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寧的文字

    這個問題對於農村生活長大的人應該是深有感觸。

    以前農村家庭裡的兄弟姐妹多,大部分都是一大家子。

    可是作為父母的,總會比較偏愛某一個孩子。

    而且往往都是最小的那一個。

    也有一小部分,比如說家裡都是女孩子(男孩子),而唯一一個男孩子(女孩),那麼極有可能就偏向於那個唯一的男孩(女孩)。

    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物以稀為貴。

    但是往往被偏愛的那個孩子總是最逆反最不孝。

    究其因,其實還是寵溺作怪。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過分寵溺保護,他們通常都經不起挫折。

    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搬出去就根本養不活。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過於的對某一個孩子溺愛,旁邊的孩子心理不平衡,也不管不顧。

    這就造成這個孩子更有恃無恐:反正是你們允許的,那證明我想怎麼樣都可以。

    自我感覺特別有優勢,那麼就更加肆無忌憚折騰。

    父母的關注度就越多,保護得就越好,他就越自私。

    等到長大後,這種心理和性格已經定型。

    在他的心裡,自己怎樣犯錯父母都會原諒。

    再加上平時的放縱,那麼長大後更理所當然覺得父母就應該要保護著自己,什麼都應該讓給自己。

    有這種心理,怎麼可能孝順呢?

  • 2 # 美好家園阿

    因為嬌生慣養,把索有的愛都給了這個孩子,從小養成好東西都是他一個,在他心目中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習慣成自然

  • 3 # 方舟啟航

    原因很簡單:

    有些“疼愛”的兒女,

    並沒有承擔過什麼責任!

    對於他(她)來說,

    父母最多的就是給予

    與年齡無關,與閱歷相關

    一旦父母年邁多病,

    不能再給他(她)想得到的利益時,

    首先他們感覺的是“不適應”,

    而不是思考應該承擔的責任

    這方面與父母教育缺失有關…

    反過來,

    對於父母“用的多”的兒女,

    因為過早體驗了江湖的艱難困苦,

    對於父母就多些體諒與照顧

    原因也簡單,

    體驗過痛苦,

    所以有更多的同理心!

    人人都是世間過客,

    多點理解,

    多點善良,

    孝敬父母不能等

  • 4 # 母黃牛

    正常事件,因為從小受父親恩惠自少形成貪念,多多益善當父母年邁無那麼多付出時,自然矛盾多起來,父子關係鬧彊。

  • 5 # 若夢聆聽

    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十家有八家是這樣的,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有的稱老人的心思老人就倍加疼愛,可是這樣的心理和付出也往往慣壞了這樣的孩子,最終導致他們不知道對錯,不懂得人情世故,對自己的父母那更是為所欲為了。話說到了這我想到了我家的故事,我爺爺奶奶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爸爸是老大,為人處事就比較實在,我三叔是屬於憨厚的那種,我大叔和我老叔就是屬於機靈的那一種,特別討老人喜歡,所以我奶奶每次和我爺爺吵架的時候就說分家,她要我老叔和我大叔,剩下我爸爸和我三叔兩個憨厚老實的給我爺,可是最後呢,我爺爺奶奶需要照顧的時候還是我爸爸和我三叔管的多,每次輪到我大叔照顧老人的時候他就找各種理由不管,完事就是我爸爸他倆替他伺候老人,這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老人越看好誰,等他老了就越指不上他

  • 6 # 葉舞芭蕾時

    老話說:偏疼不上色!

    一味偏袒,會導致自私心理。被袒護一方一旦失寵,直接導致做為家長的父母心理失衡。原本滿心歡喜的指望,變成心灰氣冷的指責。

    撒了一地的種子,好不容易長出苗。除了澆水,您得遍施肥才行……

  • 7 # 使用者落葉知秋

    一父多子,為什麼感覺對其中一個兒子付出的心血越多,那個兒子越不孝?

