓茶湯表面漂浮著一層白色的波浪,宋人稱之為“戰爭雪波”,這就是為什麼要用紅茶碗,黑白搭配!現在有些人搬家是為了建一盞燈,不一定要有一棟樓,只要是黑色就可以!茶葉的一般標準是純白、綠色、灰色、黃色和白色等。
-
11 # 予言茶事
宋朝是中國古代茶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宋朝人愛喝茶,幾乎已經到了全民愛茶的地步。往上有寫出《大觀茶論》的宋徽宗,往下有日日飲茶的黎明百姓。
我們都知道,宋朝人喝茶以蒸青團茶為主,草茶也就是散茶,只是民間,尤其是寺院少部分人飲用。龍團鳳餅是宋朝貢茶,建安北苑貢茶在宋朝時期最為出名。民間也多以仿製北苑龍團鳳餅為榮。
宋朝飲茶的方式叫做點茶法,這與唐朝時期的煎茶法有一定的不同之處。點茶是先將茶餅用工具研碎,形成茶末。然後將燒開的水衝入其中,用“茶筅”按照一定方向攪拌均勻,宋人稱之為擊沸。宋人飲茶,以湯色純白為最佳,青白次之,黃白灰白又次之。所以點茶時手法很重要,並且由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鬥茶文化。
宋人喜歡鬥茶,連宋徽宗都是鬥茶高手。民間也經常舉行鬥茶活動。鬥茶是採用點茶法進行評判茶葉好壞高低的一種文雅活動。判斷鬥茶勝負的標準,一是看湯色,而是鬥水痕。這兩樣都是透過點茶手法來實現。
宋人在鬥茶的時候,還喜歡以茶為令,寫詩作畫,開展文娛活動,以助茶興。蘇東坡、陸游等都是鬥茶高手,也寫過很多關於茶的詩詞。除此之外,鬥茶還有茶百戲,也就是分茶活動。這是一項非常考驗技巧的娛樂活動。透過細緻的分茶,在茶盞表面繪畫出山水人物鳥獸,有點類似今天咖啡中的拉花。
總體而言,宋朝是中國茶葉發展的巔峰時刻,在世界茶葉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宋朝人對茶的熱愛,已經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當然,這跟統治者的喜歡也有一點的關係。
回覆列表
可參考宋朝·蔡襄《茶錄》,上卷論茶,下卷論茶器。
蔡襄《茶錄》上卷論茶,談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湯、熁盞、點茶。
辨別色香味,是選茶的標準;藏茶是茶葉收藏法;炙茶、碾茶、羅茶是煮茶的程式;侯湯是用瓶罐煮水的功夫,原則上還是三沸,但是瓷瓶看不見水沸情形,只能用耳判斷水沸的聲音;熁盞是用火溫杯;點茶就是宋代的泡茶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