    我是從農村長大的。那時候每家都有兄妹幾個,對於父母親來說,雖然個個都疼,其實疼愛的程度還是有輕有重的。

    我二媽家姐弟四個,最大的我叫大姐,然後依次是大哥,二哥,三哥。

    那是由於家裡窮,加上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大姐沒念什麼書,就下來幫家庭幹活了。大哥從一出生開始,就享受著父母親特殊的愛,也寄託著父母別樣的期望。活捨不得讓他幹,有點好吃的也先緊著他,後來又來了兩個弟弟,但那種特殊還是照常如此。

    大哥唸書唸到小學五年級,就再也不念了,有天吃過晚飯,兄弟三躺在床上,二媽在破門口嘆息著,哄著,勸著,央求著大哥去上學,可大哥說什麼也不再去唸書了。

    不念書的日子挺好的,整天無所事事,想幹活就幹,不想幹誰說也沒有用。後來漸漸迷上打麻將,幹活更是三心二意,二爺二媽雖然有時也管管,但雷聲大,雨點小,不大舍得打,不大舍得罵。

    後來大姐出嫁了,兩個兄弟也漸漸長大了。大哥打麻將經常輸錢,加上朋友多,開銷大,欠了不少帳債。為了幫助還債,二媽偷偷把家後樹賣了,養了一年豬也賣了,在那個困難的日子裡,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而當下面兩個兄弟感受不公的時候,二爺和二媽不是打,就是罵。

    在好長一段時間裡,二媽家裡遭遇到一連串不幸。先是出了車禍,接著二哥精神受了刺激,先後住院,到後來病故,大哥基本沒沾邊。後來老宅上蓋點屋,大哥在外面也不回家看看。

    許多年過去了。大姐家辦起了工廠,三哥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二爺二媽也老了,大哥也見孫子了,但大哥依然好玩,吃煙、喝酒、打牌,見困難就讓,就好處就向前湊,愛撒謊,好和人扯皮,左鄰右舍看見有時都躲。

    二爺二媽依然喜歡大哥。二爺腦血栓多年了,二媽八十多歲了,只要大哥只要一回到老家,二媽就會連忙燒水做飯,忙前忙後,怕大哥受委屈。

    大姐和三哥一回家,二媽就什麼也不用煩,吃現成,喝現成,因為大姐和三哥勤快。

  • 8 # 一葉知秋——皇

    在現實生活中,最被父親寵愛的兒子,以為晚年可依靠他養老,卻恰恰靠不住,也最不孝。

    在那個多子多福的年代,大家的條件,都差不多,都窮,思想觀念落後,節肓措施也跟不上,多子家庭普遍存在,可當時那樣的經濟,要養活那麼多張嘴,談何容易?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要做到對子女一碗水端平,很難。

    一般人們都信奉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家裡最小的兒子最得父親寵愛,有什麼好吃好喝的先給寶貝小兒子,走親串戚總是帶著他,巴不得天上的星星也摘下來給他,要是孩子們為玩滾珠車或鐵環而發生了爭執,明明是小兒子豪強霸佔,卻偏偏袒護他,其他幾個兒子卻要被父親修理一頓,甚至斑竹筍子炒坐肫肉————屁股開啟花。

    不被寵愛的兒子們,也許生來就是來報恩的:目睹父親的辛勞,會心疼父親,會去給父親分擔一些,特別是長子,真的是出頭鴿子先遭難,髒活累活全攬著,若是下面的幾個弟弟表現不好,父親會怪罪老大沒帶好頭,大兒子再累再苦再委屈都不吭聲。

    那個年代,家長制作風挺嚴重,導致家裡的大兒子大多憨厚老實,不善言辭,只知埋頭苦幹,承擔起看管弟弟妹妹的任務,替父分憂,也就有了長兄如父的說法。(現在個別單位:①老實人在認真實幹.苦幹,幹得多,錯得也多,經常捱罵,員工背後小聲嘀咕:"媽喲,像罵大兒子似的。"哈哈,這句話可能就這樣找到了出處。②偷奸耍滑的人卻搶盡風頭,撈到好處,猶如被寵的寶貝么兒。)

    一個家庭,等孩子們長大了,往往是不得寵的孩子最先想到要給父母買這買那,生怕老人在家缺吃少穿沒錢花。若是老人生病住院,那細心體貼,鞍前馬後,端屎倒尿,盡心盡力,昂貴的醫藥費用,即使肩扛不起用背都要馱起。

    老人寵愛的那個寶,這時卻指望不上了,從小嬌生慣養吃不得苦,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得利,把老人老本榨乾後,老人一旦有個三長兩短的,總找藉口,一會這一會那,心思都不在老人身上,想盡快溜走,嫌棄老人病多,髒,給他添麻煩,給他增加了經濟壓力,對老人一陣咆哮,然後不管不顧。甚至有的專橫慣了,不從自身找原因,認為全世界都欠他似的,最後滑向犯罪深淵,也應了那句:他是來收債的。

    當然,孩子從"呱呱”喊哭(苦)聲中降臨人間,就知人間苦,你不讓他去吃苦,怎成人?成大器?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父母怎樣給他描繪,子不教(孝)父之過,不要對孩子太過溺愛,子女孝不孝與你怎樣養育.教育也脫不了干係。

    天下父母都是一把屎來一把尿把子女含辛茹苦拉扯大,是怎樣的辛酸與不易,(在那個年代,居然還有養十個子女的英雄父母)放在今天要養育那麼多子女,恐怕很多人會守著孩子哭,不是光養活就行,而是要怎樣培養成人成才才是大難題。多子多受折磨呀,請善待你那佝僂著身軀的父母,莫嫌他們髒與醜,多盡孝道,不讓年邁的他們心寒,不然屋簷水點點滴。

  • 9 # 紅木顧慧玲

    偏疼的果子不上色。

    因為前期得到的夠多了。後期相應的付出,也許各種能力問題,他也做不到回報啊!

    也許偏疼的果子也想好好的回報。可這個不是靠想象的。

  • 10 # 使用者13165154580付春

    天下老人都有偏心!還不懂事!也許這就是錯愛!

  • 11 # 赭紅

    我們大人世界,契約道德公平交易社會,因果回報人立於世的準則。

    被嬌慣的嬰幼起,認知發展構建中只有無償獲取,沒有等價交換,表現自私無孝。

    孝的軟體嵌入不好或這個軟體本身不好。

  • 12 # 奇妙微風Sl

    十個手指有長又有短,做為父母不會說喜歡他、不喜歡他,沒有那家父母會這樣做、兄弟姐妹可能有好、有壞,但孝敬父母可能都一樣,花錢時有多、有少,這是個人家庭的能力,如果父母實在喜歡一個只有一個原因、這個孩子是父母抱養的,所以對這個孩子特別疼愛,這不足為其。

  • 13 # 我愛生活老頭子

    這就是從小慣養的結果。一般能得到父母偏愛的都是家裡最小。由於年令小,家務活有哥哥做,從小就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由於年令小,好吃的好穿的都給了他,從小就養成了自私,不顧他人的習慣。由於年令小,父母年令大了,有脾氣也發不起,一般吃喝穿用先滿足他,雖然偏了他,但他不領情,按他養成的習慣生活,而不孝順父母。

  • 14 # 白楊69

    因為兒子習慣了父母對他的溺愛與付出,等父母老了他就理所當然不管。

  • 15 # 肥小胖00

    被溺愛的承擔責任的能力和意識都弱,因為習慣了享受,所以不懂得付出

  • 16 # 胖妹兒蕾蕾

    一個習慣接受別人給予的人,沒有意識自己應該付出和給予別人

  • 17 # 追求溫柔

    多個子女,有偏愛有冷落,這是多子女家庭固有的。

    這會對不被關懷的子女覺得不公平,覺得失落,也影響他們的自信,一直到學校社會才會改變。

    一旦得到父母的一點Sunny,他們會馬上心情燦爛,竭盡所能為家出力,孝順父母,也許是覺得父母終於承認自己的能力,有被承認的成就感。

    再說一直被偏愛的子女,一直就享受優先姐妹兄弟的資源和愛護,習慣於責任由別人承擔,成果領先享有,這種不公起初他是知道的,只是父母的縱容溺愛會讓他習慣,哪天不讓著他,他反而會怨恨,這就是溺愛偏心造成的惡果,這樣他會孝順嗎?他早已習慣兄弟姐妹替他承擔,一切天經地義,哪有感恩之心呢?

    多子女是以前的現象,現在轉變為獨生子女,這種現象已成普遍,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啃老,在家就是公主少爺,一點不知體貼父母,也不會主動承擔,往往是大人看不過叨叨兩句,反而捅了馬蜂窩了,惹來一頓怒懟。不做飯,不洗衣,家務從不去做,結了婚,回家老兩口伺候小兩口,時間長了,經濟上的不滿足,相互關係矛盾出現,要他們孝順體貼,這種可能我看不到。

    總的一句,被過度呵護關愛,反而不知感恩,一切認為理所當然。

    多子女起碼還有其他子女可以依靠,獨生子女父母以後有依靠嗎?能指望嗎?

    現實如此,你我奈何?國家一直提倡的誠信,我覺得也包括子女對父母誠信吧!

  • 18 # 綠蘿189945085

    其實好多人都說:大的急,小的嬌,苦幹苦幹半中腰 。大家自己想想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問大家,你們家都是怎麼樣給你家寶寶戒夜尿不溼的呢?